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1095

  看来,杜如晦这次确实是带着和好的念头的。
  这是好事。
  大家都不藏着掖着,有话说话,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
  “可以让郡兵营十队人马轮换驻地当值,驻县城内一百人兼任三衙差事,再从乡团中征召抽调一百人为帮闲协助。”罗成给出建议。
  “我看行。”张仪臣没反对。
  然后杜如晦又主动提出关于衙门两房三班的佐、史、班头、典狱重新换人,“请张县令和罗都尉举荐合适人选。”
  这么大的诚意,罗成都惊讶了。
  他想了想,拒绝举荐人选,毕竟人家拿出这么多诚意了,他也不能太过份,若是把这些胥吏也安排上自己人,那就太不尊重杜如晦这个县尉了。
  “还是请张县令和杜县尉亲自选拔任用吧。”
  张仪臣也说,“不合适的人选,杜县尉可以再换上合适的就行。”
  “那我就提几个人选,你们一起看看。我觉得县录事可由段偃城担任,此人原籍邹平,但在我县落户多年,是本县大户。他兄长在太原郡任职,他本人也颇有些名声和本事。”
  杜如晦提出一个录事的人选。
  县录事这是个吏职,流外杂任,没有品阶,但在衙门里很重要,是县令、县丞、主簿、县尉之下第一吏。
  论职事来说,这是个相当于县办公室主任的职位,工作上协作主簿有勾检之责。
  段偃师这人罗成是知道的,本县大户,家有良田千亩,颇有家资,不过这人上次想坑罗成一把,结果罗成反敲了他一笔钱粮助饷。
  但现在杜如晦提出用他为录事,罗成想了想却同意了。
  跟段偃师不算什么大恩怨,既然杜如晦举荐他,罗成没理由要直接反对,还是以观后效吧。
  两人都同意,于是这个人选算是过了。
  杜如晦又举荐法房的司法佐人选,“我举荐罗存孝、冯异为司法佐,举荐王子明、梁叔言为司户佐。”
  原本衙门两房,一房是一佐二史,户房还多一个账史。
  而现在杜如晦却提议每房多设一佐,他各举荐两人,都是罗成的兄弟一人,然后当地豪强大户一人。
  比如说这个冯异,就是章丘县高山乡的大户豪强,同时还是高山乡的乡团校尉,这人长的很高大威猛,杜如晦提他与罗存孝一起做司法佐,倒也说的过去。
  人家既然举荐罗存孝为司法佐,罗成自然也没理由反对他举荐冯异同为司法佐,于是他表示同意,张仪臣也同意。
  司户佐的情况差不多,梁叔言是西山乡的一个里正,同样是地方大户,以前还曾在国子监读过书,后来因为犯过点错被革除回来。
  “我支持杜县尉的人选。”
  罗成依然投赞成票,接下来是几个史、令的人选,杜如晦举荐了几个人选,多是本地读书人或豪强出身,与罗成和张仪臣也没什么利害关系,更没什么恩怨,自然也都过了。
  酒席上,三人算是把县衙班子重整了一遍。
  录事段偃师、司法佐罗存孝、冯异,司户佐王子明、梁叔言。
  皂班班头周德威、快班班头罗嗣业、壮班班头赵贵。
  “来,举杯共饮!”
  气氛很融洽,杜如晦也很高兴,面色红润,站起来举着酒杯喊道。
  “共饮!”
  罗成也笑着起身举杯,心想着今晚没有白来,不虚此行。
第163章
我罗老四又回来了
  赴宴把酒言欢重归于好后回到营地,罗成睡了一晚。
  虽然这玉薤酒喝起来确实不上头,可喝多了当时不觉得醉,回来后却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醒来时,发现阚棱、王雄诞、西门君仪这三个义子都一夜未睡的守在他的床前。
  “义父你醒了?”
  “嗯,已经天亮了?”
