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509


第639章
虬髯力谏
  “陈王箭术无双,更兼布下如此大局,将天下枭雄一网打尽也。殿下立陈而代隋,乃是众望所归也。”
  晚春三月,草长鸢飞,徐风阵阵,军旗猎猎。河北军容鼎盛,气势如虹,陈字军旗之下,郭孝恪微笑着道。
  “是啊,大隋已经彻底名存实亡了,这天下终究还是属于陈王的。臣等相信,大陈一定会比大隋更加繁荣富强。”秦琼赞喝着道。
  陈破军闻言嘴角微微一扬,“大陈?不过是辽东加半个河北而已。”
  程咬金一拍胸膛,“大帅何必如此自谦,辽东经营数年,早就是我们的安稳后方。而如今的河北,虽然魏刀儿等人还在那里上蹿下跳,可咱们的大军已经严整待战,一待我们回到河北,立即就可以收网,将这些叛乱者一网打尽,整个河北将再无纷争。而夺下河北之后,河北的两翼山东和河东,更是再无法阻挡大帅大军。到时咱们不论是南下中原,还是西进关中,纵观这天下群豪,又有谁能阻挡大帅的脚步?”
  一旁的张仲坚也附和道:“殿下天下布局,天下郡雄尽在掌握之中。如今河北将平,山东已定,转眼间河东又将收入囊中,更何况此次来盟津,又与王世充达成一致,李密这个枭雄也长久不了,如此一来,陈王得天下,指日可待矣,末将等也提前恭贺陈王。”张仲坚依然还是那满脸的络腮卷胡子,在马上向着陈破军拱手恭贺。
  “张帅有话直说即可,本王也非那等有点小成,就骄傲自满,听不进去忠言劝谏之人。”陈破军只是一转眼,就已经发现了身边几位大将们的小心思。
  这些人都是些马上悍将,论起打仗,他们个顶个的强悍。但论起耍小心思,他们却只能是个不入流的门外汗。刚刚他们转着圈的一番马屁话,陈破军一眼就已经看出他们是话里有话。
  对于这些曾经生死与共的弟兄们,陈破军向来亲近,对他们也与后来归附于他的那些文人及武将们不同。不论他们有什么意见,他总是会愿意十分认真的倾听,哪怕就是一些牢搔,他也并不会生气,只会一笑了之。
  “仲坚有一言,却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张仲坚躬身施了一礼,态度诚肯,以臣下对待主上的礼仪恭敬道。
  张仲坚虽然并不是最初追随陈破军的弟兄之一,甚至他还不是一个中原汉族之人。但张仲坚自加入陈破军麾下之后,尽心尽力,不但将自己积攒的海商舰队与海盗舰队都拿出来,帮着辽东军组建了水师。而且到最后,连他的流球王国都干脆献给了陈破军。能够放弃偏安一隅当一个海上国王,也能放弃自已的巨万家资,甘愿做陈破军的一个部下。这份取舍,朝廷、军中上下谁不称服。
  而陈破军能在整个河北朝廷的文臣武将中,将其晋封为仅有的五位国公之一,这份荣耀也是投之以李,报之以桃。两人虽没有辽东战场上的死生与共,但二人间的信任却也是非一般人可比。
  但张仲坚为人却十分聪明,虽然他的功勋之大,并非一个国公之位可比。但是不管是私下还是明里,他对于朝廷及陈破军的尊敬,绝没有半分虚假。就如此刻,虽然陈破军视他为兄弟,但进言之时,他依然恪守着臣下的本份。这份尊敬,看在陈破军的心中,十分的高兴。
  这样不居功自大傲的姿态,让陈破军对于张仲坚更为满意,他笑着一伸手,扶起张仲坚道:“张帅也是自家兄弟,无须这些繁文缛节,这里都是咱们自己人,但说无妨!”
