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校对)第10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3/1095

  “林邑也并不是交给李世民一人,北面还有广南道继续推进南下,更何况,日落郡还有位老杀神镇着呢。”
  日落王罗艺。
  众人想到这位宗室名将,倒是也都不由的点头,罗艺的威名可是实打实杀出来的,当年征讨辽东,诸路溃败,也就罗成罗艺叔侄两个不败反胜,打出了威名。
  先前罗艺在日落国对真腊蛮,已经是连战皆捷,打的真腊蛮不敢再越过大江了。
  有这位在,林邑那边确实没什么好太过操心的。
  皇帝计划是在林邑那边给李世民一万兵马,然后在日南郡这边北线,放上两万六千兵马。
  大家悄然大悟,原来主战场是在日南郡啊,那么说李世民其实只是个诱饵了?
  至于为何不直接让罗艺挂帅,众人心里想着估计还是如先前一样,皇帝不到最危急时候,现在是不会轻易动用宗室的这几位大将军王了。
  日南郡集结两万六千精兵,再有南海舰队进驻岘港的话,确实稳了。既不用担忧林邑国王范头黎,也不用担心林邑太守李世民。
  军事上其实不用过多考虑,都只是一两万的兵马,这等规模的战事,大秦随便派一位大将就够了,真正值得朝廷担忧的,还是这移民的事情。
  要在几年时间里向百济移民一百万汉民,可不容易。更何况,不仅仅是向百济移民,还要向琉球移民,向海参崴移民,向林邑移民,向广南向云南向广东广西向西山向安西等各地移民,还有黔中剑南等等诸地。
  “朕认为,还是应当把任务分下去,各位宰辅们各自包干。”皇帝还是比较喜欢责任明确,这样大家做起来事也不用推诿扯皮,谁干好谁干坏一目了然。
第1411章
倭国女王
  “圣人,臣以为不如还是搞对口移民,比如从河北移民到辽北,从山东移民到百济,从淮南移民到林邑,从湖北移民到剑南,从湖南移民到黔中,从江西移民到西山。从关中移民到安西!”
  这样对口移民,无疑能让操作更集中更简单一些。
  而且这样同一地移民到一地去,也能让移民们在新的家乡更快适应起来。
  这样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确实更容易调动资源,节省人力物力。
  “这个主意不错,那就由一位宰相负责一对地区的对口移民,全权挂帅负责,下面两道三司使全力配合。”
  会议的气氛很不错,罗成喜欢这种御前会议,他也不会在会议上务什么虚,都是目的明确,每次会议前都有确定好的主题,甚至提前通知了参会的大臣们,让他们早做好了功课。
  因此会议时,大家都是直奔主题,有事说事,直接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那里争论扯皮。这种高效的议事规则,其实就跟后世时公司开会一样,都讲究效率。
  商议完了最重要的几个议题,最后才顺便提起封禅之事。
  关于泰山封禅仪式,已经准备的都差不多了,现在就等那个选定的吉日了。
  如今泰山下,已经聚集了几十万人。
  四方八面的藩国,都是极为重视,各国国王,能来的都来了,哪怕实在有生病或年迈的,也都派了自己的太子前来,没有一个敢大意怠慢。
  “倭国女皇带着摄政厩户皇太子、执政大臣苏我马子已经在青岛登陆,正日夜兼程赶来。”
  “新罗国王金白净已经带着侄女和侄孙金法敏到了承天府。”
  倭国推古女皇是来赔罪的,之前几次派使者前来谢罪求和,结果都没得到秦天子原谅,倭国上下又听闻秦国传言倭国有大银山大铜山,准备出兵来伐,于是吓的也顾不得内斗了。
