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1095

  罗成既然敢杀人,就不介意再多杀点,没谁愿意却撞刀口。
  “罗成奉诏。”
  捧着诏书,罗成对着南边方向遥遥拱手示意,然后便把诏书收了起来。
  “诸位,都回去休息吧。”
  罗成让房玄龄和杜如晦留下。
  “房兄,杜兄,刚才让你们见笑了。”
  两人尴尬的笑笑,虽然早在章丘时就曾一起共事结交,这些年也算是有些私交,可今天这一出,还是让两人觉得后背发凉。
  罗成还真是狠,明知屈突通他们谋算他,却故意不露面,等到最后了才站出来,这种手段太狠。
  “如今天下大乱,百姓陷于水火之中,我辈身为军人,本就应当保家卫国,这是我辈之失职啊。现在这天下,不知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到处割据、抢掠,让人心痛啊。”
  房玄龄苦笑,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房兄、杜兄,我知道二位都有匡扶天下,济世安民之本事,如今我罗成便提个不情之请,希望二位以天下苍生社稷为重,一起结束这个乱世,重还天下太平,让百姓重新安居乐业,不知可否?”
  “大帅想要怎么做?”
  罗成也不隐瞒,“刚才那道诏令是假的,也瞒不过你们,但说的倒是我要做的。奉齐王为天子,尊当今为太上皇,然后我忠武军入关南下,讨贼平乱,还天下太平。”
  杜如晦道,“齐王并非明君。”
  “我知道,立齐王不过是避免点麻烦,借他名号立个旗而已。”
  这下房杜二人只能苦笑了,这罗成还倒真是挺磊落的。
  “咱们相交多年,所以我也不拿你们当外人。”
  “真要到这一步吗?”
  “这个天下乱成这样,修修补补已经无济于事了。我罗成原本也是想做事的人,可有人却有不放心我做事,前后制肘,寸步难行,甚至弄不好连性命都不保,既然如此,那不如干脆掀了桌子另起炉灶,咱们抛开所有包袱,轻装上阵,也好早日达成目标,你们说对吧。”
  房玄龄问罗成,“不知大帅这次外出这么久,做何去了?”
  “实不相瞒,我先去了涿郡,在那里秘会了我兄弟嗣业,与他达成了起兵安天下的共识。然后我去了奚、契丹、霫三部,与他们谈互市,谈联合,顺便纳了几个美人,也拐了两万余部落骑兵南下。”
  杜如晦一听,便感叹着道,“大帅你现在要兵有兵,要人马有人马,只要大旗一举,便能一举进入洛阳,安定天下了。”
  “打仗我没什么担心的,我们忠武军向来是百战百胜,个个都是过的硬的。只是这马上打天下不难,可治天下却不能马上治。所以,我很需要如两位这样的治世大才相助。”
  杜如晦想了想,“若是我想回中原,不知道罗帅会不会答应?”
  罗成笑笑。
  “以我们的关系,本来不论你们如何选择,我都应当答应的。但你也知道,既然我迈出了这一步,就没有回头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你们若是能留下来,我必将高兴万分,盛席以待,授以重职。可你们若非要走,我只能忍痛挥泪斩了你们,因为你们之才,不管最后投谁,都必将是我心腹之患,你二人,每人可抵十万精兵,我决不能放你们离开的。”
  这番话一说,气氛有些紧张。
  房玄龄却突然哈哈大笑。
  “成了,大帅虽年轻,可仅凭这番话,就知必成王业,我房乔愿意留下,辅佐大帅。”
  杜如晦苦笑,“那我也只能留下了。”
  罗成挽起二人的手,“如此甚好,真要杀了你们二人,我只怕也得心痛万分啊,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如今这般多好,就让我们一起匡扶天下,济世安民,开创太平盛世!”
  三人手挽着手,算是达成一致!
第705章
退位
  九月。
  辽东的屯田里,是一片片金黄。
  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辽东的天气已经晴朗了多日,秋高云淡,每日都是艳阳高照,似乎老天也在庆贺这丰收,准备好天气给大家收获。
  辽东城外的屯子里,冯长贵正在磨着镰刀,快要开镰了,镰刀得磨利一点,这样才能割的更快。收获的季节,总是忙碌的,得抢时间,所以叫抢收。
  半年的忙碌,眼看收获之时,若是耽误了时间,错过了好天时,那么一场秋雨下来,可能这半年的辛苦就全白忙了。
  尽可能快的把粮食全都收获入仓,这才能安心踏实的享受这丰收,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准备丰收后的乡饮酒礼和看社戏、赶市集。
  永富捧着一叠报如往常一样的从外面走进来。
  长贵抬头打了声招呼,“教头,今天又有邮递员过来送报啊?”
