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1095

  “报!”
  杨玄感率贼十万已经抵达关外二十里处扎营,还派了杨恭道、韦福嗣等前来劝降。
  一听这话,两人不由的更加面面相觑。
  “来劝降的还有谁?”
  那人报出名字,却全都是大名鼎鼎的京都二代,每个人身一都是一个豪门,这些人居然兵败后降贼了?
  “浑帐,辱没先人啊。”裴仁基大骂。
  张须陀却只摇头,“或许他们也是无奈吧,毕竟兵败被俘,不用管他们就好。”
  “派人去洛阳禀报一声吧。”
  韦福嗣等四十余名门勋戚贵族在虎牢关下劝降半天,结果也没有人理他们一句。
  那边杨玄挺对大哥道,“哥,这些人根本就没几个真心投诚的。”
  “我岂不知,但真不真心又有何妨,起码他们现在是站在我们阵营,荥阳关上,洛阳城里,都知道他们站在我们这边,无数的百姓也看到有许多名门贵族站到我们这一边,这是什么?这就是舆论,是导向。等将来我们成功了,他们自然也就彻底转向我们了。”
  “可如果我们败了,他们肯定也会咬我们一口。”
  杨玄感却不以为意。
  “真若败了,又那管他洪水涛天呢,男子汉大丈夫,不搏一搏,如何对的起自己。当初父亲生生被逼的不敢服药而病死,我做不到,就算要死,也要奋力反击而死。”
  这是当年杨玄感最不理解他父亲的地方,在他看来,父亲文韬武略,出将入相,无比了得。可这样一个厉害人物,却因杨广几句话,就连药都不肯吃,活活的让自己病死,这太窝囊了。
  “报!”
  “禀霸王,营外有个自称叫李子雄的人来投,说是将军故友。”
  “李子雄?快请!”
  一听李子雄来了,杨玄感喜自胜。
  “不,我亲自去迎接。”
  杨玄感亲自赶到营外,“世叔!”
  李子雄是从渤海郡赶来的,他是北魏谏议大夫李伯贲之孙,北周翼州刺史李桃枝之子。
  说来这个李子雄也是个人物,少时就性格豪爽,胸怀大志,成年后随军平定北齐,因功授任帅都督,后来又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因功授上开府,赐爵建昌县公。隋朝建立后,他又担任骠骑将军,在开皇九年,还参与平定陈国,因功升任大将军,后来还在江南任过郴州、江州二州的刺史。
  等杨广继位,杨谅造反,他又随杨素征讨,为大将军、廉州刺史,后来他因平乱有功升任幽州总管,再后来又回朝任民部尚书。
  只不过杨子雄这人嘴巴不太好,经常说错话,就因为嘴臭说错话,一生三起三落。
  三次都被除职为民。
第480章
杨老二
  两年前,为民部尚书的他就因为在接待上贡的机关报罗使者时,说错话而导致除职。当时问起新罗国冠制由来,新罗使者说:“皮弁遗象,哪有大国君子而不识皮弁的呢?”李子雄说:“中原无礼,所以求之于四夷。”使者说:“从我到这儿以来,除了你刚才这番话外,还未见什么无礼。”御史台因李子雄说话失言,弹劾其事,他因此被免职。
  在东征前,杨广招募骁果,本来是让李子雄去组织指挥的,他到任马上指挥,六军整肃,杨广很高兴,结果后来因为跟宇文述不对头,被他进了谗言,所以骁卫大将军之职被授了宇文述,他被授左武侯大将军,可没当几天,还是因宇文述打他的小报告,让他再次被除职为民。
  除职后,他回了渤海郡老家。
  可不料因为这次杨玄感起兵,皇帝记起李子雄跟杨素父子关系极好,便派使者去扣押他,这把李子雄惹恼了,本来一把年纪了,哪有造反之心,可这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气愤之下,他干脆杀了使者,然后跑到荥阳来投杨玄感了。
  你不是说我会反吗,那我就真反了!