  本来明德太子跟老丈人苏我马子斗的水深火势,这时也都坐下来一起商议对策。
  最终,倭国最高的摄政和执政达成一致,奉请女皇亲至大秦参加封禅仪式,亲自面请秦天子原谅倭国。
  四个女儿都嫁为皇妃的苏我马子,在倭国已经执政大权几十年,历经了四任天皇的苏我马子,甚至精心挑选了两个年轻美貌的女儿出来,请女皇册封其为倭国公主,然后带着西海来秦,想要行美人计。
  在上一次的战争中,倭国是真真实实的认识到了中原大秦的实力。
  原本以为,中原只是地方大点,但隔着大海,来朝鲜争雄,肯定实力难以施展,谁料到,隔着茫茫大海,大秦的实力依然强大的让倭国颤抖。
  仅是一群武装商船队,就已经打的沿海倭国豪强们不敢出门了,只能龟缩于堡垒之中,任由秦人来去自来,四处劫掠。
  百济瞬间灭亡,新罗吓的跟鸡一样。
  倭国上下都被响亮的耳光打醒了,现在他们已经没有人再敢提什么渡海北上争夺对朝鲜的宗主权了,他们现在只希望能够让大秦做倭国的宗主国,甚至这一次来,推古女皇都已经去除了天皇这一个称号,只称女王,生怕犯忌惹了大秦天子的不快,再挥师渡海把倭国给灭了。
  新罗国王顾不得一把年纪,也是乘船一路颠簸来到大秦。
  他此次亲来朝贺天子封禅外,还有两个目的,一是送公主入宫。本来公主已经被他选为王位继承人了,可大秦驻新罗大使直接提出要送公主入宫,这让金白净虽不满可又无可奈何,最后只得亲自送来了。
  另一个目的,就是带着金春秋前来,想要得到大秦天子的册封,德曼公主入秦后,他希望能让金法敏做王世子。
  “倭国的女皇和太子,还有执政的大臣、大连都来了,干脆把他们全都留下,然后再派人去倭国另册封一个国王算了,或者,干脆就出兵倭岛。”提出这个建议的是程咬金,枢密副使。
  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
  “没这必要,他们是来朝拜的,若是朕借此扣留他们,那以后其它藩国之王岂还敢来中原朝拜?朕就算要灭倭国,也可以堂堂正正出兵灭之。何况现在朕也没打算就出兵倭国,不是有那些武装商船嘛,颁给了他们劫掠许可证,让他们继续去劫掠倭国沿海就是,一样的效果,照样能让倭人欲死欲仙。”
  “圣人,听说那倭国女皇还挺美貌的啊,要不让她给圣人暖暖脚好了。”老程一脸无赖的道。
  “老程啊,这位倭国女皇本名额田部皇女,是倭国二十九代舒明倭王之女,二十岁时,成为异母兄敏达倭王的皇妃,后来皇后去世,她被册立为皇后。在她三十五岁时,敏达倭王去世。由其用明倭王继位。”
  可这位倭王继位两年就病死了,倭国两大权臣苏我马子和物部守屋各拥一位皇子称帝,最终苏我马子击败物部守屋,于是当时为皇太后的额田部下诏立泊濑部皇子为皇。可是这位新皇因为违逆苏我马子,结果被苏我马子派刺客暗杀。
  杀了倭王后,苏我马子就干脆拥立了皇太后,也就是上上任皇后额田部为女皇,这个时候她三十八岁。
  “那是哪一年?”老程问。
  “那一年啊,那一年是开皇十二年。”
  老程一下子吐了,“开皇十二年,开皇十二年她就三十八了,那现在岂不是六十多岁了?”一想到自己刚才甚至意淫了个六十岁的倭人老太婆,老程不由的胃里再次一阵恶心。
  虽说推古女皇年轻时确实姿色端丽,可毕竟都六十多岁了。
  推古女皇因得到舅父苏我马子的支持,成为了倭国第一个真正称天皇的女皇,但罗成对于她并没有半点什么想法。
  “倭国女王毕竟也是一把年纪了,不顾辛劳来到大秦,派使臣去迎接一下吧。老程,要不你去一趟?”罗成笑问。
  程咬金脸色发白的连忙摆手摇头,他对一个六十多岁的倭国老太婆更没兴趣。
第1412章
霸皇
