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1095

  “我怎么来了?刘武周,我待你不薄,你为何要如此对我?”王仁恭怒目而向,手一挥,“把他带走,先关到牢里去,我稍后再来审他。”
  出了卧室,王仁恭去见被带到另一个房间的侍妾,想要问下他们私通奸情的情况,结果一进去,发现赵三娘已经一头撞死在了屋里。
  “怎么回事?”
  一名亲兵低下头,“我们把赵三娘子带进来唤醒她后,她便一头撞死在这了,我们一时没察觉,拦之不及,估计是见奸情败露,所以羞愧恐惧,便自杀了。”
  “贱婢!”
  王仁恭看着那具尸体,骂了一声,然后扭头走了。
  马邑大牢。
  刘武周还有些头晕。
  脚步声传来,却是一名狱卒领着许文宝进来了。
  “刘将军。”
  刘武周一见是他,忙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刘将军,大事不好,王仁恭要杀你。”
  “都是你牵连我。”刘武周还当是与他们谈的那些话泄露出去的事呢,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被许文宝他们做局坑了。
  “现在不是谈这些的时候了,若是不想想办法,将军只怕活不过今晚。”
  “快救我出去。”刘武周可不想死,他还这么年轻呢,“你既然能进来,肯定就能救我出去,等出去后,我去定襄投罗嗣业将军。”
  许文宝叹道,“就算能从这里出去,可想去定襄也非易事,到处关隘哨卡,只怕根本出不去。”
  “先带我出去再说。”
  “刘将军,现在这个时候了,只能拼一把了。不如,我送你回军营,你率兄弟起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王仁恭,夺了马邑城,然后再投罗帅,到时你便是新的马邑都督了。”
  刘武周没想到许文宝计划这么大,一心犹豫。
  “还犹豫个什么啊,他都要杀你了,你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可弟兄们未必愿意肯随我。”
  “将军手下定有信的过的兄弟,回去后赶紧召集起来,先杀了王仁恭,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这种事情,本来也不一定要人多。
  他们现在就在马邑城中,若突袭都督府,也非难事。而等事成后,再找个理由反了,大部份兵将都也只有被裹挟的份,事实上,许多军将造反,都是这种套路,真正参与的也就是小撮心腹将校和亲兵,然后得手后裹挟大家。
  “最近马邑、雁门、楼烦三郡饥荒,百姓食不裹腹,青黄不接,可都督府无粮可赈,百姓早就不满。不如刘将军杀了王仁恭,然后说王仁恭故意不开仓放粮,这样到时你开仓放粮,便可收得民心。”
  “可都督府确实无粮可放。”刘武周是知道这些实情的,上次雁门之围后,马邑三郡被劫掠一空,百姓也死伤无数,后来歼灭突厥,救回二十余万百姓,重新返回家乡,可一切都要重建。
  家中无粮,这几月一直靠官府开仓放粮救济,但因为最近南面魏刀儿等人闹的厉害,所以也已经无粮北运,都督府实在无粮了。
  “多少总还会有点粮食的,你尽管开仓放粮,到时定襄那边会运粮食牛羊过来支援你的。”
  事到如今,刘武周也是被逼到绝境。
  于是,他在许文宝的帮助下,逃离监狱,悄悄的到了许文宝家。然后他手书十几封,让许文宝派人去给这些在城中的心腹校尉们。
  当晚,十几名刘武周心腹校尉、队正们,各自带着一些家丁来到许府聚集,于是凑了一百余人,再加上许文宝家中的百余仆丁,他们便凑了三百来人。
  趁着夜色,刘武周披甲执槊,带着三百来全副武装的兵丁,突袭王仁恭的府邸,王仁恭猝不及防,被乱箭射杀。
  杀了王仁恭后,刘武周再趁胜夺取都督府,取得印信后,立即接管马邑城防,然后又派人去城外调自己的人马入城。
  等一夜混乱后,刘武周已经开始派兵丁鸣锣敲鼓,宣告百姓,说王仁恭贪吝受贿,贪墨侵占仓粮,不肯赈济百姓,于是他奋而起兵,杀王仁恭,开粮仓赈济百姓。
  接下来,马邑都督府果然开始开仓放粮,虽然每人只能领到不多粮食,但放粮的人说,接下来还会一直放粮,于是百姓欢喜。
  而刘武周也趁机自立为马邑都督、太守,义武军帅。
  刘武周一面派许文宝去定襄联络罗嗣业,一面也在马邑封赏手下诸将,他让妹夫、校尉苑君璋为雁门太守,以心腹校尉刘子英为楼烦太守,而随他起事的心腹校尉高满政、杨伏念等并授鹰扬郎将之职。
  他还派人去招安贼首宋金刚和吕崇茂等贼军首领,授他们将军之职。
第696章
渔阳鼙鼓
  尚书左仆射萧瑀刚渡过黄河,结果就听到马邑兵变的消息,惊的这位宰相怔怔出神半天,良久才一拍大腿叹道,“河东危矣!”
