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509

  薛举的话音落下,久久都没有臣子回答。谁也不知道这位经常喜怒不显于色的皇帝,此时这话又是什么意思。万一回答错了,说不定现在正因兵败愤怒的西秦霸王炖的吃了也有可能,太子薛仁杲可就干过这样的事情的。
  许久之后,当薛举又问了第二遍时,才有一个大臣忐忑地道:“赵佗归汉,刘禅降晋,至今犹贵。转祸为福,自古有之!”陈朝皇帝派了使者来劝降,这事情朝中大臣是都已经听说了的。现在朝中人心惶惶,这位世族出身的大臣,为了自身与家族考虑,也算是说了一句心里话。
  既然再打下去没什么希望了,那还不如投降,如此一来,也还能保全个富贵,总好比等将来战败被灭强得多。
  不过此人话音一落,殿中立即有人高呼道:“谬,大谬!”
  站出来反驳的并不其它人,而是大臣郝瑷。这郝瑗并非常人,隋时为金城郡守,那时薛举为金城校尉,他还是薛举的上司。隋末,各处大盗蜂拥而起,郝瑗治理金城,官声极佳,恰逢灾年,郝瑗特召募数千人,以薛举为将,准备平息民乱。结果薛举父子受命后却反戈相击,与子薛仁果及党羽,囚禁郝瑗及其他官吏,开仓放粮以赈济饥民,自称西秦霸王,建年号秦兴,起兵反隋。
  薛举势力坐大之后,对于郝瑗道是不错,念及先前上下情谊,不但放了郝瑗并且请他为谋主。郝瑗也是见隋室无望,便开始辅佐薛举,屡出良策。帮助薛举吞并了当时扶风最强的义军唐弼十万兵马。后来又与突厥联合攻李轨,与梁师都攻宇文化及,就连这一次与刘武周合谋准备夺萧关,也是他的计划。
  郝瑗当初也是隋朝正宗的郡守,不比殿中许多大臣大多是些草莽之辈。
  “陛下不应该问这种问题!从前汉高祖刘邦历经多次逃亡与失败,蜀汉先主刘备更是屡次失去妻子儿女,但他们最终都成就了大业。陛下怎能因一次小小的挫折,便马上做亡国的打算呢?”
  是呀,自古成大事者,哪个不是历经磨难?哪个不是面对重重困难?岂能随便退缩?
  听完这番话后,薛举内心也是一阵羞愧,更是大受鼓舞;更重要的是,此时他终于不再迷茫,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击败所有强敌的信念!
  扫视群臣一遍,薛举以庄重的口吻对众人说道:“嗯,郝爱卿言之有理。朕刚才不过是试探一下各位的态度罢了!”
  不论是真试探也好,还是假试探也好,刚才众臣的反应说明,郝瑷是真心的,其他人的心思就很难说了。
  当即,薛举对郝瑗加官晋爵,正式授命郝瑗为尚书省尚书令,加太傅衔,授吴国公。
  得到如此重赏的郝瑗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十分谦卑的推辞再三之后才接受。然后立即向薛举进谏,出了一条奇谋。
  “陛下,如今形势,陈军神兵天降,没有循常例进入关陇。虽然还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进入陇上,但他们却成功的绕过了关陇东面的三大门户,潼关、武关、散关,以及侧门蒲阪。不过眼下陈军的主力大敌还当是突厥,然后才是中原各国。现在陈军突然进兵陇上,我西北四国联盟攻陈的计划也便失败。如此一来,关陇四国,河西李轨眼下暂时还插手不了。但我大秦与后周却是受到重创。”
  “陛下,如陈破军使者所言,陈克复虽据有关中,却可战可退。一旦形势不利,陈军便会撤出萧关远遁,但接下来许军的目标便是我们了。”
  “郝爱卿之意是?”秦帝薛举有些不解地道。既不肯降陈国,然后还指望陈军帮忙阻挡许军进攻大秦?
