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4/509

  可现在,这该死的陈克复又哪里弄出来一支大军,不但突然绕过了渭北诸城,一举突袭夺了冯翊重镇,又拿下了至关重要的蒲津。如果说这些还只是陈破军狡诈,那接下来的渭北、渭南之败,又算什么?
  四五万的兵马,就这样溃败,全军尽没。如果谁还对他说陈贼只是小股突入,他就要立即砍下他的脑袋。
  宇文士及低垂着脑袋,面色胀红,许久才道:“陈逆渭北伏击我军之时,朝坂有伏兵六七千,渭水岸边有万余,合起来约两万之数。臣推断,陈逆不可能全军尽出,把冯翊和蒲津不顾,这两城留守兵马至少万余,因此陈逆兵马当在三万余。”
  “三万?三万就把你们四万人打的全军尽没?这三万人是怎么半夜飞过渭水,怎么飞进永丰城的?”
  左武卫将军崔弘升道:“陈军绝不可能只有三万,依臣估计,陈贼夺了蒲津关之后,肯定是将其在弘农、上洛、甚至是洛阳的兵马都抽调过来,通过蒲阪河桥入关。渭水虽然平缓,可如今季节,正是水涨之时。陈贼能无声无息间就在渭水上搭起浮桥,并且一举就能夺下四万人防守的永丰城,兵马至少也是永丰倍数之敌。很有可能,陈克复已经把潼关以东的所有后备兵马都调来了。”
  宇文化及有些颓然地坐倒在龙椅之上,现在不用猜陈军有多少人,怎么过的河,怎么夺的城。现在宇文化及最担心的是,长安只有一万人马,过了渭水,夺了永丰仓的陈军已经突入关中平原,不但后勤粮草问题没有,而且在他们的前面,已经是一马平川,长安城只有一万人马了。
  永丰仓距离长安,只有两百余里,陈破军如果轻骑而来,一日夜可至长安城下。
  “诸位爱卿,永丰既失,陈贼面前再无关隘。只一日夜之间,陈贼飞骑可至。我大许该如何应对?哪位爱卿有退敌之策?”
  樊子盖为隋臣时,曾经做过东都留守,曾经对抗过杨玄感的进攻,也算是有过一些经验,当下忙道:“陛下,如今之势,硬拼已经不行,关中兵马皆无,唯有先行守势。长安城墙坚固,百年未遇战火。如果坚守,可守一年。”
  令狐行达苍白着脸反对道:“守一年?永丰仓丢失,千万粮草尽落陈贼之手。长安先前本有不少粮草,可上次蓝田王出征长武,已经先行带走了大部做了随军粮草。原本说好是蓝田王从长安取粮是为了就近,长安稍后再从永丰仓调。可现在城里的粮草早没了,永丰仓的还没调进来就入了陈贼口袋。臣算了算,京城现在有人口七十多万,这么多的人,京都的粮草最多维持两月。陈贼即到,到时肯定会围城,那时京城得不到粮草补给,陈贼城都不用攻,这京都七十多万人就能把我们活吃了。”
  宇文化及面色难看到了极点,惶惶道:“那你说如何是好?”
  令狐行达提议道:“臣以为,长安不可守,不如留一大臣留守长安。陛下趁贼未至,暂先避其锋芒。最好是现在就走,往西走走,去扶风仁寿宫。仁寿宫样样齐备,陛下去了不会不适。而且,这仁寿宫与北地长武也不远,关键时候可以调蓝田王大军护驾。实在不行,陛下也还可以立即南下散关,暂往杨暕处避避,以待将来。”
  宇文士及一听,果然有些心动。长安城现在只有一万兵马,虽然宇文士及一口咬定陈破军只有三万人。但是就算是陈破军只有三千人来,他也不放心啊。要是别的陈将带兵还好,这可是陈破军亲自统兵。别说三万,就是三千,这也绝没多少机会守住。
  那边的樊子盖已经在指着令狐行达大骂:“你这是逃跑,非人臣之所为。胆小畏战,你可想过,陛下如果离开长安,那陈破军距离如此之近,很有可能陛下还未赶到扶风仁寿宫,那陈破军就已经追上来了,那个时候,身在野外,如何拒敌?再有一个,那抚风离长武确实近,可你们别忘了,长武不但有蓝田王的十二万大军,也有陈军十万,这个时候跑去仁寿宫,岂不是自投罗网?再说去散关避汉中之议,那汉中乃杨暕地盘,虽然现在我们和杨暕是盟友,可别忘记了,当初我许军和隋军的多次战斗。我们有关中,那杨暕当我们是盟友。如果我们弃了关中入汉中,到时你能保证杨暕不一口吞了我们?”
