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509

  对着众人讪讪的笑了几声,刚想再说点什么找回面子,突然平地一声闷雷巨响,只听的“砰”的一声,那一百五十丈处突然一阵火光闪光,冒起一阵烟雾,冲天而起。
  虽然隔了一百五十步远,但是众人刚才都被那突然响起的巨响吓了一跳。这个时候众将才明白,为什么大帅会让他们捂耳朵了。
  陈克复有些激动的带着跑到那爆炸点观看,之前他也也用已经试爆过了几次,不过每次的配方都不一样,大多数威力并不是很大。眼下的这个配方是其中威力最大的一个,而且他又在最后将黑火药淋湿做成颗粒烘干加工了一下。十斤的最佳配比颗粒黑火药,这威力让陈克复自己都有些吃了一惊。
  陶罐早已经四分五裂,那破碎的碎片四处飞散,最远的都飞到了三丈开外。而放置陶罐的空地,平地被刨出了一个足有近两尺深,宽三尺的坑洞。
  “大帅,这就是你说的那个丹?”副帅李奔雷老将军,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地上的那个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陶罐,居然能弄出这么大的坑。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一下子就明白,如果在战场之上,一个这样的陶罐在密集的敌阵中爆炸那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
  这样的一个陶罐下去,绝对能弄死弄残好几个。特别是这东西爆炸时的那火光,那如雷般的声响,如果是在骑兵中爆炸,那就算是久经训练的战马都会惊乱起来。
  这东西太有价值了,比以往守城时的那些火油陶罐、火球什么的,那根本就没法比啊。
  “没错,这就是我炼的丹,不是用来吃,而是用来杀敌之物。此物,本帅取名为震天雷,对上高句丽人,绝对要让他们吓一跳,而且用的好,还能取得大效果。”
  于钦明一双眼睛放光,死死地盯着地上的那个陶罐。他相信,这绝对是一件杀人利器。
  “大帅,这震天雷制作困难吗?我们能做出多少?”一旁的李节也是立马问道,作为军中的后勤大总管,他十分的清楚,眼前的这个震天雷确实是利器。但是如果制作艰难,达不到一定数量的话,那和绞床弩也没有太大的区别,甚至还不如绞床弩。绞床弩虽然制作艰难,操作的时候还得一次动作一二百人。但是好歹绞床弩那可以使用很长时间,而眼前的这个震天雷,却是个消耗品,连普通羽箭都不如。羽箭射出去了,还能回收一部份,这玩意一响,可就四分五裂了。
  陈克复笑笑道:“这东西说难不难,说难也难。刚才你们看到的这个是十斤装的震天雷,动静是很大了,不过对付那些有铠甲的敌人,效果还是不会太强。不过,我们可以增加火药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搞二十斤一个的火药包,到时不运送携带方便,且威力更大。并且我们还能做少量的三十斤,四十斤,甚至是五十斤的火药包出来,到时绝对能让高句丽狠狠的吃上一惊。”
  黑火药制作简单,而且军中也有大量的硫磺,不过硝石却没有。虽然通过硝土提炼法,也能弄出来不少,不过却要麻烦不少。而且要制作威力大的炸弹包的话,那么以后需要的量也是十分的巨大。
  一个火药包二十斤,做一千个火药包,那就最起码得要两万斤黑火药。而眼下的最佳黑火药配方中,硝石所占的比例最大,一个二十斤的火药包,按照15:2:3的质量配比计算。一个火药包中,硝石15斤,硫磺2斤,木炭3斤。
  一千个火药包,那就得一万五千斤的硝石,这绝对是个巨大的数字。而且真的将火药包投入战争中去的话,一千个火药包根本就没有多少,面对一场双方加起了过三十万人的大战,以陈克复的想法,怎么也得有上万个火药包才是最好的啊。
  毛喜想了想后道:“大帅,硝石这个东西除了药店其它地方很少有,而且药店就算有数量也很少。不过既然大帅有炼硝土的办法,那从今天起,让城中的民夫们都收集熬炼硝土就行。能弄多少就弄多少,哪怕开战后,有几百个火药包,那关键时刻也能发挥很大作用的。”
  陈克复点了点头,总来身后特勤司的副司长叶成,特勤司的司长唐胜云去了中原,还没回来,如今特勤司就是由他说了算。上次特勤司从平壤窃出了高句丽人的作战计划,这让军中一众高层,对于特勤司很是满意。
  一听到大帅叫自己,叶成连忙走上前来,“大帅,有什么吩咐?”
