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1095

  年老点的官员,坐着马车来,但绝大多数官员,除非是走不动路了,否则都是骑马来的,大隋尚武,而且贵族们延续下来的传统就是文武兼备,当官也是不分文武的,当的好,那就出将入相,跟罗艺、宇文述一样。
  虽然现在皇帝正在改变这种传统,但大多数官员还是有不错的底子。
  大冷天的半夜,骑着马也都雄赳赳气昂昂。
  不同级别的官员,身边的随从数量也不同。
  朝廷对于官员按品级给予侍从,这些人都是青壮百姓,由朝廷征召,属于杂役的一种。
  一般配给州县官员的侍从叫白直,而在京六品以下官员的侍从称为庶仆,而六品以上官员的,则称为防阁,各按品级配给相应数量。
  比如一品官员,便拥有九十六个防阁,这些防阁已经不是简单的百姓,而是各地入京宿卫的府兵,被朝廷拔给他们做防阁,也就相当于勤务员。二品七十二个,三品四十八个,到六品也有十二个。但七品只有八个,八品更只有三个,九品则只有两个。
  当然,官员们也会有自己的私人奴仆部曲,比如专门的车夫、书童、护卫等等。
  尤其是那些贵族名门出身的官员,哪怕品级低,可身边也跟着七八个人。
  如苏威这等宰相,他的马车边更是有一支上百人的队伍,相当的排场。
  罗成倒是比较低调,虽然他官阶为从一品,实职中的辽东留守是从二品,左屯卫大将军是正三品,辽东太守是从三品,楚国公爵位是从一品爵,上柱国勋则视从二品。
  在本朝,罗成可以算是位极人臣了,虽无宰相之名,但品级却能与宰相并肩。
  可罗成没跟宰相苏威一样,搞出一百多人的队伍排场,他的队伍也就十八人。
  西门君仪和王雄诞为他骑马举灯开路,阚棱带着一队十五六岁的义儿骑马左右护卫。虽然看着都是些少年,但这些人罗成却是很放心的,他们每人都是已经参与过最少十场以上的战斗,每个人都是斩过三个以上敌人首级的悍卒。
  罗成还相信,这些视他为父亲的少年义儿,能够以命护卫他。
  他不讲排场,但是那两盏写着楚国公的马灯,却相当的让人侧目。罗马骑马经过,沿路官员纷纷退让,甚至不少人在马上向罗成打招呼问好。
  罗成笑着一一回应,虽然九成以上的人他都并不认识。
  不少人甚至打完招呼,还把自己的名刺递到阚棱的手里,罗成让他都收下。
  天津桥前,已经聚集了无数的官员,正在排队通过。
  因为今天是正旦大朝,所以警备更加森严,天津桥只能官员经过,还要核验官员们的符。
  符是当今天子所立,每个官员都有一个符,这个符不是画在纸上的,而是如虎符一样的符印。材料各异,按官员品级,三品以上为金,四五品为银,六品以下为铜。
  符分两半,中间打孔,可以系挂。
  上面刻有持符官员的姓名、官职、任职衙门、官阶等,这相当于官员们的身份证明,也是从最早的兵符虎符变革而来。
  每个符还有一个符袋装着,符袋同样也分品级,与官员的官袍颜色是一致的,三品以上为紫,四五品为绯,七八品为绿,八九品为青。
  武将们的符为虎,而文官们的符为鱼。
  过天津桥,便得先亮符袋,再验符,这种符其实就相当于是官员的官印,但又免除携带不便。
  一个个官员的符都要验证,因此难免就要时间排队。
  大家趁这空当,互相打起招呼来。
  罗成因为是新回京,于是来跟他打招呼的人很多。
  “你现在人气很盛啊。”
  燕国公罗艺笑着过来,罗成上前拜见。
  “叔父身为宰相,也这么早来排队?”
  “宰相更不能迟到了。”罗艺笑道。
  罗成指了指那边,苏威已经直接插队,坐着马车过了天津桥。
  “我又没他那么大年纪,不能倚老卖老啊。”
  罗成哈哈大笑,“叔父看来对苏相很不满意啊。”
  “哼,我都不明白他还呆在朝堂上做什么。”罗艺确实对苏威很不满,作为现在六个宰相中唯一一个有三高官官衔的宰相,苏威在朝中根本没有发挥他应有的职责。
  每天除了打磕睡,就只知道点头附和皇帝,真正的点头宰相。
  “实不瞒你,我现在是万分后悔入朝为相,这宰相当的一点也不痛快,真的。苏威就是个点头虫,而虞世基和裴蕴两个完全就是马屁精,只知道阿谀奉承白马屁,还总是欺上瞒下,裴世矩稍好点,可也没好哪去,你说这样一群宰相,还如何与他们为伍?”