  “是,请陈王恕在下唐突失言。”张仲坚恭敬一礼,看了看四周,发现唐、郑两家的人发现他们这边主臣说话,自动的没有聚过来后,放心的正色道:“陈王向来仁厚,不但对待自家弟兄们宽厚仁兹,就是有时对待别人,也十分仁慈。这上位者,心怀仁厚,本是好事。但臣下斗胆进言,为上位者,心中所怀仁义须是大仁大义,而不能是小仁小义。须知陈王此时争夺的是天下,事关天下百姓。如今天下,虽然比之最几年有些回转。但天下大部份的百姓,依然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辽东、河北、山东、淮北等地,皆因有了陈王,如今才能回到家乡,恢复生产轶序,一步步重回他日正轨。但天下其余各地,如中原河南,山南等地,依然在遭受着瓦岗军与洛阳郑军鏖兵的战火之乱。江汉、淮南,南陈与杨暕的兵马正四处攻城略地,你攻我往,打的天昏地暗,百姓不但要承受严重的税赋,还要服兵役瑶役。关中虽然有三山四塞之险,可如今江汉的杨暕,陇上的梁师都、郭子和,河西的李轨,薛举,哪一个不是盯着关中之地。就连天府之国的巴蜀,也依然是盗匪不断,战乱不止。”
  “陈王,大仁大义者,当早日挥兵荡平天下,去民于水火之中,解民于倒悬,此方为大仁义者。早一日结束战乱,重还天下太平,也是陈王对天下百姓的大仁义。”
  陈克复点了点头,“此理所当然也,本王既起兵逐鹿,自当以解民于水火,早日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为己任。这些你不用说,本王也明白。”
  “属下看陈王是不明白。”张仲坚大着胆子反驳道。
  陈克复有些不解地看着他,不明白他为何做此言论。
  张仲坚抬着与陈克复对视,毫不回避,目光中尽是真诚。
  “殿下,在下自到中原后,曾遍读中原经史典集。曾于一书中读过一句话,印象十分深刻,现在,臣斗胆将这句话赠与陈王。”他长吸一口气,一字一句的朗声道:“项羽重义气,刘邦得天下。”
  “项羽重义气,刘邦得天下。”陈破军沉默了一会,嘴中轻轻地念着这句话,回味着其中的意思。
  项羽与刘邦两人的故事,可谓是天下人尽知。楚汉争雄,更是历来军中将校们都喜欢的历事。项羽西楚霸王,英雄豪气盖世无双,鸟锥马,美人虞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何等的豪气霸气。在武将们的心中,气拔山兮力盖世的项羽,是所有武者心目中的英雄。秦末乱世,带领一群江东子弟,破釜沉舟,横扫暴秦,谁不向往。但项羽最后的乌江自刎,也让无须的后人感叹。
  而刘邦,这却是一个充满了争议的皇帝。无数的人在追忆着霸王的盖世英雄时,又对这个无赖出身的汉室高祖心中难言。他没有盖世的武功,也没有出色的智谋,更没有所谓的生死义气。逃难之时,他能为了自己的小命,把自己的孩子推下马车。但却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不是英雄的人,最后却击败了英雄项羽,成了笑到最后的人,开创了汉室数百年的基业。这不得不说,是一件让人深思的事情。
  此时此刻,张仲坚突然当着陈破军与众将的面,提起了项羽与刘邦,这不得不引得大家皱眉深思。
  “张帅,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你是说我们陈王如项羽一般优柔寡断?”鲁世深一寻思,立马觉得张仲坚这话不是什么好话。立时大眼一瞪,直指着张仲坚,大声地问道。虽然张仲坚封为信国公,位在他这个魏郡公之上,高了一个等级。但是他向来自视为陈克复心腹,处处维护陈破军的威望声名,又岂能容张仲坚说陈破军坏话。
  张仲坚摇了摇头,“在下非是此意,但只希望提醒陈王一二。陈王,对自家兄弟仁慈那是兄弟们的福份。但是对敌人也仁慈,这却反而是对自家将士们的残忍了。刚刚李世民在三家将士面前处处挑衅陈王,陈王本正好可以借机一箭射杀了他,料来李渊也是无话可说,甚至还可以借此震慑唐、郑二家。但陈王最后却是高高拿起,却又轻轻放下,如此一来,无疑会让唐、郑二家心中越发轻视陈王,甚至心中生出些不轨之心也是大有可能。”
  “陈王,想当初楚汉争雄,范增叫项羽借鸿门宴之机,一举铲除刘邦。可最后项羽却因犹豫不决,错过了如此大好机会,终致有后来的乌江自刎,可叹可恨。如今陈王虽然兵锋正盛,天下无双。但天下之事,瞬息万变。当初李渊与杨暕等人聚集太原之时,杨暕何不曾为兵马最盛者,可最后还不是众人皆败,唯李渊笑到最后?眼下李渊与王世充虽表面臣服陈王,但他们打的主意陈王又岂能不知?李渊是为了得喘息之机,以图东山再起。而王世充不过是想借陈王之势,以图李密。二人心中,又何曾有半分真心归降的打算?”
