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4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9/509

  “好。”陈克复点了点头,长孙无忌对王玄应的处理方案很合陈克复的意,王氏一族的人必须铲除,但普通的士卒们可以将他们迁往边疆。反正如今塞外边疆极需人口,把这些兵士们分散到了各地去,也就不必担心还会有再起复叛的可能。
  听到陈克复的赞赏,长孙无忌心中十分高兴,对着一旁的舅父高士廉打了个眼神微微一笑,实际上今天的这个处理方案是他们两人还有一些门客幕僚们一起商议起来的。
  “至于窦建德,臣以为此人态度恶劣,且属于农民叛军。对于这类人,必须严惩。臣建议,河北叛军所有队正以上军官通通斩首示众,所有叛军的家属必须充军韦州,年轻女眷则全部发落教坊司为记。就是那些叛军士卒从军半年以上者,也全须戴枷流放,发给边疆囤垦军官将领们为奴。其余从军一年以下者和其家属则打散迁往琉州与罗州二岛。至于那些被裹挟的百姓,也须通通移民边疆。对于河北叛军,总之就是一个字,必须严厉惩罚,如此才能让恩威并济,让天下人知道与朝廷为敌的下场。”
  “对李密叛军宽仁,对王玄应叛军公正,对窦建德叛军严厉从重惩治。如此恩威并济,才能让天下人既知道殿下之仁义,也明白殿下之威严。”长孙无忌认真道。
  陈克复望向房玄龄。
  “臣附议长孙大人提议。”
  “陈节,你呢?”
  “臣附议。”
  “鲁大人?”
  “附议。”
  “两位李元帅,这三人都是你们所擒,你们的意见呢?”陈克复望向李奔雷和李靖两位相国中的武将代表。
  李靖沉吟了一会道:“窦建德在河北颇有人心,将他斩首,这是以绝后患。而王玄应与王氏一族治军也很有一套,王家野心不心,此时斩杀他们,很合适。倒是李密此人眼高手低,心胸狭窄,之前又因内讧之事,渐不得人心。经历此次大败之后,李密的天下盟主也早成过去,其手下倒没有几个是服他的了。这样的人留他一命,他也兴不起什么风浪来。反倒可以彰显殿下仁义。先前我们在河北之时,就杀戮了不少,以至天下不少世族豪强及百姓都对陈王有偏见,如今这样一来,倒是能改善些天下人的观念。臣赞同长孙大人之议。”
  看到九相都已经统一了意见,陈克复也出声道:“本王以为,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李密,是前朝贵族,一败而降,也算顺应时势,贬为平民就可以了。窦建德和王玄应不可同日而语,草莽而已,居然敢妄称天子。斩首,正是警告天下,不可有草寇造反之心。我们如今即将一统天下,斩窦建德,有利天下安定。此时就按无忌所提议处理,先将夏、郑、魏三叛军的士卒们处理了。至于李密、王玄应,窦建德三人与其部下将领,先暂时关押。待我登基即位之日,要将他们献于太庙,然后公开向天下人宣告他们的处置。”
  “无忌,你随我来。”今天长孙无忌的表现令陈克复十分满意。此时有些话需要对他一人说,长孙无忌跟在陈克复的后面,两人一直出了大殿,来到后面的一座亭中。
  陈克复亲自给长孙无忌倒了一杯酒,这举动让长孙无忌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起身。
  “前两日,无垢还跟我说,说从前还是草创之时,用家人是为信任。所以你虽年轻,但我用你为相她劝了两次也不再说什么。但是说如今天下即将一统,一切都需要正统正规。说你如今不满二十,却列位为相,进位为公,是为古往今来所少有。此实非长孙家之福,乃长孙家之祸。让我登基之后将你外放为一太守,还不让我封你国公。这事情我不同意无垢还不给我好脸色,本来我都要答应她了,但今天这对李密三人之事上的处理,让我即意外,又惊喜。无忌,你今天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
  长孙无忌先是十分高兴的过来,此时听到陈克复的话,却是高兴瞬间消失了个无踪。初一开始他心中满是不甘,觉得自己能走到这一步,也是他自己的努力赢得来的。但等到陈克复夸奖他时,他却又很快冷静了下来。二十不到坐上如今这个位子,确实太年轻了。在他认识和知道的人里,陈克复当初也就是和他差不多年纪坐上这位置的,但他有自知不明,无法与陈克复相比。而他记得李世民当初他这个年纪的时候,也已经是郡公了,但自以为,他真与李世民比起来,也还是有些差别的。如此一想,他心头的那股不甘也就化去了。
  端起陈克复给他倒的那杯酒饮下,他也渐渐回复了一向的冷静。仔细想想,却也知道妹妹是为他好。树大招风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当下鼓起勇气道:“其实今日之提议主要还是臣舅舅高相国之提议,他只是把这提出来的机会让给了我。刚才得殿下这么过奖,我明白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臣还过于年轻,愿意向陛下请求,外调为一太守,在地方积累些为政经验再回来辅助殿下。”
  陈克复愣了一下:“你是说真的?”