  韦福嗣等都是被迫投降,但李子雄可是真的来投,所以杨玄感对他那是万分热情,而且相比起韦福嗣这些二代不同的是,李子雄可是一员老将。
  将门出身,从年轻时开始打仗,打到一把年纪,一生征战百千回,做过地方刺史,当过幽州总管,也做过十二卫的大将军,样样出色。
  而且军中门生故旧也多,这样的一个老帅来投,杨玄感怎么不乐开怀。
  见面之后,杨玄感挽着李子雄的手入中军大帐,直接就拜他为元帅,让他替自己统领中路十万兵马。
  “世叔,如今荥阳关有张须陀和裴仁基二将拦路,不知可有办法攻破?”杨玄感问。
  李子雄一把年纪了,但也就是李景宇文述一辈的而已。
  虽然年纪大了,可却依然硬朗,长的魁梧,红脸,一双手跟蒲扇一样。
  坐在那里,倒不急不缓。
  “张须陀和裴仁基,当年都曾是你父亲部下,也都跟我着我打过仗,能称的上是我的旧部了。不过也别指望这二人就会因此来投,要打洛阳,必先破虎牢。虎牢关险,但也不是说不能破。”
  “敢问有何计策?”
  “若是准备充分,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现在嘛,咱们匆促了些,而且也没时间在这里长久围城,所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强攻猛打,趁荥阳关聚集的守军还不多,咱们猛攻猛打,硬拼下来。”
  “硬打?”
  杨玄感皱眉。他本来希望李子雄有个更好的办法,这硬打可不算好办法。
  “你也别担心,打仗嘛,不可能一直是巧打,这硬打才是最主要的战法,绕不过去就得硬打。”
  “那就请世叔来指挥。”
  李子雄摆摆手,“光硬打也不行,我建议一面强攻虎牢,同时派出多支兵马,纵兵四下攻打河南诸郡,甚至是打到江淮山南去,一来让各地无法来援虎牢,二来也是趁机各处点火。如今中原百姓,都因东征而怨,只要火燃起,必然会有无数人响应,到时咱们声势更壮。甚至说不定,可以从其它路打通到洛阳或关中的路也未必。”
  以正合,以奇胜。
  正奇相辅。
  这不愧是一个老将的提议,确实比杨玄感之前的计划要老辣的多,虽然他也兵出三路,可李密是去堵杨广,王薄是去堵罗成。可李子雄却提议是去打河南、江淮、山南等地,这不是防御,而是积极的进攻。
  当天。
  杨玄感向十万反军,隆重的介绍了李子雄,并设坛,拜李子雄为元帅,令他统领诸军。同时,他把自己的四个兄弟分派出去,让他们各统三五千人马,分路袭扰运河、淮河等流域诸城,把战火烧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去唤醒更多的不满百姓以及那些地方豪强们。
  李子雄一到,再加上拜帅时,也顺便把韦福嗣等几十个勋贵子弟拉上来站台,一时间,倒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感觉。
  好像半个洛阳的勋贵都已经来投。
  本来有些冷的造反大业,再次红红火火起来。
  李子雄一上台,花了三天时间整顿荥阳关下的十万反军,倒也雷历风行,各军肃然。
  于是,各地百姓豪强再次纷纷来投,短短几天,又来了几万人马。
  三天后。
  李子雄正式挥兵进攻虎牢关。
  虎牢因为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洛阳的东大门。
  刘邦、项羽曾在此争夺关城,三国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三英曾在此战吕布。
  但凡能称为雄关要隘者,必然十分艰难难攻。
  李子雄虽为老将,可时间仓促,也没其它选择,只能硬磕。
  毕竟杨玄感直言要兵进洛阳,所以便只能强攻。
  号角吹响。
  李子雄亲自阵前,督促诸军轮流进攻。
  叛军士气不错,当天强攻不止,猛攻整整十个时辰,各支叛军轮流上阵。
  只不过攻了十个时辰,打到半夜,都未能取得半点进展,倒是叛军死伤无数,可李子雄根本不以为意。
  慈不掌兵。
  休息了两个时辰。
  天亮之后,李子雄再次命令开始攻城。
  这个时候,叛军的气势已经不强了,毕竟强攻一天,虽是轮流进攻,可死伤众多,叛军还是有些惧怕的。
  这个时候,杨玄挺亲自请命率部攻城。
  “好,请为二将军擂鼓助威!”
  杨玄挺很猛,杨玄感兄弟七个,堂兄弟还有十多个,个个都猛,但论勇,自然是杨玄感,可论猛,却是杨玄挺。
  他带着挑选出来的敢死队,每人喝了碗水酒壮胆,酒喝尽,摔破碗,然后提盾衔刀,开始冲向关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