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509

  犹如在响应城堡上陈军的呼唤,东南面的平原上突然响起一道惊城的喊声:“破军万岁!”
  在巨大的吼声之后,约有三千余骑的陈军轻骑已经排成了一道锋矢冲锋阵形,迅速地向着采石城冲锋而来。而在三千轻骑的后面,还有更多约有两万的步兵正紧随杀至。
  采石城下,李承义长槊一舞,大喝道:“全军冲锋!”
  弟弟李承礼看见采石外城虽破,但内堡中还高高飘扬着陈军的旗号,不由谨慎道:“将军,我军一路疾驰而来,将士疲惫,是否先整休一下再发起攻击?”
  李承义朗声道:“我军新到,士气正旺。而观吴军攻城已有半日,却还未拿下采石,此时正是士气懈怠之时。我们此时进攻,正好可以杀吴军一个措手不及。更何况,这里只有数万吴军,若是耽误,说不定会有更多吴军到来。陛下有旨,不惜一切代价保住采石,我们不能迟疑!杀!”
  单雄信也被这突然杀到的陈军给弄了个措手不及,当下急急传令收拢兵马,集结列阵,调头应敌。
  不过匆忙之间,吴军大多杀入了瓮城之中,更多的士兵都疲惫不堪,正到处躺着在休息之中。一时之间,也只匆匆调集了数个营头的兵马,在东南面匆忙布起了一道步兵方阵。
  只要给他些时间,单雄信自信对付这杀到的两万余陈军还是不在话下的。
  “列阵,迎敌!”
  “扎稳阵脚!”
  一个接一个的方阵列起,一支接一支的长枪斜斜刺出。
  不过已经发起雷霆冲锋的陈军对此毫无惧意,吴军的步兵枪步太过薄弱,根本没有纵深可言。这么点人马挡在他们的骑兵面前,陈骑都发出了轻蔑的讥笑。
  三千轻骑齐声吼叫:“破军万岁!”
  马蹄如雷动,这支以李氏兄弟两个本部轻骑营为核心的骑兵,就如同一堵巨大移动的墙壁,带着巨大的声势迅速的挤压向吴军匆忙结起的步兵阵前。
  “大风!”
  冲锋中的骑兵前阵忽然摇起几面旗帜,上面皆绣着一只巨大奇异的怪鸟。旗帜翻飞,见此旗帜的轻骑纷纷吼出大风之名。旗帜上所绘的怪鸟就是上古神鸟大风,传说中这种鸟一振翅就会起大风,乃是有名的凶兽。陈军中,大风旗帜舞动,代表的则是弩箭射击。
  阵阵大风的吼声中,一把接一把的手弩被骑兵们举起。
  三百步、两百步,一百步。
  八十步,射!
  八十步外,普通弓手难以射中,但弩箭却是命中率最高之时。
  三千手弩齐射,连射七箭。
  两万余支箭挟带着强烈的劲风,如暴风又如骤雨,迅速的倾泄在了吴军方阵的士兵身上。
  金属的旋风刮起,成片成片的吴军倒下。在这种至今都还少有其它势力能大批仿制出来的连环手弩面前,少有能缨其锋者。
  七支弩箭迅速被发射一空后,马上的骑士们迅速的换上了骑枪。
  经过一轮金属风暴洗礼之后,吴军本来就薄弱的方阵,此时更是漏洞百出,稀稀落落。
  “杀!”
  骑士如龙,战骑如虎!
  凭借着高速的冲击力,一支又一支的长枪轻易的刺穿了吴军士兵的身体,高速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让骑枪接二连三的在吴军士兵身体中爆裂开来。
  骑士们迅速的舍弃了断裂的骑枪,飞快的拔出了陈军骑兵列装的制式斩马刀。
  唰唰唰!
  一把把马刀拨出,雪亮的刀身发了耀眼的明光,三千把马刀的刀光聚集成了一条耀眼的光练,将整个战场点亮。
  三骑一个小队,九骑一个小三角阵,本就有着优势装备的陈骑,在这种阴险且无耻的三三战场小队配合之后,更是相互掩护,所向披縻。
  一个接一个的吴军倒下,那匆匆结成的步兵枪阵,没片刻,只一个冲锋,就已经在马蹄下成了稀烂。
  铁蹄如雷,喊杀震天!骑兵滚滚而过,更多的步兵如狼似虎的全冲了上来!
