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7/509

  一想到此,诸将更是心惊。心中对于先前的北伐计划都有点后怕的感觉,此时大家都觉得,北陈并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简单,当大家以为北陈南方空虚之时,一个襄阳就突然拿出了三万精兵,不但夺了江凌还灭了董纯,前后击败了二十余万人。虽然其中水份很大,也足以让众人心惊了。
  杨暕隋军与南陈江汉军一番大战,搞的沈家家主重伤,沈家内乱,最后却反而让北陈占尽了便宜。北陈不但夺了江凌这样的重镇,还一下子夺取了江汉四郡加一个巴东郡。北陈军的战力战绩,简直让人震惊。
  淮南军元帅杜伏威沉声道:“公主,现在怎么办?吴王死了,世子也死了,就连夺位的五公子也死了。朝廷不可无主,如今沈家内乱,朝廷内外百官将士们也是人心惶惶,眼下如何是好?如此局势,公主难道只这样眼睁睁看着?”
  “公主就算是想,可又能怎么样呢?公主虽然智略无双,可毕竟乃是女儿之身。只要沈家还有男子在,这吴王之位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公主染指的。而且眼下公主就算想管,可是江汉千里之遥,又被江西阻隔。远水难解近火,只怕还没有等我们赶到江夏,只怕江夏已经落入敌手了。而且,万一公主驰援江夏,建康无人坐镇,谁能保证江都的北陈不南下,又或者谁又能保证建康城中的那些世族们没有居心叵测的?万一我们前脚走,后脚建康就有可能换了大旗。诸位可不要忘记,这南陈的皇帝可还是陈深呢?”李子通立即反驳杜伏威道。
  单雄信出策道:“江汉乃是江东之保障,如果江汉丢了,那我江东也难保了。据我所知,江东各大世族如今虽不在朝理事,可各世族手中都有不少的私兵,或几千,或数百。只要公主把这些兵征召起来,然后出兵增援江汉,收复江凌,既可解兵力不足之弱,也可绝世族趁机作乱之危。此乃釜底抽薪之计!”
  “太迟。”沈落雁摇了摇头:“江凌四郡一失,江汉的军队已经损失了八成,我那两位兄弟手中剩下的兵马不过区区数万人。而且两人都不是用兵之人,面对鲁世深、张仲坚这样的北陈名将,他们绝不是对手。而且他们也不是那种敢拼到底的人,只要局势不利,他们到时跑的比谁都快。更何况,江东庄园虽多,可这些世族多是些墙头草,眼下他们观望还来不及,又怎么肯老实的把保命的私兵拿出来给我们。”
  诸将一时议论纷纷,厅中嘈杂一片。
  “现在谈这些毫无意义。”沈落雁打断了将领们的聊天:“局势既然如此,我们就没必要探讨它为何如此现在,我们只需讨论一条,北陈步步逼近,我们沈家该如何应对?”
  “名不正,则言不顺。公主,眼下沈家内乱不止,朝野也是乱成一片。公主虽是吴王指定的监国,但如今吴王以死,五公子又曾经废除陈国,如今朝野群龙无首。依我看,三公子和四公子也没什么可指望了,若遵他们为主,朝野将更无军心士气。反倒是公主殿下,向来表现出众,觉得百姓将士们拥戴。不如,殿下就继位吴王,如此统领百官,指挥诸军,也是名正言顺啊。”诸将都是沈落雁的麾下,这个时候自然是希望上头能再升高位,他们也便能顺便升官上位。
  杜伏威听到李子通的这个建议也是眼前一亮,不过他不愿意赞成老对头的话,眼睛一转,一拍桌子大吼道:“继位什么吴王?如今哪还有什么吴王?沈侩公子已经废陈建吴,虽然五公子死了,但五公子所立的太子还在。如今太子就在建康,但是只是三岁幼儿太过年幼,我以为,我等可拥戴太子继位天子,然后以公主为摄政王,监国辅政,直到将来天子成年亲政。”
  厅中突然一阵异常的寂静,所有人都转头看着杜伏威,为他的这个提议所震惊。
  沈落雁也是一脸震惊,不过目光中却又带着一份沉思,若有所得。
  许久的沉静之后,单雄信首先打破沉默,他重重一拍旧案,大喝一声:“好,臣镇南军元帅单雄信既十万镇南军弟兄拥护公主殿下为摄政王,臣拜见摄政王殿下!”
  诸将这个时候也都反应过来,齐齐下跪,众声恭贺:“臣等拜见摄政王,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沈落雁面带微笑,微微颔首,玉手向前虚扶,清声道:“诸卿平身!”