  “陛下,我们虽然不必降陈,但我们却可以假装降陈。”
  薛举也不由的愣了一下。
  “陛下可以马上给陈国使者回复,说愿意归降陈朝。让他们放还太子与晋王,然后陛下还可以表示愿意起兵助陈攻许。”
  听着越来越复杂的计划,薛举干脆不再发问,只以眼神示意郝瑗继续。
  郝瑗仔细解释道:“我们明面上假意归降陈朝,以此换回太子与晋王。然后我们再假意起兵助陈,但实际上,我们如此做一来可以坚定陈军固守萧关,替我们阻挡许军攻秦脚步。二来,我们到时也可以迷惑刘武周。”
  大将军常仲兴一惊,已经听出了一些意思,惊问道:“难道尚书令的意思是攻打刘武周?”
  “为什么不?”郝瑗笑道:“刘武周经此一战,和我们一样受到重创。而且由于陈军是从陇上而来,一路正是攻占的刘武周的地盘。先败于许军,再败于陈军,刘武周已经是死蛇一条了。此时我们不打,何时打。只要灭了后周,我们便能迅速的恢复上一次我们受到的战败损伤,甚至实力更进一步。”
  “后周现在已经是陈军砧板上的肉,我们去打,陈破军会答应吗?”有其它的大臣担心道。
  “为什么要陈破军答应?”郝瑗捋了捋长须,笑的无比开心。“陛下,陈军不过是我们暂时抵挡许军的盾牌而已。眼下陈军能进入关陇的兵马有限,只要我们能在陈军与突厥决出胜负之前拿下后周的地盘,陈克复能奈我们何?再说,就算陈破军有意见,我们何须怕他。”
  郝瑗走到一侧屏风上挂着的熟羊皮地图前,手一指地图,自信道:“先灭后周,然后再与许军结盟,合力将陈军赶出关陇。到时,我们再与宇文化及一决高下,一统整个关陇。”
  听完整个计划,大殿中安静无比。
  连一向狂妄的薛举都不得不承认,这个看似无比文弱的郝瑗老头,实在是疯狂无比。
  不过越是如此,他越是喜欢。
  越疯狂的计划,薛举越加觉得可行。这一次萧关吃这么大的一个亏,他如何能忍。既然有这么好的一个计划,即能吞了陇上,又能反坑陈破军一把,以报他们上次坐收渔利之举,还能助他完全夺取关中的希望,还有何理由拒绝。
  “哈哈哈!”薛举放声狂笑,长身而起,对着内侍大笑道:“马上去请陈朝使者,就说只要陈军放了我的两个儿子,我薛举便归顺大陈。不但如此,我薛举还将尽起兵马,助陈军共抗许兵。”
第913章
生死时速
  辽东,辽阳。
  陈克复轻轻叩击着御案道:“给萧关下一道圣旨,告诉陈克敌,此次拿下萧关,将士们皆是奇功一件。着萧关全军将士校尉以下皆官职晋升一等,校尉以上勋爵加一级,郎将以上通通加散官一级。另外,除萧关内各种图书档案之外,其余所有的金银财物,全部赏赐给所有将士。大陈此次与诸国大战,萧关局势已经影响到了整个西北局势。再给陈克敌一道密敕,万不得已之时,我们可以暂时撤出萧关,保全兵马实力为上。另外让陈克敌放了薛举的两个儿子,不论薛举投降与否,暂时与西秦维持眼下局面。”
  房玄龄点头:“好,臣草拟诏书后会交给门下省审议发出。”
  那边杜如晦犹豫着道:“陛下,如果此次陈将军守住了萧关,并且还能再立新功的话,那么他此次的功劳可就大了。单单只是提升一级散阶怕是不够啊。”
  房玄龄皱眉道:“陈克敌将军现在只有十六岁,刚刚晋升一级散阶之后,就将从正三品的冠军大将军晋升为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另外,他已经是封邑实封两千户的正三品国侯爵位。虽然他屡历大功,可入朝为官前后还不过半年,这提升速度已经是飞速了。如果短时间再升,这与吏部官员晋升的规章不合啊。再说,如此一年内数次晋升,将来朝廷又将如何再升呢?”