  “这确实是臣心中肺腑之言。”
  伸手在无忌的肩膀上拍了拍,陈克复点点头:“很好。既然你如此想,我也成全你的一番心意。你就准备一下,马上去河东,准备接任河东行省总督一职。等你在河东好好干几年,到时我让你风光回京。”
  “河东行省?总督?马上就走?”长孙无忌一连数个疑问,一时愣在当场。
第790章
河东行省总督
  河东刘武周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得到了宋金刚与甄翟儿两员悍将的投奔,得二人相助,招揽到了许多二人旧部将校。二将又利用他们的本事,帮助刘武周联合了梁师都、郭子和、张长逊,并且渐渐成了这个联盟中强有力的盟主。不过高兴还没有几天,陈克复的大军就已经攻占了淮南,并在中原击败了王玄应与李密,随后又平定了河北。
  河北军连战连捷,各方豪雄纷纷落马,一时之间前一刻还在四面为战的陈克复,突然虎踞中原,四顾无敌了。王仁恭据守雁门、太原、上党三郡,连结太行,背依河北,稳守如磐。
  紧接着陈克复又派了河北军中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秦琼率军渡黄河北上,一路上如破竹之势,接连收复原来王世充趁李渊与杨暕大战时窃据的河东南部各郡。
  河内郡,河东郡,绛郡,长平郡,方成郡,临汾郡,西河郡。
  秦琼没有辜负他身为河北少壮系中的陈王嫡系心腹中的心腹的名号,虽然是头一次真正的独领一面,但进退有据,深有陈克复之风范。短短时间之内,已经扫平河东西南部六郡,成功与王仁恭、尉迟恭、尧君素、陈孝意等兵合太原。
  一时之间,河东局势再次变天,原本刘武周等联军正是风头正劲之时,此时却如同被拦腰一斩,当头一棒。
  此时的河东局势,谁都可以看得出来,刘武周等人虽然还占据着龙泉、离石、楼烦、马邑、定襄等五郡,在陇上,还拥有着榆林,五原,灵武、盐川,朔方,雕阴、延安八郡。但这些河东与陇上的地方豪强已经日薄西山,这个时候,光是河东的王仁恭等人就已经可以单独将这他们扫平了。
  陈克复在这个时候,提出让长孙无忌去河东,虽然长孙无忌还没有明白河东行省包括哪些地方,而河东总督又是什么官职,但这却依然是明摆着让他去轻松的赚取就摆在面前的大功。
  长孙无忌这个时候完全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他刚才向陈克复提出要去地方任职,也是考虑到树大招风,他年纪太轻,不想这么快就身居相位,被天下人诟病。毕竟妹妹无垢不管是与李秀宁还是与杨吉儿两人比起来,除了身世上要清白一些,其它的并不强多少。妹妹居皇后之位,舅舅又已经是宰相,郡公,如果他再留在朝廷中央,那他们一家就有两个宰相同时当政,这确实太过招摇。
  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打算在地方踏实的干上几任,等过个七八年十来年再回来,毕竟历朝都差不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经州郡,不为宰相。做宰相,都必须有过地方州郡一把手的经历。虽然现在新朝之时没有这样的说法,但有这样的经历,将来也能更稳固回朝后的地位。
  可是现在陈克复让他去河东,还将担任一个没有听说过的职务,这却是让他马上明白,这是陈克复对他的补偿。甚至直接说是对他的栽培更好,趁着河东未平的时候去河东任职,这可就不当是有政绩,这还将算上一份军功。而开国之初,朝廷最重的便是军功,只有能拿下一份实在的军功,哪怕是白捡的,这也能为他的资历增加重重的一笔。
  他有些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呼吸也急促起来:“殿下,这河东行省是指哪里?河东总督又是什么职位?”
