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6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2/1095

第760章
钝刀割肉
  渊太祚点选一万玄菟郡高句丽兵发往辽东城从征后,长孙顺德找到渊太祚。
  “我来玄菟后,发现如今郡内残破,百姓饥荒,大家日子都很苦啊。”
  渊太祚于是便道,我们这几年日子确实极苦,还望郡丞能将此间情形如实相告秦王殿下。
  “渊使君,辽东诸郡,曾经可比这里还荒凉的很,可如今呢,已经变成了粮仓,甚至有关外江南之称啊。为何?皆因这几年秦王殿下镇守辽东,锐力于关外屯田,屯田垦荒,轻赋减役,百姓能够安心于田地耕作,自然也就有不错的回报。”
  “咱们玄莬郡在鸭绿江西岸,地界极广,虽说也有不少山陵,可河谷山谷间也还是有许多可耕种之地嘛。再者,如今关外安宁,再无战事,以后也可以大力发展工商啊。你看现在秦王那边,大搞边市,每年这个商税和专卖之税可是非常惊人的。”
  渊太祚安静的听着,不知道这位郡丞到底想要说什么,但他肯定是有的放矢。
  辽东那边一面说要入关平乱,让他派兵从征,可一面却又让长孙顺德带了一个厢四千人过来,这里面的用意,他岂会不知。
  “渊使君,你我如今为这玄菟郡的主官和佐贰官,有责任把这玄菟郡发展好,让他变成一个使民安居乐业,温饱有余的安乐乡啊。若是做不到,那就是我等的失职,有愧秦王殿下的所托。”
  “那长孙郡丞有何打算呢?”
  长孙顺德便趁机道,说我这些天也不是到处游山玩水的,我是查该各地民情,了解各县的环境。
  咱们这里山多,但地也还是有的,只是这几年因为战争所以拖累了。
  还说到玄菟郡内的那众多山城要塞。
  他指出,这些山城要塞,实不适合农业生产,更不利于屯垦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山城虽在军事上有极大的地利,可却往往居于山上,既险又小,饮水啊筑房啊通行啊都不便,更不说耕田种地经商了。
  所以他建议,按辽东其它诸郡的现行方案。
  “咱们玄菟郡虽未设军府,但有郡兵一军编制,与忠武军府兵是一样编制的,也是六厢一军部的编制,所以咱们也可以按那边一样,一个厢屯驻一座军城,中军部驻于这郡城国内城,其余六厢分驻一城。”
  这一军六厢就分驻七座大点的山城,再每厢下四团再分驻一堡。
  这么一来呢,就是七军城,二十八军堡。
  “除此七军在二十八军堡外,其余的二百余座中小山城,便不必再分兵驻守了,只于要害之处,分设兵站、烽堠,各驻三五人或一组人就好。”
  长孙顺德的意思,是要把高句丽那些大大小小的几百座山城,除一些半山半平地的山城,或那种山谷型山城保留外,其余的那些险要的山城,则全都废除。
  把里面的人,全迁到更开阔的平原地带去。
  让他们去建立屯庄,垦荒屯田,在地少的山区,则设立牧场,牧牛养马养羊。
  “过去这种遍地立寨,满山筑城的做法,已经不适合当今玄菟的需要了,咱们现在没必要留着这些对抗时代的山城,对吧?我们高句丽,现在又没有意图再借这些山城抵抗朝廷之心,对吧?”
  两个对吧,问的渊太祚心中冷汗直冒。
  他当然不能说是对的。
  可如果真如长孙顺德所说,只保留这七大城二十八军堡,那么几百座大小山城遗弃之后,这对于渊氏来说,自然就相当于自废武装。
  先前他已经只留了两万四千人的郡兵,其余的都收回武器铠甲,解散还乡。
  然后罗成便调走了他一万人,只剩下了一万四千兵。
  而按四番法,这一万四千人,当值在守的便只有三千五百人。而不当值的那万余人,人在乡中,武器却都锁在军城的甲仗库中。
  要是现在再把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城堡垒给毁掉遗弃,迁去无险可守的平地山谷中立屯庄建平地城,一旦有事,他都不敢想象会是如何结果?
  过去七百年,高句丽能够一直屹立辽东不倒,最大的倚靠就是这些山城堡垒。
  “郡丞,几百座山城,这是数百年来百姓们的家啊,若遗弃毁去,大家必然舍不得。”
  长孙顺德呵呵的笑着。
  “是玄菟郡百姓们舍不得,还是渊使君你自己舍不得啊?”
