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1095

  济阴郡。
  二贤庄里,单雄信正在检验庄中师傅刚制成的几杆马槊。
  这些马槊都是用单家庄外枣林里的枣木制成,单家的枣木槊其实有好几代人的历史了,在齐地非常有名。过去单家就经常以枣木制槊,然后卖给那些武家豪门。
  虽然枣木槊杆不需要如复合槊杆一样要历经三年,但每根枣木槊杆也要经过千挑万选,然后细心修饰,并各种复杂工序加工才行。
  单家二贤庄的枣槊,把把精品,每把都价值数十贯起,因此单雄信很重视这槊的质量,每杆都要亲自把关。
  七根长槊,他一一看过,并且都拿起来试了一遍。
  最后,单雄信只留下了三根。
  “这四根有瑕疵,折了。”
  “二郎,这四根只是有点小瑕疵,折了可惜。”管家忍不住道,一根槊可是起码值几十贯,这一折,可损失不小。
  “不能砸了自家招牌。”单雄信坚持道。
  老管家只得无奈点头,单家的槊制成一把真不容易,前后几十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很严格把控,有点问题就要毁掉,因此一杆好槊,其实起码浪费了十几二十根的材料。
  “河北清漳牛县令的公子订了一根,信都郡的苏校尉公子也订了一根,还有平原郡的刘庄主也订了一根,另外还有好几位订了货,现在只有三根槊,怎么交货?”管家问。
  “那就给清漳的牛秀、信都的苏烈、还有平原的刘霸道先送去,至于其它人,只能等下一批了。”
  单雄信道。
  “好的。”管家应下,“二郎,最新一期的参考消息报刚送来了,这期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咱们家小娘子还在上面写了篇故事,讲的就是咱们家枣钉槊的事情。”
  “哦?”
  单雄信眉头一动,“这丫头。”
  老管家忍不住道,“二郎,大郎一直在关中那边做事,这家里事都由二郎做主,小娘子如今这出去都快三个月了,二郎还不去接吗?”
  “接她做什么,她不是喜欢往外跑吗,那我就让她在外面呆个够。”
  “二郎,这不好吧,小娘子年纪也不小了,一个孤身在外,时间久了,名声不好听。”
  单雄信放下手中槊,叹息一声。
  “徐伯啊,你在我们家也这么多年了,我们兄妹几个都是你看着长大的。你也知道,我们单家以前也是官宦世家,可自北齐灭亡之后,我们单家却再无人出仕,虽说家里有田庄有产业,日子倒也不愁,可你也知道,如今地位大不如从前。”
  “荥阳的郑氏和崔氏,两边都觊觎我们单家的产业,说是看中小妹温婉贤淑,想迎娶过门,可谁不知道他们想法呢?郑崔两家都是名门,虽说想迎娶小妹的只是族中旁枝庶枝,但若是人品可行,我也不反对。”
  “可那崔五郑七,不论哪一个,都不过是托庇门荫之下的无能蠢货,这种人连个守家之犬都做不到,不过是其家族抛出来联姻的傀儡,目的只是我们单家的产业。你说,我能答应他们吗?”
  徐伯叹声道,“可是崔郑两家咱们得罪不起啊。”
  “我是得罪不起他们,可我也不会就这样把我妹子往火坑里推。因此小妹离家出走,我才会故意假装没发现,她出去找罗成不回来,我也不去接。为何?与其把小妹嫁入崔家或郑家,嫁给那草包,我还不如任小妹在外胡闹,就算名声坏了又如何?大不了将来我养她一辈子,也好过那样嫁出去。”
  徐伯苦笑,算是明白了单雄信的良苦用心。
  “小娘子在罗成那里一呆几个月,是真喜欢上她了吧?”
  “这个我也不知道。”单雄信道。
  “万一真有什么,罗成愿意负责倒是好事。怕只怕万一崔郑两家不肯罢休啊,他们两家都想娶我们小娘,结果小娘谁也不选,反选了齐郡的罗成,怕是他们会恼怒。”徐伯提醒。
  单雄信却怒了,他个头高大,须发浓密,有个外号叫赤发灵官,便是因为他的须发带点红色,这其实是单家早年汉胡混血的结果。说话在魏晋之后,五胡入侵乱华,北方遭受巨大涂毒。
  虽然经历了三百年动荡,中原还是一统,隋文帝杨坚继位之后还开始大力恢复汉魏礼仪,尊崇汉家文化,但是胡风在北方却也已经是影响极深,尤其是在关东地区,不但受胡风影响很深,甚至许多人都是胡汉混血之后。
  比如单雄信,一把红胡子,头发都带着红,他家祖上就曾经被胡化过。如单家这样胡化过的汉人很多,特别是在当年的齐地,也就是关东地区,胡风特别严重。不但有许多汉人被胡化,甚至好多胡人也汉化,于是胡汉难分。
  其实关中的许多贵族以前也胡化过,比如杨坚家族啊比如李渊家族啊等等,早年都是赐过鲜卑性,改称鲜卑名字的,比如杨忠家被赐普六茹性,杨坚早年叫过普六茹坚。李渊家族赐过大野的性,李渊可称为大野渊。
  他们不但被赐姓,也与鲜卑人联姻混血,当然如果只是娶鲜卑女人倒不算胡化,因为按汉人的传统来说,汉人是父系传统,因此娶鲜卑女人不算胡化。不过混血倒是真实的,而且早年鲜卑人当政时,让汉家胡化,如用鲜卑姓氏等等,这些就真正的是胡化了。
  好在杨坚后来恢复汉家礼仪制度,倒是重新汉化了天下。不过在关东地区,胡化可是比关内严重的多,其实单雄信家的姓氏就能看出些问题了,关东的单氏,其实好多就是原来的鲜卑阿单氏、渴单氏后来改变而来。
  带有胡人血统的单雄信发起怒来很可怕。
  “我单家虽不比从前,但如果别人真想欺负到我们头上来,我们也绝不是任人揉捏的。我单家家财万贯,良田数千亩,僮仆数百,积粟数千石,真要敢惹急了我,我就跟他们鱼死网破,到时候,我倒看看这玉石俱焚的结果他们愿不愿意!”
