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1095

  被隋军斥候追击,身中数箭,还能一路跑到始毕面前,已经极不容易了。
  “集结了多少人马?”
  始毕连问数句,可他都无法再回答。
  俟利弗设破口大骂,骂罗成卑鄙无耻,骂义成公主吃里扒外,骂咄苾无能饭桶。
  始毕可汗喃喃的念着罗成二字,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凉了。
  罗成,他最惧怕的一个隋将,本以为这次不会跟罗成相遇,想不到最终还是得面对他。
  雁门城下,看到风筝信的时候,始毕认为那不过是隋军的攻心之计,根本不信汗庭失守。可现在,汗庭都的失守了。
  连咄苾都逃往漠北了,可知他败的有多惨,他是知道这个兄弟的,也是比较桀骜胆大之人,若不是败的太惨,已经不敢在漠南立足,否则又岂会逃往漠北。
  “该死的阿史那思摩,那个卑贱胡女所生的贱种,他就不是我阿史那家族的人,不是我狼家之种,那个贱种,他居然投降隋人。”俟利弗设还在骂。
  除了气愤,还夹杂着恐惧。
  “大汗。”
  又一骑自南奔来。
  “罗嗣业已经击溃了殿后的同罗部,杀过来了。”
  俟利弗设一听罗嗣业三个字,就觉得头痛。
  他不会忘记,在崞县数次败在这个猛男手里的经历,每次大战时,总喜欢脱光衣服提着大陌刀冲阵的家伙,他恨的牙痒痒的。
  罗嗣业抗旨北上追击始毕。
  皇帝没有降罪于他,反而授封他为定襄道节度使,并让马邑都督王仁恭率部配合他。王仁恭伤势未好,留在后面。
  但却派出了郡丞李靖与校尉刘武周和尉迟恭率领了三千步骑去汇合罗嗣业。
  此外,漠南道节度使云定兴也被下旨要求配合罗嗣业。
  云定兴让李世民率骑两千来助阵。
  嗣业便在马邑聚集了一万三千步骑。
  得了皇帝授旨之后,嗣业复仇之心更盛,于是与李靖李世民等点齐兵马继续追击。
  始毕派了铁勒部同罗部族的万骑殿后。
  结果嗣业直接率军猛攻,军无战心的同罗部兵败,仓惶败走。
  秋风猎猎。
  秋天终于来了,仿佛是一夜之间,青青的草原,已经变黄。
  “同罗人不是号称自己是豹子吗,怎么如此无能?”俟利弗设继续骂,似乎只有不停的骂人,才能发泄心中的愤怒,压制一点恐惧。
  同罗是铁勒诸部中的一部,从金山到漠北,铁勒人部族众多,实力强劲,不过一直臣服于突厥。
  铁勒人也称为狄历、丁零、敕勒、高车。
  从秦汉到魏晋时他们称为丁零,南北朝到隋,又被称为铁勒,其实是一脉相传。
  铁勒人在漠北草原上游牧时,因为使用的车轮高大,故又被汉人称为高车。
  最早,铁勒人生活在大鲜卑山一带,也就是大兴安岭一带。
  后来不断的迁移,如今东西突厥都有铁勒部族。
  按朝廷对铁勒人的记载,土拉河北有仆骨、同罗、韦纥、拔也古、覆罗,胜兵2万。从哈密到焉耆北天山附近有契苾、乌护、纥骨等,胜兵2万。阿尔泰山西南有薛延陀等1万余兵。中亚咸海、里海一带有诃咥、苏路羯等合4万许兵。西亚东面有阿兰等近2万人。贝加尔湖南有都波等。
  他们分布之广,部族之多,都十分了得。
  铁勒人跟突人还是有极大的外貌不同的,突厥人也是黄种人,可铁勒人却更类似于白种人,深鼻高目甚至眼睛颜色也不同。
  后世的土耳其人中,不少人跟突厥人相貌接近,而后世的新江维人,其实正是铁勒诸部中回纥部的后人。
  同罗部在东突厥之东,跟契丹人很靠近。
  突厥语同罗,便是豹子的意思。
  同罗人自比为草原上的豹子,可此次一万骑却被罗嗣业一击而溃。
  俟利弗设还在骂骂咧咧。
  可始毕可汗已经长呼了一口气。
  他回头瞧了瞧,他的骑兵队伍依然巨大。
  虽同罗人败了一阵,可也没伤及多少,他依然有近十八万骑。
  “不必理会罗嗣业,让他跟着,我们加紧赶路去汗庭,我要去会会罗成,与他一决高下!”