  “有个重要任务交给你们特勤司,让你手下的弟兄们出动,在短期内弄回硝石来。不管是买是抢,高句丽、新罗、百济、东瀛、中原,我希望你们能完成这个任务。人手经费不够,你可以去找毛司马解决。”
  叶成郑重敬了一个礼,“请大帅放心,特勤司一定不负所望。”
  第一个陶罐效果如此的好,众将领也是对这个火药充满期待。
  接下来,陈克复又继续试爆了几次,有二十斤一个的,三十斤一个的,最大的四十斤一个的陶罐。爆炸时的效果,那真可以当的上是地动山摇。
  一个装填了四十斤黑火药的陶罐,那爆炸破坏直径达到了近四丈,最中心位置那炸出的坑,足有三尺余深。而特意带来的那匹拴在陶罐上的驽马,更是被直接炸的血肉模糊,肠穿肚烂,甚至整个马头都被炸断了,马血马肠流了一地。
  对于这样的结果,再也没有人对这种大帅新命名为震天雷的火药有半点的怀疑了。每个人都无比地期待着,大接下来的时候,能在和辽人的对战之中,见识到这些火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边让卫兵们处理打扫试爆场地,陈克复等人一边笑着准备回城。
  一阵马蹄声响起,数十轻骑到达山谷之外,没一会,张锦带着侦察营的校尉张猛来到众人面前。
  “禀报大帅,我是元帅府侦察营校尉张猛,侦察营前出的游骑来报,有一支人马已经渡过了小辽水,正直奔辽东城而来!”
第215章
新罗公主
  突如其来的军情让众将都不由得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居然有兵马北上了。
  “是哪个人的旗号?是乙支文德还是高建武或者是渊净水的旗号?有多少兵马?”
  陈克复满脸肃穆地问道,按之前的情报分析,辽人最起码也得是一个月以后才会北上的。这个时候,突然一支兵马杀过了小辽河,这不由得让所有人紧张起来。
  小辽河距离辽东城已经十分的近了,离新城不过半天距离,就算到辽东城也不过是一天半的距离。
  当日回到辽东城之后,陈克复在完成了辽东行营的组建之后,就已经将侦察营的两千轻骑兵撒了出去。在金山之战过后,陈克复的兵马基本上已经将大梁水以西给占据了。辽水以西是大隋辽西诸郡的兵马,而辽水以东一直到小辽水、大梁水西岸,都已经是陈克复的占领区。
  虽然如今他的兵马都收缩回了辽东城和新城,但是骑兵侦察部队却一直是前出到了大梁水西岸的。高句丽人接连战败之后,他们的力量主要集结在了鸭绿水一线的乌骨城和国内城,距离辽东城何止千里。
  而距离辽东城最近的高句丽军队,就只剩下辽河下游的卑沙山城和建安山城了。这两大山城处于辽东半岛的入海口附近,距离辽东城也有数百里之遥。
  这样的一支兵马,居然在过了小辽水才被发现,可以想象一下陈克复等人的惊讶了。
  现在辽东行营兵马十三万,可是这才刚整编训练了不过七八天的时间,连个最基本的磨合都还没有完成,更不用说应战了。
  张猛看到五众大佬们如此的表情,忙解释道:“那支兵马人数不多,只有千人上下。他们都穿着高句丽的铠甲,不过却没有打旗号,看上去好像是高句丽南方的某个贵族私军。而且这支兵马全是骑兵,昼伏夜出,行踪诡异,要不然我们侦察营也不可能到现在才发现。看他们的样子,好像目标是辽东城,一日后就能抵达辽东城。”
  众将一听都愣了一下,原本大家一听说辽人兵马北上,都下意识的以为是辽人大部队北上了。现在这么一说,才明白原来北上的只是一只小部队。
  一千骑兵,对于现在的陈克复和高句丽的局势来看,确实只是一支小部队。
  “大帅,这很有可能辽人的侦察部队,估计是想来打探辽东局势的,甚至有可能是北上扶余道和高句丽人联系。”毛喜捋着胡须道。
  只要不是大部队现在北上,大家就都不是那么担心了。辽东行营已经派出了一支小和谈队伍去平壤,相信多少是能拖上一些时间的。
  一脸大胡子的沈光现在是右厢军的行军司马,说高不高,说低又不低,位置正有些尴尬。巴不得能有机会立上一两个战功,好往上提一提,开口道:“大帅,管他是来侦察,还是想去联系扶余道的。不过是千把人罢了,请大帅准我带一营人马去把他们歼灭了就是。”
