隋唐大猛士(校对)第6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5/1095

  李世民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不回答。
  “在辽东时,你也在我身边不短时间,应当也看到了,其实失天下得天下,关键并不是谁拥有最强的武力,就好比当年杨广,他拥有天下,精兵带甲百万,可又如何呢?一样失了天下。”
  “得天下,关键在于得民心。”
  李世民不屑的把头扭一边去。
  “你别不以为然,民心这东西虽然听起来虚无飘渺,可却又是实实在在的。就说大业七年起,依然天下一夜之间就乱起来了,为何?其实并不是一夜之间乱起来的,而是大业天子自继续之后,推行的一项项国策,都在让百姓难受。”
  “越来越难以承受,日子越过越难过,百姓心里的怨恨不断增加,这民心渐渐就失去。当终于有人再忍受不住起来振臂一呼时,于是从者如云。那时,人皆思乱,都想要乱,为何?因为不乱,大家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只有乱起来,或许大家才能有喘息之机,才有可能活下去。”
  “所以才会有剿之不尽的贼匪乱民,因为光剿是没用的,世道没变,百姓依然过不下去,所以只能继续思乱继续做乱。”
  “直到这天下终究不再是大隋的天下,作主的也不再是大隋的天子,这政令不同了,世道变了,这个时候大家发现,可以安稳下来了,所以大家就从思乱变成了思定。”
  “在如今这个时候,百姓厌战,将士厌战,大家只想尽快的恢复安宁,尽快的过上平静的日子。”
  “而我罗成,建立的大秦,却是天下各方最安稳的一方,也是最强大的一方,因此百姓都盼着我能早点统一天下,早点结束战乱。比起以前的王世充李密等只知道打来打去的枭雄,我罗成虽是隋将出身,可建立的大秦却一直是秩序的代表,在这里我不像张金称一样喜欢杀读书人,也不像朱粲一样好吃人,不会如薛仁杲一样残暴不仁,也不会如林士弘那般横征暴敛。”
  他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其实你们李家父子走的路线倒跟我差不多,奈何你们起步太晚了,你们也没有我那么好的基础,虽让你们钻空子逃回关中,占据关陇之地,但现在的关陇有什么呢?如今的关陇其实也没什么家底,一空二白,要人口没人口要钱粮没钱粮,你们李家父子却还大肆扩兵,征战不休,自你们家入关中后,关中的百姓可没过上好日子,虽然少了些盗贼流贼,但你们的租税加派可是一直在增加。”
  “李二,这就是民心,我治下的百姓,不论是过去的贵族还是官吏,又或是士族豪强,日子都并没有比过去更坏,现在的安稳环境,让他们很满意。而更多的普通府兵、百姓们,却是得到了过去十几年来想都不敢想的安稳温饱日子。”
  “放弃吧,顺应时势,不要再做无谓的抗争了,让这天下早日结束纷乱,重归太平。”
  李世民怒瞪着罗成。
  “你说的话也许有些道理,可我绝不会就此投降你的,杀了我,杀了我!”
  罗成拍了拍他的脸,“我怎么感觉自从你在辽东被射瞎了那只眼睛后,就变的特别的偏执呢,这一晃数年了,你现在也二十多岁了,都是一军之统帅,也单独打了如浅水原这样的大胜仗,怎么性格却没有怎么变好点?”
  “成王败寇,我早就知道了,既然你罗成赢了,那就别废话,杀了我!”
  “若是一般人这样求我杀他,我还真就成全了他,可是你姐姐早就求过我,让我务必保全你们父子,哎,你怎么就不能跟玄霸学学呢,你看看玄霸现在跟着我,变化多大,变的好多了。过去你们都说他是个病秧子大傻子,可是现在的玄霸,可是我大秦的唐国公,是一员战绩彪炳的大将。”
  任罗成怎么说,李世民都不肯投降。
  “算了,不跟你谈这些了,杀,我是不会杀你的,但是,放,我也是不会放你的。既然被我擒了,就老实的当个俘虏吧,咱们也不谈那些乱七八糟的了,今天,我们抛开身份,你不要把我当大秦皇帝,我呢也不拿你当什么大唐的赵王,我呢,就是你姐夫,你是我小舅子,咱们好好喝一杯。”
  皇帝招手,自然就有酒菜准备好。
  冷切的五香卤牛肉,香煎的小鱼干,椒盐虾,再来一盘炒豆子,再整上一坛子好酒,来几头大蒜。
  “其实你这么费力巴拉的干嘛呢,你只是次子,就算真替你爹打下江山又如何,难道还会有你一份?来,喝酒。”
  李世民被解开了绑,坐在那里,垂头丧气。
  他怎么也料不到,屈突通说来就来了,更料不到,他自以为可靠的将士们,居然会有人早就暗中投靠了秦军,而一开打,更是无数人只顾着仓惶逃命。
  浅水原击败薛举树立起来的那点信心,在这一战,被击的粉碎。
  坐在罗成的面前,他感觉自己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端起酒杯,他一仰而尽。
  烈酒入喉,如火烧刀刮,可却让他感到难言的畅快,似乎只有这种感觉,才能让他暂时忘记现在的一切。
  罗成一边喝一边还扯着什么天下啊江山啊美人啊,而李世民却只管一杯接一杯的喝,甚至连菜都没吃几口。
  最终,李世民醉的稀里糊涂,抱着桌子腿大吐特吐,最终软趴在自己的呕吐物中醉倒过去。
  罗成看着他那狼狈的样子,摇了摇头。
  “这又何必呢!”
  李玄霸进来。
  “皇上,我二哥他?”
