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7/1095

  隋朝的良人出远门,其实也需要文书,这就是过所。和明清时的路引,其实都是一个东西,你如果非官非吏,出远门便得要有这种官府开具,并由乡里做保的证明。
  况且罗成对这些奴隶还是不错的,他每天管他们两顿饭,还让他们盖了房子,同时还早跟他们约好,他们十人为一组,负责一片田庄。只要亩收成能达到一石,那么他们就能天天有两顿干饭吃。
  若是亩收成能超过一石,则还能获得奖赏,罗成直接给他们提成。比如亩收了一石二斗,那给他们超出的二斗的一成作为他们的赏赐,每亩他们能得到两升的赏赐,这算是给他们的赏赐,属于他们的私人财产,随他们处置。甚至他们如果将来攒够了钱,还能到罗成这里自赎其身,获得自由。
  当然,除了这种激励赏赐外,罗成还规定了,这十人一组互相监督,若是有一人逃跑,那么其余九人连坐一起受罚。
  所以说,恩威并济之下,现在那些奴隶们都很老实的生活在田庄,不需要怎么看着,也每天勤劳的修水渠、修田坎、上山砍柴、下地沤肥。
  王薄的小妾京娘如今便安置在那里,也现在身份是罗家的一个远亲,丈夫去世,无依无靠便带着一双儿女来投亲,被罗成安置在那边给奴隶们做饭,是个厨娘。
  秦琼打笑罗成,“你现在倒是良田千亩,仆僮成群的地主豪强了!”
  “那也多亏当初表哥出马擒下蓝面鬼,否则我也没发迹的机会。”
第187章
豪强
  罗继祖现在是南山里的里正,因此手头倒也有些职务之便,他任命了老爹为村正。然后又给罗家六兄弟在南山村每人分了二亩宅园地,这倒也不算是什么违规之事,毕竟如今罗成他们兄弟都分籍立户了,每人也可按规定领取一块宅基地。
  只不过规定是规定,实情是实情,好比规定男子成丁授田百亩,中男授一半的均田令,可实际南山村根本没这么多地可授。
  但既然有职务便利,肯定这方面就要简单些了。
  兄弟六人的宅园地都在一起,一字排开,一人二亩地,这样前面宅子后面还能带个园子,一亩屋院一亩菜园刚好。
  把宅园地分好后,大哥二哥都迫不急待的开始规划,准备年后就开始挖墙脚、请人烧瓦伐树了。
  罗家的老宅子是夯土墙、树皮茅草顶,每年都得翻修一下,但这样的房屋雨天总是会漏水。
  所以新房子大家准备直接盖瓦,虽然盖瓦的成本要高的多,但现在罗家好歹也是官宦人家,地主豪强了,这点钱倒也愿意出。
  罗成对于盖新房不是很热衷,他反正现在也不急着成婚,所以宅园地划下来后也就懒得管,他倒是跟兄弟几个商议了下明年把老宅子也翻新一下,主要是把屋顶的茅草树皮换成瓦顶。
  夯土墙再弄点黄泥重新糊一遍,再在院里挖口井。
  不止罗家计划着盖新房,他的几个姐夫家也都在计划盖新房,大姐夫周德威、二姐夫王子明、三姐夫赵贵、四妹夫周新,如今都在衙门做事,全都有了官阶和吏职,手里也有不少赏钱,都比较宽裕,便想着先起个新宅子。
  他们之前还都买了些田地,加之现在有了散官后,乡里特意给他们破例均了些地,如今每人也都是有百多亩地的人。
  盖宅子买田地,买马买骡买牛,大家花起赏钱来很痛快,按他们说的,有钱了不就得这样吗?