第847章
进军号
  议事大厅之中一片沉静,虽然刚刚众人拥戴楚国公主登上了监国摄政王的大位,从此掌握了新立的吴国大权。但是这个吴国新立两天就已经被北陈杀了皇帝,攻破了新都。如今虽然众人对新摄政王充满信心,可是此时心中依然还是免不了忐忑。谁也不知道,这一步迈出,等着他们的是将来的开国元勋,还是未来的断头台。
  不过眼下却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决断,一面是吴国西面的屏障江汉危急,急需要救援。一面却又是千载难逢的北伐好时机,如今北伐万事俱备,只待东风。不少的将领们都相信,只要按计划起兵北伐,那么收复淮南是指日可待之事。甚至北伐军极有可能一举将淮北、泗水诸地也一起收复。如果此次成功,收复淮泗,那对于吴国来说将是前所未有的胜利。
  是救江汉,还是北伐淮泗?
  这个议题实在太过重大,谁也不敢随便发言。提议不救江汉,那无疑有离间摄政王兄妹骨肉之情的意思,而且谁也不敢保证北伐就能一定成功。如果北伐不成功,又将江汉丢弃,那吴国估计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提议救江汉,可是大家已经拥戴了公主当摄政王,这已经等于是背叛了沈家两兄弟。到时救出了沈家兄弟,又如何面对接下来的情况呢?
  众将一时沉默,都将目光转向了上首的沈落雁。
  沈落雁却不说话,反把目光投向了淮南军元帅杜伏威。
  在沈落雁与众将的目光压迫之中,杜伏威也只得硬起头皮道:“殿下,臣以为救援江汉不妥。江汉先有九江诸地被陈军所据,我等要援江汉必先攻九江。可今年我军已经连攻九江两次,皆未有战果。更何况,江汉已被鲁世深、张仲坚夺去四郡。襄阳、荆州两重镇皆被敌所据,唯一剩下一个江夏,孤立无援,也难以坚守。万一我们救援江汉不急,反有可能错失北伐大好机会。因此,臣以为我们当暂时放弃江汉,全力北伐。只要夺下淮泗,就算江汉真的丢了,也是值得的。”
  杜伏威的义子王雄诞也大声支持主帅的话:“殿下,江汉要地皆失,如今江汉不过是一鸡肋。更何况,三公子和四公子也不是什么好人,若不是他们一心争位,也不会造成如今局面。这等草包,救他何用,救回来到时反又是要和殿下起乱子,不如不救。”
  “我不知道,杜元帅与王小将军目光居然如此短浅!”一侧几案之后,担任着府掾小官的文士李百药冷声道。
  “李百药,你什么意思?大臣议事,哪轮的到你开口?”西门君仪不满喝道。
  李百药乃是江东有名的学士,不过却并非江东之人。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江东各世族易帜,他也被沈法兴裹胁成了南陈官员。不过沈法兴虽重其才,却一直只是以小官居之。
  “殿下既召我来,我当表明已见。杜大人虽为元帅,可并非就事事皆对。如果吴王殿下没出事,那么北伐之议自然是上策。但今非昨日,如今吴王已逝,江凌又失。江汉诸郡随时有可能面临全部丢失的风险,值此之时,诸位放着手中掌握的江汉不顾,却要却攻打那还属于陈军麾下的淮南,这岂不是笑哉?”
  杜伏威冷笑一声。
  “陈大人你继续说。”沈落雁一语压制了杜伏威等人。
  李百药扬声道:“北伐看似前景光明,但那得是在江汉为我掌握的情况之下。江东虽有大江为天险,但江汉、淮泗必得其一方可稳固。二者皆得则可争霸天下。然如今形势,江汉岌岌可危,淮泗却还是空中楼阁。虽然江淮兵力多被抽调北上,但我只问一句,面对江都重镇,有谁能有信心攻下?”
