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6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8/1095

  深夜。
  一个紧急消息,把正享受着庆州战果的薛仁杲惊醒。
  长武城,在邠州的西北角上,此城虽小,可位置却极为紧要。控制的正是泾州通往长安的川道要点。
  南下二十多里,就到有名的黄菩原,亦是通往宜禄、直达长安的主要通道。
  长武城一城控扼了两条通往长安的要道,此外,长武城还可以与邠州、宁州、庆州形成犄角之势,其城虽小,但却十分坚固,既可屯粮草,又可驻军队,退可守,进可攻。
  而现在大秦的国都折墌城,就在长武城西面不远的泾州境内,相距才几十里。
  上次浅水原大战后,薛仁杲得胜后趁势连夺长武等数城,并在这里运储粮草,准备作为这次东征的粮草基地,谁知道,他就是来庆州收拾下瘐立,再收集点粮草钱帛,哪知就让李世民给偷袭了。
  “留守的是猪吗?”
  成武城,城据原首、临泾水,俯瞰通道。
  这座城池可是建立在泾河南岸的台地上,背山面水,坐南面北,城池东西面还各有一条天然形成的深沟,是为天然屏障。
  北临泾河,南面为山坡丘陵,和飞云塬相接。
  修城时利用自然地形斩山筑城,扼守萧关古道之咽喉,东可抵宜禄,直达长安。西进泾州,通秦州、金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且易守难攻。
  东西北三面临沟,斩山为壕,塬边夯筑城墙,截断山体的连接,城开四门,易守难攻。
  这样的一座城池,李世民就算突袭,也不应当攻下的。
  让李世民占了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这下薛仁杲就有些麻烦了。
  “立即集结兵马,随我南下夺回长武城!”
  薛仁杲率大军南下。
  而长武城中,李世民亲自坐镇,驻军两万。
  又派大将率两万人驻守于南面的宜禄,同时又以两万人驻更南面的邠州城。他并没有把所有的兵马都集中到长武城,而是做了三个梯次布置。
  当薛仁杲率大军来到后,李世民却高挂免战牌,据守城中不出。
  任薛仁杲如何挑战也不理会,他摆明了主意,要固守城池以疲秦军。
  毕竟薛仁杲兵强马壮,尤其是骑兵很多,其部下又多陇右羌落,个个能骑善射。相比之下,唐军刚经历了一次浅水原大败,折损兵马万余,还死了两大将,被擒了八总管,现在这八总管都还没要回来。
  骑兵方面,李世民虽然组织了六万人马来反攻,可骑兵只有不到两万,相比下,薛仁杲骑兵却有六七万。
  扬长避短,这是李世民跟着罗成几年学到的有用东西。
  薛仁杲二十万大军,对李世民六万。
  虽兵力占优,可现在李世民不跟他打,那他兵力的优势,就转为了后勤上的劣势。
  尤其是骑兵还多,这马吃的更多。
  薛仁杲倒也想强攻长武城,可长武城这么险要,硬攻非常难。
  尤其是李世民很聪明,只带了两万人驻守长武城中,这使得后勤粮草压力大减,可以防守更长时间。
  但他又在宜禄和邠州驻了四万人马,使得秦军根本绕不过去。
  “诸位,有什么计策?”
  “褚相?”
  被点名的褚亮提出,可以布置疑兵,然后悄然撤退。既然长武城攻不下,其它通道又被李世民派兵占据,无法绕过,那就撤兵,等梁师都和突厥那边的消息。
  不过这个计策明显无法让薛仁杲满意。
  这是他即位之后的第一战,结果不打就撤?
  再说了,李世民可是他手下败将,上次他能大败唐军,所以心里并不怎么把唐军放眼里。
  “可留下一部份兵力看住李世民,然后大军主力直扑长安。”
  有人提议。
  “长武、宜禄、邠州皆有重兵把守,不破城便主力攻向长安,这是相当危险的。”
  褚亮立即反驳。
  稍懂点兵事的人都知道,为何打仗的时候总要攻城破池,为什么不能就绕过那些城池呢,有些关隘说绕不过没办法,可很多城池是能绕的,甚至可以直接在城下过去的,为何不绕?
