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5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8/1095

  可以说,罗成弄的这套,现在看起来没什么,毕竟还是奚契霫人自己管自己的地盘,可从法理上,却是大大的改变了性质。
  这就类似于唐朝的羁麼州制度,但罗成比那个野心要大。
  先框进来再说,然后再慢慢想办法渗透。
  框进来了,就有理由有机会去渗透。
  比如现在,设了郡县,授了太守县令,罗成当然也可以派些业务指导啊,比如派个郡丞或主簿,或者又是在三地修建驿站,设立办事院,以及派商队过去经商,将来条件成熟了,说不定还可以派军队过去修城堡兵站驻防什么的。
  总之,先把这口子打开。
  三藩也不懂那么多,这次本就是来表忠心的,罗成让他们签他们就签。
  况且他们也觉得,签定这么个东西也有点好处,以往三部虽然并为宇文鲜卑部出身,但部落间也经常会因为争草场之类的有些争执矛盾。
  甚至就是三蕃自己内部的部落间,以往也经常是会发生矛盾,甚至战争的。
  “现在签了这个协议,以后大家就有界可依,若遇争执,便按此裁决。为了尽量避免兄弟部落间的这种争执,我提议,由我这里向三郡派出郡丞和主簿过去,协助你们这三位都督、太守,放心,他们只是负责帮你们处理一些文书事务,并处理一些矛盾纠纷,诉讼官司之类的。若是你们愿意,我还可以向你们下面的诸县,也派去县丞和主簿,负责文书、司法、贸易这块,如何?”
  三藩想了想,虽然这明显是罗成想要插手到他们内务的动作,可只要不是影响到他们根本,倒也可以接受,于是点头同意。
  然后罗成说,“你们现在都兼有防御使之职,各县令也兼有团练使之职,这是统兵练兵之职,可否需要我派出副防御使、副团练使,并带一些忠武军老兵为教头,前去帮你们训练兵马?”
  这下三藩犹豫了下。
  “放心,他们过去,只是帮助你们训练兵马,并加强你们三郡与我忠武军这边的联系往来,至于兵马统领大权,依然是在你们。”
  听说只是如此,罗国忠先表态,“那我契丹求之不得,还望楚公早日派来副使和教头。”
  这下大家都十分高兴。
  于是协议达成,各自签名盖印。
  协议每人一份,并在朝廷留底一份。
  拿着这个长卷轴,罗成笑的很灿烂。
  现在起,奚契霫只是族名,不再是藩属部落,他们为大隋的三郡二十二县。
  暂时来说,他们还是自治,但罗成相信,这个口子撕开了,以后有的是办法渗透过去,现在先以经商贸易为口子往里经济渗透,再以驿站开路,然后再派这些副使过去打头站,等到以后,这口子只会越来越大的。
  而三藩拿着协议也满意的又返回辽北。
  奚契两藩帅,都由侯爵晋为郡公爵,自然高兴。而多滥葛末原本侯爵都没,这次也直接得了个郡公,当然高兴。
  至于三藩下面的诸部,他们也各为他们讨回一个侯爵,他相信他们应当会很高兴的。
  “大帅还真是大方,直接授给他们三个郡公,二十二个侯爵。”吏部侍郎杜如晦笑着道。
  “一个爵位而已,惠而不费。”罗成笑道。
  之前大业天子废王公侯以下爵,只留三等。
  现在罗成拥立杨暕为帝,便重新修改爵位制度,改成了亲王、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共九等爵位。
  基本上是恢复文帝时的爵位制度。
  不过比起来还是又有些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如今的这爵位,食邑改了。原本是每户真封是要选五到七丁的大户授给,这些封户本来交给朝廷的租庸改交给封侯,其中三分之二归封侯,三分之一再交给朝廷。
  而现在罗成直接把这条改了,既无封地,也无封户,所谓实封户,只是按实封数折为俸禄钱粮,实封一户每年给米两石,或折成钱。
  这个实封的待遇可比过去差些,过去实封一户,一般都是要选那种五到七丁的大户,享受他们本来交给朝廷的租调,光是租,一丁一年就要交两石,五到七丁,那就至少是十到十四石粟,哪怕封侯只得三分之二,也是七到十石粮一户,这还没算调的绢布,更没算其它各种从封户那里弄来的土产。
  可现在一户只得二石,哪怕是米,这中间还是有许多差距的。
第721章
异姓不得封王
  “一户实封一年只给米二石或折钱钱,会不会有点少?”给事郎房玄龄问。
  封邑制度,那是对功臣的赏赐,而赏与罚,对于朝廷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赏罚不公,自然会引起不平。
  “也不少,京官正一品,禄米不过九百石,其下每品百石为差,至正四品,也只有三百石。至从八品,不过五十石,从八品以下的正九从九,甚至并不给禄。”
  禄便是禄米。
  按年给,一年分两次发。
  而俸,是钱,按月发,但隋朝立国之初,官员是没俸的。后来虽然增加了这项俸钱,但也极少。
  所以总的来说,隋朝官员的俸禄并不高,好在还有官人永业田、职分田、公廨田、公廨钱、爵田、勋田这些。
  罗成的意思,现在虽还是打着隋的旗号,可有的东西,尤其是制度这方面,一开始就得定好,否则以后就不好更改。
  所以罗成现在改爵制,重推九等爵,并已经着手给官将们授爵。
  杜如晦认为,爵位应当少授,他赞成杨广那种做法,少授爵使爵位显得珍贵,同时加大封侯们的待遇。
