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509

  山与海一般的财富,隋军虽然有数万人,可是光用马车也一时无法运走。那隋军大帅陈克复却是轻飘飘的一句话,那些隋军的工匠们,再加上高句丽人中的工匠,隋军居然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打造出了上千辆的鸡公车。
  看着那些只有一个轮子的独轮小车,将那山与海一般的财富一点点的运走,突地头一次感觉自己是如此的贫穷。
  扶余道四十余城,所有收集到的粮草近两百万石,这里不光包含着渊太祚过去兵马的粮食,也还有着原本二十万高句丽百姓及贵族们的粮食,如今却全都成了隋军的战利品。之前所有的高句丽人都缩在各个山城之中,却也正好方便了隋军一个个山城一锅端去,以他估计,整个高句丽扶余道除了极少数逃跑的,其余的十二三万人已经全都被俘虏了。
  出乎意料的,被他们靺鞨人占领的武罗山城,隋军却没有要回去。所有被他们劫掠的物资钱粮,隋军也没有要回去。这本来是极好的事情,可是代价,却是他突地大族长带着两千精锐的粟末水骑兵,被迫随着陈克复的大军一起南下辽东城。
  就和那些契丹人一样,到现在他才知道,原来那些契丹人之前也伏击了隋军,结果去比他惨多了。他不过是损失了千余骑,可是契丹一万三千人,却只剩下了眼前的两千余骑。虽然他还没明白为何契丹人伏击了隋军,那阿保窟和瓦台却又怎么和陈破军成了结拜兄弟,但他明白,他们已经成了隋军的人质了。
  看着中军的隋军大旗,突地叹了口气,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大帅,您为何坚持要带上契丹人和靺鞨人?而且,你在武罗山城之时,居然还送给他们那么多的东西?”这个问题已经憋了鲁世深几天了,眼下看着离辽东城都已经不远了,终于憋不住问了出来。
  陈克复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对于这次北上扶余,中间出的这么多意外,他之前也是没有料到的。不过对于现在的结果,他却是很满意的。
  两百多万石的粮食,这是最宝贵的,乱世当中,粮有第一。他处于辽东,不可能有机会生产,辽东城中的粮食也是吃一点少一点,如今一下子弄到了这么多的粮食,他是相当满意的。
  除了粮食,其余渊太祚及那些贵族领主们储存的铠甲器械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原来的扶余道兵马及各领主的私兵们有着六万余,这么多的兵马,装备器械自然也是十分的丰富,特别是弓和箭,数目相当的宠大。
  不但如此,处于辽西各部族交汇之地的扶余道中,马匹也相当的丰富,粗略的一计算,战马就有愈万匹,那些不能当做战马的马匹,更是有数万匹,而且牛羊更是极多。
  看着那山与海一样的财富,当初陈克复心里也是无限的感慨啊。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来的更快的方式了,抢钱抢粮抢人口,果然是最快捷的方式。要是让他陈克复自己种田,自己养牛养马,生产器械,这样山与海一般的物资,哪怕是给他一百万人,估计没有个十年时间,也不可能储存的起来。
  难怪当年蒙古人以一个小部落,最后能打到莱茵河去。
  此次掠夺到的人口也是一个相当宠大的数目,十二万多人。按照陈克复之前的标准,年纪三十以上的女人,四十以上的男子,身有残疾者,年老且又不识字、不会工匠技能、不会医药等手艺的人全都被挑拣了出来。这样一挑,足足近三万人被挑了出来,而且这次北上,他们又带了好几万的高句丽年老及残疾的人北上,两相一加,足有近七万人。
  这些人陈克复是不打算要的,他原本还想着带着北上,看能不能各辽西诸部族联系上,将这些人口卖给他们为奴。但也没有想到,这次北上会是这样的结果,辽东六大部族,高句丽是他的敌人,突厥、奚族、室韦太远,这处还没来得及联系上。本来早好的交易目标,契丹和靺鞨两部族,如今却成了他的名义上的盟友。