第868章
败北
  采石东城门前一片惨烈,到处都是烂泥、灰烬和残肢断臂,尸骸血水。战场上不少还没有死去的伤兵在地上痛苦的呻吟,一个被从腹部拦腰斩断的吴军校尉装束的军官,一片痛苦地喊叫,一边却还用双手努力挣扎着向东南面爬去,想要回到已军的阵营之前。
  单雄信策马奔过匆匆收拢的阵列之前,目光中充满了冷冽。
  他能清楚的感觉到自己身前的这些吴军士兵们目光中所投射出来的意思,恐惧、怯意!
  虽然他们刚刚拼死挡住了陈军的冲杀,勉强收拢了兵马射住了阵脚,但就刚刚那一场突击战,五万镇南军的士气已经下降到了冰点。五万对两万,交战不到一个时辰,镇南军已经折损近两成人马,伤亡尽万。此时虽然收拢了四万人马,但单雄信心里却清楚,这已经是一群惊弓之鸟,如果陈军人马再多一些,说不定只要再来一次刚才那样的战斗,这支建立不到三年的镇南军就会彻底崩溃。
  想到此,冰冷的头盔之下,单雄信的脸庞越发的沉了下来。
  这支他耗了无数心血的镇南军,比起当初在中原时所统领的瓦岗军,相差何止是天差之别。瓦岗军虽是一群农民与盗匪的组合,可论起士气,论起凶悍,却是江东吴军们拍马也不及的。
  一想到当初那么强悍的瓦岗军都那么惨烈的败在了陈军之手,望着如今眼前这支和淋了雨一样缩起来的吴军,他的心中满是苦涩。
  “这帮该死的陈军,就知道玩偷袭,有种排兵布阵,正面的打一场啊。”有将领在一旁咒骂道。
  “哼,给我五千部下,我愿意立即还击那些狗日的。”另一将领道。
  单雄信骑在马上,看着与他们相隔不过千步,正在采石城下整理阵列的陈军援兵,并没有回应,只是露出了个冷笑。
  先前猛攻了一夜,才好不容易夺下了外城与内城两道城墙,可转眼间,现在已经又全被陈军夺回。刚才交战之时,镇南军的将领们只不过是撑了半个时辰不到,便开始溃散逃跑。此时却在他面前说这种大话,单雄信心中讥笑。
  “诸位将军不必着急,陈军援兵到来却又不急着进城,眼下他们反而在城下列阵,看来他们是想要彻底的击败我们。诸位,加紧列阵,准备迎敌!”单雄信大声道。
  吴军将士一听陈军又要杀过来,不由的一阵惊呼,却是再也没有人喊着要杀过去了。
  果然如单雄信之所料,不到一刻钟的时间,远远的采石城下的两万余陈军援兵已经重整队列。一个个的传令骑兵在阵列前奔走吃喝,紧接着就是阵列中无数的马刀扬起,阵阵惊天呼喝如山般响起。
  “杀,杀,杀!”
  冲天喊杀声中,援军的指挥将领李承义、李承礼兄弟俩全身铠甲的策马到了阵前。另一边,采石城中的守将徐世绩和陈克敌此时也已经赶到了阵前。
  “多谢两位李兄前来相援,世绩感激不尽!”
  李承义微微一笑:“茂公不必客气,早仰慕茂公威名,今日我等有幸同场作战,正是大快人心之事。还请茂公兄为我兄弟二人押阵,待我兄弟二人取单雄信首级回来。”
  那边的陈克敌道:“两位李将军,如有可能,还望生擒单雄信此人。陛下对他多有欣赏,曾称赞是不可多得之勇将。而且,单雄信乃是当初瓦岗大将,与陛下及徐将军还有翟嫔都是旧相识,如有机会,还是俘虏降服为上。”
  徐世绩也连忙道:“世绩一会愿意亲自出战,上阵劝服雄信。”
  李承义想了想,既然有这些内中关系在,他也就不再多说,当下对诸将点点头,拨剑前指。顿时军鼓齐鸣,号角连声,军中云车之上,中军大纛向前而倾,无数旌旗飞扬。
  大纛前指,全军出击!