  陈克复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其实你已经猜出大半来了不是吗?河东行省,指的就是如今整个河东地区,总督,自然是这行省的最高文官。”
  惊讶,惊喜,甚至是震惊。
  长孙无忌没有想到,事情甚至比他想的还要出乎意料。整个河东地区?那地方可就大了,隋朝之时,先有州县制,后有郡县制,等到陈克复入河北后,又在郡县上增加了州级,以分担朝廷中央直接管辖几百个郡的压力。而州,也不过是四五个郡而已。如河东地区,拥有整整十五个郡,如果按先前尚书省的分法,河东怎么也得分上三个州。可是现在,陈王居然直接让他总管整个河东地区,这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比起隋末的那些总管六郡,或者十郡这样的加衔官职,还要实权。
  惊喜震惊之后,长孙无忌又有些担忧地道:“殿下,臣以为,州郡县三级,其实已经即解决了地方官府过多,冗官冗吏的弊病,也解决了中央朝廷无力同时管辖几百个郡的难度。此时再加上行省制度,虽然听上去能加强地方管理,但却有让地方坐大,削弱中央朝廷威严权威的隐患。将来,很有可能地方官府过强,而枝强主弱之疑,这非良策啊。”
  陈克复看着长孙无忌那认真的样子,知道他此时确实是从朝廷的角度出发,甚至因此在错失他自己的一个大好机会。对这样忠心的小舅子,陈克复十分感叹赞赏。
  “来,坐。”陈克复笑笑,“其实你也不必如此担忧,这些问题我自然也有想过。郡制起于秦皇,州制盛于西晋,不管是何种制度,其实都是当局为了适应天下时势。到了如今,我们华夏汉人的疆土已经远胜于历朝历代。而且,可以预见,我们的新朝,也还会将这华夏江山越发扩大。而我汉人人口历经数千年发展,人口也是越来越多。大业八年统计,天下已经有户九百万,有口五千万。虽然如今战乱平息,人口锐减,但只要我们朝廷政策制定的好,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恢复。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大的疆土,往昔的郡县制度已经不再适合我们了,甚至在阻碍朝廷的发展。”
  说到这些时务,长孙无忌也是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这些东西。礼仪道德这些东西也许能千年不变,可行政制度这些却是没法一直不变的,否则只能是疆化。
  “无忌,那天你和我说新朝首要之务是要收天下兵马,要加强中央集权。我这几天来一直在想这件事情,你说得很对。军事上,我们如今已经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多少次生死相拼,我们终于杀出了这条荆棘之路。如今虽然我们将所有的储备粮食等全拼光了,但我们不用再害怕了,只要我们休养生息几年,我们就不但能恢复过去的实力,还能拥有更强的实力。所以现在我们要趁着这个休养的富贵时间,做到真正消化我们打下的胜利果实。”
  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眼下的陈克复已经不再担心统一不了天下,因为虽然还有割据势力,可只要稳中求胜,顶多十年,他就能收复江山,一统天下。真正要让他操心的是如何治理这天下。他不能如杨广一下,拥有一统的江山,亿万的财富,以及令世界都要为之颤抖的百万强军,最后却是毁于一旦,大隋江山二世而亡。
  虽不期望千万年基业,但怎么也得有个二三百年,才能算是开创强盛王朝,才能算是给华夏汉族获得更加辉煌的机会。收兵天下兵马,这事情确实是要做的。毕竟打天下得靠武将们,但治天下却得偃武修文,武将军队是把双刃剑,既维护一个帝国,也能使一个帝国内部崩塌。不过武将集团牵涉太广,而且如今天下还未平息,陈克复也不可能马上做自毁长城的事情来。
  所以在小幅度调整军队之时,他首先着眼于新朝的制度建立。而其中第一刀,陈克复选择了行政区划的更变。面对于州郡县制度的不适应现状,陈克复已经着手实行一个新的区划。那就是省,府,县三级试制。和州郡县不同,陈克复的新区划,直接将整个华夏一起全算进去,划分为三十余个省份,基本和后世相同,然后大量合并下面的郡县,合并后,天下将分为三十余省,二百左右的府,和一千左右的县。大量的减少多余的冗沉地方官府,又加强中央与地方的效率。
