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1095

  两支人马终于接上了头。
  “哎,兄弟,我是左五军辎重营的,我叫程名振,来自河北。”
  再熟悉不过的中原汉话,把水师士兵最后一点警戒心消除了。
  “兄弟你好,我们是水师的,你们左五军不是兵败平壤了吗,怎么跑到这来了,莫不是从鸭绿江上翻船,然后顺江漂到这岛上来的?”一个来自江淮的水师士兵问。
  据说当年隋朝平灭陈朝的时候,就曾有过一艘隋军的战船在长江口上遇到江雾,结果迷失方向漂到海上去了,最后一直漂到了百济国去了。然后百济国一见是来自中原大隋的,还好吃好喝的招待着,最后又送他们回国。
  程名振上前,一把抱住带队的那位,感动的都差点落下泪来。
  “兄弟啊,你们再不来,我们就真要抱着块木板去漂洋过海找你们了。”
  一番述说,水师兄弟们惊讶的得知,原来平壤城下败的只是八军,左五军并没兵败平壤。这些兄弟也不是在鸭绿江翻船落不漂来的,人家是早就在这岛上等水师的。
  “左五军没败?”
  一艘楼船上,来护儿见到了被带上船的程名振,也听到了让他惊讶的消息。
  “嗯,之前罗大将带我们左五军与八军分开,单独行动,便是先下鸭绿江口夺下了大行城,还让宋亚将与阎受降使领一万人留守,然后才南下的。只是后来……”
  听闻现在大行城有宋老生领的一万左五军兵马把守,又有于仲文等带的几万败军入城,来护儿心头火热,但更让他震惊的消息是平壤兵败的并不是九军,而是八军。
  罗成率领的左五军不但先打下了大行城,而且还在萨水大败了高建武几万人马,虽然最后因靺鞨人南下而没能取得全歼敌人的大胜,可也确实是打了场大胜仗。
  “你是说,现在襄阳侯带着两万人马杀向平壤了?”
  “是早就杀去平壤了,现在说不定都已经打下平壤了。”
  这下来护儿就不由的尴尬起来了。
  他带着水师的最后三万主力跑到这鸭绿江口来救大行城,结果人家罗成却带着两万将士杀向了平壤城,还在寻找水师,希望能够与水师汇合呢。
  “现在怎么办?”
  周法尚也无奈的道,“按时间算,罗成从萨水南下,都已经有大半月时间了。”
  “你觉得罗成能破平壤吗?”来护儿问,罗成杀向平壤时,平壤城确实守卫空虚,只有几千禁卫。
  “未必,高句丽人并不弱,而且平壤城坚,尤其是有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就算罗成能攻下一重,可只要拿不下内城宫城,也并没多大意义。”
  “先去大行城解围再说。”来护儿想了想,既然都已经到了鸭绿江口,没理由又调头回去。
  可等来护儿率领着舰队杀入鸭绿江,来到了大行城附近,却发现这里并没有什么高句丽大军围城,只有一支不多的兵马在远处监视着大行城,一看到水师舰队到来,立即就撤走了。
  水师靠岸。
  大行城城门打开。
  于仲文、薛世雄、宋老生等出城迎接,来护儿、周法尚也率水师将领前来相会。
  两相会面,都不由的有一种恍如来世的感觉。
  “你们怎么跑这来了?”
  于仲文和来护儿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说出同样的话来。
  “说来话长。”来护儿长叹一声。
  “是啊。”于仲文也叹气。
  阎毗有些着急的问,“来帅没遇到罗成吗?”虽然心里恨罗成牙痒痒的,可毕竟女儿怀了罗成的儿子。
  “之前我平壤兵败,退回贝江口,派斥候到平壤附近打探九军消息,结果却听到九军大败的消息,为免高句丽军来攻水师,于是我只得率军撤回贝江口海上的一座大岛,在那等候水师后续兵马。”
  “不久前,听说大行城这边还有我大隋几万人马,于是我便带着三万主力赶来了,不想,襄阳侯居然杀去了平壤。”
  又是一次错过。
  “你们没有襄阳侯的消息吗?”来护儿问。
  于仲文摇头,“之前高建武带着几万兵马日夜围攻大行城,我们被困城中根本通不到外面。就在昨日,高建武才带兵离开,我们还奇怪呢,结果你说来了。难道说高建武是知道你来了,才解围而去的?”
  “不可能吧?”来护儿摇头,“或许他们是去平壤了?”
  “可更早之前,乙支文德已经带着几万兵马从大行城下离去,估计就是赶去平壤了。”
  这下几员大将也是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外面到底是如何局势了,更不知道那位襄阳侯罗成现在究竟在哪里,是打下了平壤城,还是被围在了平壤城下,又或是其它?