  小将陈克敌一马当先,手端皇帝亲赐战槊,纵马向前。李承义、李承礼兄弟二人率领中军紧跟而上,徐世绩则率领后军步兵们随后跟上。两万大军如龙出水,如虎下山。
  面对汹涌而来的陈军,吴军阵前,单雄信也是面色凝重。陈军新胜,士气大盛,反观吴军这边,本来就已经猛攻采石一天,军士疲惫,恰又刚刚遭逢大败,军心士气正是最低落之时,且将士身体疲惫。
  如有可能,单雄信并不想应战,不过眼下此时,吴军顿兵坚城之下,身后乃是一片空旷,连个暂时依托的大营都没有。这个时候避战退走,反而绝对会出现崩溃的情形。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留给吴军的已经没有了第二个选择,要么背水一战,以四万对两万还是有一线胜利的机会的。要么就只有兵败的结局,虽然明知胜的机会不大,但单雄信并不是那种肯轻易放弃之人。
  双腿一夹马腹,战马人立而起,单雄信一挥手中金顶枣阳槊,横槊跃马,猛喝一声:“杀!”
  主帅已经下令出击,部将们只得无奈听从。
  听到鼓声,吴军快速的整集队形,成小方阵前行。号令之下,小方阵前行的过程中迅疾的汇成大方阵,由缓步到疾步的前行,在前行过程中不断有人涌入进来,方阵变幻渐大,终于汇成洪流向前方冲过去。
  陈军两翼骑兵亦是慢慢汇聚,却是隐在方阵两侧,马蹄沓沓,不急不缓。陈军是骑兵步兵夹杂,吴军却是清一色步兵,战鼓陡然急剧响起,两军不约而同的由疾步转成急奔,对撞过来,两股洪流终于汇聚到一起,掀起了滔天波浪!
  两军迅速的绞在一起,杀作一团。
  陈军挟新胜之势,士气旺盛,且装备精良,铠甲坚固,刀兵锋利。虽然两万余人马大多是由乡兵、民团这二线兵马组成,但中低层的士官、伙长、队正等军官,却又全是经验丰富,多数是讲武堂中受过新式军事训练的精干军官们组成。两万陈军此时战意昂扬,士气激昂。
  而吴军镇南军却也是此时吴国最精锐的四支大军之一,虽然装备比不上陈军,却也相差不多。尤其在战斗经验上来讲,其实他们还是胜过陈军一些的。吴军缺少的是那种士气,那种奔腾的战意,也缺少那些作为骨干作为脊梁的底层精干军官们。不过此时混战起来,兵马足足是陈军两倍的吴军,却也是背水一战,拼死相搏。
  兵甲铿锵,大地震撼,厮杀声传出好远,震荡着早已经鲜红的护城河水。初升的太阳还是红彤彤的颜色,撒下柔和的光辉,每人身上都有层淡金之色。可淡金之色下,殷红不停地涌出,长枪戳出,砍刀折断,一批批地人倒了下去,鲜血四溢,后续的无论是兵士抑或盗匪都是杀红了眼睛,踩着同伴或敌人地尸体向前攻过去。石子河西,很快被尸体铺满。鲜血覆盖。
  鼓声更急,杀红了眼的吴军后继越来越多,可以说是漫山遍野,陈军虽然强悍,可毕竟是少了足足一倍人马,加上吴军此时完全是困兽之斗,当所有的吴军全都爆发了最后的生死相战时,训练与经验明显不足的陈军终于呈现不支之势。
  在后面押阵的徐世绩早在后面观阵,见情况不利,立即令旗高举。又是一阵急鼓,两翼的骑兵终于出击!
  蹄声隆隆,两翼三千骑兵如同旋风般地杀入到吴军中,吴军坚持不过片刻,很快呈现不支之势,溃败而逃。
  李承义见吴军终于开始溃散,在马上大笑着对兄弟道:“其实单雄信还是有些本事的,短短三年,就能练出一支如此兵马,也算难得了。如果他对上的不是我们,却也是不弱的。只可惜,他当初投的是南陈,如果他投的是我们,率领的是我们精锐的陈军,相信真的会是如虎添翼,所向披靡的。”
  李承义所说的,其实也就是陈军与其它诸侯的军队最大的不同。其它诸侯的军队一般还都依靠的是将领,但士兵却普遍不强。而陈军却不同,虽然陈军拥有着大量优秀的将领,但陈军最基本的还是士兵。陈军有着这个时代最精良的士兵,更有着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中底层军官。
  一支军官,真正最中坚的力量还是那数量庞大的中底层军官。也正是这些底层军官,才是真正撑起陈军的脊梁。
  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在陈克复看来,是怎么也无法和一只绵羊率领的狮群相比的。因为哪怕作为头领的绵羊虽弱,可那狮群依然是不可轻视的力量,当狮群的力量如此强大时,其实绵羊的弱势已经大幅减低了。而狮子作为头领虽强,可如果带的是一群绵羊,那么他再强,最后也会被一群狮子击败的。
  这就是陈克复的选择,底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