  “没事,只是心里不痛快,借酒浇愁罢了,你扶他下去休息吧。”
  李玄霸扶着李世民下去了,李世民这一醉就是大睡三天。
  而这三天,屈突通一路打到了河东郡,慕容长生也尽取长平和河内二郡。
  秦琼率兵取文城郡,尉迟恭率兵取离石郡。
  各路捷报传来,河东尽入大秦之手。
  留守潼关的李存孝只来的及在秦军攻破河东郡之前,匆匆把蒲津大桥给烧了,铁索斩断,桥板烧毁,意图守住最后一道黄河防线,退保关中。
  李世民醒来,头痛欲裂。
  看到玄霸。
  “我们这是在赶路,去哪?”
  “皇上下旨,移驾中京洛阳。现在车驾刚启行,往洛阳去呢。”
  “河东尽失吗?”李世民怔怔出神。
  “嗯,河东诸郡,已经尽归朝廷了。”玄霸的回答不是失守,而是尽归朝廷,李世民扭头看着玄霸,突然觉得他好陌生了。
  “四弟,哥都快不认识你了。”
  “二哥,你现在的样子,我也快不认识了,你不再像是从前的那个二哥了。”
  “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李世民叹道。
第840章
各谋退路
  秦开元二年,初夏。
  秦皇御驾亲征,一举平定河东的消息传出,天下震荡。
  山南。
  桐柏山下,当地豪强杨士林请来另一豪强田瓒。
  两人都是汉东豪族,何谓豪族,便是土气蛮横。两人本是汉族豪强,但桐柏山、大别山一带,又多未开化的土蛮,这些土蛮都是蛮族部落,随着汉人的强大,不断的被汉化同化,少数部落退往山区,居住在大山之中。
  杨士林和田瓒两家祖上其实就是早年归化的土蛮,渐渐的也就成了一地的豪族,在当地有钱有势。
  此前他们也在地方为吏,隋乱之时,先投孟让再投李密然后又投萧铣。
  “萧铣此人虽号为梁帝,可实际上梁朝大权却尽在手下八王之手,可谓是个无兵无权的皇帝,先前宋王杨道生进攻夷陵许绍,却为许绍所败,战士死伤大半。而后秦军大将自武关南攻房陵郡,又斩其东平王阇提。”
  “现如今秦皇先吞河南,又定河东,听说秦皇御驾往洛阳,这天下当归罗我,人人皆能看出来。秦皇自辽东关外举事,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入山东,夺淮南,占范阳,如今又夺河南、平河东,这天下大半已归大秦,军队未遇阻滞,英雄景仰攀附。而且秦皇待人处事襟怀坦荡,任用善人,勉励有功之人,不念旧恶,据有优胜之势来争夺天下,谁还能与其匹敌呢?”
  他叹了声气。
  “我等家族也是汉百数百年的豪族,如今托身于不该托身的地方,只能坐待被消灭。现在各地纷纷归附大秦,如咱们西边夷陵的许绍等四郡官员,便率四郡归附,我觉得咱们也得抓紧机会,也举兵归附。”
  此前已有许绍等人率夷陵、竟夷、舂陵、澧阳四郡归附,单雄信又夺得房陵郡。
  杨士林和田瓒等豪强控制的汉东四郡,汉东、义阳、安陆、永安这四郡,如今北东西三面皆是秦军所据,仅南面隔长江才是萧铣诸将所有。
  形势已经越来越不容迟缓了。
  对于杨士林这样的豪强来说,他们毕竟是出身于土蛮,所以虽然在汉东有很强的号召力,但朝廷向来也是不怎么完全信任他们的。
  他们先后投过孟让李密萧铣,可都没得到什么真正的信任,而且他们也没有如李密孟让这样争天下的野心。
  如今看着天下大势归于秦朝,于是也便开始谋划着退路。
  现在萧铣外表看着还很强大,可核心的势力只剩下了南郡、襄阳郡、沔阳郡、江夏郡和清江郡、巴陵郡、长沙郡,至于更偏远的南面地区,其实虽地广可却偏远。
  而如今作为梁臣,杨士林很清楚现在的萧铣远没有外表这么风光。
  在当初起事之初,萧铣其实就只是被江汉的地方军将豪强们起事后所立的个傀儡罢了。隋末大乱,校尉董景珍、雷世猛、郑文秀以及张绣等共谋起兵反隋,本来开始董景珍要当首领,后来大家觉得董景珍毕竟只是个校尉,而其余人更只是旅帅队头这样的低级军官,难以号令服众。
  于是最后提出把罗川县令萧铣推出来拥为首领,毕竟萧铣是梁朝皇帝后代。
  其后萧铣于是募集人马,准备响应,恰逢颍川贼沈柳生进犯,萧铣兵败,干脆劝说他跟他起兵反隋,还说有许多将校愿拥立他恢复梁朝,于是沈柳生归附萧铣。
  萧铣也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沈柳生于是为他招募同党旧伙,数天内,远近贼匪乱兵争相归附,众达数万,然后随萧铣去巴陵郡。
  董景珍派人来迎,结果先看到了沈柳生率领的前锋大部。
  沈柳生跟部下商议,觉得自己最先归附萧铣,功当第一,而此时巴陵郡中兵众而将多,实力还在他之上,到时入城后,谁肯位居他之下?他便与部下商定,不如杀掉董景珍派来迎接他的部将,扣押其兵马,然后挟萧铣夺进取巴陵,如此一来,谁也别想坐到他头上去。
  随后,沈柳生也是这样做的,他与萧铣兵马入城,董景珍等人自是大为不满,十分愤怒,请求萧铣杀掉沈柳生。
  本来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其实对萧铣是很有利的,毕竟董景珍等人又不是他的部下什么,只是起兵要借他的名头才迎他来。若是手里无兵无将,那入城后便就成了董景珍等人的傀儡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5/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