  张仲坚说到激动处,翻身下马,牵住陈破军的马辔,“陈王,争夺天下,来不得半点温情。当此之时,正该杀伐果决。当断不断,必爱其乱。臣下有一策,可除李渊与王世充二贼,助陈王夺下河东、河南二地,愿陈王倾听之。”
第640章
以除后患
  “老子早看李渊和那王世充不顺眼了,两个老家伙都不是什么好鸟,一样的狡诈,一样的无耻。跟这样的人结盟,一不小心就会被他们给坑了。大胡子,你有什么好计策,可以铲除李渊和王世充这两个贼子,快快说来。如果说的好,能让我老鲁心服口服,那以后唯就尊你为兄,快说。”
  鲁世深也跳下了战马,重重的锤了张仲坚一拳,急着问道。
  就连陈破军与其它的几员将领们,也都被吊起了胃口,扭着望着张仲坚。
  陈破军当然不是不愿意杀掉李渊,如果有可能,他当然愿意除掉李渊与王世充两个老狐狸。当然这得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能影响到朝廷下一步的战略。如果只是图一时之快,把人杀了,却反而让河东与河南的局势发生巨大变数。甚至使得本来有利于朝廷的两地局势,一下子变得糜烂,甚至让杨暕和李密等人得了便宜,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陈王此次前来盟津,明知两家并非真正臣服,还不远千里赶来,明面上接受唐、郑两家臣服,实际上与两家结盟,这确实也是一步好棋。如此一来,既能暂时安抚了李家,免得他们走投无路,投降了他人,助长他人势力。二来也可以用他们暂时牵制下河东陇上的几家势力,为我们入主河东赢得时间。而与王世充结盟,却也是能借其之力,帮我们牵制李密一部份实力,为我们击败魏刀儿,顺而打压李密取得助力。”
  张仲坚称赞了陈破军的做法一番,话锋一转道:“但是,这虽然是步好棋,但那只是对之前的局势来说。如今之时,李渊已经到了盟津,王世充也已经表面臣服于我朝廷,两家如今都檄文天下,共尊我河北为正朔。此间形势,正是彼一时,此一时也。李渊与王世充都是两只老狐狸,与他们联手,这其中充满了变数,一个不小心,我们就容易被他们反咬一口。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他们除去,以除后患,一了百了。”
  “怎么个一了百了法?我们现在虽有五万兵马,可王世充那老狐狸身边可是有十万人马,真打起来,我们不一定真占的了上风的。”程咬金有些疑惑地道。他有些不太明白,这先前和现在,怎么就局势不一样了。
  “非也。眼下李渊、王世充表面上都已经归降我河北。特别是李渊,他的信使已经带着他的亲笔书信前往太原与上党。更何况,如今李夫人又回了陈王身边。你们说,如果这个时候,李渊与王世充突然死了,你们猜接下来会怎么样?”张仲坚笑着道。
  “突然死了?李渊和王世充虽然看起来也半截身子埋进了黄土的人了,可他们怎么看也还能活个一二十年吧,怎么这么巧,就都突然死了?”罗士信有些疑惑的出声道。
  他的话一出,身边的两个好兄弟秦叔宝与程知节都齐齐的往边上一挪,那意思是羞于与他站在一起了。特别是程咬金,拿眼白了他一眼,小声的提醒道:“想要一个人活着有些麻烦,但要一个人死,那还不容易吗?你杀了这么些年的人,怎么越混越回去了呢?以后别和人说咱们是兄弟,哥哥我丢不起这人。”
  郭孝恪闻言也是眼前一亮,不过转瞬又疑惑地道:“眼下我们与唐、郑两家是互相利用。如果我们杀了李渊和王世充二人,那岂不是把他们往敌人那边推吗?万一两家余部反而投了李密或者杨暕,那咱岂不是给他人做嫁衣裳了?”
