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1095

  分别的时候,两人满脸笑容,对罗成这位关外大帅,更是恭敬万分。他们这趟跟着罗成出兵,亲眼见证了这位战神如何的厉害,始毕可汗过去对他们来说,那是比大隋还要更强大更直接的存在,可这次却被罗成杀的兵败身亡。
  “以后但凡有事,大帅尽管相召,我定立即赶来。”赐名杨国忠的大贺咄罗拍着胸脯表示,他还把儿子摩会拉过来,“以后你在大帅帐前,一定要听话,好好服侍大帅。”
  父子两个,一个成了大隋朝的驸马,赐名杨国忠。一个却成了罗成的义子,赐名罗守忠。一对父子,两个姓。可咄罗却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这样非常荣光。尤其是皇帝所赐的国姓,那就更让人自豪得意了。
  之前他接到旨意的时候,甚至激动的都哭了,从此也不再是蛮夷,而成中国人了。
  罗成对两位酋长很客气,以后要倚重他们的时候还多着呢。
  “我回去之后,就会在辽西、辽东设立边市,到时欢迎你们前来互市交易。”
  杨国忠和杨国庆不由大喜,他们这些游牧部族,只知道游牧狩猎,生产制造能力太弱,尤其是许多东西他们自己都生产不了,比如说茶叶,比如说好酒,再比如铁制品。甚至是书籍、佛像,许多药品以及各种奢侈品,那都是自产不了的。
  可以往想买也不容易,因为往往会各种限制。
  只能派商队跑到中原去,或者中原商人跑过来,但是成本太高了。
  如果隋朝愿意在与他们的边境上长期设立边市,允许大规模的互市交易,并减少一点关税,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天大的好事。
  当然,对于罗成来说,与奚、契互市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奚和契丹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拥有大量的牛马羊骆驼,以及大量的皮毛等,这些其实都是中原很需要的。
  特别是牛和马。
  中原地区,特别是在北方地区虽然说是也适合养马,但养马比养牛成本高,特别需要地方做牧场,不是随便散养就行的。
  此前朝廷为了东征,让北方富户们养马,强令民间富户养马,可是让许多人都大为不满,甚至是破产的。
  可马的需求却是这么大,所以如果有渠道买,那比自己养划的多。中方尤其是北方人多地少,地种植粮食更好,养马就得占地。
  罗成跟他们互市,辽东其实就能享有一个贸易中转站的优势,从中间坐享贸易之利,甚至能够带动安东道的手工作坊加工生产的发展。
  而无农不稳,无工不活,无商不富。
  游牧部落有的时候为了能够跟中原贸易,甚至不惜开战入侵,逼迫互市。
  你不卖他们东西,他们只能来抢。
  而与草原部落贸易有多赚钱?
  那是暴利买卖,比如说最热闹的茶马交易,在汉地采购茶砖,一些不值钱的金属器物,一些劣质的布匹,然后跟草原人以物换物,换他们的马匹牛羊和皮毛,这其中的利润惊人。
  一块普通的茶砖能换一张上好的羊皮,一块二十来尺的布就能够换一头牛。
  从中原买一口铁锅,在边市上卖给部落人,起码是翻五倍。一个碗,都能翻上十倍二十倍。
  而通过以物换物,还能再赚一笔。一匹马折绢才三四匹,但把马拉进关,就能卖十匹十二匹绢,里面都要赚几倍。
  而通过开设边市,罗成还能坐地收税,商人们来开店铺,他还能卖店面收房租,更别说,人多了以后,这饭店酒楼茶铺妓院也能开起来,这又是税收,同时还能带动地方发展。
  再偏远的关外之地,可如果边市搞起来了,也一样能红红火火富裕无比,这都是历史上早就有过先例的。
  两位新晋侯爵甚至都有些迫不急待的想要交易了。
  “罗帅,你看我们这次也分了不少的马匹,其中不少都是极好的突厥战马,我们想干脆就把这些马都交给大帅带回辽东去,我们拿马跟大帅换些茶叶丝绸等中原商货如何?”
  罗成笑笑。
  “我手里现在也没有这么多茶叶丝绸等商货啊。”
  “无妨,大帅先把马带去,等你筹集好了商货,再通知我们一声,到时我们再派人来边市上取就是了。”
  看着他们这般豪爽,罗成也很满意。
  “也好,那我们就先约定好一个交易价格,我先收下你们的马,然后作好价格,你们再按这个马钱跟我订购相应的中原商货,如何?”
  “这样好,这样好。”
  两人也对罗成的痛快非常满意,于是双方便干脆坐下来谈各种茶马丝绸皮毛等的定价。
  “战马一匹,值钱多少?”