  “以臣之见,不如重赏吧,升是不好再升了。这一次先升他一级散阶,晋镇军大将军。等此次战后再论功行赏,到时还得再升。眼下还是重赏吧,增加其封爵食邑,并多赏金银财帛,并赐予一些土地,也算合适。”
  陈克复沉思了一会,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毕竟陈克敌太过年轻,而且真论起来,朝中许多元帅大将们的功劳其实也并不比陈克敌差多少,现在真要打破了朝廷的晋升制度,那接下来可就要乱套了。
  西北,萧关城内。
  刚刚接到朝廷飞鹰传递到的圣旨,先锋大将军府的众将都满脸高兴。这一次拿下萧关,远在辽东的皇帝龙颜大悦,不但从上到下皆有晋升,而且居然把整个萧关的财物通通赐予了全军将士,一分一毫也不需上缴。
  “恭喜将军晋升副帅,贺喜将军。”胡海诸将纷纷向陈克敌道贺。
  刚刚的圣旨之上,陈克敌不但从冠军大将军晋升为从二品的镇军大将军,而且还特旨晋升其为征西行营行军副元帅,并兼西征先锋大将军,兼萧关镇守将军。
  一队士兵从外面奔来,徐世绩道:“有斥候来报!”
  “快讲!”陈克敌急道。
  “禀报大将军,关外西北五十里游骑哨探发现秦军兵马先锋。西秦军正沿着黄河向东进军,目前其前锋已经进入了平凉郡北方的灵武境内乌兰城。”斥候报道。
  单雄信大呼一声:“薛举莫不是还想强攻萧关不成?”
  陈克敌皱着眉头道:“不太可能,薛举的两个儿子还在我们的手上呢。据本将所知,薛举可就只有两个儿子,除了这两个嫡子,连一个庶出的儿子都没有。薛举不可能是来打萧关的,他不可能连儿子也不要了。另外,陛下刚才的圣旨中也说了,他已经派人去招降薛举,虽然不太可能凭几句话就让一个枭雄举兵归附,但最起码薛举当知道我们暂时没有对付他的打算,这个时候他不可能主动来惹我们。”
  “乌兰城。”徐世绩抚着颌下短须,眼前突然一亮。“薛举肯定不是来打我们的,他既然沿着黄河出兵,且前锋直指乌兰城,以我的判断,他进攻的目标最大的可能是刘武周。要不然,会宁、陇西、天水三个西秦重镇,秦军会从任何一郡进攻萧关也不应当跑到乌兰去。薛举这个狡猾的老狐狸,他一定是看到刘武周现在日子难过了,所以想要趁机吞了刘武周的地盘。”
  “现在怎么办?薛仁杲兄弟还要放吗?”胡海问道。
  “放,当然放,我们的主力兵马一时还到不了萧关,目前我们在萧关是孤军一军,宇文化及,刘武周,薛举,每一个都不是我们能够轻松应对的了的。既然薛举想捡刘武周的便宜,不如暂时让给他这个机会。让刘武周和薛举狗咬狗,我们正好可以全力应付宇文化及。等我们搞定了宇文化及,到时不论薛举和刘武周哪个是赢家,最后还能挡得住我们不成。”徐世绩一脸阴笑的表情道。
  众人正议论间,又有侍卫来报,说是关外游骑发出了一支队伍,对方自称是秦国使者。
  传唤之后,为首的是一个中年文士。一番客套之后,使者递上了西秦国书与降表。
  按国书所言,秦帝薛举接受了大陈皇帝的劝降,正式上呈降表国书,并从此自降为秦王。为了表示出对此番归顺的诚意,秦王愿意尽起陇西之兵,相助陈军一统关陇。
  至于为何既然已经归附了,秦军不是来萧关接受指挥,反而是突然直奔灵武,这一切却是没有说明。不过反正事情真相如何,其实陈军诸将早有了定论。有了皇帝的敕令在先,又有了刚才的军议在后,这时已经没有人去挑其中的刺。陈克敌几句好言之后,把使者让人带下去了。
  见到了秦军的使者之后,这下越发坚定了萧关陈军诸将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众人都已经决定坚守萧关,等待西征主力的到来。
  十一月初七。
  卫文升率领四万步兵,一万轻骑星夜从长安急返萧关,当日傍晚,许军沿着泾水进入北地郡新平县。而同时间,陈节亲率两万轻骑从延安一路倍道兼程,也终于穿过了子午山,进入了北地郡罗川县。两支大军相距不过百里!