  江都乃是当年杨广多次巡视江南之时的行宫所在,经营的极其华丽且坚固。特别是这四五年来,南陈围攻江都的时间不下千日。可除了使得江都越发的变成了一个战争要塞之外,面对这个就隔江与建康都城相望的敌城,南陈却只能束手无策。这次北伐,最大的障碍无疑就是江都城。
  “江都一日不下,那么我们的北伐就一日难以成功。有江都这样一个要塞卡在身后,就算我们能攻下淮河南岸诸镇,也随时有可能被敌反咬一口。更何况,江汉此时对我们更加重要,丢失江汉,陈军就可以和九江诸郡连成一片,到时他们自上游顺江而下,我们如何抵挡?而且,吴王新亡,军心士气低落。此时殿下上位摄政王,正需要起兵为吴王复仇,收复失地啊。放任着两位公子在江汉,这很有可能使得朝廷分裂。”
  李百药语调铿锵,态度自信,极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被他的凛然气势所折服,满座将领竟没有一人开口反驳。
  沈落雁听完这番话,却是感觉其中的话里有话。沈落雁得诸将拥护,自立为摄政王。但是她毕竟是一个女子,女人主政,历来是被人非议的。沈家只要还有男子在,是没有人愿意看到她这样做的。而李百药的那番话,其实就在告诉她,在这样的时刻,与其去北伐攻打外敌,还不如安内最为紧要。
  攘外必先安内,不能统一内部,平定沈家的分裂,她就不能真正的执掌江南大权。
  杜伏威还在那里争辩,“话是如此说,可现在是北伐的最好机会,一旦错过,可就再没有这样的好时机了。”
  沈落雁缓缓起身,面上满是肃然。
  她沉稳地望着众人,目光中有着令人信服的力量:“北陈虽然强大,可在塞外,四十万突厥大军正在磨刀霍霍,随时准备南下。陈破军已经将大量的军队抽调北上,其南面并没有多少兵马。江凌一战,鲁世深虽夺了我四郡之地,但也已经是强橹之末。如果不是我沈氏内乱,陈军根本不会有这个机会。我们手中还有三十五万大军,江汉诸城还有十几万兵马。只要我们反击,江汉必将夺回。诸位,现在陈克复最需要的是什么?是时间。陈军再强,也无法几线同时做战。只要给他半年时间,陈克复定能解决北方战事,到时,百万大军就能南下。”
  “殿下,您的意思是?”
  在众将军屏住呼吸的注视下,屋子里静得连一根针掉下来的声音也听得清楚,沈落雁清脆的声音静静地荡漾在室内:“陈克复已经到了极限,就让我们给他再添加一个稻草,给他致命一击吧。”
  李百药惊喜道:“殿下准备出兵江汉?”
  沈落雁肃立,目中电光展露,犹如风暴即将到来前的霹雳掠过长空:“陈军已经是强橹之末,任何一次强力反击,都有可能让他紧崩到底的弦崩断。陈国南部防御已经十分薄弱,外强中干。只要我们能打破这层薄薄的壳,我们就能一举杀入中原,攻破襄阳,踏破洛阳!”
  将军们齐刷刷地起立,一时间,披甲晃动。无论是刚才赞同还是反对出兵江汉的将领们,此刻他们脸上的决意竟是一般无二:“我们愿跟随殿下,不惜肝脑涂地!”
  “将军们,整理兵马,调集队伍,我们即将出发!”
  晨光亮起,建康上空回荡着低沉的号角,那激荡的号角让人精神一振。
  有些外地的商旅们不知所以,本地居民告诉他们:“这是进军号,公主殿下要出兵了!”
  出兵,出兵!目标指向何方?不问而知,北陈!
  闻知消息的民众无不精神大振,虽然他们曾经都是陈家的子民,但时间流逝,南北陈对战多年,百年们早已经在无数的战火中受尽伤害。如今的他们,一听到北陈,一听到陈克复,无不是将其当作是侵略他们家园的敌人、贼子。恨不得能彻底击败陈军,打过长江去。特别是那大量从山东、淮北、淮南一路逃到江南的那些世族与百姓们来说,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打过长江,重回故土。
  上十万民众簇拥在街道两边观看大军出征的盛况,人潮如山如海,欢呼和口号一浪接一浪响起。虽然不少百姓发现,今天的军队中的许多旗号有些陌生,甚至各街道上新张贴了许多布告。有识字的人告诉他们,宫中的皇帝陈深已经被废除了,现在的国鸮改成了吴国。由吴王第五子三岁的幼子当了新皇帝,而楚国公主则成了监国摄政王。
  不过大部份的百姓对于这些变化并没有怎么当回事,乱世年代,朝代更替太正常了,就是皇帝那也是轮流做的。江南的百姓哪个不知道这天下早是沈家的天下,大家都知道早晚有一天沈家人得当皇帝。对他们来说,只要不发生兵乱,没有乱兵抢劫,管他谁当皇帝,管他换什么国号,通通都和百姓无关。