  不过反正那几万奴隶在他眼中也是无用之物,陈克复和众人稍一商议过后,便决定,继续拿这些人和契丹、靺鞨两族交易。交易倒也简单,七万高句丽奴隶,三万给靺鞨,两万给阿保窟,其余两万给契丹另外八部族。不但如此,陈克复干脆将各山城之中一些带不走的,即不能吃,又不能穿的财物,全都卖给了两部族。
  这些东西交易给两部族后,他要求的回报却也不高,契丹九部族出精锐骑兵五千人为其征战高句丽,并在今后十年,提供战马一万匹,羊十万头,毛皮一万件。而靺鞨部族必须由突地大族长亲统两千靺鞨骑兵随军南下辽东城,一起对抗高句丽,并且同样在末来十年里,向陈克复提供三千匹马,一万头羊,毛皮三千件。
  对于两部族来说,如果陈克复的交易条款中,去除掉必须由他们这些族长亲自南下辽东城的话,他们是很乐意接受陈克复的交易条件的。
  对于他们这些部族来说,限制他们发展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口。没有人口,想在艰苦的东北生存扩大,太难。而答应陈克复,就能一下子有数万的俘虏,虽然这其中有半数的人都是年老残疾之人,但也同样还有近半可以生育的妇女。只要有足够的女人,他们就能轻易地将部族扩大。
  而且陈克复也还答应了他们,在隋军撤走后,扶余道四十余城中带不走的财物,契丹和靺鞨一分为二,他们各取一半。这些财物虽然隋军带不走,可却并不表示不值钱。只要他们花点时间,拿回去后,就可以和其他的部族换取足够多他们需要的物品。
  唯一让他们不满的条件,是陈克复要求契丹九部族少族长、靺鞨大族长突地一起南下辽东城。几个人都犹豫不决,可是陈克复的条款却不过是一个霸王条款,玩的就是强买强卖,根本就没有打算征求他们的同意。说出来,就等于条款生效了。
  到最后众人不得又喜又忧的接受了陈克复的条款,无奈的跟着大军南下,对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前卜未知的南下。
第203章
圣旨到!
  辽东多山,山路艰难,运送物资一般都是以牛马相驮,却难以运用马车、牛车。
  而此时的山道之上,连绵不绝的车队一路向南,不断的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中原南方人就因为这种声音,而叫他们手中推的独轮车为鸡公车。
  鸡公车只有一个轮子,对于道路的要求很低,更不需要牛马相驮,可是所有运载的重量却比一头驴驮运的还要多。如此一辆临时打造出来的简易鸡公车,居然能让隋军轻易的运送三四石的粮食物资,可以说真是奇妙无比。而相传,独轮车的发明人就是三国孔明,鸡公车也就是木牛流马。
  除了小孩和有手艺的老人,所有的辽人俘虏不论男女,全都在运送物资,男的在后面推,女的用根绳子在前面拉,如此一来,虽然车子还是不多,可是每车能载的物资去一下子增加了不少。那鸡公车单独的一个车轮,车子走过,地面上留下的痕迹犹如一根线一般。
  如此连续的行了几天军,在经过了金山城两天后,所有的隋军士兵们终于感觉一阵轻松。辽东城已经就在不远前,只要半日就已经能到了。离开了辽东城这么久,此刻所有的将士们突然都有种回家的感觉。对于不少人来说,辽东城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了。
  一队骑兵自南而来,隆隆的马蹄如雷一般传来,一看装束就知道正是隋军的骑兵。推着独轮车的辽人俘虏,纷纷将车子往路旁推,不敢脚气这些高高在上的隋人。
  那队骑兵没一会就策马来到了中军的陈克复旗下,骑士翻身落马,单膝跪倒在陈克复的马前,大声报道:“禀报大帅,陛下派了使者带着圣旨到了辽东城,胡将军和陈将军命我速来报知大帅,请大帅速回辽东城接旨。”
  陈克复沉吟了一下,问道:“来传达圣旨的使者是单独前来,还是有带大军前来?”
