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1095

  始毕高声赞叹大隋骁果的勇猛,称赞皇帝的伟大,惹的杨广哈哈大笑,十分高兴。
  高兴之余,他赏赐那队骁果骑士每人万钱,又赐给那些突厥骑士每人一匹上好丝绸。
  皇帝还赏赐了骁果左一军的折冲郎将罗嗣业一套上好御甲。
  球赛结束,皇帝等人开始享受酒水点心。
  罗家叔侄几人被召了过去。
  皇帝先赞赏了嗣业把左一军带的好,然后笑着问,“吉儿最近可还好,前几天皇后接她入宫,她说孕吐的厉害,几乎吃什么就吐什么,晚上还总睡不着觉。这大冬天的,却偏偏想吃岭南的荔枝,想吃东海的新鲜鲍鱼,朕也只好下旨让岭南和江淮地方官进贡。”说起这个女儿,皇帝真是万般宠爱。
  嗣业恭敬道,“陛下让人赐下的岭南荔枝和东海鲍鱼公主已经收到,尝过之后很喜欢,吃了这些后果然不吐了,这两天晚上也终于能安睡了。”
  “这就好,既然喜欢吃,朕就下旨让地方多进贡过来。”
  这个季节,其实岭南也没有新鲜的荔枝,不过是地方上把夏天的荔枝冷藏保鲜起来的,十分不易。
  可以说,一颗从岭南快马送进京的荔枝那比等身的铜钱还贵。
  “嗣业啊,朕向来疼吉儿,朕也知道她有时有些刁蛮,现在又怀孕在身,肯定性格更燥一些,你可要多担待一些。”
  “嗣业明白,定会好好照料公主。”
  皇帝满意的点头,然后对罗成道,“你年前才到京,这两天朕也没空单独召见你,宇文化及派人行刺你一事,这是他的不对,可罗艺也当着朕的面把宇文述的眼睛都打瞎一只,本来两边都要论罪,可朕都于心不忍。”
  “罗成一切都由陛下裁决,不管怎样处置,都愿意接受,不敢有任何不满。”罗成道。
  “不敢,而不是不会吗?”皇帝呵呵一笑。
  罗成低头不语。
  “好了,朕知道你有气在身,但朕也总不能杀了宇文化及?其实朕早想杀了这轻薄浪荡子,可是毕竟宇文述这老狗陪朕一路走来不易,也多有苦劳,如今一把年纪了,朕若杀他嫡长子,也让他伤心,有些于心不忍。”
  罗家几人都不吭声。
  皇帝叹气一声。
  “当然,朕也不是那种糊涂皇帝,所以朕打算把宇文述贬出京,至于宇文化及,直接将他扔到敦煌去戍边,这个结果你们能满意吧?”
  罗成这个时候出声了。
  “陛下,臣听闻南宁西宁那边的獠人又闹的厉害,臣以为,宇文大将军统兵多年,经验丰富,又是陛下极信任之人,完全可以派宇文大将军前往南宁坐镇,慰抚南蛮俚獠,平定叛乱,安稳边疆。”
  听到罗成这话,皇帝不由的苦笑。
  南宁或西宁,那都是极边远偏僻之地,与其说是大隋之疆土,倒不如说那是还未开化之地。比辽东都还不如,那边除了朝廷的几座衙门,还有什么,全都是些蛮子,而且都是大山,道路不便。
  皇帝本来是想让宇文述去江淮一带,又或是荆襄一带的,谁料罗成这么狠,直接就要让宇文述去南宁或西宁。
  不过皇帝看着罗成的表情,最终还是笑着道,“也罢,那就让宇文述去南宁,朕授他为南宁抚慰大使,兼南宁太守。”
  对这个结果,罗成很满意的表示了感谢。
  宇文述真去了南宁,一时半会肯定回不来。
  当年隋取代北周立国,开皇四年便设立了南宁州总管府,任命了韦冲为南宁州总管,在云南设置了恭州(今重庆)、协州(今昭通)和昆明(今昆明),又委任了西爨首领爨玩为昆明刺史。
  这西爨部,中原也称之为白蛮,与之对应的是在云贵川交界处的东爨部,也称为乌蛮。其实这爨人,也都统称为南蛮,中原把相对开化一点的称为白蛮,把更野蛮的称为乌蛮。这些人也是后来彝族等云贵少数民族的始祖。
  此时都极为落后野蛮,朝廷在那边又抚又打的,可依然无法控制,其实此时朝廷差不多已经是实际上放弃了云南地区,在大业三年废弃南宁总管府后,那边其实已经算是放任不管了,连郡都没设一个。
  罗成把宇文述踢到那里去,那绝对是相当于流放,甚至比流放还要惨,弄不好,小命都不保。
第565章
罗艺镇岭南
  将宇文述踢到云南去,把宇文化及扔到敦煌去做戍卒,罗成心里总算舒坦了一点。
  虽然没能搞死宇文家,可皇帝一心护着,能有这结果已经不错了。
  不过罗成心里倒反而有点希望宇文述能在云南站住脚,甚至是能够稳定那里了。毕竟云南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因为距离中原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过于遥远,再加上地理地势的复杂,所以一直都游离在中原王朝的边上。
  当地人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虽说落后,可倒也逍遥自得。
  加之,一直以来他们也没出什么像样的人物,对于中原王朝也大多是建立较松散的那种依附臣属关系,所以倒也自在。
  直到汉武帝时,当时这位汉武帝一直想要打通往西域的通道,在河西受阻后,便想着向南打一条通道出来,经天竺去与月氏国联系,然后一起干匈奴人。