第402章
背水一战
  贝江口。
  曾经来护儿兵败后落脚的营地,现在成了左五军的大营。
  十万高句丽青壮少年民夫,运来了无数的钱粮布帛军械,也在短短的时间里,夯土为墙,挖沟为河,在江口建起了一座周围六里之城。
  城墙上敌楼林立,城内箭楼座座。
  一面是江一面是海,前面是宽阔的平原。
  左五军虽然有城有粮有军械还有钱,可依然处境危险,毕竟放眼四面,都找不到一个友军了。
  “这他娘的来护儿,究竟死哪去了?”
  老四愤愤地骂道。
  站在城楼上的罗成也很想骂人,但作为一军主帅,他知道自己若沉不住气骂人,只会让其它将士们更加焦虑。他只能装着一副超然的样子,似乎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之内。
  “五哥,乙支小崽子终于忍不住了,他带兵压过来了。五万人马,距我们只有十里了。已经摆开了阵势,似乎想跟咱们打一场。”
  罗成知道对面来的是乙支文德的儿子乙支家康,据说乙支文德的这个嫡长子打仗很有几分本事,十分骁勇,有几分其父的风采。不过毕竟才三十出头,罗成是不会相信他厉害到哪去的。
  “也不知道乙支文德跑哪去了,若是他亲来,我们到可以找他报一报八军溃败之仇了。”
  背水一战,隋军已经没有后退之路,面对压过来的高句丽军,大家反而都表现的比较淡定。一来是高句丽军只有五万,二来嘛,反正退无可退,跟他们打就是了。况且,左五军这些天督促高句丽青壮赶筑出来的这座营城,虽不说坚不可摧,但有城可依,总也不错的。
  “若是文德亲来,肯定不会跟我们在这里打仗,他最多会选择围而不是攻。”
  “为何?”白马义从的王铁汉问。
  “因为我们虽然背水靠海,看似无处可退,但实际上,贝江和大海反而成了我们两面屏障,高句丽人不可能从我们的背后和靠海这一侧进攻我们,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腹背之敌。”
  “再者我们可是守城做战,又粮足械利,怕他们攻城么?”
  王铁汉嘿嘿笑了笑,“可既然我们粮足械充,可为何还说围而不攻才是上策?”
  “再粮足械充,我们也是孤军,还是孤处于几千里外的海外半岛上,只要拖一拖,马上就入冬,到时别说陆路来不了援军,就是海路也一样来不了援军,等到这冬春无援之时,他们再从容来打,岂不是时机更好?”
  “确实啊。”
  那位小乙支将军无疑并不会考虑这么长远,或者说他也能想到,但就是不愿意等罢了。面对着夷平平壤,生擒国王的这一万多隋军,他恨不得立马歼灭他们。
  五万对一万余,小乙支似乎觉得自己胜数很大。
  站在城楼上,十里的距离其实并不算远,一马平川的江口平原上,密密麻麻的黑点聚集而来。
  “准备做战吧。”
  罗成下令。
  嗣业过来,“你考虑后接下来怎么办吗?”
  “我已经让人在寻找水师,沿着海岸寻找,我不相信来护儿十余万人的水师就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只要能找到他们,我们就可以坐船回中原了。”
  “回中原吗?不能汇合水师反攻吗?我们已经夷平了平壤,有水师配合的话,要在这里立足也不难吧?”
  “没有意义。”罗成摇头。
  当初罗成下决心夷平平壤然后撤离,而不是坚守平壤,最大的原因就是当八军溃败之后,从陆路方向已经不可能再有援军过来。
  而单纯依靠水师,也要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马上就要入冬了,水师虽从海上来,可黄海渤海海岸线冬季却是会结冰的,依靠沿海岸线航行的水师,来平壤一趟本就不易,既得依靠季风航行,又得避开冬季封冻期。
  等冬季一到,陆路不通,却还留在朝鲜半岛上,哪怕守着再坚固的城池,最后也得面临着高句丽人疯狂的反扑,而他们却根本不可能有援军。
  这种局面,谁也不愿意面对。
  所以当八军溃败之后,罗成虽杀向平壤,其实不过是寻找一个最佳的撤退方案而已。他从没想过,要单独凭一已之力,来挽救这次征辽的败局已定。
  攻不攻下平壤,其实都于大局于益了。
  哪怕破了平壤,擒了高元,不过是让这次东征失败的稍好看一点点,给杨广挣回点面子罢了。
  如果现在不是隋朝,而是宋明,那么或许就又不一样了。毕竟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到了那个时候,都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从东莱到平壤,直航其实不过两三天时间而已,甚至不需要依靠季风也一样能够深海航行,赶在冬季封冻前,依然能够源源不断的运来大量的兵马补充增援,这才有可能真正的挺过漫长的冬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