  “我又没说我们要大张旗鼓的公开做,难道就不能换个法子?比如说,让人冒充李密或者杨暕的刺客,出手刺杀了他们,然后留下一点线索什么的。又或者在他们遇刺的同时,咱们这边也装作遇刺,或者让陈王受点小伤,如此一来,他们不但不会倒向他们。说不定,到时唐、郑两家反而要与他们势不两立,咱们岂不是正好坐收渔人之利?只要少了李渊与王世充这两个老狐狸,余下的,两家又还有什么人真正挑得起这烂摊子?”
  “最好把李老二也一起杀了,每次一看到那小子阴阴的眼神,老子总感觉浑身不舒服。要是李渊一死,估计李建成肯定争不过李老二。到时要是李老二当了家,估计这小子又要起什么乱子,趁早把他一起做了,让他跟着李渊一起去地府做个伴好了。”程咬金到现在也还忘不了当初在洛阳时,被李老二他们追剿的困境。想想那一次次的死里逃生,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那太便宜那姓李的了,我还想看着他剩下的那一条手臂和另一只脚什么时候也断掉呢。”就连貌似忠厚的陈雷,也忍不住在一旁说道。河北诸将,就没有一个对李世民有好感的。自起兵以来,河北军纵横天下,还从不曾有过其它背叛自家的将卒。偏偏李世民当初也是辽东军出身,而且最后还背叛了当初生与共的战场袍泽,这份过往,所有的辽东军出身的将士,没有一个人会忘记。
  辽东军上上下下,早就想着要杀李世民以报当日之仇。不过大家也谨记着陈破军的话,知道这次来盟津要以大局为重。要不是如此,李世民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眼下一听到,能将李渊父子除去,大家都忍不住激动起来。
  看着诸将的群情激愤,陈破军沉默不语。
  李渊与王世充二人是敌非友,早晚与他们要有一战。如果能早日解决掉他们,也确实会省去将来许多的麻烦。毕竟李渊的狡诈如狐,王世充的枭雄本色,都非一般人可比。特别是王世充手下的江淮军,这可是当初与辽东军并称的天下强军。将来如同两军相战,战略强悍的江淮军,必然会给朝廷的兵马造成很大的损失。
  不过要杀他们,也不得不慎重考虑。虽然张仲坚说得不错,这事情可以假装李密等势力的刺客所为,但这事情若成功还好。万一到时行刺失败,那么以李渊和王世充二人的精明,必然能很快的猜出事情的来龙去脉。那么最坏的结果,就可能是他们在盟津三家相战。最好的结果,也必然是三家的盟约破裂,甚至是李渊转投其它势力怀抱。
  争夺天下,就如同在下一盘棋。此时陈破军面对着这盘棋局,有数子可下,可一旦落子,却再无法更改,其结果,也是难以预知。一步错,就有可能步步错。大好的局面,也将有可能葬送。是步步为营,小心为上,还是抓住机会,绝不错过,大胆推进为好?
  陈破军有些头疼的揉着两边的太阳穴,出谋划策,这是部属的职责。但是部属出了谋划之后,如何决断,这却是主公的责任。这份责任没有人会与他一起承担,也没有人承担得起。不管对与错,都必须他一人决断,将来也一力承担。
  “我等与唐、郑三家相争,本无意伤及其性命。但张帅说得不错,这争夺天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李渊与王世充能真心臣服与我,本王倒是愿意真心待他们,惜他们之才,为朝廷一用。只可惜,就算本王有些心,他们也绝不会肯甘心再做一臣属。可惜啊!”