  为了这个战略计划的实现,汉武帝开始派人深入云南,并在云南的大理地区设置了叶瑜、云南、邪龙、比苏四个县,属益州郡管辖。
  从西汉到东汉,基本上中原都是如此,虽然当年汉武帝最后南下印度的计划失败,可中原王朝却从此也算是进入到了云南地区。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对云南的控制便更加下降,云南之地,也开始有一些夷帅发展起来,也有一些汉人豪强大姓也慢慢起来。
  所以到了北周之时,云南尽管一直都在当时的王朝版图之上,可实际上也就是地图上宣示下主权而已。
  到了隋朝之时,云南之地出现了一个比较强大的家族,爨(cuàn)氏,地处南宁。
  这个爨氏,其实本身也是来自于汉族,算是汉族官员在当地发展起来,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慢慢的就西南化,成为了当地的大豪强,反被称为南蛮。
  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尤其是在南方,不管是在岭南地区,还是在越南地区,或是在云南甚至是川西,太多太多。
  汉家豪强过去,借着中原王朝的背景,依靠着比较先进的技术,然后又善于与中原通商,于是慢慢的就强大起来。再加上与当地的那些土人头领等通婚联姻,慢慢的自己也就融入进去,甚至最后成了一方领袖。
  比如说此时岭南的冯盎家族,冯家本来是北燕皇族,后来北魏灭燕,北燕王族一支便逃奔南朝宋,宋将他们安置到岭南,授为刺史。冯家在北方时,已经算是跟汉通婚汉化过的,到了岭南后,又积极跟当地的俚人冼氏通婚,经过数代的通婚联姻之后,冯家便成了岭南东部第一豪强。
  当代冯家家主冯盎还跟杨广去东征过高句丽,并且做到了左武卫大将军之职。
  此外岭南的另两大家族宁氏和陈氏,也都是早年南下的汉人豪强。
  云南的爨氏其实也跟岭南的冯宁陈三大豪强一样,都是这么来的,只不过云南这个地方更偏一些。
  在隋开国之初。
  爨族首领爨翫便接受了招抚,还被授为昆州刺史,可没多久,他就叛变了。
  叛变原因就是中原对云南根本是鞭长莫及,没有那个控制能力,却还总要指手画脚,甚至要求多多,爨氏自然就又叛乱了,自己当老大多爽,何必给你当小弟。
  后来文帝派出了大将史万岁前去平乱,破爨氏三十余部,俘两万余人,于是诸爨大惧。
  爨氏只得再请降,这家伙也聪明,直接以大量金银财宝行贿史万岁,然后就被史万岁放虎归山,于是他第二年又叛了。
  后来朝廷另派杨武通率兵前往平乱,再次俘获了爨翫及其子爨宏达等,并将他们押往长安。
  这两次叛乱以及平定后,爨氏的领袖被灭,爨氏遭受了致命打击,势力有所缩减。
  可没几年,文帝病逝,杨广继位,可刚继位的杨广忙着平兄弟杨谅的叛乱,后来又忙着对付吐谷浑等。
  倒是把这云南给忽视了,大业三年干脆撤掉了总管府,然后算是放弃了云南之地。
  在云南更南之地,则还有濮部,也称为缅国,他们是哀牢族一支,也是自云南走出去的,此时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居住生活。
  其实早在魏晋之时,当地汉人豪强形成的大姓,和土人夷帅之间的争斗激烈,互相兼并,但到了后来,便只剩下一个爨氏大姓集团。
  他们盘踞南宁,只是在形式上对中原王朝奉正朔,实际是在地方闭关自守,巩固势力。
  再后来,爨氏也分成了两爨蛮,分为东爨和西爨。
  爨氏窃据一方,朝廷遥授他们刺史太守之位,世代相袭,延袤两千里。
  眼下被隋朝称为南中地区的云南,比以前更乱,没有了爨氏的一家独大,现在各地是部落支离,首领星碎。
  滇东的西爨白蛮,和东爨的乌蛮各不统属,互相征战,内斗不停。
  而在洱海边,六诏部落也相继开始崛起。
  在南中地区,千百年来的传统,就是各部经常互相进行掠夺性战争,长年这样打来打去,使得根本难以发展,全损耗于内斗之中了。
  罗成提出把宇文述调去南中,倒也符合皇帝的心思。
  在大业五年平灭吐谷浑,大业九年又平灭高句丽这一东一西两大威胁之后,皇帝现在正愁没敌手呢。
  当年被迫放弃了南中地区,现在正好可以再去收回来。
  趁着眼下南中各部混乱之际,正好出手,绝不让他们再斗出个老大来独霸一方。
  罗成的提议也其实是从罗艺那里早知道了皇帝最近的一些调查和商议内容,所以才顺势提出。
  他甚至为向皇帝提出。
  “要控制南中,那么关键还在于得有一条交通要道,这条路即是进军之道,也是维持统治的命脉。”
  “你有合适的路线参考吗?”皇帝问。
  “陛下,如果按传统的办法,从蜀中的沪川修路进南中,不但要翻越的路太遥远,而且山路难行,尤其本身中原到蜀中就已经路途遥远且难行,这条路太远太难行,并不合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