  哪怕那位年轻战士告诉他,咄苾败逃往漠北,思摩和可敦都投降罗成,但始毕依然自信,他认为只要他出现在漠南草原上,那么那些被迫投降于隋人的突人,便会再次汇集于他的金狼大纛之下,随他征战。
  “加紧行军,三天之内,我们要全部越过长城,回到漠南!”
第625章
杀胡口
  不到长城非好汉。
  登上长城,沿着一级级的阶梯,便站在了最高处。居高临下,南面是关内马邑,北面则是塞外漠南。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罗成站在长城之上,手抚着长城的城垛,不由的吟起一首诗来,这是一首乐府诗,名为饮马长城窟行,最早是写于汉代。
  不过本朝天子杨广才气纵横,也写了一首饮马长城窟行,便是罗成吟的这首,很霸气,时人都评价有魏武之风,能跟曹操相比。曹操不但统兵治国厉害,他的诗也一样了得,杨广的诗能跟曹操比,确实是牛。
  “大帅,你料定始毕会从此过吗?”长孙无忌问。
  这小子因为孤身潜入汗城劝说义成公主献城投降,因此被罗成破例授为校尉,还将他安排在了白马义从。
  “此口名为参合口,是参合道的必经之口,而参合道,则又是马邑自定襄三条道路都必经之处。先前始毕南下也是走这里,现在他要回去,自然还是走这里。所以我们只要守在这里,就能守株待兔了。”
  参合口,唐时又称白狼关,到了明朝称为西口,或杀胡口、杀虎口,极有名气,是大同往呼合浩特特必经之路。
  就算是到了后世,大同到呼合浩特的重要公路也是这个路线。
  这里有连绵的外长城,参合口便是这外长城是一个重要的天然关口。
  他东临塘子山,西侧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庙头山,万里长城由东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个半圆形的围墙将杀虎口围在里边。
  东西两侧悬崖峭壁陡立,紫河由南向北贯穿其中,构成了一道宽不过二百余米,长达三千多米的天然关隘。
  两山之间开阔的紫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
  参合口曾经是重要的长城关隘,只是隋立国之后,重点是防御雁门一线的内长城,那也是北魏的塞内畿围。
  对于外线长城,其实控制力不强,朝廷只是在雁门外设立马邑郡,在紧靠着内长城一侧,还有些城池村庄,而更往北的外长城一线,其实只有一些小堡,偶有边兵巡逻时进驻。
  在启民可汗归隋的这十几年后,漠南无战事,隋突安定,于是外长城一线,便更加武备松驰。
  始毕可汗南下,几乎是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就越过了这天险一般的参合口。
  “这外长城,都已经十分残破了。”
  罗成有些感叹着道,长城上都长了草,有些地方甚至都塌掉了。
  隋朝统一天下后,很快北方霸主突厥就被杨坚的离强合弱策略搞的内讧连连,几次都是隋朝联合一部打压一部,到后面,更是再难压隋朝。
  有这样的优势,隋朝的长城也就没有怎么大规模修过。
  也就是杨广继位后,大修过一次,那一次修的是西起榆林郡,东到马邑西北,刚好修到参合口附近就没修了。
  “此处距离漠南汗庭不过二百四十里,南距马邑城也不过二百二十里,东距云内也不过一百七十里,且可以通幽燕,也可以通河套,兵家要地啊。”
  参合口长城是土筑,没有包砖,看起来灰灰破破的,但依然可以看出,这座关城的险要。
  此时,参合口这段关口,正有无数人马在加固赶修。
  参合口关城正在迅速的变换新颜,这座城周二里,高四丈的关城上,已经进驻了忠武军。
  且在关城内外,罗成还各派人在抢修加固扩建几座堡垒,大小虽不如这关城,可几座堡垒之间又筑墙相连,成犄角互援之势。
  高在高高的关城上,其实可以把这里的地形一览无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