  他笑中带刀。
  “搬下山其实是有好处的,大大的好处,你说呆在山城中,生活又不便利,边上田地又少,出来耕种非常不便啊,长此以往,大家日子怎么能富的起来,好的起来呢?咱们秦王有句话常放嘴边,说要想富,得先修路。这修了路,就自然有财汇聚而来。”
  “咱们不必死守着那些不适合居住的山城,咱们住到平地去,可以建更大的房子,还能带上一个不小的院子,住的岂不更舒适。而且在那些适合耕种的平地边上建立屯庄,耕种生产也方便,就能种更多的田地啊。”
  当然,郡府这边,还可以带头搞点产业嘛。
  修起路来,就能贸易,外面的商货能进来,价格更便宜,这里的特产啊矿藏啊也能开发销出去。
  高句丽有什么特产吗?
  当然是有的,主要的就是人参、貂皮、鹿葺,然后还有狐皮啊鹿皮啊,以及种马、战马,并有珍珠啊,各种山珍等,当然,美女也是一种特产。
  此外,金银铜铁这些也是有些矿藏产出的。
  长孙顺德希望渊太祚能够在玄菟郡推行高句丽民下山政策,让高句丽人从山城中走下山来,在平地上建立屯庄,推行屯田制度。
  “可许多地都是有主的。”渊氏以此为理由推脱。
  “有主的也无妨,咱们可以在全郡内推行量田登记行动,把所有的田地都清量出来,有主的就请拿出田契地契出来,然后在衙门登记,并更换新契。以后,这些田地,便都按朝廷的律法交租纳粮。”
  “而无主之地,还有过去高句丽王室、官府的田地,还有那些对抗我天朝之罪人之地,当然都得通通入官,这些入官的公田,我们可以均田给无地百姓,也可以佃租给百姓。”
  渊太祚又说因之前战争,使得大量从辽东平壤等地逃过来的百姓聚集在玄菟郡,一郡之地足有三百多万人口,这么多人口,仅玄菟郡一郡之地,再怎么屯田也养不活。
  “这也不难,现在辽东诸郡正缺人口,我们可以把一些无地的高句丽部百姓,动员他们迁往辽东辽西旅顺扶余新城诸郡去屯田。”
  渊太祚被长孙顺德顶在了墙上,进退不得,一张脸皱的跟朵菊花似的。
第761章
不爱江山
  正月。
  辽东的冰雪还未化去。
  但辽东的几条主干道上,已经是兵马行军不停。
  除了长孙顺德带去玄菟的四千郡兵,还有宋老生在乐浪的一军外。罗成在关外,仅留下了一个军驻守。
  他让张须陀与罗贵一起留守辽东。
  然后自己征召各路兵马开始南下。
  忠武军先前编有六军,先期南下山东和在平壤的占了两军。
  现在又留守一军,所以此次南下的忠武军有三个军,这还是已经把此前的郡兵也编入其中的结果。
  三个忠武军共七万二千人马,然后奚契霫三部编了一个军两万四,突厥与靺鞨、高句丽人又编了一个军。
  总共是五个军,共十二万人马。
  一个个营汇集起来,最终集结成团,然后一个个团汇集,又集结成厢,最后再合为军。
  这一次,罗成亲自率军出征。
  皇帝杨暕也到辽东城外送行,他颁给罗成金甲金剑,赐他黄钺金印。
  红色的巨旗上,白虎啸天。
  五个军共十二万人马,从关外各地汇聚往旅顺、大连二港,他们将在那里乘坐船只,然后分赴山东东莱,和河北的秦皇岛。
  士兵们扛着长矛,背着铠甲,大步向南。
  而在辽河边的大路上,沿途各郡县的地方官府,也都征发民兵、壮丁开始协助运输军械粮草往辽南二港。
  在两大港口,更是已经汇聚了无数的船只。
  既有水师的船,也有辽东的商船,还有许多来自东莱港和青岛港的商船,他们大多都接受了罗成的雇佣而来。
  商人们很积极,不过也是有原因的,并非仅是看好罗成胜算大。
  而是罗成已经向商人们许诺,以船换辽东朝廷的盐铁茶酒的专卖票引。随着边市的红火,和辽东朝廷势力越来越大,罗成推行的这套制度,也开始在定襄、代北、江南等控制区内实行。
  没有朝廷的票引,想做这些生意是很难的。
  而这些生意,哪怕是交税取了票引,可依然有惊人的利润,正因如此,所以罗成现在让商人以船来换引,结果效果才会这么好。
  辽东城前,罗成正与前来送行的罗贵和张须陀做交待。
  “有你们二老在,家里我放心。”
  有不少兄弟让罗成带着杨暕出征,但罗成最后还是让杨暕留在这,他相信一个孤家寡人,是闹不出什么动静来的。
  “马上要开春了,希望你能早点取胜,然后让将士们回来春耕播种。”张须陀拍了拍罗成的背。
  罗成笑着道,“那就借老师吉言,早日凯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2/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