  罗成听了并不觉得奇怪。
  其实裴世矩后来到了唐朝时也做了宰相,而且还被评价很高,连李世民都对他很满意,后人总结原因,说裴世矩在隋朝为奸相,在唐朝却成了能相,不是他变了,而是皇帝变了。
  皇帝是什么样的人,这下面的人慢慢的也就变成了他需要的人。
  不是裴虞等人故意骗皇帝,而是杨广本来确实也听不得那些不想听的消息,于是他们慢慢的自然就有选择性的给皇帝奏报。
  这就是所谓的一个人要装睡,别人就永远叫不醒。
  罗艺有时都恨不得能够上打昏君下到奸臣,可惜也就只能偶尔这样想想而已,在京为相,实在是憋屈的很。
第560章
辞相
  罗艺平淡地说道,“我打算辞相,朝中不适合我。”
  罗成倒没反对,只是道,“叔父可是考虑清楚了,出将入相,那是多么武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你这个年轻便已经做到了,以你这年纪和身体,就算在朝中干个十年八年都没问题,将来说不定也能得个司徒或太师致仕呢。”
  抚了抚胡须,罗艺却是摇头,朝中这种局势,当宰相,其实不过是皇帝的点头虫,皇帝并不是真的需要宰相为他处理国事,他不过是需要个受他指使的提笔宰相而已。这对罗艺来说,这样的宰相有什么意义呢,要知道,在以往,宰相可是手握重权,号称宰相与皇帝共治天下。
  而现在,皇帝连三高官官这样的宰相真衔都不肯给,只肯让他们挂个参知政事衔,这宰相本就名不正言不顺,更别说皇帝还处处剥夺宰相之权。
  别说开幕府置属吏,就算在皇城办公,其实也没多大自由。
  与其留在朝中跟苏威一样只是打瞌睡点头,或者变成跟虞世基裴蕴一样处处只知奉承,那他还不如不当这个宰相。
  “我入朝为相也大半年了,也想过振奋下朝纲,改变下如今的风气,可是实在无力。”他就差骂昏君了。
  皇帝的理想是伟大的,皇帝也是勤政的,可这个勤政又伟大的皇帝,却已经成了偏执狂,他罗艺既然不想成为一个只知奉承的奸相,那还不如离开。
  “叔父,听说宇文述要复出?”
  罗艺苦笑了几声,“要不是因这事,我还不会这么坚定要离开。我实在想不明白陛下是怎么想的,居然还要让宇文述复出。”说到这,他直摇头。“我现在就恨我当初那拳没砸中点,要是直接把他砸死就好了。”
  罗艺到现在也还认为,罗成遇刺,是真的由宇文述指使的。
  罗成没解释。
  “不过你放心,就算我离开,但是离开前,我也会先把宇文述弄的翻不了身再走。”罗艺狠狠道。
  “若离开,叔父打算去哪?”
  罗艺平淡的道,“其实我还是喜欢幽州,在那里呆了十几年,不过你现在是辽东留守,我不可能再去幽州的。河东本来也是个好地方,但同样道理,也不可能让我去河东。”
  罗成现在是辽东留守,掌握关外十一郡,手里的兵马虽然裁撤了一半,可也还有五万,尤其是这留守的权柄也大,而罗艺这样的宰相若放外,就算不给个留守,起码也得给个抚慰大使再兼个要地太守。
  若是两人离的近,只怕皇帝也未必会放心。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大约是三个选择,一是去青海。大业五年灭吐谷浑,设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可此后数年,青海并未安稳,相反吐谷浑各部叛乱不断,关陇河西连年征讨用兵,耗费无数兵力民力,现在已经是个无底洞了。”
  罗艺在朝当了半年宰相,又兼着兵部尚书之职,所以对于青海那边的情况有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吐谷浑虽在几年前被大隋灭了,但这个拥地几千里的地方,并不比高句丽弱,这些年打个不停,已经完全打成了一锅粥,朝廷当年灭吐谷浑设四郡,是想要安稳西北,特别是让朝廷可以安心的进入西域,复汉朝西域之盛。
  可谁能料到,吐谷浑国灭掉了没错,可吐谷浑人并没有臣服,比起以前吐谷浑称臣之时,边疆更为动荡不安,关陇常年出兵,已经是百姓困苦。
  罗艺认为自己请求去青海的话,皇帝应当会愿意的,只不过那边的情况不太好,他也没有什么信心。
  “另外两个地方,一个是交趾,那里是岭南之南,几年前朝廷派军南下灭了林邑,但现在林邑已经复国,再次开始袭扰边境,这块南疆离中原太遥远了,若是不加强,只怕随时可能有被侵夺之风险。”
  “最后一处则是南宁。”
  这个南宁不是后世的广西南宁,而是云南昆明一带。隋初,朝廷在后世云南的曲靖设立了南宁总管府,管辖着后世云南大部地区。
  不过这边还是以羁糜为主,朝廷虽设了官府衙门,可还是以当地部族头人管理自治为主,大隋立国这三十多年来,南宁、西宁的僚人不知道叛乱了多少次,史万岁、杨素等名将都曾经去征讨过。
  几乎是一年一小乱,三年一大乱。
  青海、交趾、南宁。
  都不是什么好地方,其中尤以交趾最遥远,而以南宁最混乱。
  “叔父,如果你真打算离开朝中外任,我建议你选青海。青海虽说这几年叛乱的厉害,但青海毕竟靠近河陇,朝廷在河西和陇西都屯驻了重兵,又靠近关中京师,叔父若亲往青海坐镇,只要有三五万兵马,边打边稳,有三五年之功,定能彻底稳定青海局势。”
  而且罗成还有句没说出来的话,则是青海紧靠着关陇,大隋朝廷还在的时候,可以背倚京师要地,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万一大隋崩溃,罗艺也可以迅速挥兵东进入关中,可以抢占要地。
  正可以进可攻退可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