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509

  不久前,沈落雁密信给沈法兴,言及与王世充杨暕等人联盟,共同击败如今天下势力最强的河北陈破军,为陈朝北伐打开局面。沈法兴与南陈其它几支世族大军久困于江都城下,劳师无功,也是一筹莫展。接到女儿的这封信,也就姑且听之。再想起岭南的数封救援信,他干脆给冯盎去了封信,将女儿的这个计划告之于他,让他派人去河阳联络沈落雁,想办法联手王世充或者李密,以他们的兵马来化解牵制萧瑀的兵马。
  接到这信,冯盎气得跳脚大骂沈法兴。但到了这个时候,死马也只好当作活马医。他自己无法北上,就让曾经与沈法兴之女有过相识的女儿冯婠北上。让她想办法,试着求来化解之法。
  冼婠到了河阳,很快就与沈落雁联络上。但是对于岭南的危机,沈落雁一时也没办法解决。而另一边,冯婠也对眼下的局势有自己的判断,一向以来,在岭南的内部争执之中,她更赞同于他的姑母的观点:岭南是岭南人的岭南,绝不应该掺杂进中原人的纷争战乱之中去。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从岭南传来的父亲的书信越来越期盼,冼婠最后把目光转到了此时河内的焦点陈破军的身上。虽然陈破军的兵马在最北面,而他们岭南在最南面,可谓是相隔甚远。但远交近攻,只要能与陈破军结盟,那以陈破军的威势,绝对可以威慑萧瑀一二。特别是在她见过了河北的水师的演练之后,越发的笃定,拥有着天下最强水师的陈破军,只要肯相助他们。虽然河北与岭南隔着十万八千里,但是河北的水师却可以直接顺海而下,没有半分的阻挠,直达岭南。
  不过天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要想让陈破军出手帮远在天涯海角的她们,她们也必须能拿出相应的条件请他们,或者是也能帮河北一个大忙。冯婠一时拿不出能打动陈破军的礼物,也想不到有什么地方能帮陈破军那样的一个大忙。
  不料,今日在围猎场上,冯婠却是意外见到了一个陌生的熟悉人,这个人就是陈叔达。
第646章
心灰意冷
  冯婠第一眼看到陈叔达的时候,就感觉十分的眼熟,可是在围猎场上,她并不是公开身份前来的,只是扮作出王世充部下的一员小兵。所以离陈叔达很远,只是远远地看着。但是虽然远,她却依然十分肯定这个人自己是熟悉的。
  回去后,她左思右想,最后终于想起了这人是谁。
  在岭南时,冯婠与姑姑冯狄关系最好,自小也常待在姑姑身边受教。而在她姑姑冯狄的卧室之中,有一幅画一直挂在那里,自她有忘忆起就一直在那。而那幅画中画的则是一个年轻的男子,十六七的华服少年,潇洒倜傥、英俊风流。
  冯婠记得小时曾经问起过姑姑身边的贴身侍女,侍女阿蛮告诉她,姑姑年轻的时候,那时陈朝还没有灭亡。圣母也还健在,陈朝的陈后主还没有继位。仍然是陈宣帝在位,为加强对岭南的控制,陈宣帝下旨为第十六子,十岁的义安王陈叔达赐婚。赐婚的女子,正是岭南圣母的嫡孙女,比义安王还大三岁的冯狄。
  同年陈宣亡驾崩,随后陈叔达为先皇帝守孝。等陈叔达孝满,准备迎娶冯狄之时,岭南圣母的儿子,冯狄的父亲冯仆却又殁了。冯狄为父守孝,不得不推迟婚事。又是三年孝满,隋朝的数十万大军却是已经沿着长江一线,自西而东,齐齐攻来。陈国上下陷于混乱之中,两人的婚事也不得不再次推迟。
  结果这一推,两人却是再没有机会完婚。
  陈叔达十七岁之时,南陈国都建康被攻破,他作为陈朝的皇族被押送长安,其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却再无机会回到江南,与冯狄的婚事也就此做罢。
  岭南圣母后率岭南归附隋朝后,将孙女许配给了娘家冼氏当代家主的嫡长子。可冯狄的命实在是太坎坷,就在与冼家的一切婚前事宜都谈好,准备亲迎的前几日,她的未婚夫冼公子却酒后坠马摔成重伤。冼家如期将冯狄迎娶过门,希望能冲喜,奈何在娶过门的当天,冯狄的丈夫就死了,两人洞房都没来得及。