  刚刚一下子听到有圣旨到,陈克复的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的。不得不说,一个人在辽东纵横驰骋,生杀夺予,这种感觉确实是十分的爽的。如今突然一下子听到圣旨到,他一下子明白,自己如今也不过是一军统帅罢了。在他的头上,还有着大隋王朝,还有着大业天子杨广。
  之前,打下辽东城后,他故意拖着时间到金山之战后才开始向杨广报捷,就是不愿意杨广过早的派军队来辽东。眼下突然圣旨到,算算时间,距离大军撤退已经一月有余了,而他的战报送过去,应当这个时候才到,不可能皇帝反应这么快,一下子就有圣旨到来,毕竟琢郡到达辽东城,那可是路途遥远。
  难道是杨广如先前约定的一样,一到北平郡后,就已经让大军前来接应了?这个他却有些不大相信,朝中明摆着裴阀和李阀都在打压他,这次有这么好的借刀杀人的机会,裴阀和李阀的人不可能会不用。
  “回大帅,使者是由一名校尉带着两百骑兵护送过来的,一个时辰前刚到,没有大军前来。”说到这里,那骑兵的语气中有些失落,毕竟当初留在辽东时,大帅告诉他们的是,皇帝一回河北后,就派大军来接应他们回中原。这眼下早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居然没有半支兵马前来,不禁也是让他觉得有些失落。辽东再好,也不如中原好。
  不同于那信使,陈克复一听这知,心情却一下子舒朗了开来。不管是什么裴阀真的借刀杀人也好,还是其它什么原因也好。事情终于向着他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了,皇帝并没有派大军前来,那表示,他在辽东也就越来越稳固了。
  陈克复回头看了一下身旁的一众将领,他们听说朝中有圣旨到来,也是十分高兴,特别是李节,心里更是满怀期待。不过在听说只是使者单独前来时,却又表情各异。
  如李节是失望的,他希望的是离开辽东,回到中原。如现在这般,挂着军中三把手的职位,可却只能做一个打杂的,这不是他一个出身世家豪门的贵族子弟所能容忍的。只有早日回到中原,依托家族,他才有机会把这一切扳回来。
  而毛翊、鲁世深却早已经和陈克复上下一心,他们也不愿意这个时候回中原,辽东虽苦,却是他们的复国基业所在。
  李奔雷、刘铁柱、于钦明、李世民等将领先听到没有兵马到来时,先是有些小小的意外,接着却又好像松了口气一般。刘铁柱这样的将领,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正五品的郎将,可是回到中原,却再带不了兵,必须回京城待命混吃等死。只有打仗的时候,他们这些级别的将领才能出动领兵,要不然,就只能在满是豪门贵族的京城之中,做一个看似不低,和京中贵族世族们相比却只算是小人物。特别是他们这种出身寒门的将领,京城的日子是不好过的。
  而留在辽东城,统率上万兵马,却能让他们热血沸腾,只有在军队中,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他们的价值。
  将众人的表情一一收进眼底,陈克复心中笑了笑,他知道,他部下的这些军官们,也开始变了,不再是过去破军营时的那样单一的想法。陈克复不怕他们有想法,有想法是好的,只有这些将领们有了自己追求,他才能更好的将他们拧在一起。
  “传我命令,团以上军官,马上随我一起先一步回辽东城,迎接陛下圣旨!”