  “都日上三竿了。”西门道。罗成一瞧,可不,太阳都晒进帐中来了。
  “贪杯误事,以后可不能再这样多饮酒了。”
  说着话,老三嗣业和老四存孝他们一帮老兄弟们闯了进来。
  “终于醒了,跟姓杜的有什么可喝的,还喝这么多?”老四不满的嘟囊道。
  “自然是有好事了,从今天开始,老四,你就是章丘县司法佐了。三哥,你是快班捕头,小六,你是长白乡乡团校尉。大姐夫,你是皂班捕头,二姐夫,你是司户佐,三姐夫,你是壮班捕头。”
  罗成笑着对站在床前的众人说道。
  大家面面相觑。
  “老五,你酒还没醒吧,说什么醉话呢。”
  “我没说醉话,昨夜杜县尉设宴邀请我和张县令,宴上我们已经握手言欢,以后大家抿弃前嫌,一起共事,把章丘县治理好,安民乐业。”
  老四有些疑惑,“姓杜的突然间这么好说话了?”
  “倒不是他这么好说话,而是他也不想内斗,他是来做事的,我们也是做事的,所以我们现在就达成一致了。”
  “我看姓杜的这是兵败投降了,要我说咱们就别答应他,直接把他弄的站不住脚然后跑路更好。”老四道。
  “愚蠢!”罗成摇头,“你以为杜如晦真有这般无能?他这次不过是被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但他有的是后招,而且人家背景强大,只要肯动用点家族力量,咱们全加一起也根本不是他对手,现在这样的结果就已经很好了,斗来斗去也没有什么意思。”
  真要斗下去,如罗四所言,罗成他们确实有一定把握将杜如晦赶走,前提是杜如晦不愿意跟他们玩了,也不愿意动用家族力量。
  现在这样,见好就收便可以了。
  历史上,杜如晦二十四岁第一次任职是出任滏阳县尉。
  当时的杜如晦年轻气盛,结果到了地方上任后,发现地方上官吏勾结,上下坑壑一气,搞的乌烟障气的,他虽有心打破这种局面,奈何太年轻,做事不免有些不够成熟,然后就被地方官吏和当地豪强们联手坑了。
  被坑惨后的杜如晦一气之下不跟他们玩了,直接弃官返回京师。杜如晦确实被坑了,但杜家人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杜如晦的祖父便动动手指,然后滏阳县就被查了个底掉,一锅端了。
  最后没有谁是赢家,杜如晦初出茅庐固然折戟沉沙,但滏阳县上下官吏和地方豪强也为他们的愚蠢付出了代价。
  罗成可不想弄成这样的局面。
  现在这样就挺好了。
  详细经过一说,大家倒也明白了事情前后结果了。
  “这姓杜的看来倒还是个人物,能屈能伸。还以为会恼羞成怒,跟我们来个鱼死网破呢。”
  “那你就小看这些世家子了,哪一个不是人精呢。”
  不说杜如晦了,就是杜如晦身边那个徐伯,放到章丘来当个县尉都绰绰有余,这就是世家的底气。
  “那咱们现在就跟杜如晦撇过去了?”
  “要尊称杜县尉,记得。”
  如今他们都互相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大家以后平等相处,自然是最好选择。
  洗漱过后,罗成便点齐郡兵,再次率兵入城。
  这一次,罗成带着郡兵营却没直接闯进县城去,而是站在城门口等。
  没一会,县令张仪臣和县尉杜如晦便亲自过来。
  “县令,县尉,郡兵都尉罗成奉命率部到来,请允许入城!”
  杜如晦骑马挎刀,一身青袍,“罗都尉,本官允许你们入城!”
  这一幕,倒是让赶来看热闹的百姓们有些懵了。
  怎么回事啊,昨天不是还剑拔弩张,打脸打的厉害吗?怎么今天这罗成又对杜如晦这般礼貌了?
  还有,罗成这又带兵来,是干嘛?
  罗成率兵入城,骑着马跟张仪臣、杜如晦并行,三人有说有笑。
  这更让百姓们惊讶了,不是说县令县尉都尉这三人闹翻了?
  郡兵入城,直奔县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