  萧瑀从江都出发,是先逆扬子江而上,然后再进汉水,抵达襄阳,再经南阳北上在潼关东的阌乡经风陵渡坐船过黄河的。
  因为洛阳东面的运河依然还被李密威胁着,所以他只能绕了一个圈,路上多耽误了不少时间,结果便迟来一步。
  马邑如此重要的地方,已经被刘武周夺去。
  虽然现在定襄的罗嗣业还没有举起反旗,可他心里非常清楚,这刘武周杀都督王仁恭自称都督,其实就是投靠罗氏。
  “加快速度,我们得马上赶到太原去。”
  只是过了黄河之后,这一路上并不好走。
  河东郡之前有柴保昌等作乱,樊子盖派兵征讨,在这里杀了数万叛军,结果他病死后,叛军死灰复燃,而且声势更盛。
  绛郡贼柴保昌据绛郡乌岭山派兵四掠绛郡各地,而吕崇茂占河东百梯山,也是派兵攻城掠地。
  又有龙门贼毋端儿啸聚龙门山,占据龙门津,兵逼临汾和文城二郡。
  而在太行、上党附近又有自号厉山飞的魏刀儿聚众不下十万。
  “时事艰难啊。”萧瑀感叹连连,不出来,真不知道这天下居然已经乱到这种地步了,更可恨的是,本来应当为国家干城支柱的罗成罗嗣业等人,结果却要趁国难之际叛乱。
  “还好太原有杨义臣镇守。”一名随从官员道。杨义臣本姓尉迟,是在北周末起兵叛乱的尉迟迥的族人,因为杨义臣父亲起兵反对叛乱后战死军中,被文帝收养于宫中抚养长大,并赐姓名杨义臣。
  这位将军对大隋是忠心耿耿,上次勤王表现十分出色,他坐镇太原,起码能避免刘武周罗嗣业等叛军长驱直下。
  不过萧瑀并没有什么高兴的,如此时势,唯有一个杨义臣,又哪里够呢。他甚至已经悲观的预估到,他此趟北上而来,估计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
  黄河下游南岸。
  山东道威武军节度副使罗贵召来儿子儿媳等自家人。
  “刚收到五郎密信,局势变了。”
  此时的罗贵坐镇在运河东岸的东郡韦城瓦岗寨,这里聚集了数万兵马,以防御李密的魏军。
  “五郎让我们撤回齐郡和东莱,据守东部丘陵山区。”
  “为何?”
  单彬彬问公公。
  罗贵长叹一声,“时势所迫啊,朝廷刚刚已经下了旨,要调嗣业入京为左翊卫大将军,调我回京任礼部侍郎,调张帅入京为兵部侍郎。而且还下旨调罗艺为江都府尹,调五郎为洛阳守。”
  很明显,皇帝这是要尽收他们之兵权,若是大家真的依旨交出兵权,下一步估计就要被一锅端。
  罗成虽远在辽东,却也通过暗影卫时刻关注着局势。
  因此现在他果断的决心抗旨举兵,虽还没有公然打出造反的旗号,可实际上罗成已经在行动了,他一面亲往野狐岭会盟嗣业,亲自劝说这位兄弟统一阵线,又深入奚、契丹之境,拉拢奚、契两族。
  另一面,也已经派人去平壤接杨暕回辽东。
  同时,又给山东的罗贵,给江南的杜伏威等去信,让他们响应,统一阵线。
  “内史侍郎来护儿已经往彭城而去,左仆射萧瑀更是去了太原,都是冲着我们罗家来的。五郎让我们先退回齐郡,守住东莱,他接下来会派兵渡海过来增援我们。”
  “爹,我们罗家反了吗?”单彬彬问。
  罗贵有几分无奈,他也没料到怎么就到了这一步,造反,那是相当危险的。可事到如今,不反又不行。
  “是啊,我们罗家反了。”
  罗贵不想反,可儿子要反,他也无可奈何。
  “就这样放弃东郡、东平、济阴、济北诸郡吗?”单彬彬对于造反,倒没太过震惊,反正夫唱妇随,现如今这天下这般乱,大家都造反,也不稀奇。再说虽然隋一统天下,结束了几百年的天下分裂,可事实上人心依然还并不太安定,或者说,天下百姓对于大一统或国家也并没有太强的概念。
  再者,本来山东之地,早年就一直是齐地,后来关陇集团灭齐,山东人是没少受排斥打压的,就如隋平陈后,江南皆反一样,不就是因为本土的士族豪强利益受到太大打压所致。
  早年朝廷强大安稳之时,如单秦程徐等曾经的北齐士族官员豪强之后,还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现在天下混乱,朝廷无力,大家对于从镇压贼匪叛乱的官军,摇身一变为起义军,也没啥心理障碍。
  “爹,你先回齐郡,我留在这。”单彬彬一身银甲,久在军营,也很有一股大将风范。“咱们在这里守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把这运河东诸郡的贼匪清理干净,重新安稳地方,现在就这样撤了,那李密可能卷土重来,到时又是生灵涂炭,咱们也对不住之前出钱出力出人的诸郡父老乡亲们。”
  等以后还要来打再一次,这多划不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