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509

  在两晋末年,匈奴刘汉大将刘曜入攻关中,俘晋愍帝,西晋灭亡。刘曜代刘汉而建前赵,徙移关中,定都长安。前、后赵在北方对峙,后赵统一北方,不久分崩。氐族人西行入关,建立前秦,定都长安。前秦在苻坚的时候统一北方。肥水之战后,前秦瓦解,羌人姚苌略定关中,建立后秦,定都长安,改名常安。后秦覆亡后,关中又为赫连夏所据。北魏入主中原,统一北方。“河阴之变”后,北魏陷入动荡,高欢继尔朱荣崛起,欲召关西大行台贺拔岳移关中。贺拔岳部下薛孝通劝岳不赴召,说:“今关中豪俊皆属心于公,愿效其智力。公以华山为城,黄河为堑,进可以兼山东,退可以封函谷。奈何欲束手而受制于人!”贺拔岳从其计,遂与宇文泰抚定关陇。后来宇文泰迎北魏孝武帝入关中,建立西魏,定都长安,与高欢建立的东魏对峙。北周代西魏,亦都长安。北周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
  隋代北周,仍都长安。
  隋灭陈,统一天下。隋末杨玄感起兵,问计于李密,李密以隋炀帝远在辽东,主张长驱入蓟,扼其咽喉,或者直取长安,他说:“关中四塞,天府之国。虽有卫文升,不足为意。个帅众鼓行而西,经城勿攻,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之。天子虽还,失其根本,可徐图也。”
  杨玄感未从,兵败被杀。后来李密、翟让在中原起兵,却迟迟未打开局面。李密部下柴孝和建议说:“秦地山川之固,秦汉所凭以成王业者也。今不若使翟司徒守洛口,裴柱国守回洛,明公自简精锐西袭长安。既克京邑,业固兵强,然后东向以平河、洛,传檄而天下定矣。方今隋失其鹿,豪杰竞逐,不早为之,必有先我者,悔无及矣!”
  李密因顾虑重重而未行此策。
  后来,李世民又曾建议李渊说:“关中豪杰并起,未知所附,公若鼓行而西,抚而有之,如探囊中之物耳。”李渊从其计,南下西行准备入关,结果却在河东被杨暕与王世充、宇文成都三军阻击,最后兵败龙门,不得入长安。
  隋末群雄争霸,宇文化及原本不过是一纨绔,可却在得到了关陇贵族们的争持之后,却依靠关中天险,坐守长安,反倒是笑看天下风云起。当中原各处烽火不断之时,宇文化及都稳坐关中。
  甚至几次出兵,有夺河东,吞汉中,并蜀中的野心。
  虽然陇上、陇右的诸雄不止一次的垂涎于关中,想要争夺长安。可凭着关中四塞之险,区区纨绔宇文化及却反而屡屡化险为夷,当天下义军盟主李密、枭雄王世雄,窦建德、孙长逊、梁师都等人纷纷兵败倒下之时,这个论能力明显不及他们的宇文化及反而笑到了最后,成为了如今的天下八雄之一。
  这一切,自然都源于关中之险。
  关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形势。天下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阶梯。关中位于天下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背靠第一级阶梯的高原山地,下临第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带。关中南有秦岭横亘,四有陇山延绵,北有黄土高原,东有华山、崤山及晋西南山地,更兼黄河环绕,可谓山川环抱,气势团聚。“百二秦关”正是用来形容关中险要的说法,意思就是以百万之众攻关中,二万人足以拒之。以两万之师挡百万之众,所恃者乃在其地形地势之险。关中对中原,在地势上呈高屋建瓴之势,四面有山河为之险阻,几处重要的交通孔道,又立关以守之,从而形成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
  百二秦关,以两万能拒百万人的险要之势,这正是宇文化及能有今天的结果。
  也正因有着山河四塞,百二秦关之险,关中的中心长安城的百姓在这隋末的战火纷飞之中,到现在都还从没有真正经历过战火荼毒。最危险的一次,也不过是西秦霸王薛举十万大军攻到长安百里之外,就再也没有寸进过。
  当天下的诸多雄都名城,如河北蓟城、邺城,河东晋阳、上党、中原洛阳、大梁,淮泗彭城、徐州、江都、寿春,江东建康、九江、江汉江陵、江夏、襄阳、甚至汉中等诸多大城重镇纷纷处于战火之中,几度陷落易手之时,长安却依然繁华如故。