  于钦明摇了摇头:“大帅,眼下我们关键的是对辽人的缓兵之计。只要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能让七军兵马战力上一个台阶。而且有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器械也能更加充足,就是大帅刚刚弄出来的震天雷也能弄出更多来。而且有一个月的时间,契丹和靺鞨两部族的一万骑兵也能南下辽东城了。所有,这千把高句丽倒不是很重要,我看,不如派兵马将他们围了,把他们全俘虏了,到时和渊氏一族的人当成和谈的俘虏交换条件。”
  陈克复想想确实如此,一千辽人哪怕全歼灭了,也于眼前的局势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提前引爆辽东的紧张局势。
  “传我命令,让行营侦察营、中军罗林总管和李承义总管的两个轻骑兵营一起出动,随本帅前去把这千余骑兵给拿下了。”六千骑兵对战一千高句丽骑兵,而且又是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陈克复看来已经足够了。
  月挂中天,崎岖的山道之中,一支千余人的骑兵旗帜不张,战马马蹄都用布包裹着的骑兵正静悄悄地行进着。这千余人身上穿着全是高句丽兵马打扮,不过仔细看时,却会发现,整支兵马的将士都是十分的年轻。基本上清一色的二十上下,甚至有不少人看上去十分稚嫩,最多十五六的样子。而且不同于高句丽贵族的那些奴隶私军,这支兵马行进之时,整齐有序,十分的训练有素。
  整个兵马虽然是夜中行军,却不张火把,不打旗号,且人衔枚,马裹蹄。一路上走来,保持着完整的行军阵列,队伍没有半点的变形。
  千余人马中队,那里一眼就能看的出是这支兵马统领的所在。但更令人意外的是,这越是中间,那些将士的年龄却越低。基本上都是少年郎,而且一个个长的十分俊秀,英武十分。前后数十位少年郎骑着高头大马,簇拥护卫着一员将领。和那些少年郎差不多,那位被簇拥的将领同样也是位年轻的过份的小将。
  而且更加奇特的是,这员小将年不过十五六,皮肤白晳细腻,身子略微有些单薄。穿着一身黑色的普通战甲,头上一个黑缨铁头盔。细长的眉毛、挺直的鼻梁。乍一看上去,说不出的风流俊秀。只不过此时,这年轻人却眉头微皱,而且双目之间,也略显疲倦之色,月光之下,看向前方的目光之中,有种淡淡的忧虑。
  前军一骑飞奔而至,在这夜色的山林之中显得格外的清晰。那骑兵直纵马来到中阵才停下,翻身下马,沉声道:“禀报殿下,再有一个时辰就到新城了。属下刚刚打探过了,那里如今确实是大隋国的旗号,山城城头旗帜森严,灯火通明,兵马众多。”
  “辛苦了,下去休息吧。”那被称做殿下的年轻人一开口,却声如鹂鸟,婉转轻柔,说不出的动听,倒更似女子的声音。
  等那报信的骑士退下后,那公子旁边的一位十八九岁的少年郎道:“殿下,看来我们路上从那高句丽人那得到的消息没错。高句丽和隋国的战争吃了败仗,新城已经落入了隋人之手。这样看来,辽东城肯定也是落入了隋人之手了,看来我们这次没有白来。”
  那被称做殿下的年轻人,眉带忧色的道:“可是路上也有抓到的高句丽人说隋国的皇帝已经带着大军回了中原,这里只是一位隋国大将在留守罢了。如果隋国皇帝回了中原,那我们辛苦了一个月,从新罗来到这里,就有可能毫无意义。”
  另一位少年道:“公主殿下,我们历尽千辛才到了这里,不到最后关头,我们又怎么能放弃呢。哪怕到时隋国皇帝真的回了中原,但是既然还有大军在辽东,那我们也可以找那留守的大将合作。”
  这位被称做公主殿下的年轻人,却正是高句丽南面的新罗国二公主金胜曼。一个多月前,高句丽南方的几大贵族领主联合,与百济国联盟,一起对新罗国发起了攻击,旨在抢夺汉江平原这块肥沃的平原。
  新罗国近年来国力渐弱,无法应对两国的联合进攻。只好转而寻求战场之外解决,最后新罗国决定,派大公主德曼公主去和百济国和谈。又派了二公主金胜曼北上辽东,晋见隋朝皇帝杨广,寻求和正与高句丽作战的大隋合作,一起对付高句丽,以解新罗之围。
  金胜曼带着她的六部花郎千余人马,从高句丽南部的新罗出发,一路上为了躲避高句丽的拦截,他们全都换上了高句丽南方贵族私兵的盔甲旗号。每日又白天隐藏在山谷之中休息,夜晚之中行军。好在高句丽山多,二来高句丽王国和贵族的兵马,大都已经抽调到了辽东前线。剩余的也都退入了各个山城坚守。