  泰山脚下,四方八面的藩国以及友邦齐聚,藩属国基本上都是国王亲至,奚、契、铁勒等国皆是国王亲至,就算远的夜叉和流鬼国等三国,他们的国王也赶来了。还有遥远的东荒大陆上的部落酋长们,也来了不少。
  而波斯、罗马、法兰克、阿拉伯、戒日等国也皆派出了使者前来。
  这些大国虽然也称霸一方,但大秦的贸易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都欲结好大秦。
  尤其是波斯,一面与罗马再开战端,一面却又得面对着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的起义浪潮,可谓是焦头烂额。明知如今大秦不断西进,其新设的北庭和吐火罗道都已经两面直逼波斯本土,可却还是不敢得罪大秦,相反,这次还派出了由王子率领的庞大使节团,目的是想来与大秦结盟,以加强贸易以及军事合作,以使的他们有能力两线做战,同时应对阿拉伯和人罗马人。
  波斯最大的想法,还是希望能够说服大秦不要直接开辟丝绸北线,直接与罗马贸易,而是通过波斯来中转。
  只要能够掌握大秦的商货,就能卡住罗马人的脖子。
  甚至是卡住越来越强大的阿拉伯人的脖子。
  每个赶到的使团,都带着自己的诉求,流鬼、夜叉国王想要从大秦这里得到更多的赏赐,也想把他们带来的几船珍贵皮毛药材等换取更多精美的大秦货物。而东荒和北蛮的部落酋长们,其实就是被商人们忽悠着过来,来中原开开眼界,献点土产换点秦货。
  那些商人们很精明,他们忽悠着这些人来朝贡献物,请求册封赏赐,这样一来,边荒的蛮子们也就归化了,他们自然有为朝廷开疆之功,不管怎么说,东荒和北蛮的冰天雪地,过去是中原王朝不曾涉足过的地方,而如今这些蛮王们不远万里前来朝贡归附,这自然是一件盛事,他们自然也是大功一件了。
  倭国女王前来,想要请降求和。新罗国王前来,则是请求天子册封其侄孙金春秋为新罗王世子。
  勃律国王前来,请求大秦派兵帮助平定国内又起的叛乱。
  象雄国王亲来,希望皇帝能够让象雄保留先前出兵吐蕃夺取的土地。
  吐蕃赞普前来,希望皇帝主持公道,把象雄夺取的吐蕃之地还给他,并出兵助吐蕃平定贵族叛乱。
  天竺的高达国王设赏迦前来,则是如今天竺北方戒日王已经野心勃勃的攻占大片地方,笈多王朝灭亡后分裂出来的那些国家,经过多年混战后本来形成了四大王国,可如今戒日国一家独大,并已经吞并了其它两国,只剩下高达国还在东边坚持。
  高达国王希望大秦能够支持他们,他希望与大秦加强贸易,尤其是想要从大秦购买更多的铠甲武器以及战船。
  在天竺南方德干高原的遮娄其国王补罗稽舍二世和天竺东北的迦摩缕波国王,都感于地区局势紧张,于是也都争相赶来大秦,希望与大秦增加贸易,并从大秦这里购买到精良的武器装备和先进的战舰,以应对越来越紧张的局势。
  “圣人,我大秦天下霸主也!”
  如今的大秦宰辅们,眼光也开阔了,知道在中原之外,除了传统的蛮夷们,还有更多过去不曾接触了解的蛮夷,甚至不少实力也很强大,波斯、罗马、法兰克、戒日、扶南等等。
  “诸国有求于我们,这是好事。”
  皇帝打算年后,向来使诸国都派出使节,甚至要派使臣常驻,建立大使馆常驻大使,以加强联络。
  “远交近攻,这是老祖宗就告诉过我们的至理名言。”
  魏征道,“那圣人之意,莫非我们要跟波斯开战而交好罗马?”
  罗成摇了摇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3/10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