  陈克复对着传令兵一声令下,反正离城也不过是个把时辰的路途了,他也不用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他现在倒是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皇帝杨广给他的是什么旨意。
  陈克复一骑当先,带着数十位将领,连带着阿保窟和突地等人,在张锦等亲卫的护卫下,策马赶回辽东城。
  不到一个时辰,辽东城就已经在望。高大雄伟的东北第一要塞可不是浪得虚名,那高大的城楼,全由条石垒起的城墙,无一不让看到此城的人心生震憾。
  阿保窟和突地等人虽然早就知道辽东城的威名,可是头一次见到这座处于群山之间的辽东城,脸上全是震慑之色。对于那些游牧渔猎部族来说,城池这玩意他们根本就没有。契丹人都是住的帐篷,就是阿保窟的父亲,阿地那大族长,所居也不过是一顶宽大些的帐篷罢了。而靺鞨族这些还在穿着野猪皮的通古斯野人,除了小木屋,大多还是挖地穴而居。他们连个石头房子都没有,更不用说,如此雄伟的条石筑起的山城了。
  扶余城虽然也很大,但是和东北第一要塞一比,那简直就是乡下人的茅房和财主家的庄园。
  靠近城池,放缓了马速的陈克复看着他们的样子微微一笑,如果让他们看到了长安大兴城又或者是东都洛阳,估计这些人还不得眼珠子都掉下来?不过对于长安、洛阳,陈克复自己却也并没有见过。来到这千年之前,只顾着在这辽东原始地带混了,连中原的土地都还不曾踏足过,说来也是个遗憾了。不过转念一想,现在在这先混着,也是为了将来能完全的拥有整个中原花花大地,心也就顺了。
  “各位,辽东城不过是高句丽蛮夷胡堆乱造之物,当不得大雅之堂啊。只要你们和我齐心同力,将来,本帅定带你们去那中原西京长安大兴城、东都洛阳城,让他们见识一下,真正的中原繁华!到时说不定诸位,还会乐不思蜀哦!”
  李世民和于钦明、李节这些世家豪门中出来的公子哥们,一看到阿保窟他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也是轻笑几声,在这些人面前,他们总是会有一种特别的优越感。
  “少爷,少爷!”
  几人正说着话,城门处却奔出数十人,直直的往他们这边而来,一边奔跑着,还一边激动的喊着话。
  陈克复愣了一下,现在的辽东城完全成了军事重镇,一切都是按照军中规矩来的。哪怕是如李奔雷爷孙他们,平时在众人面前对答,那也得称军职。眼下这跑出来的人,居然于城门处一窝蜂似的奔跑,还喊着少爷。这让他十分的不满,眉头已经微微皱起,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他生气的前兆了。
  等那些人跑近了些,陈克复才发现,这些人都是一副平常人打扮,并不是军人装束,而且看他们的样子,大都是少年子弟,及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却也并不是民夫营中的民夫匠人。
  他身旁的毛翊、鲁世深等陈家庄出来的几个将领却一下子激动起来,勒住战马,急匆匆的跳下马,和那些人拥在了一起。
  一群人像是朱毛会师一样,激动的相拥着,好一会,毛翊、鲁世深才带着众人来到陈克复的马前,高兴地道:“大帅,毛伯他们带着陈家庄的子弟们都来了,此刻正在城中休息,我们快进去吧。”
  听到鲁世深一说,陈克复才突然明白,原来这些人都是他陈家庄的子弟,看着那一张张高兴的面孔和关切的目光,陈克复的嘴角也轻轻的扬,高兴起来。
第204章
破军挂帅
  对于毛伯,虽然陈克复来到这个世界以后,就还没有见过他。但是他知道,这个老人对待陈氏一族,对待陈克复是付出了多少。
  陈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前后五任皇帝,却只有三十三年的王朝统治。开国武皇帝陈霸先英雄一世,打下了南朝陈氏江山,可以说是和杨坚等同一个时代的牛人。历代史书,对于这个牛人,都是赞叹有加。可惜他有一个和杨坚儿子同样谥号炀的不肖子孙陈后主,把大好的江山送掉了。
  整个陈后主的时代,陈朝完全就已经是一个堕落的王朝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陈后主的荒银,也导致了整个南陈王朝的大臣们,大都都是这类的奸佞之臣。
