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509

  如此一来,陈军就可以从容先破了突厥,然后再回过头来对各国各个击破。
  现在情势有变,还依然照原计划进行吗?
  看着诸将沉默,刘光世生怕自己没有用处被一刀砍了,这个时候忙出声道:“诸位大人,小人愿为内应,冒死潜入萧关。”
  “你说什么?”徐世绩皱眉道。
  “大人,前几日刘武周如今各地兵马前往平凉郡,就曾经让马武从上县抽调三千人马前往平凉。本来这马武是准备今日带兵动身的,却不料正好诸位将军领兵前来。这马武的官防印信小的皆有,不如假冒这马武领兵前往平凉。到时说不定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拿下萧关要塞呢。”
  胡海闻言心中一动,对陈克敌道:“既然刘武周把兵马都调去平凉,那估计这该死的刘武周眼下也不一定在灵武郡。我们千里迢迢杀去灵武,到时拿不到刘武周的人,也歼灭不了他的主力,岂不白跑?既然这宇文氏及和刘武周等人的联军是在萧关集结,我看咱们不如就借用下这马武的名头前去。到时正好把三国兵马一网打尽,然后一举拿下萧关。”
  “马武兵马只有三千人,可我们却有五万,如何隐藏的了?不如干脆趁刘武周兵马去了平凉,咱们直接攻城破县,把这一路上的各郡县通通拿下,到时也必然关中震动,让刘武周和薛举、宇文化及等人惊慌。只要咱们在这陇上站住了脚,这宇文化及等人必不敢再出兵河东。”苏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世光这个时候已经俨然把自己当成了陈军的人了,壮着胆子道:“依小的看,其实诸位将军不必争执。不如把兵分做两路,一路假冒马武,领三五千骑一路前往平凉。一路则留下攻城略地,夺取陇上郡县。如此一来,若是假冒马武的这几千兵马计划成功,则有机会拿下萧关,甚至袭破联军兵马。就是计划不成功,也可以再转而北上袭取刘武周老巢灵武。就算再不济,这留下的一路人马,不也正好有机会夺取陇右各郡县了吗?”
  刘世光的大胆计划倒让陈克敌等人一愣,这个计划确实大胆,甚至大胆的让众人都惊讶起来。
  如果事情真如陈军掌握的情报那样,这西北四国将在萧关集结,那可是十万兵马。更何况,现在大家还已经有七成把握刘武周和薛举也还在往萧关附近秘密增兵,准备图谋关中。
  如此一来,萧关附近根本就将是西北兵马最多的一个地方,完全就是一个火药桶啊。
  到时整个萧关附近,兵马绝对不会少于二十万人,更何况那萧关还是关中四大要塞之一,西北的门户。只以三五千人不远千里跑去萧关,这似乎有些不自量力的感觉。
  不过越是如此,陈克敌的心中却突然间越是升起一种热血沸腾之感。
  他心中所想到的是,如果此行成功的话,那将会是一件不世之功。只要事情成功,不但能破坏北方四国盟军,甚至能一举重创各国。
  是冒险,还是稳重而行?
  陈克敌转头向徐世绩、胡海、苏烈、单雄信、王郡廓、黄君汉诸将望去。
  却从众人的眼中都看到了一片火热,那是一种热血沸腾的激昂之情。
  心中一笑,陈克敌不由暗笑。
  这一次跟随他出征的都是些什么人?那可基本上都是一群没法没天的人,胡海、徐世绩、苏烈几人都是上次河东大战中敢擅调兵马,引得皇帝都亲自来援的疯子。而单雄心、王君廓、黄君汉这几人全都是当初瓦岗的大将,自归降了大陈之后,也并没有过多少立功机会。这一次有机会随军出征,也是十分难得。都是沙场悍将,自然都明白这个计划的后果。如果成功,那将是奇功一件啊。
  其余的如牛进达,豆卢达、席辨、杨虔安等一众郎将们也全都是跃跃欲试的感觉。
  心中思虑良久之后,陈克敌终于下定决心道:“那我与刘世光带五千兄弟假冒马武之名,打马武的旗号铠甲前往平凉。胡海将军带其它弟兄留下。等到第二批的弟兄们到了之后,你们立即攻打陇上各郡。”
  听到这决定,胡海皱眉不满道:“大将军,据掌握的情报,这萧关可是将至少会有二十万左右的大军汇聚。你只带五千人实在是太冒险了,依我看,不如带一万人吧。由老胡和这刘世光带五千人假冒马武所部在明,大将军带五千人隐藏在暗。这样一来,到时动起手来,有一万弟兄,也能多几分胜算。不然,千里迢迢跑去平凉,如果不能打胜仗,那不是白跑一趟。反正后面还有四万弟兄,再随后,还有两位郡王带的五万大军呢,有他们在,扫平陇上绰绰有余。”徐世绩也点了点头:“胡将军说的有道理,五千人太冒险,一万人勉强可以。依末将看,大将军还是留下坐镇指挥,这前往平凉不如由末将代劳。”
  苏烈等人也全都跳了出来:“还是由我等代劳吧,大将军坐镇指挥即可,到时还得依靠大将军支援呢。”
  陈克敌看着众人请战的样子,笑了笑道:“都去都去,工兵营的刘校尉留下等候后面的兵马前来。这坐镇指挥的重责还是交给元帅与长史和司马他们吧。本将既然为陛下钦点之先锋大将,这率军前往平凉,自然非本将不可。如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留下。怎么样,诸位可有异议?”
