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0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3/1095

  事情已经查的很清楚了。
  新罗国王忽然去世,然后内乱,刘仁轨得到消息后马上出兵,都没先奏报朝廷,也没跟三司使打招呼。
  “这个刘仁轨,出兵都十天了。”杨温拍着桌子。
  王君廓却是那副冷面孔,“事情已经弄清楚了,刘仁轨是以发生叛乱,紧急动员平乱为由调动兵马的,这倒不算擅动兵马。他调兵的时候也马上写了报告派人送过来,不过因为送信人路上生病耽误了点时间。”
  “你意思是刘仁轨一点问题没有了?”
  王君廓很不客气的顶回去,“有什么问题?新罗人的行为难道不是叛乱?刘仁轨作为边郡太守,发现叛乱第一时间率兵平乱,难道有错?他现在十天破了九城,这难道不是大功?”
  杨温很不满的道,“刘仁轨只是一个太守,新罗是朝廷的藩属国,不是东明郡下的县乡,要平乱,他也得先奏请朝廷。”
  “他奏请了,只是送信人路上耽误了。”
  “可他没等回复。”
  “军情紧急,平叛如救火,耽误不得。”
  王君廓与杨温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这时岑文本便过来打圆场,“好了,既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也就好办了。刘仁轨呢,确实做事有些不太守规矩,当然,新罗人叛乱也确实是事实。好在刘仁轨出兵新罗,结果还是好的。眼下我看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刘仁轨出兵的事实,而是新罗人现在已经派人来请罪求和,我们要如何回复呢?”
  王君廓冷声道,“回复个屁,他们既然有种叛乱,那就洗干净屁股,等着被灭杀吧。”
  “这事情还是当由朝廷决断吧?”岑文本道。
  “刘仁轨是边郡太守,我是边道都督,遇叛乱,自当平定,何需处处等待朝廷,惊扰圣人?我今日就要以都督指挥使司衙门名义下令,召集百济卫府营兵和部份民兵,也要杀到新罗去平定叛乱,支援刘仁轨!”
  “王都督,你说话可要负责!”杨温恼怒。
  “我当然为自己说的话负责。”王君廓说完,便甩袖离开了。
  “席都督,你身为左都督,难道不应当拦着王君廓吗?”杨温问。
  左都督指挥使王君廓笑了笑。
  “抱歉,杨公,我认为王右都督的话并没有错,新罗人既然敢叛乱,那我等边将自然就要镇压,我也先告辞了,对了,杨公文笔好,就代我等向朝廷详细说明下这里情况好了。”
  两位都督离去,杨温气的面色发青。
  “这些跋扈的武夫,无法夫天了。”
  “杨公,切莫如此说,他们也是根据紧急动员法用兵的,并非无法无天。”宇文士及提醒老朋友杨恭仁。
第1491章
韩侯
  洛阳。
  宣政殿。
  皇帝召开御前会议,宰辅等重臣参与。
  “新罗已经连续派遣多批使者前来洛阳谢罪,贡篚相望,并请求皇帝册封世子金春秋为新王,让他回国继位。”
  锦衣卫都督黄君汉奏报。
  皇帝罗成坐在龙椅上,“诸位大臣议一议吧。”
  中书左侍郎房玄龄奏言,“新罗贵族先是国王病逝时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不肯奏报朝廷,然后又暗中扶立新君,此为叛乱,如今因百济东明郡太守刘仁轨出兵迅速,连丢多城,才惊惧之下派使者来京请罪,说要迎立金春秋回国继位,这更是欺君!”
  平章事、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任百济道宣帅数年,对新罗情况较熟悉,此时更是认为当抓住机会,一举发兵平灭新罗,如此进去便可彻底掌握朝鲜半岛,为下一步平定东瀛,然后彻底安定东海做好准备。
  “圣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今新罗贵族叛乱在先,我们绝不可错失此良机。”
  连门下左侍郎王珪也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今有机会不灭新罗,那么将来子孙时再来打新罗,就不免要事倍功半,徒增耗费。
  “枢密使?”