  永富大约三十出头,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但是一双眼睛十分凶,总带着恶相,屯里的小孩子有时看到他都会哭。他身高近八尺,没瘸腿前那是个一顶一的好汉。
  曾经是左五军的老兵,还是个斥候轻骑,后来一次行动时被伤了腿,瘸了。于是永富便领了一笔伤残抚恤金,拿了些赏赐,从军中退了下来。
  虽说无法再留在军中,让人十分遗憾,可上面还是尽心帮他做了安排。他之前只是个无官无职的斥候骑兵,因此退下来后上面还是尽量给他安排了个教头的差事。
  教头,自然是教练乡民。
  在辽东,普遍实行的是屯庄制,百姓聚集而居,建立有围墙的屯子,外面则有屯田。每个屯庄里,基本上都会有些府兵。
  而其它屯民,青壮的男子,也一样会编入郡中郡兵或县中土团,又或者乡中的乡兵,又或屯子里的民兵之中。
  总之是越强壮者就会优先编入级别更高的队伍,而就算是五六十的老头或十几岁的少年,也会编入本屯的民兵之中。
  除了每年两次的集训外,其余时间,大家都会在屯子里自己训练。
  因此屯子里也会有教头。
  这些教头要么是由府兵担任,要么就是由如永富这样的退伍伤残老兵担任。
  其实当教头是没有薪水的,但每年会有两笔赏赐,一般也就是一两套衣裳一点粮食之类的。不过大家看中的倒不是这点东西,而是教头其实也是很威风的。
  如永富虽然残了,其实日子还是过的不错的,他不过三十多岁,家里有婆娘,还有好几个孩子,另外还有个新罗妾侍,此外还有历次打仗分得的高句丽奴、突厥奴好几个,家里地也有几百亩,还有牛有马,养了鸡鸭羊。
  日子是很惬意舒适的,虽说辽东的日子肯定没中原那么好,但现在的中原肯定没辽东舒适安稳啊。
  这边虽然好多物资紧缺,可粮食盐布这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却是不怎么缺的,而且价格还稳定便宜。
  另外,屯子里还有学校,不但娃娃们都可以免费去读书,甚至大人们也经常会参加下学校里的扫盲班,学习点读写算术,起码每个人自己名字总还是能学会写的。
  而如永富这样的老兵,以前在军营里时,也是有专门学过的,因此他能认识上千个字,一般的告示、报纸之类的都看的懂。
  辽东有报纸,叫东方早报。
  一周一刊,一刊印成一本,有几十页,上面有许多内容,各种什么朝堂大事啊,天下各地新闻啊,又或者辽东本地的消息啊,甚至还会有些诗赋故事传奇之类的。
  不过这报纸也不便宜,据说是雕版印刷的,但一本也要十文钱,半斗米价呢。反正作为只是一个乡兵的长贵是舍不得买的,而且家里的婆娘肯定也不会让他买。
  于是他便跟许多屯民一样,每次看到永富买了,大家便会等到傍晚吃过份后,或者是午间的时候,聚在屯子里的树下,来听永富念给大家听。
  有时永富没时间,大家便去屯里的学堂,找那里的先生念。不过现在学堂里的先生大多数都是义儿营来的女先生,年轻的女娃娃,他们男人也不太好去找。
  于是便更多的会去找同样是义儿营出来的屯副,每个屯子都有个屯长,一般是选的年长而又公正有威望的屯民担任,然后每个屯子还有个屯副作为他的副手,这屯副全是由义儿营派来的少年男娃,这些娃儿个个虽年轻,但跟女先生们一样,能读会写会算的,而且多数还会骑马射箭舞刀耍矛。
  他们过来担任屯副,协助屯长管理屯庄,平时也帮大家写写信念念报,还会定期组织大家在农闲时上扫盲课。
  永富边走边翻看着报纸,头也没抬。
  似乎没听到长贵喊他。
  长贵凑上前,“报上又登啥消息了,看的这么入神,快给俺也讲讲?”
  他觉得这报纸好神奇,足不出门,光看看报,便能知晓天下之事,不仅辽东城里大帅府发了啥告示命令知道,就是中原朝廷发的什么诏令也一样能知道。
  永富这个时候才抬起头来。
  “今天的报纸里夹了个号外。”
  “啥是号外啊?”
  “就是本来早报是一旬一刊的,十天才发一次,可是遇有紧急重大的消息,报纸已经刊印好时,便只能紧急加印一份单独的号外。”
  “那这号外说啥了,啥紧急大事,是高句丽人又要打过来了?”
  “不是,我们不打他就好,他敢打来?”永富哼了一声,“不过这次事情比那还要大,皇帝在江都颁下诏令了,他宣布退位,然后传位给辽王,还让咱们大帅率忠武军拥新天子入关平乱,送新天子到洛阳继位呢。”
  长贵怔怔出神。
  “皇帝退位?传位齐王?不是说皇太孙是皇帝的次孙吗,怎么却传位给齐王呢?”
  永富当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既然这号外上都这样说了,总不会错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