  “没有!我等毫无异议!”在场诸将异口同声,全都毫无异议。
  陈克敌轻轻一笑:“既然皆无异议,那就此定了。马上传令下去,明日四更造饭,五更起行!直扑平凉。”
  “遵令!”
第902章
西北战天狼
  决议即下,各部便立即进入上县城中,开始分发军粮,造饭休整。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得不说,有什么样的主帅,便会有什么样的将领,然后有什么样的士兵。一万陈军将士,此时也都已经知道了他们明天就将踏上行程,将以一万之兵去挑战萧关最少可能的二十万敌军。不过出乎意料,也是意料之中的是,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全军上下并没有半点恐惧、不安或者抗拒的情绪。
  陈军是一支奇特的军队,自早初的破军营时代,他们就是一支善于打不寻常仗的部队。伏击战,突袭战,破袭战,以少战多,以寡敌众。这是一支向来善于创造奇迹的部队,一支不可以平常目光来对待的军队。
  军队有军魂,军魂由这支军队的缔造者诞生,由这支军队最初的那些将领以及战士们的信念所诞生。
  一万对二十万,这不是不得不面对的突围战,也不是没得选择的城防战。这是一场千里奔袭的奔袭战,是一场完全主动的战争。
  没人畏惧,众人平静无比,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不少的士兵还在为今天额外发下的牛羊酒肉而大声赞叹,根本没有一丝一毫的担心。
  不过说起来,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大陈最重军功,也唯有军功最容易取得。
  功名与富贵,谁人不想取得?
  千里觅封侯!
  看看朝中多少的王侯将相,公侯伯爵,那些贵人中有多少曾经也是和他们一样的农民泥腿子,有多少当初也和他们一样都只是普通猎户山民,可如今骏马得骑,高官得坐,封妻荫子,谁不羡慕。
  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只要凭着手中的刀枪,凭着自己的勇气,就能挣下几辈子的富贵,光耀门楣,富贵后人,这样的机会谁肯错过?与其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他们更愿意拿今天赌未来。更何况,就算赌输了又有什么可担心的?朝廷早有丰厚的抚恤制度,战场上阵亡的将士根本不用担心身后之事,身后之人,自有朝廷照顾。
  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股气,面上淡定,心中激昂的在等待着不久的战斗。
  战斗,战斗,陈军的将士从不畏惧战斗,他们怕的只是没有战斗的机会。
  上县西城门楼上,陈克敌一身铠甲披身,远望着西方的天空。
  望着那些期待着战争的部下,他的心中也激昂无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陈克敌胸膛热血沸腾,握着宝剑的双手骨节用力之下份外分白。虽然才十六岁的年纪,他就已经成为了一军主将,可是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期盼着接下来的这场战斗。
  他心中比任何一个人都希望能用一场巨大的胜利,来向所有人证明皇帝对自己的看重是正确的。他想证明自己,他不光光是那个人的孙子,他还要让别人以后说到他祖父时,说那是他陈克敌的祖父。
  而且在心中还有另一个声音在告诉自己,就算万一攻不下萧关,打败不了联军呢。那个时候,他也完全可以一击不中,立即远遁。萧关的北方,便是灵武。他到时完全可以率军远奔灵武,就算是灵武守不住,他还可以远遁漠北。他带的都是骑兵,奔袭不成,还有这里留下的大部人马。只要到时能拿下陇上,一样是完成了皇帝的任务。
  激昂之余,陈克敌心中渐渐沉思。
  这件事情得好好谋划,好好谋划啊。二十万敌军,确实不是一个小数字。虽然说这二十万敌军将是三国兵马,甚至里面还是三国间的阴谋算计,这些兵马间并不是完整的一团。
  不过就算如此,也得好好谋划才行。战略上可以藐视对手,可是到了具体的战术安排上,却必须重视对手。这些都是他在皇帝身边时,皇帝对他说过的话。
  第二天,天还未亮,四更时全军便已经开始造饭。五更时分,天刚出现一缕曦光,陈克敌便将上县城的城防交给了连夜赶到的狂龙营统领李君羡接管。然后点齐了一万轻骑,分做两股。其中一股打着后周旗号,穿着搜罗来的后周式样铠甲军服,打了马武的旗号。
  另一股五千人则全都是轻盔轻甲,没打旗号,统一黑甲,隔着十余里跟在前面部队的后面。
  大军沿着古长城脚下的道路,一路从雕阴挨着朔方与延安、盐川与弘化、灵武与平凉,各郡之间的边界偏僻道路上前行。尽量的避开了各郡县城池,完全走的是山道小路,其中只有两次遇上了后周地方的守军。
