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5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8/1095

  封德彝也并不客套,直言说自己才刚五十出头,如今朝廷又正是用人之际,因此他愿意再出把力。
  “先前是某不识时务,妄图与秦王殿下做对,如今却也明白,现今这天下,唯有秦王殿下才能堪定混乱,重安天下。封伦不才,也愿意相助殿下。”
  这番露骨的表忠心话,让罗成很满意。
  他对封德彝这类人看的很透彻,其实这世上有无数封德彝这样的人,他甚至可以说是许许多多世族名门出身的公子哥的代表。
  他们既不缺学识,也不缺干才,可这些人却又缺少点筋骨。
  杨广还在时,封伦错判形势,所以便想扳倒罗成,可没料到局势变化这么大,所以现在眼看着罗成的声势这么大,便明智而果断的要换主。
  好多士族名门也这样,谁实力最强就依附谁,他们改换门庭也丝毫不觉得扭捏害羞,他们只关心在意一点,你有没有足够的实力,你有足够实力他就投你,你没有这实力,他就弃你而去。
  总之,他们就是要站在胜者一边,要依附强者。
  不是强者也驾驭不住他们这些人。
  不过罗成很有自信,而他晾了封德彝这么久,也是要让他明白,他罗成并不是非要用他不可。
  主动权,是握在他罗成手里。
  “你想要什么职务?”
  罗成笑着问封德彝。
  封德彝听到这话,心中大喜,可看着罗成那似笑非笑的表情,又心下警醒,知道这并不是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只不过是个犯错复用的旧敌。
  当下心中急转。
  “封某但听殿下安排。”
  “随我安排吗?”罗成笑问。
  “任殿下安排。”
  “怎么安排都行,那我授你内史省通事舍人你也愿意?”
  通事舍人只是个六品官,虽也叫舍人,但与内史舍人却是天壤之别,这个官职掌朝见引纳,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通事舍人则导其进退,而赞其拜起、出入诸礼节。四方蛮夷纳贡,也由通事舍人接受呈进。军士出征,则受命劳遣,并每月慰问将士家属。
  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实权。
  而内史舍人呢,这个官职本名叫中书舍人,却是中书省的骨干官员,掌侍进奏,参议表章,草拟诏旨制敕及玺书册命。
  他们还可以就省内所讨论的军国大政及报上的奏状,发表自己的初步处理意见,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谓之五花判事。
  一个完整的中书舍人班子,应当是配齐六人,一个舍人刚好对应六部中的一部。
  中书省内的意见,经中书令、侍郎汇集后,都是交付给中书舍人,然后根据皇帝的意旨草成制敕。
  到了唐朝时,舍人中还有专门负责执笔草诏的称为知制诰,六个舍人中资格最老的还称为阁老。
  六舍人分押尚书六部,辅佐宰相判案。
  在唐朝时,要当宰相,基本上都必须经过中书舍人这个职位,因此这个位置也称为储相。
  以前封德彝就是内史舍人,后来出来做安东道观察使,本来他跟虞世基商量好的是他来安东道做一任,然后回朝能拜相。
  “封伦谢过殿下提携赏识。”
  封德彝面色不变的接下六品通事舍人之职。
  罗成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接下了这官职任命,就好好干,我会关注你的表现的。”
  出门。
  魏征道,“通事舍人,有点大才小用了,封德彝既然愿意归附,何不授以合适的职务?我们如今确实缺少这样的干吏。”
  “封德彝可用,但得先磨磨他的性子,否则这种人还指不定会如何奸滑。”
  罗成心里早计划好了,只要封德彝能够老实识趣,那么接下来他会授他为内史舍人之职,再授房玄龄为内史侍郎。
  杜如晦则授尚书左仆射。
  至于魏征,则授御史大夫之职。
第756章
忠臣和贵族
  罗成三言两语把封德彝收服之后,便又去见了李百药。
  李百药也是官宦之后,他父亲曾是隋初名相内史令李德林。李家早年曾是山东士族名门,李德林还曾做过北齐的中书侍郎,李百药幼小时体弱多病,便取名百药。长大后,倒是成了个风流才子。
  家学了得,学识过人,还十分风流。
  曾经在杨素府中做客,就把杨素的一个妾侍给勾搭到手带着私奔,好在杨素大方,知晓后把人追上,却又将那妾侍送给他,倒也成就一桩美谈。
  李百药先后做过太子舍人等中央官职,又在地方上做过郡丞、太守等。
  如今他也是五十多岁年纪,之前因卷入反罗案被关了很长时间,罗成过来,见面之时,他没有如封伦那般谄媚奉承,但也有点如履薄冰。
  罗成跟他也没有太多客套。
  “愿意出来做事吗?”