  此后冯狄一直守寡,再未嫁过。但与那个刚成亲就死了的丈夫不同,冯狄是见过陈叔达的。在隋朝攻打南陈的最后一年,冯狄曾经随祖母岭南圣母冼夫人一起押送了一批物资往建康城。也就是那一次,她与订婚多年的未婚夫陈叔达相见。那次她随祖母在建康逗留了一顿时间,也就在那顿时间里,她与陈叔达多次见面。那时的冯狄已经十九,而陈叔达十六。一个是成熟的岭南姑娘,一个则是翩翩风度,风流倜傥的年青王爷。
  可惜后来陈朝被隋军攻灭,两人的命运也就此割裂。但冯狄一直忘不掉那个曾让她怦然心动的未婚夫,在答应嫁给冼家之前,曾经自画了那副陈叔达的画像,此后更是一直挂在了她的房中。
  冯婠小时并不知道这个画上的人还活着,也曾为姑母叹息过。这次在围猎场上见到了真人,回去后她终于想起了那画上的人。她四处打听,终于知道这人果然就是画上的陈叔达。此时不但还活着,而且居然还成了李渊的部下,官封大将军府主簿,汉东郡公、并与温大雅共掌李唐机密。
  冯婠一意想接近陈破军,请得陈破军援兵,但一直没有机会。今晚她四处打探陈叔达时,意外的探到了黄昏时,李渊父子与帐下诸文武大臣的机密议事。可惜李渊防备很好,她虽然探到了他们在议事,但却并不知道所议的内容。但天生机敏的她,联系白天时陈破军那般羞辱李世民,敏锐的猜测到,李渊父子很有可能是在密谋对付陈破军。
  李渊的狡诈、老谋深算是连她父亲冯盎都万分佩服的,当初她父亲自河东归岭南时,就不止一次与冯家人说过李渊的狡诈。这么狡诈的人,又怎么可能在还有太原与上党两座坚城,及两地十万余兵马时,却会如此甘心归降到昔日的生死大仇陈破军的手下呢。
  一番的思虑过后,她才会立即趁着夜色来会陈叔达。先前她念的那张南陈圣旨倒也是真的,这张圣旨本来是沈法兴送到女儿沈落雁处,想让他凭此策反陈叔达的。这个时候,却成了她与陈叔达接近,取得他信任的道具。
  “姑姑临死之前,我一直陪在身边左右。姑姑最后的那几个月,已经不大见人,可是却依然对着墙上陈叔的画像流泪。而且最后走前的几日里,好几次昏迷前,姑姑都一直在昏迷中念着陈叔的名字。最后离去时,已经神志不清,握着我的手,却连连问我后来为什么不回来找她,一直到撒手西去。”
  陈叔达微微一愣,不禁又想起了当年建康城中的那一幕幕。
  长叹一声,“可以和我说说阿狄的事情吗?当年西入长安之后,因是亡国皇族,所以必须时时低调,出入也有诸多限制。虽也挂怀着阿狄,却不敢去打听她。”
  冯婠简要的将姑姑冯狄那大半生的遭遇述说了一遍,听的陈叔达老泪纵横,锤手顿足,大叹造化弄人。
  “陈叔怕是有快三十年未还江南了吧?”冯婠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了,只得调转话题。
  “是啊,一转眼,已经差不多快三十年了,当年十七岁入长安,如今却已经半截身子埋进了黄土,年近不惑。”陈叔达长长的叹了一声,望着小船边不断晃起的波浪,感叹地道。
  “陈叔,去国已经三十年,何不再回江南一趟?姑母大人死后,家中按照她的遗愿,将她葬在了建康城。陈叔,何不去看一看姑母,她可是死前还一直对您念念不忘,恨不能再见一面。”
  “可我如今是李唐之臣,如何能再回江南。”陈叔宝苦笑一声,飘零半生,如果有机会,他还是想再回江南的,越是老了,越是有这种落叶归根的想法。
  冯婠摇了摇头,“陈叔,李家虽然看似还有一线生机,可实际上,自龙门战败,他们就已经没有了任何再翻身的机会了。陈叔跟着他们,不会再有出路的。陈叔不愿回江南,是不是有打算去河北,我知道河北的陈破军也是陈叔的亲侄子。”
  想起今晚李家父子的计划,陈叔达心中犹豫。今晚是李家最后的机会,不过对于计划的成败,他去心中忐忑,并不抱太多希望。这个时候听冯婠提起陈破军,他不由的沉默。
  “陈破军虽然确是我的亲侄子,可他连老子都不认,又怎么会认我这个叔。更何况,还不知道他能再活几天,我又怎么去投他。”在长的和冯狄八九分相似的冯婠面前,他心中没有多少防备,一不小心就把心底的机密说出了一些。
  冯婠神色一动,马上抓住了陈叔达话里的话,急忙追问道:“陈破军怎么就活不了几天了?陈叔?”