  甚至在战火中,连东起于长安的丝绸之路都从不曾中断过,丝绸路上无数的商队依然不停前来长安,为长安带来了不尽的繁华。
  居于长安城中,仿佛根本就感受不到此时天下的纷乱,似乎天下依然处于大隋的开皇与大业初年之时。
  当六国使者前来长安会盟,更是有无数的商队纷纷涌入长安,为长安更添无数热闹。那些长安人越发的高兴,在他们看来,这些年因战乱而使得长安有些偏离了天下中心的地位,此刻终于又回来了。
  他们这些天下中心的居民百姓,终于又感受到了高人一笔的优越之感。
  长安城中,甚至也为六国会盟之事,而取消了宵禁,夜的长安再次成为了灯火辉煌的不夜之城。
  说到底,长安人骨子里就有一种贵气,这是一种二十一朝国都千年之都所带来的底蕴。
  随着六国使团的到来,长安终于再次成为了天下中心。人人都在兴奋议论,长安人的兴奋最后终于变成了狂欢。
  不知道何时何人开的头,原本就算取消了宵禁也会中夜收市的夜市变成了彻夜通宵大市。各色酒铺饭馆灯笼高挑,幌旗招摇,高谈阔论与喝彩之声溢满街市。
  原本是盛典大节才举行的杂耍百技也涌上了长街。踩高跷的,喷火球的,吞长剑的,甚至卖大力丸的,各式各样的艺人仿佛一下子全涌入了长安。
  外地商人们则站在街边檐下兴奋地指点议论,或面带微笑地听身边老人感慨地评价多年未见了的大戏。在这股兴奋的狂欢之下,连长安城中的三大坊市的各家商铺们也都开始了降价狂欢。每家铺面前都高高挂起大幅红布,大书一个“欢”字,下面便是“跌八”或“跌五”“跌六”。
  大整个长安的狂欢之中,却有一个地方十分的冷清,甚至有种压抑的不安与愤怒。
  这个地方就是居于长安城中坊市之中的一家大型青楼,表面上这家青楼也在这次狂欢中打起了庆祝狂欢的幌子,引得青楼的生意更加火爆。但是在青楼的一处守卫严密的后院地下暗厅之中,这里却是陈朝特勤司关中分部的基地。
  六国使团的到来,七国与突厥人的会盟,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关中特勤司分部的特工秘探与军官们大感忧虑。七国会盟之事,第一时间就被他们探查得知,所有查到的消息也都第一时间传递出了长安,送往了洛阳总部。
  七国会盟是一件极大的事情,而七国与突厥人联盟更是一件大的不能再大的事情。
  这个联盟一旦结成,那就意味着大陈以外的整个天下所有的势力不但站在了大陈的对立面,而且已经联合了起来,甚至联合了突厥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联盟,联盟一成,大陈将四面敌手,再无同盟,甚至连一个中立方都没有了。
  一时间,整个关中特勤司分部都进入了一个紧急状态。第一时间,关中分部就启动了所有先前埋伏在关中的暗桩、内线,甚至一些顶级的内应也全都激活了。
第884章
双姝
  刚刚进入长安城的沈落雁,对于夜色下繁华喧闹的长安有些惊讶。
  在她看来,七国会盟是一件大事,也正因如此,七国会盟便更应当秘密进行。因为他们面对的是陈朝,是陈破军。没有人比她更清楚陈克复的恐怖,丢失了近半疆土,折损了差不多全部兵马的沈落雁比谁都清楚,陈克复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天下间没有陈克复不敢想的,也没有他不敢做的,甚至根本就没有他不敢敌对的。
  连四十万突厥铁骑都不能让陈克复哪怕是暂时的低下他高傲的头颅,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何其骄傲之人。一个傲气的人不可怕,可如果一个既傲气,又拥有着这天下最强军队的一国之君,那就是最可怕的。刚刚结束不久的江东之战,就是最好的明证。
  陈克复不好对付,这样的人就算是七国全部联合在一起都不一定是对手。哪怕就是这次要和突厥人联手,沈落雁也觉得现在还有些高兴的太早了。
  一进入长安城中,沈落雁立即谢绝了宇文成都代宇文化及所提出的夜宴之请,借口一路疲惫直接进入了许国早已经准备好的六国兵营之中。
  进入行辕的第一件事情,沈落雁就是马上派出了所有的人手,四出前去收集打听城中的各种消息。她想知道,六国使团来的都是哪些人,更想知道突厥使者那边由谁主事,还想要知道七国会盟之事透露出去,还搞得这么隆重的到底是谁?