  李百药倒也没扭捏,“愿意。”
  “很好,你一身才干,莫要浪费了。我便授你为给事郎,在黄门侍郎侯莫陈乂下面做事。”
  给事郎,本为给事中,隋避杨忠讳改为给事郎,正五品上官职。这是门下省的重职,在门下省地位相当于内史省的内史舍人。
  门下省主掌封驳审议,因此给事郎设有四人,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还可直接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极重。
  可以说,门下省和中书省这两个省,才是大隋真正的决策机关,特别是从开皇到大业,中枢的权力正不断从尚书省转移到中书和门下两省。
  而门下和中书两省又长期空位长官,于是两省的侍郎实际上是主持两省,而两省的六个内史舍人、四个给事郎,便其实在充当着过去两省次官侍郎的差事。
  现如今,罗成一人兼了三省的高官之职,于是他以杜如晦这尚书省左仆射,以侯莫陈乂为门下省黄门侍郎,以房玄龄为内史省的内史侍郎,分别代主持三省日常事务。
  而三省的具体事务,则还是得依靠内史舍人、给事郎、左右丞、六部尚书侍郎等。
  至于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这些三四品的高官,其事权并不重。
  现如今罗成不缺猛将,也不缺精兵。
  却很缺有经验的中枢官员。
  对李百药和封德彝,罗成还是有区别的。对封德彝,罗成虽认其才,却先只给了个通事舍人的闲职,要压压他性子。但对李百药,却是直接授给了给事郎的要职。
  李百药也不推辞,直接应下。
  罗成问了他一些关于朝政上的事情,李百药回复让他很满意。
  李百药父亲当年也是齐国的中书侍郎,后来还不是入隋并做到了内史令的宰相之职。而李百药初为太子杨勇的太子舍人,后来杨广要挖他去晋王府,李百药称病推辞不肯去。但杨广继位称帝之后,李百药不也一样的也再次出仕为官。
  倒是屈突通,罗成亲自前去拜访。
  可他却不肯理睬,他无法阻止罗成进他的院子,也便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自顾自的看书喝茶,就是不理睬罗成。
  对于罗成的好意,更不接受。
  罗成说授他太仆寺的太仆卿之职,负责朝廷的马政,但屈突通根本不接。
  这位库莫奚族出身的老将,很拗。
  “老将军,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令弟正带着老将军你的妻妾儿女们赶来辽东。”
  屈突通的弟弟名屈突盖,曾经当过长安令,作为京城县令,这是个很难做的位置,毕竟在京城,权贵遍地走,纨绔多如狗,一不小心就招惹到哪个势家权臣。
  可屈突通当年任长安令的时候,却以方正严肃为名,正直严厉,不畏权贵,也不徇私情,权贵恶徒为之忌惮敛迹。
  那句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
  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的话,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传出来的。
  后来屈突盖又在多地任过太守等职,如今也是六十多岁,本来已经在家养病。
  但罗成却让张亮想办法把屈突盖请了出来,还把他一大家子都送来这辽东。
  “朝廷已正式授屈突盖为东京府少尹,他不日到达后便会上任。”
  屈突通扭头看着罗成,“是朝廷授,还是你授与?”
  “朝廷发出的授令,三省通过的,当然,也是我的意思。”
  屈突通便气的扭过头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