  “茶叶一饼,值钱多少!”
第659章
这样也行
  “只要你们一日不背叛我汉家,汉家也一日不负你们。”
  分别之时,罗成对放心的将万余匹马交给自己的两位国姓爷道。
  “我等永不敢背叛中原!”两人信誓旦旦。
  罗成笑着跟他们告别,不过他们的誓言却只是听听而已。任何誓言,其实都比不过强横的实力。
  正如那一句大航海时代的名言一样,真理,只在大炮范围之内。
  同样道理,中原强,四周的藩属自然忠心,而一旦中原弱,四周的藩属也不可能还一直忠心耿耿。
  白狼河边,燕县。
  这里曾经是朝廷设立的燕郡,早年还未东征前,朝廷在辽西这块不大的土地上,先后设立了柳城郡、燕郡、辽西郡、辽东郡四个郡。不过此时,现在整个辽西之地只有一个柳城郡,并且罗成整合辽西各郡县后,在这里只保留了柳城县、燕县、怀远三个县。
  老将军屈突通心情低落。
  “李密叛逆,居然已经在河南攻夺八郡,孟让也在淮西攻破十余城,皇帝却在此时跑去关中。”
  他想不明白。
  更想不明白的是,忠武军立这么大功,朝廷一点赏赐也没下来。
  “屈突老将军,你升任忠武军节度副使,怎么还不高兴呢?”
  罗成也没想到,皇帝让屈突通来接任段达的副使之位。
  “罗帅,中原叛军如此嚣张,我等是否应当率军南下平乱?”屈突通问。
  可罗成却只是道,“将士们出征远击突厥,行军作战数月,也是相当疲惫,更何况我们此次也折损了几千精锐。如今还未过寒冬,也该让战士们休息一下。再说,皇帝并未诏我们南下,我们若私自南下,可是无功反有罪的。”
  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哪怕现在忠武军镇守边疆一道十一郡之地,可朝廷依然划分了他的防区,在防区内,忠武军有军事调动权,但要出防区,也是必须得由朝廷的调令的。
  无令而调兵南下,可视为谋反兵变。
  “老将军你也别担忧,朝廷肯定能够对付的了李密,退一万步讲,朝廷若真平定不了李密之乱,只要一道诏令,我忠武军自然也就挥兵入关南下。”
  魏征在燕县迎接罗成。
  “收获很大啊,不过这么多马匹你打算怎么处置?”
  罗成笑道,“虽然眼下冬春季节,马不好养,可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不成?十几万匹马啊,这是我们这次辛辛苦苦拿命换来的,皇帝不赏勤王军,我们自己总得给弟兄们谋些福利。”
  他感慨着,赏罚无道,这也算是一个朝廷要崩的先兆了。
  朝廷不赏,他罗成得赏,否则以后谁还愿意拼命作战?
  抓起茶杯,略吹了吹茶沫后,轻抿一口,特有的带着些苦然后回甘的茶香让罗成满意。
  “在外打仗整天吃不好睡不好的,人都瘦了一大圈。”
  “大帅辛苦了。”
  “辛苦点没什么,总之我是全须全尾的回来了,可却有几千兄弟没能回来,我只能带着他们的骨灰回来,相比他们,我这算不得什么。”
  魏征心里也感叹。
  一仗下来,几千忠武军子弟兵就没了,这还是最精锐的骑兵。
  “对了,大帅你这次带了六千铁勒人、六千突厥人编入军中,这怕是不合规矩吧,兵部未必会通过啊。”
  罗成一笑。
  他抿了口茶,“老道你什么时候也这么迂腐了,这一万二千人我带回来,也没有说就要给他们府兵的身份啊,你可以把他们安置在辽东各郡,让他们建立屯庄,成为屯田户嘛,然后再把他们编入郡兵之中。”
  郡兵始终只是补充,而且郡兵又不是兵部编制登记的,不过是各郡百姓服的一种杂役而已,完全就是受地方郡县控制管理的。
  “这样也行?”
  “有什么不行的?我跟你说,如今世道乱了,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能太死板了,得灵活变通。”
  “之前战死的那四千余将士们,这次要厚加抚恤,都是我们的子弟兵,必须得照顾好。若是他们家族有合适的人选,又愿意加入我们忠武军的,可优先选用他们补充进来。就算现在没合适的,但将来,他们想加入忠武军时,也应当享受优先权。”
  “嗯,我记下了。”
  魏征端起茶杯,也抿了一口,然后问罗成,“皇帝这个时候跑去关中,据说还要去江都,这真是作死,其实刚才屈突将军说让你挥兵南下平乱,我觉得其实是个不错的机会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