  陈叔达自知失言,不肯再说,只是摇头。
  冯婠只是央求,还做小女儿态,抓着陈叔达的手臂左右摇晃着。
  小船只一荡一荡,随着冯婠的摇晃,也跟着有节奏的一摇一晃,荡起一大片涟漪。水寨之中,河北水师的楼船战舰在黑夜中,仿佛一座座狰狞的怪兽,正蹲在那里张着大嘴。
  不时响起的鼓点声,一声声的报着时间。比起对岸那河堤上的一长溜灯火通明,此时的水寨反而显得过份的安宁。明日水师就要拔寨返回河北,今夜是陈、郑、唐三家将士的欢宴之时。
  不但陈破军在盟津城设宴邀请李渊、王世充等唐、郑两家主臣文武,就是其它的将士,也都得了不少的钱财赏赐,得到了半晚上的休假。除了少数留守的将士外,大部份的将士都已经高兴的上了岸,在那一家家的酒肆青楼之中,尽情的挥霍享乐。
  又是一通鼓响,河面上的风将那远处的酒肉香味,还有喧嚣呼唱也尽皆送到了这艘游荡在安静的水寨夜色中的小船上。陈叔达深吸了一口气,自忖此时陈破军的宴会怕是已经开始了吧。
  估计这个时候李世民正上演一出负荆请罪的苦情戏,当着三家将校的面,拖着断腿向陈破军与王世充请罪,大声痛斥自己的前非,请求他们原谅吧。也许自得意满的陈破军和王世充这个时候,已经喝下了那无色无味,三日无事,三日后准时要人命的剧烈毒药吧。
  想着那一切,陈叔达突然感觉一阵阵的烦躁。时间流逝、世间沉浮,这暗夜之下,又有多少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又有多少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一切的一切,让他心灰意冷。
  罢了,罢了,他已经疲倦了。就任由他们继续这般打滚吧,他疲倦了,今天见到了与心中那影子那般像的冯婠,又听了那么多自己一直藏在心中那人的事情,他彻底的疲倦了。他已经下定主意,管他是河东李唐,还是江南陈朝,又或者是河北的侄子,抛下吧。就此一条扁舟,一骑瘦马,独自南下江南,去见见那个曾经朝思暮想,难以忘怀的女子。然后在她的墓旁结庐而结,陪伴终老。
  转过头,看着冯婠依然期待地看着自己,他笑了笑,“这旨意恕我不能接,我已经决意下江南,去与她做伴。不过,临走之前,也告诉你一件事情,算是感激你刚刚告诉我的这一切吧。”说着,他回头望了望那灯火通明的盟津城,回头长叹一声,将李家父子今晚的计划一一告诉了她。
第647章
五体投地
  李渊带着儿子建成、世民及一众部下登上北岸,换上马车往盟津城而去。李世民腿有伤不能骑马,安排了一辆舒适的马车。
  天已漆黑一片,马车跟随在李渊的马后前行。虽然坐在马车上,可依然颠簸,那白天才被陈破军一箭射断了小腿骨的左腿,在这颠簸中传来一阵阵揪心的疼痛。
  李世民勉力坐着,一手掀开马车帘子,看着一旁马上面上压抑不住激动之情的父亲。父亲被裴寂等一众李家的文武大臣如众星拱月一般,而在父亲的身边,大哥建成紧随其后,也被众臣拱卫。
  坐在阴暗的马车之中,他冷冷地打量着自己的这位长兄,李唐的世子。建成离父亲是那么的近,此时一身紫色的华丽长袍,他甚至能看出长袍的里面还隐隐有内着皮甲的痕迹。大哥建成比他大了十岁,和陈破军却是同一年所生。虽然与陈破军比起来,自己的这位大哥没有陈破军身上的那种杀伐果断的英武之气,也没有那种纵横睥睨的英雄之气。