  不过长孙无忌也说的好,天下一下子变成三十余省,那因地域不同,有的一省可能人口是其它省的数倍,甚至造成地方势力过大的情况。为此陈克复也参考了后世明朝的做法,分权。一改如秦汉时代,州刺史可以自已任免幕僚的情况,不但所有官员和吏员都中朝廷吏部任免,而且还将行省这一大单位,进行三权分割。
  长孙无忌即将上任的河东行省,就将包括长平、上党、太原、雁门、马邑五府,行东行省将分为河东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管政事,司法,兵马三权。
  布政使司长官为总督,下设左右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司长官为提督,下设左右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司长官为都督,下设左右指挥使。三督为正三品职,副职为从三品职。而且为了分权,陈克复还消弱了些三督的权利,将左右副职的权利提升。使一省大权分为三部,一部大权又分为三位正副长官,相互掣肘平衡,防止出现地方官员权力过大的可能。
  长孙无忌,正是新任河东行省政事官员正三品大员河东行省总督。
第791章
清洗军队
  长孙无忌听着陈克复细说,听的也是频频点头,更是直接从一旁取过笔墨,一手执卷,一手执笔,开始边听边记起来。开始他还担心这行省的衙门太大,但等听到行省没有如过去一般的一地长官的大权。甚至一省三督,一司三长官的权利制衡后。他也感觉到这新设的行省制,其实一个总督除了管的人口多点,地方大点,实际上甚至不如南北朝时的一个太守,毕竟那时的太守不但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而这行省的权利层层分割,行政、司法、军事三权分立,且各省府县的那些不入流的吏员都由朝廷考核任免,这总督被分掉了司法与军事,又没了举荐官员,任免属吏幕僚的权利,权利已经很弱小了。甚至他从陈克复的那些话中,已经隐隐听出,就算如此,陈王估计也不打算给三督多少实权,除了正三品的高职外,三司的实权将尽在那三司的六名副手的手中。
  听明白怎么一回事之后,长孙无忌心底下还是有一点点失落的。本以为真正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好好大干一番。却没有想到,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清贵些的官职,真正的权利似乎不大。不过转念一想,这样弄确实不错,最起码,想如李渊当初在河东那样起兵割据是不太可能了。
  “殿下,那这提督和都督又将由谁担任?提督倒没什么,可这都督总管一省兵马,会不会权利太大?毕竟总督和提督可不一定就能管的住带兵的武将。万一有人拥兵自重如何是好?”长孙无忌很快地就又想到了一个漏洞。总督管民事权利虽大,管着一省上百县的人口,可真和都督比起来,似乎又算不了什么了。毕竟刚经历南北朝和隋末,人们心里武将还是比文官权大的。而南北朝那么多国家王朝灭亡,基本上也是属于武将集团们的叛乱的。
  陈克复微微笑了笑,他当然不可能留下这样的一个破绽,也就给他解释起来。这个行省制度陈克复想了许久,借鉴了不少后世的制度经验,不过拿到这个时代来,他也还是有些信心的。不过这还没有给其它人谈过,正好先与无忌议议,看看有什么漏洞破绽,正好改进,等到新朝之时,就行推行。
  对于行省三权分立,都督管军一事,陈克复当然是有过仔细思虑的。兵者凶器也,圣人都有说过,有关军队的事情都得谨慎。陈克复一个千余年后的人,对这些当然更有深层次的理解。
  唐朝是所有汉人们的骄傲,可是这样的盛世就是亡于武将们拥兵自重,节度使们的藩镇割据,最后亡国。而同时被称为华夏最开放,最富饶的时代大宋,却又由于开国皇帝因担心重蹈唐的后路,过于严厉限制武将,整个宋朝武将集团被文官们压抑的太厉害,以至于宋朝虽富裕,可一直得给外族交岁币买和平,最后也难逃被外族灭国。相对来说,明朝一开始的时候,武将的地位还是很高的,而且明朝的军队表现也很不错。可惜,明朝军队最后又毁在了军官军户世袭之上。
  种种前人的经验教训,陈克复心中都有数,也因此在制定这些可能影响到将来整个王朝的制度时,他也融入了各朝中的优秀制度,而去除了一些错误不当的制度。比如此时的这个行省都指挥使司,陈克复对他就是思虑的最多的。