  被樊子盖这一番骂,宇文化及转念一想,却也觉得很有几分道理。跑,跑不过陈破军,这躲,杨暕也不是善人。
  “仆射有何良策,但请直说,教朕。”
  樊子盖狠骂了令狐行达一通,见把皇帝逃走的念头打消了,当下便道:“当今之计,唯有一条,那便是坚守长安。”
  “具体怎么守呢?无兵无粮啊?”宇文化及长叹道,不免有些枭雄末路之感。
  “只要陛下肯下定坚守之心,我等君臣一心,上下齐心,臣以为,以如今长安之坚,未尝就是没有机会。臣怕的只是有些人胆怯畏战,一心想逃,到时城内人心惶惶,那才是回天无力。”
  宇文化及心头一阵乱想,如果有可能,他当然是想逃的。不过此时,他也知道坚定人心的重要性,当下令侍卫捧上他的佩剑,亲自交给樊子盖,道:“防守一事,朕全力交给仆射去办,如有人畏战,做出什么乱我军心之事,卿以此剑斩其首级!”
  “臣领命!”樊子盖激动回道。
第953章
西进长安(二)
  樊子盖领了皇帝亲命的长安防守全权之旨,又得了御赐的皇帝佩剑,当下也是意气风发。手捧皇帝佩剑,大声道:“陛下,要守长安,臣以为第一便是应当立即关闭长安各门,京中守军尽皆上城防守。”
  “准!”宇文化及立即道。
  “还有,眼下京城只有一万兵马,而陈贼至少三万。臣以为,除召集现有一万兵马守城外,还需立即动员京城所有青壮上城防守。首行就得将京城所有官员富户家的青壮家丁征召,另外余皆青壮百姓也务必征召起来。按军中行伍之法,将他们分编队伍,即时整训,轮流值守。”
  “并立即将卫尉寺武库中所有武器发放给将士及民壮,各官员富户甚至百姓家中现有的武器,也须一例征收。”
  “准!樊爱卿,还有呢?”
  樊子盖好歹有过洛阳守卫战的经验,这个时候虽然有点临时接手的仓促,却也还并未慌张。心头转了几转之后,已经理出了不少的条理。
  “陛下,这首先是坚守,坚守得先有兵,然后得有粮。只要朝廷征召青壮,这兵可算暂时解决。现在关键的是粮食,臣以为,从即刻起,长安城中需要立即实行配给给粮制。”樊子盖道。
  这配给制,说白了其实也说是先下圣旨,将京城各府库,以及朝臣世家和所有百姓商贾手中的粮食全部收到朝廷的手中。然后给每人限量供给粮食,每天两顿,全由朝廷定时供给。如果实行这样的制度,那么以现在城中的粮食,长安城至少可以坚持近一年时间。
  这样的旨意可想而知,一旦下达,肯定会引起不少人的反抗,尤其是那些粮商和世族豪门。不过这个时候,宇文化及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自己的命都不稳了,哪管的了别人。
  当下道:“樊爱卿,此时朕立即下旨,全部按照爱卿之意执行。如有反抗者,上至太子,下至百姓,立即抄家处死。”
  “多谢陛下。”看到皇帝那杀气腾腾的表情,樊子盖算松了口气,有了皇帝这道圣旨,接下来收粮的事情就要好办得多了。
  “有陛下旨意,这坚守必不成问题。坚守同时,我们还得求援。请陛下立即分派信使,即刻往长武城蓝田王处下旨,让长武王不要与敌纠缠,让其速回师长安。只要蓝田王十二万大军回守长安,以长安之坚固,到时可不惧陈贼也。”
  宇文士及出声反对:“陛下不可,蓝田王与十万陈贼对峙,这个时候如果突然让其回师,必被陈贼所趁。将士们也会军心不稳,蓝田王大军大部将士家眷皆在长安,若他们得知长安情形,很有可能会军心大乱。一旦回师之时,被敌追击,就有可能溃败。到时不但求援不了京城,反而让那十万陈贼也顺势杀到长安城下。陛下,臣以为,眼下形势发,不应当让成都回长安,而是应当让他们立即寻找战机,主动与陈贼决战。击败陈贼之后,然后可安心回援长安。”
  宇文化及皱眉道:“那长安怎么办?虽然可得民壮十万,但又能顶什么用?朕觉得还是应当让成都回师长安,不让他们回来,如果让将士们知道了长安之危,他们担心家眷反而可能会引起麻烦。”