  很快,探子们陆续回来,带来了各自打探到的消息。
  如先前宇文成都所说一样,这次七国会盟,前来的六国使团之中,吴国、蜀国、还有周国都是一方首领亲至,除了她这个吴国摄政王外,蜀中的杨浩,陇上的刘武周都是各自带着一个多达五千人的庞大使团亲自前来长安。
  而后隋的杨暕、和西秦的薛举、以及大凉的李轨则并没有亲至。不过却也全都派了重要人物作为全权使者,基本杨暕派出了族叔祖杨义臣元帅带着三千骑的使团前来,西秦霸王薛举更是将他那个号称万人敌的超猛儿子薛仁杲率三千使团前来。居于遥远河西的李轨对于这次的盛会也没有错过,不知道窦红线是如何说动了他,李轨直接派了自己的弟弟李懋率三千使团前来。
  现在,六国的使团被宇文化及分别安排于长安城中的六个军营之中,只等她一到就开始正式会盟了。
  至于为何这次六国会盟搞的如此热闹,甚至有些过于声势浩大,派出去的探子们也差不多打听到了不少消息。据探子们所说,把这次会盟搞成这样的,正是此次会盟的东道之主宇文化及。
  自隋末以来,群雄逐鹿,烽火不断。宇文化及虽然也夺了关中立国称帝,可比起陈克复来却是差了远了,甚至连已经死了的李密、王世充、李渊、窦建德等人都比不上。而先前一度差点兵败,如今却在巴汉一带越打越猛的杨暕更是声威远在他之上,就连居于关中和河西之中的薛举,都曾经一度率兵打到了长安百里之外。
  因此,虽然宇文化及称帝,可一直以来却也没有人看得起他,觉得他不过是当初趁着关中空虚之时,才突然一举夺了关中这块基业之地,要不然天下群雄之中哪会有他一席之位。
  宇文化及自老爹宇文述之手接掌了宇文阀的大权以来,并没有做出过什么英明之举。如果不是有着宇文阀这个超大门阀的支撑,又有如宇文成都这样的养子勇猛无敌,就算百二秦关的关中也早被人吞了。
  外人的议论宇文化及自然是有耳闻的,这样的评论自然是让他这个曾经被号称长安轻薄公子的纨绔所不肯承认的。这次的七国会盟定在长安,本来是因为长安正好居于七国的中间,有利于各国相聚。
  但宇文化及却另有心思,那就是借这次会盟东道主之机,谋夺一个七国盟主之位。在他看来,只要他成为盟主,那便等于居于各国之上,那从此一来,谁还能说他只是一个纨绔呢?
  正因如此,宇文化及不但要办这次七国会盟,还要把这次会盟弄的热热闹闹,盛大隆重无比,要让整个天下人都知道。甚至为此,宇文化及还拿出了一百万贯钱来举办这次会盟,务必要求办的天下瞩目。
  刚刚沐浴完毕,在大铜镜前梳妆完毕的沈落雁听到这些消息后,眉头不由的更加的紧皱了数分。她没有想到,宇文化及为了这么一份虚名,居然把七国联盟这样秘密重大之事搞的人尽皆知。这不等于是在提前通知陈克复,让他好有时间提防应对吗?
  喝下碗中热茶,沈落雁轻咳一声,早有贴身女侍卫官捧上了全套的衣袍。那是一套华丽贵气无比的冕服,束发紫金冠,织金龙凤纹摄政王袍,一条镶着九颗龙眼大小东珠的玉带,腰间还插着一只玉圭,左侧腰畔还有一把镶金嵌玉的华丽长剑。
  金冠束发,玉带收腰,身悬宝剑,再加上那紫金翠玉明珠,龙凤纹织金,登时让沈落雁整个人看起来即隆重威严,更添无数英气。
  一袭暗金织丝织大长披风系上,抚摸着系领上的那两颗鸽蛋似的耀眼东珠,沈落雁眉头皱了皱,最后还是忍住了更换一条披风的想法。对于沈落雁来说,今天身上的这一套装束实在是太过华丽的耀眼了一点,让她有些不喜。不过这一次她是为了会盟而来,身为吴国的摄政王,她的装束也代表着整个吴国。
  尤其是如今吴国刚刚遭遇大败之时,她更不能穿的普通,那样无疑会让人有不好的猜测。
  对着大铜镜再次打量了自己的这身价值倾城的装束,嘴角掠过一丝苦笑,沈落雁手按金剑清声道:“通知三百名铁血卫随行,带上给突厥可敦的礼物,我们前去东城突厥使者行营拜会可敦。”
  “遵命!”侍立在大帐外的铁卫近卫营的军官答应一声,疾步走出。
