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3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8/1095

  没有弓,没有甲,多数士兵拿着单刀,或者仅有一根削尖长矛,拿着柳木做成的木盾,甚至干脆就是锅盖做盾。
  不过这支兵马士气不错,他们都以为自己并不是一支孤军造反,觉得还有罗成罗艺张须陀这么多兄弟们造反呢。
  再说,他们不缺粮。
  黎阳仓几百万石粮食,任他们取用,许多之前还吃不饱饭的百姓,吃了几天干饭后,信心大增,觉得跟楚霸王很有前途。
  出发前,杨玄感也没忘记来个动员,鼓舞士气。
  “我杨玄感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更是已经位极及臣。可如今不顾破家灭族而起兵,乃是为天下解倒悬之危,救黎元之命耳!”
  绝大多数的百姓也不懂那么多,只是觉得这话挺有道理啊,毕竟人家杨玄感,身为楚国公,又是礼部尚书,还有一品的官阶,人家还是弘农杨氏族长,杨家的富贵天下谁不知,现在人家起兵,确实不是为那些什么功名富贵的。
  叛军士气如宏。
  杨玄感出黎阳仓,一路向东都进发,沿路地方百姓纷纷加入,甚至许多豪强士族也跟着响应。这些豪强大族倒不是说看不明白,但他们却另有想法。
  当年杨家的天下也不是神授的,也是自北周宇文家夺来的,而宇文家又是自魏朝元家夺来的,所以说嘛,他们更清楚这权力的内幕本质,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王。
  如今杨广二征辽东,天怒人怨,而楚国公杨玄感不论是个人威望名声本事,还是他们家族的实力影响力,那都是极了得的,谁就能说杨玄感不会是下一个宇文泰,不是下一个杨坚呢?
  从龙之功还是非常诱人的,许多人都不看好杨广,尤其是在此时,各种错误的消息之下,一听连罗成这样的战神都反了,那杨广肯定凉凉了。
  关东沸腾。
  各地百姓,跟去赶大集一样,纷纷丢下家中的活,跑去投杨玄感,反正留下来还得给东征运粮。
  运一石路上耗费数石,这哪是运粮,这是破家破产。
  不过也有人认为杨玄感成不了事,觉得天下还会是大隋的。
  比如被杨玄感授为怀州刺史的河内郡主簿唐祎,他之前本来是带着本郡民壮运粮去黎阳的,结果倒霉就碰上杨玄感作乱,然后人就被扣下了。
  杨玄感封他为怀州刺史,让他回去传播革命的火种。
  唐祎当面答应的好好的,但一回到河内郡之后,马上就派人向东都留守樊子盖告密。同时,他还劝太守郡丞按战时机制,整军备战,动员乡勇。
  那边洛阳城里的樊子盖一听也是吓一大跳,此时各种流言都在传过来,有些是商人带回来的,有些则是杨玄感故意派人回来散播的谣言。
  今天是罗成在东莱造反了,明天又是罗艺在辽东造反了,后天甚至有宇文述弑君,率骁果南下的消息。
  各种消息纷至沓来,东都方面也是人心慌慌。
  好在唐祎这个时候派人过来,送来了比较可靠一点的消息。
  东都,洛阳。
  东都留守府中,樊子盖刚入宫见过留守的越王杨侗,他安抚住了这位心慌慌的皇帝孙子。
  回府,樊子盖开始研究对策。
  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樊子盖是位老臣,他祖籍淮南,祖父曾是南朝梁的越州刺史,父亲在侯景之乱时投奔北齐,后官至仁州刺史。
  樊子盖因此虽长在江南,但年轻时是在北齐出仕的,他一开始是北齐武兴王的行参军,后来又做到了县令,再后来又做了东汝、北陈二郡太守,直到员外散骑常侍,封富阳侯。
  入隋以后,他历任枞阳太守、辰州刺史等八个州郡长官之职,加上在北齐做过的两郡太守,樊子盖一生便做过十地的太守或刺史之职,可谓相当了得。
  此时,他是民部尚书,任东都留守。
  因为他虽在地方任职多年,可为官清廉,且还懂的治军打仗,曾经平乱有功,所以爵封建安侯。
  皇帝对樊子盖的评论是十分不错的,因此上次东征时,特意让他坐镇涿郡,这次又让他留守洛阳。
  杨玄感黎阳叛乱,东都都是人心惶惶,但樊子盖没慌也没乱。