  军队得勇猛,才能卫国开疆,可军队又得节制,不然就会失控,如唐朝一样。可又不能过于压制,不然就会有宋朝那样军队太弱的可能。如何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才是最正确而又最难的。
  “我已经想好,和你一起上任的河东都指挥使司都督是王仁恭将军,左指挥使是尉迟敬德,右指挥使是秦叔宝。而提督由尧君素担任,左提刑按察使由陈孝意担任,右提刑按察使则会调刚归附朝廷的萧瑀担任。你的副手则拟定由长孙顺德担任左布政使,李孝常担任右布政使。这些,今后可都是河东行省的同僚了,未来你们至少得共事三年。”
  听到王仁恭和秦叔宝与黑炭头尉迟恭来担任河东的兵马统率,长孙无忌倒是放心了些。这些人都是河北军中最忠于陈王的人,虽然王仁恭老头是半路加入的,但秦琼和尉迟敬德可是陈王的心腹将领了,有他们坐镇河东,倒不用担心军事这一方面。他现在唯一还有些担忧的则是这个都指挥使的权力过大。
  陈克复看出了他的担忧,笑道:“别这么担忧,你上次说的收天下兵马之权的事情我还言犹在耳,怎么可能现在又犯下这么明目的过错呢。告诉你,都指挥使司虽然说是统领一省兵马,不过他们统领的不是正规军,而是各府县乡兵和民团。都指挥使司负责乡兵、民团的训练,登记挑选,以及粮草装备供给。他们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负责朝廷与地方府兵们的联络。”
  “就这?”长孙无忌有些不想信一省的都督,听起来风光无比,位高权重,结果只有这么点权利。
  “当然。”陈克复微微一笑,笑的无比灿烂。
  要想不让武将拥兵自重,就不能给他们任何机会,这可是陈克复从自身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
  为了即保证军队的战斗力,随时能拉出去打,又能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军人乱政,陈克复可是绞尽了脑汁。最后还是觉得杨坚的府兵制度很好,就和后世的美国一样,最高的单位只是师营,唯有战时才会集结。而隋时,军队以鹰扬府为单位驻扎各处,鹰扬郎将以上的高级将领全养在京城。只有打仗的时候才集结军队,平时是兵将分隔开来的。
  为此,陈克复最后也还是选了府兵制度,加了一点改良。
  陈克复如今麾下的几十万军队,其中就有一部份是府兵,当初陈克复还没入关时,在辽东、辽西、漠北就设立了约一百个鹰扬府,人数约为十万人。后来兵马扩编,又招募了约十万左右,然后还有十万左右的塞外联军,剩下的还有约十万左右的关外的乡兵、民团。剩下的,则是河北、山东、淮南、河南等各地投降的兵马,这些人数也约还有二十万在军中。
  如今的河北军,人数多达六十余万人,这些还只是算在征的兵马,辽东关外以及河北等地的未征用乡兵,民团并未算在其中。这么多的大军,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隋朝时常规军的最高数字。
  现在河北军兵马众多,将领更是众多。虽然整编解散了大量的俘兵降兵,但河北军的成份仍然十分复杂,早已经不复当初的纯洁了。面对这样的情况,现在陈克复也必须拿出一个好的方案来解决。
  新的府兵方案加行省都指挥方案,就是陈克复的全盘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克复会开始将所有的部队转换身份,除保留二十万禁军外,其余所有的部队全部转换为各地的府军以及乡兵、民团。
  在陈克复的计划中,天下三十余省,近两百个府,每府将设置一个鹰扬府,每府一千兵马,所有的府兵人数约有二十万。然后将军队中的那些降兵、俘兵再清除出来,转为各府乡兵、民团的预备役兵马。再加上单独的十万水师,也将转为水师四舰队。
  如此除掉那十万雇佣的塞外联军,河北军将保留五十万常备军,以及保持约四十万人的常规预备役乡兵部队,和四十万左右的二线预备役民团。
  而且为了解决掉那些大量的降将,以及非嫡系的优秀将领,陈克复决定将他们通通明升暗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9/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