  不过幸好有着马武的官防印信,还有刘武周的军令,虽然数量上稍有不合,不是三千而是五千,不过在一番解释加上不少的金银礼物之下,也就安然无事的通过了。
  一路上花费了差不多十天的时间,到了十一月初一的这一天,陈克敌和胡海一明一暗两支兵马共一万轻骑终于进入了平凉郡中。顺着川水河,陈军一路悄然南下,昼伏夜出,终于悄悄的开到了陇山之中,距萧关不过百里安营。
  茫茫陇山,正是西北第一大山。
  这座大山,也是西北最重要的一座山,以陇山为界,其西为陇西,其东北为陇右,其东南为关中。在陇上的险要山岭之间,还有西北最重要的门户,关中四塞之一的萧关。
  萧关疆域西北与与陇上固原势若唇齿,东北一带花马池、定边出入之要津。自灵州而南至郡城,由固原迤东至延绥,相距各四百余里,其中唯此一县襟带四方。实陇右关中之门户,彬宁之锁钥。
  萧关,又称陇山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陇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屏障。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泾河等河流穿切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势较险峻,而泾河方向相对较为平易。萧关即在陇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萧关一失,则西北势力取道泾州,下趋长安,便成高屋建瓴之势。
  因此战略要地,自秦时起,这便是重要关隘。到此之时,萧关已经不仅仅是一座独立的关城,而是与长城联为一体,萧关也就是修建于长城之上的关城。战国秦长城由西而东,横跨环江,越过萧关故道,沿河设塞,筑城建关,建在此交叉点上的萧关,即是在长城上建的关口,也是长城史上最早的关口之一,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这一次各国联盟,其中以地理位置原因,西北四国组建一路盟军。
  四国的十万盟军便是在此西北门户萧关集结,然后再出关中东大门潼关,渡黄河攻河东,直指太原。
  数年前,萧关曾经被薛举攻破,当时西秦霸王萧举率大军一路东进,直杀到了长安城下百里。后来宇文成都匆匆从汉中率军赶回,与薛举大战十八场,最后将薛举赶回了河西,重新收复了萧关。
  自宇文成都收复萧关以后,心中也吃了一个教训,从此把原驻守萧关的宇文氏子弟撤回,任命了关陇贵族大将卫文升为萧关大帅。卫文升关陇贵族之后,本为西京留守,潼关大帅。
  后与宇文氏及联手对抗杨暕,原本是要立代王杨侑为帝。结果最后却吃了李渊一记阴手,在太原兵败,卫文升重伤,回到长安后,宇文化及趁机掌握了长安军政大权。卫文升大权沦落,等伤好之后,虽然宇文化及给他加司徒、左武卫大将军、秦国公衔,但其实却是沦为了闲人。
  卫文升倒也算是明时势之人,到了这个情况下,并没有再生其它什么想法。等到打败了薛举之后,宇文化及见卫文升先前表现不错,便又把这位关中少数几位能打的老将提了出来,授命为萧关镇守元帅。
  自从卫文升镇守萧关之后,虽然刘武周和薛举一直都有心窥探关中,可有这位号称花刀帅之称的萧关大帅在,两方都只能一直等待时机。
  这一次,宇文化及为自己谋了个盟主之位,便兴冲冲的把自己最能打的儿子宇文成都弄了个盟军先锋都元帅之位,让他率领盟军出征河东。
  宇文成都率军便得离开潼关,为了安全着想,宇文化及便又准备调卫文升在盟军出征后,接替宇文成都之位,改任潼关大帅之职,然后由自己的嫡次子晋王宇文成趾接任萧关大帅一职。
  自己儿子宇文成趾和卫文升之间统兵能力的差遣他还是清楚的,因此宇文成都一离开,他实在是不放下这个直接与陈朝的最前线关塞。想想还是让卫文升来镇守,萧关一时又放心不下,便只好将二子接替。
  他的这个安排自认为是滴水不漏,但却不知,这结果却让一直等待着机会的刘武周和薛举一下子睁大了眼睛。他们等待数年的机会终于来了,有萧关这样的雄关在手,又有卫文升这样的名将镇守,刘武周和薛举一直不敢轻动。
  可眼下宇文成都要率宇文氏大军远征河东,卫文升又得移镇潼关,派了宇文成趾这样一个像样仗都没打过几次的公子来,在两个枭雄的眼中,这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随着联军出征日期的越来越近,雄伟的要塞萧关城下,各国的一支支兵马不断汇聚开来。而在这西北的茫茫大地,在不为人知的隐秘处,还潜伏着一支又一支的兵马。
  谁是螳螂,谁又是黄雀?
第903章
我的马槊早已经饥渴难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