  继祖当里长之后干的第二件事情,便是再次借职务之便,给罗家把田分满了。原本罗家只六十亩地,后来罗成擒蓝面鬼又分了二十亩,再之后罗成得赏买了不少地。
  但官府分给罗家的,总共就八十亩。
  可罗家有五丁二中,若按每丁百亩,每中男五十亩的均田令,罗家可分六百亩。于是乎,罗继祖这次便充分的落实了这条政策,给罗家又分下来五百二十亩地。
  反正罗家虽然还有千多亩地,可大家有官阶有吏职,已经不在这百亩限额之内了。
  这种事情,其实就是有点以权谋私了,但是吧,又不算很过分。毕竟南山里去年抄掉了王家这个最大的地主后,官上多了不少地,分下去也说的过去。
  只是罗继祖先给罗家分了五百二十亩,然后又给罗三叔等在罗成郡兵营里的同村每家分了二十亩,这样一来,倒也不是显得特别突出。
  罗成觉得这样做有点太那啥了,结果大哥说以前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啊。
  一句话把罗成堵住了,觉得这倒也是这个理。当官不为自己谋半点方便,那谁还那么热心的当官做吏呢,毕竟这里长又没俸禄,全靠衙门里的公廨钱拔给些福利。
  大哥之前分户,老爹给了他一百亩地,现在他马上通过手里的权力,给自己又弄来八十亩。
  老爹干脆又给了他二十亩,于是乎他现在便有了二百亩地。
  虽然新宅子还刚在计划之中,可那二百亩地老爹已经分好了,继祖和承宗兄弟俩,便天天要往地里转几圈,虽然现在还是大冬天,地里一片荒芜,可兄弟俩看着这地,却总能笑的合不拢嘴。
  罗家现在除了罗成,每人名下二百亩地,唯独罗成,名下总共八百亩永业田,还有二百亩职分田,算是坐实了南山里第一大地主的身份。
  本来他说家里的地大家平分,但老爹说家里大部份的钱地都是罗成赚来的,便给他多留了些。
  罗成的一千亩地,基本上都是原来王伯当家的地,这些田地都比较肥沃,如今却全都便宜了罗成了。
  他在田边修了几间房子,便算是他的田庄庄园,隶属在他名下的二十五个奴隶都安置在那里。
  罗成对于田地倒没有那么大的喜爱,不像父兄他们那般对田地热爱。
  一千亩或一百亩,他还真没觉得有多大区别,反正他自己也并不会去种地。不过稍了解了些隋朝的税赋制度之后,罗成还是有很大感慨的。
  因为有个官身,他便是不课户,不管他是有一百亩地还是一千亩地,居然一点租调都不用交,普通百姓人家,按丁纳租调,一丁一年田租就得两石,可罗成有一千亩地,居然一石租都不用交。
  他要交的只有义仓粮,这个不管是不是官都得交,每亩二升,一千亩地他得交二十石,另外作为上上户,他还得再交五石。
  二十五石义仓粮,这就是他所需要交的所有了。
  不得不说,还真是特权阶层啊。
  太不公平了,但作为享受其中利益即得的那部份人,罗成又觉得这种感觉其实挺不错的。
  一千亩地,其中八百亩是他自己的永业田,二百亩是职分田。永业田全都由自己的奴隶耕种,亩收一石,他一年就能收最少八百石,职分田是收租,亩收六升,二百亩能收二十四石。
  算下来,他拥有这些田地,一年能收最少八百石的粮食,数量不少。但若是折算成钱,其实这上千亩的土地收成,又不值几个钱了。
  现如今,一石粮食也不过百来钱,八百石粮食,也不过能卖上百来贯钱而已。
  当然,田地年年有产出,就算旱涝也一样能多少有些收成,这个却是极稳定的。
  关键还是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太低了些。
  亩产居然一石多点,这都还算比较好的,如果能产两石,那基本上是种植的小麦或水稻。但种小麦和水稻,却又对水需要比较大。
  有空的话,或许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改进一下耕种水平,这年头土地还停留在轮耕休耕以恢复地力,一人耕种几十亩地的粗耕阶段。要知道,到了明清时代,当时的百姓已经懂得精耕细作,一亩水田能产好三四石粮了。
  就算一亩三石,也是比现在翻两三倍啊。
  随便翻一倍,家里田地产出收入就能增加一百多贯,这个可就非常可观了。
第188章
罗士信VS段志玄
  秦琼在南山村呆了一天便又返回了历城,因为马上就要过年,罗成便也只送到村口,但他与秦琼约好,等过完年便会陪母亲一起去秦家省亲。
  秦琼回到家,秦母还闷闷不乐,也不与他说话。
  “娘,你若真喜欢那张家小娘子,那便依你之意,请媒人去提亲吧。”秦琼道。
  秦母一下子欣喜起来,“去趟章丘回来就想通了,你这是见过张家小娘子了?”
  “没有,我去章丘姑母家了。”
  “那定是你表弟罗成劝服你了,看来张郡丞那日说的没错,你跟罗成更合的来些。这小五,年纪比你小,可一张嘴却比你厉害多了。”秦母欣喜的道,“张家小娘子不管是家世还是人品都是好的,连张郡丞都为她说了很多好话,总不会错的。”
  她欣喜的招呼管家,让他去请媒人。
  ……
  新年刚过,罗家便喜事连连。
  先是老四存孝和刘三娘的亲事选好了好日子,就定在正月初六。过年前就已经完成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这几道仪式,娉礼也早送过了。
  正月初六是个好日子,罗母特意找人选的吉日。
  亲迎的日子还没到,家里又遇上喜事。
  大嫂早上吃饭时恶心不已,结果经验丰富的罗母一下子就看出这多半是怀了,连忙让大哥去请了大夫过来把脉。
  果然,是喜脉。
  一家人高兴不已,尤其是罗母,家里两个儿子都结婚了,老大都成婚两年多了,可老大媳妇肚里没半点动静。偏偏老二成婚也一年了,老二媳妇同样没有动静,这可把她急的不轻。
  甚至村里还传出了些风言风语。
  如今老大媳妇怀上了,这终于能抱上孙子了。
  初五。
  刘屠夫家就派了人过来送嫁妆,并让家里的媳妇过来铺床。
  这是时下的风俗,迎亲前一两天就会把嫁妆送到夫家,并让娘家的嫂子过来铺床。
  刘家的嫁妆很丰盛,是下了血本的。
  毕竟女婿是县衙的司法佐,还有九品散阶在身,女儿能嫁给这样的女婿,那是他们老刘家的荣光,但是也不能让夫家看扁了。
  送嫁妆的队伍足有上百人,一担担的嫁妆挑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7/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