  两军派出的游骑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不过当许军骑兵正飞奔回去报信之时,陈军的游骑却放飞了随军携带着的飞鹰。
  陈军援兵统帅先一步得到了这个最新的情报,得到情报之后,陈节立即召集部下的将领校尉们商议。最后得到的军议是趁着陈军通信上的优势,立即连夜行军,抢先许军一步,先行抢占折遮城。
  折遮城,陇上军事重镇,位于北地郡与安定郡交界的安定境内,是古代“丝绸之路”之要冲,素有“三秦屏障、秦陇门户”之称,战略地位不言而喻!折遮城,乃是关陇间重要门户萧关的一道重要屏障,一旦折遮城有失,那么关中与萧关之间就将被切断。
  陈节出身关陇大阀李氏,对于关陇地区可谓是十分熟悉。这次的阻击之战,他有两万轻骑,而卫文升却有五万步骑。更加上,卫文升可谓是他的长辈,李家与卫家过去是世交,曾经他也一度称卫文升为世伯。如今战场上相见,这番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兵马相比既不占优势,且对方领兵将领还是一员名将,为了缩小两军之间的差距,陈节选择了军事重镇折遮城。
  折遮既为关中重镇,原本也是驻有重兵。不过先前卫文升带走了一大部份兵马就是从折遮城抽调,后来宇文承趾攻打鸡头山,又从中抽调了一部份。此时的折遮城,空虚无比,完全是一座空城。陈节有足够的自信,能够轻易拿下折遮城。
  陈节的选择是考虑再三之后的结果,抢占折遮城,一来折遮处于关中与萧关之间的必经之路上。占据了折遮城,卫文升就无法绕过陈军而攻击萧关,能完成阻击许军,救援萧关的计划。二来,折遮作为军事重镇,城高墙坚,只要能拿下折遮城,陈军援兵便能以逸待劳,以坚城为依托。
  决议已定,剩下的便是急速行军,抢占折遮城。
  陈军的行动,很快就传回到了卫文升的耳中。当听到陈节正率两万轻骑直插折遮城时,卫文升也不由变色了。身为原先的萧关大帅,他当然明白折遮城的重要,一旦让陈军拿下了折遮,那麻烦就大了。
  陈军有两万兵马,到时占据坚城,要想攻下折遮,按兵法常例,最少也得是守军的三到七倍兵马。而以陈军战力之高,就他手中的五万兵马想拿下折遮,没有个十天半月都是不可能。就算随后宇文成都能赶到,也只能望城兴叹。而更关键的是,就算到时拿下了折遮,后面还有一个更加坚固的要塞萧关呢。
  而一旦被拖延时日,那么陈军后续的援军也将到了。到时,萧关攻防战,就会变成一场慢慢吞噬掉关中所有力量的巨大绞肉机。
  卫文升身为一代名将,一念之间已经将前前后后的事情演变结果推算的清楚。
  “不能让事情发展成这样。”卫文升手推额头,跨坐马上大声叫来了传令兵。
  “马上传本帅军令!一万轻骑立即停止休息,全军出发,急速行军,一定要赶在陈军之前,赶到折遮城!”
  随行的将领一惊:“大帅,将士们一路从长安赶来,兵马疲惫,再连夜赶路,将士们体力难支。更何况,步兵无法跟上骑兵的速度。”
  卫文升摇摇头:“本帅带一万轻骑急驰折遮城,你带步兵随后急行军赶来,能有多快,便跑多快。无须多语,立即出发!”
第914章
骑战浅水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