  无非就是两点,不拔掉这座城池,那么卡在身后,就会威胁到后方的粮草器械供应队伍,而古代军队,最怕的就是断粮。想靠战区收集,这是个费力又难以有效的手段,兵马越多,越只能依靠自己的粮草供应。
  而后方有一座坚固的城池,有一支军队在,大军一过,后面的粮草可就要被截断。毕竟,运粮草,不可能派太多兵马押运的。
  再有一个,就是这个绕在身后的城池兵马,随时可能断他们归路,并可能袭击他们后背,与前方敌人夹击他们,甚至是直接杀到他们的后方去。
  比如现在,长武城离大秦都城折墌城不过几十里,他们要是敢绕过邠州诸城,杀去长安,那后面就得不到粮草补给,这二十万人马不战自溃。
  或者李世民杀到陇右,把他西秦根基夺掉。
  最好的结果,也是换家。
  而差的结果,自然是他们西秦军要么断粮在长安城下,要么后方被偷家,怎么都是个输。
  六万兵马,这可是不容小瞧的。
  但你说要硬打,如长武这样的险要坚城,再加上李世民亲率的两万唐军生力军,就算二十万人猛攻,估计没有个一年半载的都难以攻下。
  当年韦孝宽镇守玉壁城,一座不大的台城,跟长武情况差不多,高欢率二十万人围攻,结果最后战损七万人,最终还只能饮恨撤军。
  “陛下,臣以为不能绕过,但可以引敌出洞。我们可以虚张声势,假意要绕过长武,大举进攻长安,然后引李世民出城来战。”郝瑗这时出声了。
  “可万一李世民就是不上当,不肯出城,奈何?”薛仁杲问,你引蛇出洞,也要蛇肯出来才行啊。
  “如果还不行,那就把主力回撤陇州,从那里进攻歧州,沿渭河进攻长安。”赫瑗又道。
  禇亮大声反对,认为从泾州撤往陇州,再打岐州,这一来一往太费时间,再者,若主力往岐州去,那泾州、庆州谁来守?万一李世民杀出来,谁挡的住?
  所以褚亮认为,咱们还是要想办法攻破长武,直趋长安,而不要一有困难就想调头。
第794章
卫所
  开元元年,十一月。
  山东道、东郡。
  东郡太守齐国远扭头问旁边的郡丞王薄,“王郡丞,本郡按朝廷旨意将设立白马鹰扬府和瓦岗鹰扬府,两军府所需要的田地等可一应备全?”
  曾经也是隋末反军中一杆大旗的知世郎王薄,起起伏伏多年,如今又从关外回到了中原,只是这次不再是叛军,而是以大秦朝东郡丞的身份回来的。
  “回太守,皆已经准备好。”
  “不得马虎,要全力配合。”
  大秦朝建立之后,因天下还未一统,所以这军队十分重要,不仅没有削裁兵马,放马南山,反而在全面加强。
  按范阳朝廷的命令,各道所统兵马,皆要本道内就地安置,设立军府、卫所,要耕战屯田。
  东郡作为如今的前线边境,自然十分重要。
  拥有九县的东郡,规划了两个军府,分别为白马鹰扬府和瓦岗鹰扬府。不过与隋朝的卫府军制又有不同的是,隋朝的卫府兵制是有两套军制,一套为平时驻防兵制,一套为战时作战编制。
  驻守地方时,一府只千把人,上府一千二,中府一千,下府八百。而且十二卫统辖下的府兵,是交叉驻防的。
  但现在大秦的军制,却以应对战争为主要目的,因此只有战时这套编制。
  东郡所设二军府,每府就是驻军一厢,标准一厢就是步骑四千,且有步有骑有战有辅。
  这一厢驻于一座军城之中,同时厢以下还设有团卫和营所。
  每团两千人,分驻一卫城。
  下面三营,除团部每营五百人,驻一营所。
  这样的军制与原来的卫府制不同之处就在于,过去是以军府为单位,千人左右设一鹰扬郎将统领,只管本军府,而遇战事征召,则是选调府兵,与其它各卫府征召来的兵混编后,再另派兵将。
  战时,一般就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了。
  而现在大秦的这个军制,就不再有战驻区别。
  厢的都指挥使率厢部驻于军府,下面两团六营,团指挥使和营指挥分驻团卫和营所。
  厢团营这样层层部置,各守厢城、团卫、营所,是层层划分军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