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3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6/509

  “那后来在东都,你暗中图谋反叛,可却为何瞒着我们李家?你口口声声说我李世民对不起你,不该向皇帝告密。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李家?你那样一走了之,可有想过等皇上发现后,你是跑了,可我们李氏一族,上上下下那些人又该怎么办?这就是你把我们当成一家人?”
  “我当初不告诉你们,正是怕你们知道了会牵连你们。虽然当初匆促间处理的不够妥当,可我从没有想过要害你们。可你是怎么做的?我陈克复今天还能站在这里,完全是因为福大命大,可不是因为你对我好。”陈克复冷冷地回道。
  李世民猛地一挥他那只独臂,大声吼道:“终于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了吧,我早就知道,你早已经恨我们李家入骨,巴不得我李氏一族全死光了。男子汉大丈夫,敢做就敢当。你一心想要报复我们,何不当面说出来,何须如此假惺惺做戏?”
  “李家对我不仁,但我不会对李家不义。”陈克复站起身来,上前几步,走到自上来一直没有说话的李秀宁面前。一年多的时间未见,再见面四目相对时,两人之间依然是那么的牵挂。
  看得出来,为了见陈克复,李秀宁特意的打扮了一下。乌黑的头发高高盘起,身上披了一件大长的红披风,虽然还穿着战袍,但却十分干净爽朗,衣甲之上并没有什么破损及污渍。脸庞虽然比之过去微黑了一些,但略带古铜的色彩,却更显健康。身上没有了初见时的那般烂漫天真,但清澈的眼底中,却多出了许多成熟大方。
  陈克复嘴角上扬,对着她轻笑,跟着她那略带不安和紧张的脸上也跟着轻笑了起来。那脸上洋溢着放松的笑意,再没有半分紧张,剩下的只有眼神中的绵绵情意。
  伸出手,陈克复一把将李秀宁拉到自己的身边,转身回到了座位上。
  “当初的恩恩怨怨我无意再追究,过去的就让他都过去。不论如何,我与秀宁终究是拜过堂、成亲过入过洞房的夫妻。你们都是秀宁的父兄亲人,我无意让秀宁夹在中间难过。”陈克复看着李渊道:“过去的事情有太多的过往,你我都明白,以往我在辽东,你在河东,都是一方豪雄,都志在天下。可如今时移事易,不论你愿不愿意,你都得承认,李家的争霸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相反,本王如今兵强马壮,形势一片大好,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该是你们的,就是你们的,不是你们的,强求也是没有用的。这天下,终究是我陈克复的。虽然当初你们背弃过我,但是,即使如此,我仍然愿意向你们保证,只要李家放弃过去的种种恩怨,真心的臣服投靠于我,那么,我们依然是一家人。我陈克复得了天下,你们李家只会比过去隋时更加荣华富贵。过去,你是唐国公,而在将来,你是唐王。”
  面对李渊,陈克复的承诺张口就来。到了这一步的人,似乎这种承诺的本事都是与之俱来的。至于信与不信,那就看他们了。
  话说到这地步,李渊也收起了原先的那副样子。眼下已经到了最直接和关键的时候,虽然他们表面上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但他们都明白,刚才的那些不过是些场面话。现在,才是真正的说到点上。
  政治,说白了也不过是交易。
  一样的都是看谁的筹码多,看谁的牌大。还有就是看谁会讲价,谁能卖个更好的价钱。李渊虽然并不甘心就此认输,但是不管是权宜之计也罢,还是真正的有投靠观望的想法也好。
  眼下就是到了与陈克复真正讨价还价的时候,而且在李渊看来,讲的越认真,那么也更容易让陈克复相信他确实已经没有了别的打算。
  “关中的代王答应过我,只要我臣服于他,他同样册封我为唐王。洛阳的李密也同样这样承诺过我,就连杨暕也有过一样的承诺。”李渊道:“但是说实话,我并无意于权力欲望,先前在河东,我也只是受先帝蹦遗命,治理河东而已。我只希望天下能早日结束这场纷争,重还天下太平。也能让我李氏与河东的诸世族们,重过安稳的日子。至于这天下是否改朝换代,还有谁将成为天下之主,这些还是交与上天来裁决吧,我相信,天子都是上天所选的人,如果他们真的天命所归,相信他们注定会成为天下之主的……”
  陈克复笑了笑,“唐王之意,可是要本王保证李氏与河东诸世族豪强们的利益不受损害?”