  但是李建成自幼生于关陇贵族门阀之家,且又身为国公府嫡长子,深受贵族教育。虽不像他一般曾经在辽东战场上血腥厮杀磨练,但是李建成却极像父亲。他外表英俊,且又待人温文尔雅,礼贤下士,在河东也是深得李唐部下喜欢。只是越是如此,李世民的心里就越不舒服。
  特别是看到此时的李世民金冠紫袍,鲜衣怒马,一副翩翩贵族世公子的样子,他就更加气的真咬牙。他为了李家多少次出生入死,刀山箭雨,腥风血海。甚至背负着世间的诸多骂名,而且为此还断臂毁容。可到头来呢,大哥只因早出生,就早早被定为李家的继承人,甚至如今还是唐王世子。坐享他拿命换来的这一切,他的心中万分不甘。
  他眼前又浮现起了幼时的情景,无论他做了什么,都不如大哥建成,他总是会做得更好,引得父母亲的关注和称赞。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终于比大哥更出色,做得更好,也为李家立下更多的功劳,可又有几个人看到这些。眼下自己瘸着一条腿坐在这马车之中,大哥却被众星拱月一般的围在父亲身边。
  李世民恨恨地放下了帘子,昏暗的马车之中只有他一个人,他抬起右手,大拇指轻轻地转动着中指上的一枚紫色宝石戒指。戒指很漂亮,那紫色的光芒如同一阵雾气般蕴绕在手上。
  不过这并不只是一枚普通的宝石戒指,实际上这是一枚空心的戒指。那颗紫色的宝石下,有一个小小的空间。此刻,里面就藏着已经被磨成了微细粉末的紫色毒药。他轻轻地用拇指推起那紫色宝石,又一次的检查了一遍那一小撮紫色的致命毒药。最后满意的将宝石又安回原位,今晚,他就将用这些,来了结与陈破军的恩怨。当然,如果有机会,他也不会介意在大哥李建成的酒杯里放上一些。当然,他不会蠢到也用这种毒药,在他的衣袖中还缝了几个隐秘的小口袋。现在,那口袋中就有一包谁也不知道的备用毒药躺在那里,如果有机会,到时他就会让他那个大哥,跟着陈破军一起去做个伴。
  马车停了下来,外面传来侍卫的声音,“将军,已经到了。”
  几名侍卫抬着一个软榻,欲将他抬进盟津城。
  夜风锐利,夜风锐利,充满黄河河水的气息,刮过盟津的城头,传出低语。盟津城墙上火把摇曳,沿着城墙还有一圈营地,营地里篝火熊熊,仿如满天星星坠落凡尘。夜空漆黑无月,只有几点寥寥星辰悬挂天空。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李世民站在那里收回目光,心里暗暗念了一句。
  盟津城的城门并不高大,不过三丈三余,但是此时,这个小小的盟津城上城下,却是遍布着河北的兵马。城楼上旌旗密布招展,点点的火把照耀下,整齐的河北军士密立城头,怀中的长枪闪着幽幽的光芒。
  城门已经洞开,护城河上的吊桥也已经放下,但是城门口那一队队整齐的河北将士,持矛挟刀,横眉冷对,却让他对这个黑洞洞大开的城门生起一种寒意。看着这城门,总让他有种有去无回的感觉。
  父亲与大哥已经在城门前下马,他在柴绍的扶持下下了马车,他遣走抬着软榻的侍卫,决定独自进去,才会是深得更有些诚意。于是李世民在一队队河北军士的注意下拄着拐杖,在柴绍与李孝恭二人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踏上了吊桥,穿过了城门洞,进入了满城热闹的盟津城。
  城中的将军府,今晚是陈破军的设宴之地。