  而罗成,则认为,爵位该授还得授,不能太捂着,总不能跟朱元璋一样,开国只授六个公爵吧。而另一方面,朱元璋给那些公侯伯封爵者的待遇确实是高,虽说明的封侯们也跟养猪一样,但这是历史原因,自宋开始,封侯们其实就没什么特权了。
  这是一个历史趋势,总不能开历史倒车,还给封侯们真的授封地开封国啊。
  因此罗成的思路是,爵位可以多封一些,反正有九等,封爵以赏功,也显荣耀。但另一方面,在封侯的待遇方面,则要削一削。
  比如实封户,得控制,封户的收入也改变过去直接划给封户百姓的作法,而是只是一个户数,按户数折禄米或俸钱发放,让封侯与百姓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不让他们自己去征收封租,这也能避免封侯有机会直接压榨百姓,甚至断掉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
  这对朝廷来说,自然是有大大好处的。
  当然封侯们其它的好处也还是有不少的,比如可以按爵位授给相应的永业田,但数量方面也要改,原本国王授永业田一万亩,现在罗成觉得有必要推出实授。就跟封侯的封户有虚封和实封一样。
  亲王虚封万户,但实封往往可能只有千把户,所以罗成把这个实封的概念也引入到封侯永业田里来,虚封万亩,实封可能只有一到两成,授永业田千亩或两千亩,而且这些地必须是授到地多人少的边地,禁止在中原地狭人多处授封。
  除了封爵永业田,封侯还有的好处,便是如门荫,子弟可入国子监读书,可进亲勋翊卫做侍卫,甚至将来可以直接侯选官职,这都是贵族子弟的优待。
  甚至若是犯罪,身为贵族封侯,还可以议贵,让他们能够享受到特别审讯,以享受贵族待遇,并还能得到一定的减免。
  正因如此,三个郡公二十二个侯爵,罗成还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这些公侯们的永业田,罗成可是直接给他们授在自己的地盘上,至于那点封户禄米,这才多少一点啊,随便跟他们互市交易下,赚到的都不止这点了。
  “那他们的爵位是世袭吗?”
  “一样的,都是降等世袭,每承袭一次,降等一级。当爵位降到男爵之后,再往下便称爵士,或获得和男爵一样的政治权力,能够给子孙门荫资格,可以让子孙入国子监读书,进三府侯选侍卫,但不再享有食封户、爵位永业田等经济权力,也不再有资格直接侯选官职。”
  “全都降等世袭?”
  “对,不设世袭罔替之爵,若有封侯有特大功勋,可由皇帝下特旨,令其爵位不降等传给其子,但一道特旨只管一次承袭。”
  你如果代代有大功勋,自然能够代代请得特旨不降等承袭,可如果没有特殊功勋,则每代都要降一等。
  直到降至男爵后,再往下便只有称为爵士,爵位不再能享有永业田和食封户。
  “那这降等后,这爵位的食封数和永业田?也要降?”
  “嗯,按爵位相应降低封户数和永业田,其余的则收回。”
  什么东西都要有制度,有制度可依,就不会乱。
  “异姓不得封王。”
  罗成最后提出了这一点,这是许多朝代在立国之初都会定下的一条,虽然往往最后都会打破这条,但真到了那个时代,其实也是管不了了,一般那个时候都是国难邦危之时了。
  同时,所有得爵的封侯,都不享有开国之权,就是并不真正的建立一个封国,诸侯也不允许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连国官都没有。
  这样一来,这爵位其实就仅相当于是一个加官,一个荣衔,能得些实际的经济好处,政治特权而已,但并不会太大权力。好比一个国公,可能得到的封户收入,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一品官的俸禄收入而已。
  现如今辽东朝廷,暂时还只是封了少数爵位出去,但官将们原有爵位还是承认的。罗成正酝酿着要重新调整爵位,比如给许多有功将士们授封爵,毕竟之前杨广改爵,使得有爵者很少了。
  封爵,当然也能够激励下将士们的。
  之前魏征提议,要给罗成加封秦王之爵,杨暕倒是没异议,反正他现在呆在六合宫里,实际就是被软禁在宫里,别说出不来,就是宫里的人也出不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
  罗成也基本上不去见他,使的这位现在算是明白上了罗成的当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
  加封秦王,罗成没同意,他认为现在不是时候。
  “诸位,现在扶余城拿下了,虽还有周边诸城未下,但已经不用担心了,我认为,现在可以开始调整部署,准备入关南下了。”罗成道。
  扶余城也打下了,奚契霫三藩现在也彻底倒向他们这边,辽东的后患解除,罗成认为时机已到。
  “马上就入冬了,冬季也出兵吗?”房玄龄问。
  “冬季本来不适合出兵,可独孤篡捅了我们一刀,而且捅的很伤,我们必须得做出回应,打下北平范阳,我们就能够与嗣业的涿郡、云内相连,如此一来,辽东忠武军、定襄宣武军、代北的义武军联结一起,便可横扫中原!”
  三军合在一起,但不用担心被各个击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