  “陛下!”宇文士及痛心道:“陛下切不可此时调长武之兵回援。陛下担心长安,可以另寻他法。臣以为,不如一面令成都与敌决战,一面派人往成都送信。眼下杨暕刚灭了杨浩得了蜀中,陛下只须派人告诉杨暕,他与我大许乃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之理他定然明白。只要陛下向他求援,他定会来援。到时我们与杨暕联手,定能解长安之围。”
  樊子盖却又反对宇文士及,摇头道:“陛下不可,臣以为只须在关中散布传言,说我大许已经请得杨暕兵马入关即可。至于真的请杨暕入关之事,切不可行。眼下杨暕刚灭了杨浩,尽得巴汉蜀中,势力正盛。当初我们与杨暕多有仇隙,完全是靠着散关才与杨暕一直相安无事。如果我们现在请他们入关,只怕等杨暕一过了散关入关中,再想请他们走,就难了。陈克复是虎,杨暕是狼,陛下想要驱虎吞狼,只怕到最后反成了引狼入室啊。臣弟以为,借杨暕之势可行,真正请杨暕率兵入关却不可行。”
  宇文化及沉默。
  宇文士及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诸方势力之间本来也没有什么友好之说。他如果求杨暕,估计杨暕为了对抗陈克复肯定会来。但来了之后呢?他却不得不多个心眼啊。
  “哎!”宇文化及叹气,“士及啊,可是如果不让杨暕来,长安终究是不安全啊。成都虽有兵十二万,可如果想要短时间内击败十万陈军,只怕也难。朕只担心,长安等不到成都胜仗之后回援。”
  “陛下,请杨暕入关,这是饮鸩止渴!”宇文士及还想劝。
  “饮鸩止渴,终究是能止一时之渴啊。只要能在毒发前找到解药,还是能存保一时啊。士及啊,你无须再说了,朕已经想好了,立即派人去蜀中请杨暕入关。告诉杨暕,只要他能帮朕击败陈军,朕愿意将陇西送于他。”说完,宇文化及又是长叹一声,看着宇文士及轻声说了句,“若是皇弟先前能阻陈贼于渭水之北,朕又何须如此。”
  宇文士及羞愧掩面低头,一时无言。
  “诸位爱卿,陈克复快则一天,迟则两三天,就能兵临城下。而杨暕援兵,却远在巴汉蜀中,远水一时难解近渴。诸位可有良策教朕,如何迟阻陈贼一二,以赢得片刻缓息之时?”宇文化及扫视殿中,有气无力地问道。
  殿内悄然无声,内史侍郎元敏张首欲言又止。
  “元侍郎,有话尽管说,不论对错,朕不降罪。”
  元敏出列,“陛下,何不派人向陈军请降?”
  一听此话,殿中诸多人感觉一阵轻松,宇文化及却是脸色乌黑。
  宇文士及转头怒喝:“放肆!”
  樊子盖老头更是锵郎一声把皇帝刚赐的剑都拔了出来,准备来个杀一儆百。
  “陛下饶命!请让臣把话说完!”元敏吓的扑通一声就跪做了一团,拼命磕头。
  “说!”宇文化及冷声道。
  元敏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犹自带着些颤抖的声音道:“臣的意思并非是真降,而是假降,缓兵之计,争取些时间而已。”
  “嗯!”宇文化及闻言这才面色好看了一点。“我们现在需要的确实是时间,只是如何个降法?那陈破军又非蠢人,只怕难成吧。好了,既然元侍郎有些提议,不论成与不成,试一试,总是好的。如此,元侍郎,朕即令你全权负责此事。”
  元敏闻得此言,心里一时恨不得煽自己十七八个耳光。最初他本来是真的想劝宇文化及投降陈朝的,毕竟如今形势,陈破军占了陇上,又灭了西秦得了陇西。关中本来就只剩下了三郡之地,眼下就这三郡之地都要守不住了。陈破军一支偏师入关中平原,片刻间已经得了冯翊、蒲津,又灭了五万许军,夺了永丰粮仓。京都长安,也不过剩下一万人马。
  隋末之乱,诸雄争霸,本是正常之事。可到了如今,任谁也看得出来,这天下是陈破军的了,其他人不过是支撑片刻罢了。一旦陈破军杀过来,哪个挡得住。他们这些人,本来就是世代豪门,不管谁当了天子,他们也总少不了富贵不是。这个时候,哪还愿意为宇文氏尽忠到底。
  刚才听的说要尽收长安城中各家的家丁农奴,还有收他们的粮食,实行定量配给。这已经让他心里十分不满了,要是再真的坚持反抗到底,这到时城破之后,万一陈破军恼了来个尽屠城中官员将士怎么办?