  思虑许久,樊子盖做出第一个处置,是立马下文大加赞赏了唐祎,并升他为郡丞,然后让其率河内郡兵马封堵临清关。
  临清关是汲郡通往河内郡运河上的一座关城。
  封堵住这座关城后,杨玄感想进入河内就比较难,这样一来,他就只能先越过黄河,然后得经荥阳虎牢关才能到达东都洛阳城下。
  虎牢关,怎么也比河内到洛阳的几座河津桥难过的。
  他紧接着下第二道命令,命令河南讨捕大使、荥阳太守张须陀,严守荥阳虎牢关,把守好洛阳的东大门。
  同时,他又向皇帝急奏这边的情况,请求皇帝发兵。
  另一方面,樊子盖还不忘记向关中长安借兵,让镇守长安的卫文升率兵来援东都。
  做完这些,樊子盖又紧急组建了两支兵马,准备开到东郡荥阳一线去阻击杨玄感。
  只不过东都留守的兵马也不多,所以两路兵马,各只有八千人。
  把这些都做完后,樊子盖便只能静静的等候结果了。
第473章
乱世之枭雄
  河内主薄周祎被洛阳破格提拔为检校河内郡丞,他也确实不负洛阳所望,率领着河内兵民把个临清关守的死死的。
  杨玄感一路得意而来,到达临清关下时,人马已经膨胀到二十万之众。虽然后面无数人,只是跟着瞧热闹差不多,一把柴刀一把锄头就算武器,可杨玄感是来者不拒。
  他以为,自己能够这样一路来到东都城下。
  可当他到达临清关时,却发现这里完全不一样。
  没有人来迎接,没有人来投奔。
  乡村看不到人,城关则紧闭。
  周祎站在临清关头,骂他叛臣。
  杨玄感大怒,这个在黎阳仓城中对自己俯首贴耳的家伙,居然如此两面三刀。
  “周祎,待本霸王攻破关城,定砍下你狗头当夜壶!”
  “有种你来拿!”周祎只是不屑的回复了一句。
  杨玄感下令攻城。
  可临清关作为运河重要关城,也算是东都洛阳外围的一道门户,岂是那么好攻的。杨玄感一无攻城器械,二无准备。
  仓促攻城,打了半天,结果没有半点效果,反而死伤了不少乌合。
  而多日来士气极高的义军将士们,看着临清关下那惨烈的死伤,似乎也才刚醒悟过来这是造反,这是战争。
  造反是要杀头的,打仗是要死人的。
  有些人那点热情一过,马上就开始开小差。
  当天晚上,一夜之间,杨玄感的二十万大军,就走了好几万。
  杨玄感又攻了一天,又走了几万。
  三天过后,二十万大军,结果居然只剩下了十万。
  “不能再攻了。”杨玄梃过来劝告兄长。
  “此时不是跟那唐狗斗气的时候,先让他得意一二。咱们必须借着这一股气势,直抵东都城下,一鼓作气拿下洛阳,到时才能收纳洛阳及周边真正的兵马,而不是眼前这些乌合之众。”
  杨玄梃看的还是很清楚的,现在他们只能先用这些人,但不能一直靠这些人。只有拿下洛阳,才有根据,才会有兵马,才能抵抗马上就要到来的平叛官军。
  如果在这小小的临清关下被阻太久,那别人都会看出他们的虚弱,连那些贼匪百姓,只怕也会离散。
  “不如转而向南,我们先回汲郡,从卫县南渡黄河,经白马进入河南东郡。”
  杨玄感虽恨不得立破临清关,杀周祎狗贼,可此时也只能无奈点头。
  左路的李密出黎阳后,一路也算顺利。
  他并没有逢郡必攻,而是一路越城而过,直接往涿郡去。一路之上,李密派人四下宣传,还是那一套,罗成罗艺杨玄感都起来反昏君杨广了,现在号召天下有志之识都起来反昏君。
  李密很大方豪爽,虽然他也仅仅是杨玄感封的魏国公、幽州都督,可他对各方来投的人马,却十分大方。
  带十个人来投,他就肯封个九品队正。
  带五十人来投,他就封个八品旅帅,带百人来投,他直接给六品校尉。
  一些地方豪强来投,他更是直接给县令、刺史等职,反正也不要钱,官给的太多,甚至连印都授不出,就拿纸写一道任命,至于其它的官服啊官印啊,自己刻去。
  许多贼匪来投,李密更是豪爽。
  你是能带个千把人来,就给你封个伯爵,你若带个几千人,直接封侯,若是能带过万人来,就封公。
  国公封别人国公,这也算是天下奇葩,可偏偏那些草莽贼帅们,还十分高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8/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