  张仲坚点了点头,“李渊、王世充二人,皆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大才。不但如此,王李二家,都是这天下数一数二的阀门,门生故旧遍及天下。如若他们真心肯臣服陈王,确实是件好事。不过这二人受尽杨广的恩赏,如今杨广尸骨未寒,却已经在谋夺杨氏的江山,这样的人物,又岂愿意甘居人下?陈王,能为我所用者固然是好事。但既然不能为我所用者,如李渊、王世充这样的枭雄,还是当早除之为后快。”
  “罢罢罢!”陈克复举目望向远处,李渊已经让人送刚包扎好伤腿的李世民回营中,此时正与王世充两人在一起说着什么。看着两只老狐狸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丝毫感觉不出两人曾经你来我往的恩怨。越是这样,他心里对这两人也越发的是忌惮。
  沉吟许久,他终于下定决心。
  “张帅,以往甚少见你提出此等计策,不知为何今日却是提出如此妙策?”
  张仲坚犹豫了一下,一拱手道:“还请陈王恕罪,其实刚才臣的这番计策并非出在在下之手。在下来时,曾与二哥药师在武阳郡相会,期间曾说起过陈王此次盟津之行的打算。刚才那些话,是药师酒后说出,只是他觉得此计太过行险,不如陈王先前之策稳妥,是以并没有上奏殿下。不过,臣刚才见李世民太过嚣张,一时没忍住,才说了出来,还请恕罪。”
  张仲坚与李靖、王仁恭三人曾经结拜为兄弟,论排行,王仁恭最长,李靖次之,张仲坚排行第三。
  “原来这计策是张帅与李帅共同所出,那本王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既然如此,那咱们走前,也给李渊和王世充这两头老狐狸送上一份最后的礼物,希望他们能喜欢。”
  “对,干他娘的!”
  “干他娘的!”
第641章
人为刀俎
  早春三月,天黑的快,太阳刚落下山没有多久,天便已经完全昏暗了下来。
  凌波号战舰船舱内,与晨间的明亮相比,此时显得昏暗而阴沉。舱内已经点起了几支蜡烛,摇曳的烛光本飘忽不定,将舱中几人的影子拉的直长,照映在舱壁之上。
  舱中的榻上,李世民正紧紧地咬着牙齿躺在榻上,一只左腿被绷带缠了一圈又一圈,还在外面夹上几块木板。大夫将绷带缠好之后,转身拿起笔,在纸上提笔而就,写了一张药方。转而交给了榻边满脸关切的望着儿子的李渊,“唐王,二公子的腿骨被箭射断,在下已经为他及时包扎接骨。一会唐王可派人按这药方抓药给二公子煎服,切记需要卧床静养,切不可移动。伤筋动骨一百天,二公子这伤,最起码也得养上一年半载方能下地,切记,切记。”
  李渊看了看床上的李世民,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长子建成道:“大郎,你替父亲送大夫回去。”
  “是,父亲。”李建成起身,送大夫下船。
  “大夫,你看我二弟这腿能治好吗?”在大夫离船前,李建成轻声问道。
  那大夫满头花白,也是随军大夫,最擅长的就是如战场上的刀枪箭伤,不过任他经验丰富,这个时候也是长叹一声,“李将军中的那一箭,并非寻常箭支。老夫也仔细看过了,那是铁胎强弓射出来的劲,力有千钧。更何况那箭支乃非军中普通羽箭,乃是特制的加大号金箭,全身金铁,沉重无比。这样的箭实际上比之床弩也差不了多少了,要不是李公子刚好站在了那头鹿的后面,如果那一箭是直接射中了李公子的腿上,只怕当时那条腿就已经被射成了两断了。如今虽然包扎医治及时,但恐怕就算好了,将来也必然得落下残疾,还望公子提前有个心里准备。”
  “你说世民以后这条腿就瘸了?”李建成听闻,仍然有些不敢相信的惊呼道。
  “能保住腿已经十分难得了,唉。”大夫说完,摇了摇头,下船坐小舟离去。
  李建成有些失神的回到船舱中,虽然这个二弟向来有些桀骜,甚至说在府中还处处压在了他这个嫡长子的头上。但无论怎么说,两人关起门来,还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世民先前已经断臂毁容,此时又要瘸上一条腿,他心头也感觉万分沉重。也不知道要如何把这结果告诉他。真怕他受不了那打击,做出什么更冲动的事情来。
  如果不是他性格自断臂后大变,变的冲动暴烈,也不致有今日的祸事。
  回到舱中,李渊与李世民还有李家的几位叔伯都将目光望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