  不过他只说了一句,就被宇文化及那凶狠的眼神吓到了。如果不是后面变的快,估计他已经倒在了樊子盖的剑下了。樊子盖这老头可不是善人。当年,杨广让他江淮剿匪,结果他实行三光政策,杀了江南一个血染大地,杀光,烧光,抢光。后来守卫洛阳,死在他剑下的反贼没几个,但死在他剑下的洛阳门阀世族官员子弟却是不少。元敏可不想要试那宝剑锋利,可是现在,他也是骑马难下。
  出使陈军,去和陈克复谈归降之事。如果是真降,他倒是很愿意第一个去给陈破军带路。可他娘的这是要去诈降啊,陈破军是那么好哄的?
  他娘的,怪谁呢,怪自己嘴贱,元敏一边假笑着接下圣旨,一边心里恨恨的责怪着自己。
第954章
西进长安(三)
  渭水南岸,永丰仓城。
  陈雷掀帐而入,大声禀奏:“陛下,宇文化及派来使者求见陛下。”
  “哦。”陈克复闻言微微一笑,将手中奏章放下。“看来宇文化及还不死心嘛,既然如此,那就把人带进来吧,朕倒要听听,这宇文化及还有什么招数可使。”
  张仲坚捋着满脸络腮卷须,笑道:“以臣看来,估计就是个缓兵的诈降之计,说来说去也是浪费时间和口水。不如直接打发了他,告诉他让宇文化及直接开长安城门投降就是。”
  萧世廉道:“不如见一见,也许陛下表明态度之后,能让宇文化及再仔细考虑一二。长安城坚墙高,而且宇文成都还有十多万兵马在长武。能不打自然是最好,长安可是西北大城,人口近百万,一旦真的强攻久围,只怕城中百姓也将活不下几个。”
  陈克复点了点头,眼下天下大势越加明朗,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隋末以来战乱、灾祸死的人也太多了,天下减口近半。可以说,等到天下一统之时,这最缺的可就将是人口了。长安城近百万的人口,一旦长期围困,到时能活下来的还真不会有几个。
  “见吧,顺便也可以探听下长安城中的虚实和宇文化及的态度。”
  片刻,许军便者元敏一脸忐忑的被带进大帐。
  “大许皇帝问大陈皇帝安!”
  “宇文化及可愿意降陈?”陈克复坐在上首,略带些傲然一瞥道。
  元敏汗一下子就淌下来了,支吾了好一会也不敢抬头往上看,“吾皇让在下向大陈皇帝带话,宇文与陈两家本来通好,后隋无道,天下诸侯起兵反之。陈皇在中原建国称帝,宇文氏在关中称帝。自立国之后,大许国从未有过侵犯大陈之举,两家和睦共处,岂不更好。如今陈皇兴兵入关,却是为何?”
  陈雷瞪了元敏一眼,大喝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四海之内,皆应服从我大陈皇帝陛下!”
  “兵戈相加,难免不有伤亡。不如陈皇退兵,我们两家重归和睦,岂不更好?”
  “吾皇英明雄武,有尧舜之贤,以陈代隋,此乃顺应天道之举。你身为读书之人,难道连这点天下大势也看不出来嘛?”张仲坚轻笑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要妄想抵抗天兵王师。吾皇现在是在给宇文氏一个机会,关键就看他能不能捉住。三日之后,宇文氏如果不开城恭迎王师,到时吾皇自率虎贲来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4/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