  不过疾风知劲草,板荡见忠臣。在南陈的末世之中,南陈皇太子深却是一个人见人赞的优秀储君,虽然他的母亲是很多人称之红颜祸国的张丽华的儿子,而且这皇太子之位还是他母亲废了前太子之后才得到的。但却是公认的好太子,如果他能成为南陈皇帝,也许陈氏王朝能多延续几年。
  而大臣毛喜,就是皇太子深的老师,陈宣帝为骠骑将军,领中记室,封东昌县侯,至德(五八三――五八六)中为南安内史,陈朝灭亡之前,为太子少师,教习太子习文。且毛喜为人最是忠诚,对于南陈一直是忠心耿耿,可惜忠臣偏遇昏君,原本毛喜和鲁世深的父亲,大将军鲁有达等一干忠良大臣,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皇太子的身上,可惜没等到太子即位,南陈却已经被陈后主给玩没了。
  陈氏灭亡,毛喜受皇太子所托,带着不少陈朝臣子,还有不少如鲁世深一般的忠良大臣之后,偷偷有带着皇太子深刚出世的儿子偷偷的逃出了金陵城。
  可以说,毛家真的是几代都为他陈克复家族尽心尽力,忠贞不贰。且从私人方面来讲,在涿郡的这些年,毛喜对待他一个亡国皇族,却比对待亲儿子毛翊还要好,这不由得让陈克复感动。
  眼下他陈克复再次崛起,立于辽东,毛伯的到来,无疑让他喜不自胜。不说别的,他早已经知道,陈家庄里的那大部份四五十岁的老家人,并不是普通人,那都是南陈王朝当年南陈皇太子府中的官员,虽然不少人官位原先并不高,但也是因为朝中被奸佞把持。
  如今他帐下虽然说不上是猛将如云,却也算是有了初步的一众不错的将领,能帮他带兵打仗。可是文的那一套,至今却是一无所有,整个辽东城完全就是进行着军事管制。
  过去是时势所迫,但是现在,他已经在辽东站住了脚,这内政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过去他不得已只能依靠李节来管理内政,可是李节并不和他同一条心,不是长久之策。
  如今毛伯的到来,却等于在帮他解决这一个大问题。毛伯那可是当年南陈的太子少师,一个十分尊荣的重要职位,这可不比他们这些野路子,那是一个专业的大臣,人家能在南陈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管理现下一个小小的辽东自然也是不在话下。
  更何况,陈家庄可不只有一个毛伯,还有不少太子府中的官员的,这些人当年能选为太子府中的官员,那都是作为下届皇帝的左膀右臂来挑选的,那岂会差到哪去。
  内城陈克复的帅府,陈克复一进门,就发现一头白发的毛伯正和他的老熟人,通事舍人黄兴跪坐在熊皮垫子上喝着茶,小野丽纱就如一个女主人一样,带着几个高句丽人中的汉人女子招待着。
  毛伯也一眼看到了陈克复进来,忙站起身来,毛伯个子并不是很高大,背也已经有些躬,看上去一米七左右的样子。才六十余岁的人,却早已经是满头银丝,就连长长的胡须,也全都是银色。身上穿着一身白色的儒袍,腰中扎着一条简单的腰带,整个人看上去朴素,却又满是那种儒雅的味道。
  要不是以前的陈克复太过于肌肉发达、大脑不发达,只要是个聪明人都能一眼看出来,毛伯这样的气度,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小小农庄中的管家,这明明就是一个满是浩然正气的大儒。
  毛伯起身静静地站在那里,最初陈克复和毛翊他们写信给他,告诉了他们在辽东的点点滴滴时,他是即怒且气。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陈克复会跑去入伍和高句丽打仗。
  时间一点点过去,信越收越多,知道的也越来越多。从生气到惊讶到不敢置信,到最后的激动、高兴、欣慰。对于过去那个大脑发达、头脑简单,总是犯浑的陈克复,毛伯虽然常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叹息,感觉对不起皇太子的托付,把他的希望养成了一个浑小子,不过偶尔也会想,傻人是福,也许这样浑浑的过一辈子,才是陈克复最好的路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