  一路上小心翼翼,经过了一个多月,金胜曼公主带着她的千余人马,终于赶到了辽东。只可惜距离辽东城越近,他们路上从抓获的高句丽人那里得到的消息也就越多越乱。
  有说隋军打了败仗,隋军皇帝已经逃回中原的。有说隋军大胜,已经占领了新城、辽东城的。还有的说,隋朝皇帝带着大军回了辽东,眼下辽东城只剩下了少量的隋军。各种各样的情报都有,让这些满怀希望而来的新罗人一下子有些担忧起来。
  辽东多山,大山小山不断,一山挨着一山。
  不过辽东的几个大山城,虽然也大都是建在山中,不过却都是在相对要开阔的山隘,开阔地建立。新城山城就是如此,整个新城正好处于几条山脉交汇之处,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皎洁的月色之中,在距离新城外二十里的一处小山坡之上,埋伏着隋军的六千骑兵。因为打的是俘虏的目的,陈克复带着人马到了新城之后,就选了这处距离新城二十里的一处山道旁的山坡之上。不管这城骑兵是要北上还是直冲着辽东城来的,他们都要经过这个地方。
  只要到时这千多兵马一进入埋伏圈,那么隋军旗号一张,借着这险要的地势,辽人要么选择战死,要么投降。而且就算辽人愿意死战,如此陈克复不给他这个机会,只是围着的话,这支兵马用不了几天也一样得落入隋军之手。
  “大帅,来了,距离这里只有数里路了。”
  等了没多久,果然一支辽人装扮的兵马开了过来。那支兵马的统领倒也谨慎,不过千人的小部队,居然还有一队骑兵前出数里探路。不过隋军打了这么多的伏击战,早已经成了伏击战专业户了。六千多精锐骑兵,全都在山坡之上埋伏的好好的,没有弄出半点声响。
  那前出打探的骑兵,一路侦察而过,根本就没有发现出隋军的埋伏。
  侦察的骑兵过后没一会,那千余骑兵就已经全部开了过来。没有旗号,没有火把,只有轻轻的马蹄踩踏之声。如果不是隋军之前早已经侦察到了这支兵马,一时半会的还真的很难发现这样的一支骑兵小部队。
  等那千余骑兵终于全部进入了伏击圈后,陈克复对着身边的传令兵做了个伏击的手势。
  八个传令兵一字排开,一人执一张弓,四个人搭上了鸣镝,四个人搭上了火箭。
  齐齐将弓抬向天空,只听一阵弦响,八支箭齐齐射向天空。
  四支鸣镝发出异常响亮的声音,在这夜晚的寂静山谷之中,显得格外的刺耳。而另外四支火箭,射上天空之后,同样在这夜色之中异常显眼。
  鸣镝、火箭,一瞬间,埋伏在四面山坡之上的六千伏兵就已经全部得到了命令。
  一阵震天的呐喊声响起,人哮马嘶,一支支的火把在骑士们的手中点燃,燃起一条蜿蜒盘旋的火龙,将整个山道照得异常明亮。
  突然的变动,让山道上正在行军的千余骑新罗骑兵。一下子惊慌不已,一个个年轻的花郎们全都唰唰唰的拨出了腰间佩剑。六支花郎的郎徒们在六位花郎的指挥下,迅速地停下前进的脚步,快速的收缩集结,整个千余人很快就结成了一个圆形防御阵,所有的人都跳下战马,最外围是盾牌手,紧接着是两列的长矛手。然后是阵中的弓手,将金胜曼和六大花郎全都紧紧的护卫在里面。
  而在最内层的公主金胜曼的旁边,是新罗花郎的总教头源花飞云郎,和新罗花郎中除了公主以外最高的统领风月主赤虎郎。在他们之外就是金胜曼统领的十大花郎中的六大花郎,飞天之徒花郎于川郎,飞龙之徒花郎贞信郎,飞虎之徒花郎立忠郎,飞仙之徒花郎大川郎,飞鸟之徒花郎于信郎,飞豹之徒花郎宝林郎。
  源花飞云郎和风月主赤虎郎都是四十岁左右,是花郎中的老一辈人物。而六大花郎,却全都是十六七八的少年。这些人虽然年轻,却全都是新罗最大的贵族出身,六大花郎加上金德曼公主统领的四大花郎,是新罗国所有花郎中最强大的十部花郎。
  他们所统率的这些郎徒,就和日本贵族手下的武士一样。一个个全是对花郎忠心不二,又都是自小就挑选的为花郎的郎徒。一旦选中,终于不得变更。
  每个花郎和他们和郎徒从小开始接受整套的训练,琴棋书画、剑法格斗、军事指挥,无所不学。每一位花郎和他们郎徒所代表的花郎部,只有经过对战比试之后,胜利者才能获得花郎旗帜。而京城的徐罗伐十大花郎,更是整个新罗花郎中最强大的十支花郎才能获得的称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