  八名河北守卫打开厚重的朱门,噪音和强光顿时穿出,李世民看了看自己狼狈的模样,心中大感满意,推开了柴绍与李孝恭两位好友兼得力部下的搀扶,拄着拐,一瘸一拐地走进了这间热闹喧嚣无比的大宅。
  在杯筹交错的碰撞和席间低声的交谈声中,远远的他就听到了王世充的,“陈王英雄盖世,臣等今后唯陈王马首是瞻,誓死追随!”的恬不知耻的马屁声。
  大厅宽敞无比,原本这是将军府的大堂,此时却已经被用作了宴会的场所。站在厅中末首,距离高高在上的陈破军最上首,足足有近二十丈之远。厅中四周都生着一个个的火炭盆,让这厅中丝毫感受不到三月春寒的冷峭,唯剩下温暖如故。
  厅中梁上垂下一条条粉色的纱帐,光可鉴人的大厅石板上,在陈破军的位下,左右各摆着两溜长长的座位。两边四排,一张张的小几坐垫上,此时坐满了陈、唐、郑三家的文武将士。其中河北的将士单独居于陈破军右侧两排位置,而唐、郑两家的主臣则一家一排。势力更强的王世充率着部下居于前,他父亲李渊与大哥建成则带着裴寂等文武居于后。
  宴会才刚刚开始,一队队的侍卫奴仆端着一道道酒菜往来穿梭,金黄的烤羊,香气腾腾的烤乳猪,甚至是普通百姓一生都不太可能有机会吃上的牛肉、牛筋等。除此外,靠近着黄河,宴会上自然也少不了诸多河中鲜烩,红烧、清蒸各式皆有。
  宴会乃是分餐之制,人人面前一张小几,此时已经摆满。
  赴宴的人差不多都已到齐,唯李世民与李孝恭、柴绍三人在最后。李世民向着父亲那里张望了一下,在父亲与建成之下,坐着的是裴寂,裴寂之下才有一个空位。他知道父亲这么安排,必然是免得他位置太前,引得陈破军注意。而柴绍与李孝恭两人的座位则还在后面,已经快排到了李唐那边的末位。
  “孝恭、嗣昌,你们也去就座吧,我自己一人过去就行了。”
  李世民单独向前走去,远远的就能看到陈破军正举杯邀饮,满怀大笑,说不出的得意。他一边慢慢一瘸一拐的前行,右手拇指一边微微不可察觉的又抚摸转动了一下中指上的宝石戒指。
  一心望着最上首的陈破军,李世民忘了关注脚下。当他走过厅中过半时,他右侧外边的罗士信看着他突然冷笑了一声,与左右的秦琼和程咬金两个兄弟笑了一笑。
  李世民一条腿包的严严实实,此时一只独臂还要撑着一只拐,走出路来说不出的别扭艰难。可为了达到目的,他还是一步一步的撑着,脸上还得装出请罪的姿态。原本喧嚣的大厅,在李世民那笃笃的拐杖声中,终于渐渐安静了下来。
  众人不再交头接耳,也不再窃窃私语,都将目光停留在了李世民的身上。白天李世民刚刚因桀骜不驯,对陈破军不敬,惹得陈破军一箭射断了他的左腿,狠狠的侮辱了他一把。众人不明白,才刚刚过了半天,怎么这个欢庆的时刻,李世民居然又出现了。
  过了今夜陈破军就要回河北了,王世充不愿意再出什么意外,他还等着陈破军帮他对付李密。这个时候看到李世民上来,不由的端着酒杯疑惑地看着李渊,不明白这个老狐狸,又在搞什么。
  高高的上首之位,陈破军看到李世民走了进来,脸上露出了不可察觉的讥笑。虽然还不太确定长孙顺德送来的那封信上所说的真假,但陈破军早就在一直防着李家父子,对李世民又岂会大意。此时看到李世民像是突然变了一个人一样走了进来,他心中却是已经完全相信了长孙顺德的那封信上所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