  “二郎莫怒,事情还远不到那步呢!要不,干脆把小娘许给罗成,罗成是齐郡丞张须陀的门生,或许郑崔两家也要给他点面子,这事就了了呢?”徐伯道。
  单雄信摇了摇头,“这个事情还是先看看再说吧,强扭的瓜可不甜。”
第211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天刚擦黑的时候,能看到一颗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七月流火。”
  杜如晦感叹了一声,“据说三代之时,人人都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当时的朝廷还专门设置了火正之职,负责观察大火星的位置,用以确定农时节令。”
  “天气在慢慢转凉了。”房玄龄摇了摇手里的扇子,“这该死的暑热终于要过去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真正天气转凉还早呢,得过完八月中秋才算是真正的凉快起来,现在这秋老虎才刚开始。”杜如晦道。
  “这天气也就早晚稍凉快了点,是还有点热。罗成这个时候率兵出击,可不是什么好时机啊,他就不怕中暑或热气吗?”
  “暑气虽热,但却热不过那些府兵剿匪求贼的心热啊。”杜如晦感叹着道,新成立的长白鹰扬府,在最酷热的那两月都没停过,天天训练。如今宝剑已经磨砺好,要试剑了。
  “也就是罗成,能把剿匪之事办的这么热心,也唯有他,剿匪能这么有收益。”别人剿匪可没他这么用心。
  “他们军府出兵剿匪,上面的兵符调令下来了?”杜如晦问。
  “早之前他就申请了一队人马调动剿匪之令,所以他天天带着那赤骑到处跑。而现在整个军府剿匪平贼的请兵令也下来了。”
  若是以往,军府一般是不能轻调的。但或许长白鹰扬府是个新置军府,又或许是因为今年的征役更重,所以导致了河南河北的逃丁和贼匪越来越多,罗成的请求上报后,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如今调令终于下来了。
  朝廷允许长白鹰扬府在河南地区剿匪,允许他们可跨郡县出兵,但不得超出河南界。只要北不越过黄河,南不越过淮河,往西不过越伏牛山秦岭,那广大的区域里,长白府兵都可以追剿贼匪。
  当然,朝廷那边也没有给罗成他们拔下军费钱粮,所以一切自费。
  若是一般人,肯定就没这个兴趣了,费心费力的出防区做战,不说其它的,光是钱粮供给找谁?出防区后两眼一摸黑,谁来做向导?
  但罗成不怕这些,他练兵两月,早做好准备。
  有乡团联盟在,他对河南诸地大股一些的贼匪可谓了如指掌,而且出郡后,各郡县都有盟友在,有这些地头蛇盟友,既可充当向导,又能协同作战,十分方便。
  军营前。
  罗成看着集结起来的八百府兵。
  一个个小伙龙精虎猛,经过齐李两位边将的突击训练,又有十个残疾老兵的打磨,这支人马已经越发的精锐了。
  只不过他们的装备依然还很寒酸。
  这段时间,罗成也陆续去了几次郡城,找过都尉段钟葵,找过太守找过郡丞张须陀,反正就是各种要奶吃。
  甚至他连杜如晦和房玄龄的关系也没放过,找他们走了些大兴的路子。
  钱也出了不少,上下都打点了些,因此最后倒也是各方筹措来了一些装备。不过数量不多,而且好多都是下品或者破烂货。
  但总好过没有,因此现在罗成的这八百兵,勉强能够人手一支长矛,一顶盔,至于甲,则只有火长以上才有一件两当。
  弓凑了五百把。
  现在装备最齐全的也就是罗成的赤骑队,还有齐国远麾下的一个轻骑队和一个斥候骑队,另外李如珪麾下有一个重步兵朴刀队加一个跳荡兵刀牌队,八百人里,也就这五个队勉强算是装备齐整些。
  “这些精锐的大好府兵,却还缺少装备啊。”
  罗成感叹着道。
  “不过等我们这趟出兵剿一圈匪下来,就有钱去订购新装备了,到时大家就不必再拿着这些破破烂烂了。”
  八百人当然不可能全都出战。
  因此此行是率二百人出战,六百人守家。六百人分成三班,一班两百人,轮流当值守家。
  训练了两月,大家也累了,让他们轮休一下。
  而挑出来的这二百人,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五个精锐小队,除了一个轻骑小队,其余的四个队都带上。
  八个旅帅十个教头,十六个队正,除了留两教头在家,其余的罗成都带上了。
  “罗司马,都准备好了。”齐国远过来请令。
  论品级,齐国远七品,罗成八品,但罗成是司马,而且在营里的威望不是齐李二人能比的,所以从始至终,这两个被贬下来的边将,姿态都放的很低,也正因此,他们相处的还算一直比较融洽的,并没有发生过半点如罗成当初预料的那种冲突矛盾,这也是好事,省了许多麻烦。
  “那就出发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