  沈落雁走出大帐时,她的饰金四驾马车已经轻快地驶到帐口。三百名铁血近卫营的侍卫也都策马肃立一旁。沈落雁望着那马车摇了摇头,让侍卫牵过一匹战马,直接踏蹬上马。跨立马上,剑鞘轻轻一点,队伍便开始出发。
  长安城很繁华,灯火之下的长安更加的美丽。
  三百骑护卫着沈落雁缓缓地穿过热闹的长街,因为有许国的军官在前引路,所以一路上并没有受到阻拦和询问。队伍很快就到了东城突厥人的大营,突厥人暂居的行营明显要比吴国的行营大上许多。甚至在突厥人行营的外面,还有一队队的步骑巡逻警戒,守卫森严。
  突厥行营中坚着两面大纛,一面是金狼为纹绣着“突厥汗国特使窦”,另一面则大书,“突厥可敦窦”,大营中两面大纛迎风微展。
  望着这两面大纛,沈落雁也不由的有些微微愣神。这位突厥可敦的身份严厉她自然是十分清楚的,当初曾经纵横河北的农民军首领窦建德之女。
  说起窦建德,那是一个十分传奇的人物。最初也只是大隋河北的一个小土豪,后来也曾参与征辽。其后因与人争斗获罪而逃亡在外数年,因此结识了许多江湖游侠豪杰。最后更因曾庇护高士达逃亡,而被官府抄家追杀。因此投奔义军,从一个小小的司兵,居然在河北这块风云之地逐渐崛起。当张金称,高士达等河北义军首领一个个倒下时,窦建德反而越混越强。其后陈克复挥兵从关外入河北,两雄相争,窦建德不敌败逃。
  可他投奔魏刀儿之后,居然先是和魏刀儿火并了王须拔,后来又火并了魏刀儿,击败了宋金刚等人,一举鸩占雀巢,反而成了河北之王,建立了夏国。如果不是说窦建德实在是运气不好,他起家之地就在陈克复的眼皮底下,说不定如今这天下诸雄之中,就会有他的一份子。
  不过就算如此,能在陈克复的眼皮底下,越败越勇,最后还能建立起一国的窦建德,也足称当世豪雄了。
  与窦建德相比,他的女儿窦红线明显也是一个十传奇的女子。家被抄灭后,跟随父亲投奔义军,在河北的乱世中七八年,不但没有崩溃,反而越战越勇,成为一个马上女将。夏国灭亡,窦建德被杀,她远走草原,到如今,却已经成为了一个横跨西域和北方草原大漠的突厥大汗国的可敦。
  想着窦红线的那些传奇经历,沈落雁也不由一阵失神。
  就在这时,守在营门外的卫兵也已经认出了前来的队伍,马上高声报道:“吴国摄政王殿下到!————”
  沈落雁还未下马,营中已经数个人影匆匆迎出,当先一人,却正是突厥可敦,夏王窦建德之女窦红线。
  “江陵一别许久未见,摄政王殿下神采依旧,小妹在此等候多日了,快快请入营。”
  望着窦红线,想起当初她来找自己商议会盟之事时,她还觉得这事情有些不靠谱,此时不过过了月余,这世事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第885章
尔虞我诈
  踏入突厥行营,一股复杂之情油然慨然而生。
  突厥的行营很大,沈落雁一眼看出这座行营至少可以容纳上万兵马。这个时候营中白帐点点,遍布营中,她一眼望去,心中已经暗自估计这行营中突厥人使团至少在三千数目之上。
  三千人的使团,这个规模已经十分不小了。想起突厥人此时正倾全突厥之兵集于阴山,这个时候还派出这么庞大的一支使团前来长安,这里面已经充分说明了突厥人对于这次结盟的看重了。
  上天待她不薄啊,沈落雁感叹。早在月前之时,窦红线第一次找上她,说是要联合七国与突厥人一起对付陈克复之时,她还觉得这事情有些天方夜谭。虽然陈克复的强大,使得七国忌惮。但真要说让七国联合起来对付陈克复,却是有些不太可能的。
  毕竟,七国之中,吴国与陈朝接壤最多,漫长的长江让两国隔江相对。除了吴国与陈国接境,剩下的便只有后隋、许国、和后周了。而这三国中,后隋的杨暕与陈朝只有一小块疆土相接。关中的许国更是有潼关天险和黄河阻隔,除非陈朝有灭许国之心,否则一时间他们根本打不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