  罗成问徐世绩。
  徐世绩是第一任安东道宣帅,也曾代管过百济,对朝鲜半岛他更有发言权。
  “圣人,臣这里还有一个今早刚收到的好消息,还没来的及奏报,现在就当是个惊喜告诉圣人。刘仁轨统兵四万,于新罗买肖城与新罗军大战,败其二十万大军,斩首八千,俘虏三万余,缴获战马三万八千余匹,兵仗粮草辎重无数,并夺得重镇买肖城。”
  这个消息在殿上一宣布。
  宣政殿的一众宰辅重臣们,纷纷以手中玉笏拍击掌心,连皇帝罗成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个刘仁轨,胆子大,本事更大。阿达城兵不血刃拿下,七重城更是打出了我大秦威风,想不到这么快又来了个买肖城大捷,以一郡之卫府营兵加上民兵不过四万之数,却能败新罗二十万众,了得。”
  皇帝十分高兴。
  新罗买肖城在七重城之南,新罗一面向朝廷请罪,一面又调集举国之兵在买肖城守卫,以阻挡刘仁轨进攻之路,意图屏卫都城。
  可是谁又能料到,刘仁轨依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以一郡之兵,攻一国之军,四万对二十万,以一敌五,依然大胜。
  平章事、兵部尚书李靖道,“朝鲜安东、百济两道部署卫府营兵不过三万六,其中还有部份是部署在东瀛列岛的平户、长崎等岛,东明郡所驻府兵总数不过八营四千人而已。”
  四万军队,府兵才四千,民兵有好几万,结果依然战胜了二十万之众,这还是进攻而不是守城做战,更了不得了。
  “刘仁轨是圣人门生,得到圣人亲自指点,看来已经得了几分真传了。”宰相秦琼也笑着说道。
  殿中众臣都认为眼下形势大好,当趁机灭掉新罗。
  虽然新罗贵族不该另立新君,可朝廷直接就要灭人国有些不讲道理,太过强横,但如今朝堂上的这些宰辅们,可没有几个是那种迂腐的书生,这种时候,没有谁讲什么仁义道德。
  “天若不取,反受其咎。”
  这是君臣们一致的态度。
  “既然如此,那朕就干脆授他刘仁轨为鸡林道经略使,兼鸡林道左都督指挥使,兼鸡林郡太守,由他主持征讨新罗之兵事,其麾下之原东明郡之府兵就地转为鸡林道之驻守卫府营兵,所部民兵中,也择两万人转为驻鸡林道之卫府营兵。”
  这等于皇帝终于下定决心要灭掉新罗国,改为鸡林正郡,并给了刘仁轨这个经略帅两万四千的府兵兵额。
  经略使在朝廷中虽也是一个临时性的使职,且比宣抚使地位略低,但依然是一个设立在三司使之上的职位,能够暂时统领一道之军政事务。
  刘仁轨原本仅是一个边疆太守,现在却一下子升到了经略使,这升迁确实太过破例了,可他能够十天破九城,以四万败二十万,这等战绩,也让人无话可说。
  更别说,谁不知道刘仁轨、王玄策等这些少壮派的军官,都是羽林宫出来的,那是天子门生,皇帝亲信,这些人哪个不是飞速升迁。就说刘仁轨,开国之初还仅是个尉阶都没有的羽林骑,后来就几乎是一年一升,甚至有时一年几升,到如今十来年就升到了太守之位,再现在更是直升一道之经略大使。
  皇帝诏禁军大将孙仁帅为鸡林道右都督,郭孝恪为左布政使,李密授右布政使,崔仁师授左按察使,窦建德授右按察使。
  李密和窦建德这两个被皇帝养在洛阳十多年的反王,这次居然得以授任鸡林道的使职,很让人意外,但更奇特的是御前会议上宰辅们居然无人反对。
  罗成认为养了李密窦建德等十几年,如今天下大安,朝廷强盛无匹,李密等隋末反王其实已经没有半点再反的本钱了,这个时候让他们出来做点事情,也是发挥下他们的能力,总不能让朝廷白养这么多年,不管怎么说,罗成还是认为李密与窦建德等人还是比较有本事的。
  这些年在京师任点闲职,也还表现不错,故此这次给他们一个机会出来做事。
  金春秋被锦衣卫从洛阳自家宅中带走,带到了城外邙山的一座庄园里。
  他表现的很配合,也一直沉默着。
  他也知道了一些消息,听闻了老国王的去世,也知道了国内贵族们不愿意接他回国继位,然后他们惹怒了大秦。
  秦军一路攻进新罗国,势如破竹。
  据说在买肖城,新罗二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统领这支大军的是当初曾有希望迎娶德曼公主,将来或许会继承王位的金瘐信的弟弟。
  对于这些消息,金春秋听了之后也没有什么哀伤难过的。
  新罗,完了。
  在秦国几年,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一次,新罗国完了。本来秦灭百济之后,新罗就已经很危险了,只是当时秦国还要忙于稳固新征服的百济,故此才放了新罗一马。
  现在,那些愚蠢的贵族们,却把刀送到了秦人手里。
  他们挑起了战争,却并没有夺得战争胜利的能力。
  门推开。
  一队士兵拥着一名宦官进来。
  “圣旨到!金春秋接旨!”
  金春秋起身,上前跪接圣旨,完全没有半点抗拒逆反之心。
  “门下,制曰:……”
  平静的听完圣旨,金春秋口称谢恩,接下圣旨。
  皇帝诏封金春秋为韩侯,授鸿胪寺少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