  在夹道的鲜花和彩带簇拥下,沈落雁麾下各路大军秩序井然地鱼贯出城,步、骑连绵不绝,阵旅整齐,军容壮观。
  首先出阵是三万多人的公主近卫骑兵部队,这是最引人瞩目的队伍。
  骑兵们一式装备着长矛和仿北陈制式马刀,身披红色轻甲、红色的披风,连他们尖顶头盔顶上的飘带也是樱红色的,迎风招展,三万大军看起来就像一朵飘浮在大地上的红云,而在这朵庞大的红云之上的,是密密麻麻的长矛,是雪亮的马刀。骑兵们挺胸拔颈,俯瞰四方,傲气十足。
  这是一支有着辉煌战绩和功勋的部队,他们多次横空出世,攻城破池。这是一支沈落雁嫡系的嫡系部队,一支真正完全效忠于沈落雁的百战精锐。
第848章
抗旨
  这支军队的组建时间并不长,但其功勋却让人惊叹。最初他们的前身只是沈落雁的亲卫队,只有百余人规模。在三年前南陈北伐之时,沈落雁开始真正进入了南陈军政的核心,并策划了借道中原,反道伐江汉的战略。从建康到寿春,从寿春到洛阳,从洛阳到襄阳,再到荆州,再到江夏。
  沈落雁的谋略助南陈夺下了江汉,也在这次的大举进攻之中,沈落雁一点一点的扩张了她的亲卫队。从百余人到千余人最后到万人。襄阳鏖兵,南陈军久攻不下,正是沈落雁亲提近卫军举剑向前,在那个暴雨倾盆、电闪雷鸣的漆黑深夜,三千近卫营的精锐顶着守军的箭雨檑石,前仆后继,死战不退。当时交战之激烈,让南陈诸军震憾。
  大量鲜血被雨水冲入了渠道,襄阳城护城河变红,数日不得变色。这场激战持续了一整夜,最终天亮之前近卫营的弟兄踏着兄弟们的尸首攻上了城墙,一举打开了城门,引南陈军入城。
  前赴后继,宁死不退。沈落雁近卫营士兵的强悍和忠诚震撼双方,连沈法兴都承认:“如此悍不畏死的骁勇之师,可比肩陈克复之破军营!”
  襄阳一战,近卫营死伤无数,但近卫营并没有消亡,反而越滚越大,到如今,已经是一支三万之众的铁血之师。
  在六月的北陈南征突袭之中,南陈诸军一败再败,最后一路败逃到了建康城。建康城下,江东百姓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北陈精骑。
  举城寂然,万人寒颤。
  所有的人都被北陈军的强悍所震慑,但唯有这支铁血近卫之师依然巍然耸立。当时的交战场面如何激烈残酷,许多人都无法用言语形容……
  这场激战给北陈强军更添加了一笔震烁古今的重彩,但失败者亦同样的荣耀,直到半月之后沈法兴率援军赶到,北陈军都没能攻破近卫军所坚守的建康城。
  从那时起,沈落雁的威名更上一层楼,近卫军也被公认为南陈第一强军。见到他们,人众中响起了雷鸣般的呼声:“铁血近卫,纵横无敌!”
  紧接着近卫骑军,军鼓铿锵,战旗飘舞。沈落雁麾下其它将帅们的各个营团依次开出,各个队伍队列整齐,盔甲鲜明,步履一致。在步兵整齐地步伐重压下,大地在微微下沉,各个团队严整得犹如一座座活动的要塞。
  淮南军、南越军、镇南军、建康守备军、大吴禁卫军。
  这是一路壮观的景象,那看不尽的人马洪流,如云密集的刀剑、长矛方阵整齐地簇拥涌过城门,士兵的盔甲犹如江河般滔滔不绝地涌过,朝阳照射下,灿灿闪耀。
  这是经历无数沙场鏖战,百炼成钢才锤炼、锻制出来的雄师劲旅,他们有着骄傲的战绩和自信,即使整个大陆都无可匹敌的铁马骠骑。
  驻马城门,检阅着麾下的军队,沈落雁深感满意。
  看着这支军队,沈落雁看到了崭新的希望。手握宝剑,她心中充满无限骄傲,谁说女子不如男。父亲一辈子也无法改变他看不起女人的思想,但如今,他看得的五个儿子两死一俘,剩下的两个也如乌龟一样躲在江夏不敢动弹。这江南,这吴国,终究还是得依靠她沈落雁来接掌。有如此强军在手,她相信,她能比父亲,比那几个无用的兄长做得更好。
  传言中,北陈军都是吃人的怪物、刀枪不入的野兽,碰到武装到牙齿的北陈军,许多军队都不能一如既往的发挥实力。但此刻,亲眼目睹部下高昂斗志,鼎盛军容,立即,所有的担心和忧虑就如冰块放在太阳底下一般,迅速消融无踪。她坚信,即使对上北陈皇帝陈克复最骄傲的破军营重装骑兵,这路军队亦定能如以往一般,用马刀和铁蹄将敌手歼灭干净。
  大军进发,浩浩荡荡,急如星火,早上出发,只一日急行军,前锋就已经到了九江交界的宣城郡南陵城中。
  晨曦,九江城笼罩在一片晶莹的秋霜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7/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