  “确实如此,这是我与河东诸父老乡亲们的唯一请求。”
  “只要他们能与我治下其它地方的百姓一样的遵循朝廷的法制,那么本王能保证对他们一视同仁。我知道有不少人说我之前清洗世族和地方豪强,其实如果不是他们起兵造反,本王又岂会如此对付他们?你们可以放心,只要你们真心对我,本王亦不会亏待于你们。河东,还是河东人的河东。本王不但可以答应等回到河北后,再任命唐王为太原留守,回太原坐镇。亦可答应,将来河东的诸州刺史、太守、县令,皆可由河东人担任。河东各地方世族、及地主们的田地、财产绝不会受到侵占。”
  李渊听的心动,眼神与儿子建成与世民相互对了一下。
  “不知陈王需要我们付出什么?”李渊并没有马上答应下来,陈克复开出的条件,比他们预料中的还要好。这让他反而心中有不安,他从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他们到了这一步,确实已经是没有办法了。
  虽然他之前说关中的宇文氏、江汉的杨暕、河南的李密都向他劝过降,还许诺保留他的唐王爵位。这些事情确实是真的,宇文化及、李密都派使者传达了这样的条件,就连刚把他打败的杨暕也同样没有错过。
  可实际上,虽然看似他有很多选择,但宇文化及、李密、杨暕三人没有一个是他愿意选择的。杨暕为人生性凉薄,又曾经被他害过。一旦投靠了杨暕,只怕杨暕一得到河东后,立即就会和自己秋后算帐,自己到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打死他也不会去投靠杨暕。
  而关中的宇文化及,却一向被他看不起。虽然他们同是关陇贵族出身,可在他看来,关中自保都不足。东面有杨暕虎视眈眈,一心打算进军关中。另一面,西面河西的薛举、李轨如今各据兵十余万,一直威胁着关中。而且陇上的梁师都、郭子和、张长逊等人也同样盯着关中。宇文化及四面皆敌,自保都不足,早晚也是要被别人击败。投靠他,等到宇文化及兵败,到时谁又能保证他们的承诺?
  至于李密,虽是同姓李,而且还同是关陇贵族出身,可李密在洛阳困了两年了,到现在也还是陷在泥潭之中。李密自身一样的是泥菩萨过江,比自己也好不到哪去。
  算来算去,也只有河北的陈克复可以暂时依靠。一来虽然之前有那些恩怨,可陈克复毕竟没什么根基,全靠着当初辽东军的部下撑着。而且虽出身南陈皇族,可他父亲陈深却被江南世族立为傀儡皇帝,而河北山东等世族豪强又被陈克复一锅端过。他暂时投靠于他,有女儿这层关系在,他觉得陈克复欲得河东,必然要倚靠自己,到时不怕没有机会东山再起。
  陈克复看到李渊心动的样子,心中暗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
  “我们联盟其实是个双赢的局面,现在我河北军正在扫平河北南部,且最近局势,还得与李密开战,另外江淮那边也一直战事未平。所以本王希望,唐王能立即向河东太原与上党传令,让他们归顺于我河北朝廷,而且我也希望得到河东世家豪强们的支持。”
  “就这么简单?”李建成有些惊讶,忍不住问道。
  “这事情看似简单,可实际上去并不简单。本王还有个小小的要求,算是个附加条件吧。”
  “你说。”李渊道。
  陈克复让陈雷摊开一副河东地图,在李渊等人面前展开。
  “诸位请看,如今的河东局势,河东西南的河东郡由杨暕与宇文成都各点一半,另外河内等五郡之地由王世充占据。东南只剩下了一个上党郡还在你们手,另外再加中部的半个太原郡。至于北面的马邑、雁门、楼烦、离石等诸郡,如今虽然表面上是在我河北朝廷控制之中。”
  “但实际上,唐王也当知道,那些地方其实是控制在刘武周、尧君素、郭子和、梁师都等各地地方豪强的手中。他们表面依附于我河北,但实际上却是听调不听宣。眼下我河北朝廷虽然派了王仁恭元帅在河东,但实际上兵马却不过数千人。如果眼下太原与上党立即归顺我朝廷,实际上却很有可能反而便宜了刘武周等人,让他们趁虚而入。”
  “陈王的意思是?”李渊已经猜出了一些,克制着激动问道。
  “本王的意思是,唐王马上手书往太原与上党两城,通知留守的李唐将士,让他们务必继续坚守,直到我河北朝廷派出的兵马到达之后,再向我朝廷兵马归降,将城池交由我朝廷兵马。”
  李渊低头想了一想,虽然这个条件看似有些为难,如此一来,留守的李唐兵马势力会有更多伤亡。但如此一来,却也保证了太原与上党依然在自己的手中,保存了实力。
  “可以。”
  “还有,本王还希望唐王与河东各文武马上与河东的世族、豪强们联络,让他们暗中准备,等到我朝廷兵马准备妥当之后,到时本王会让唐王与诸河东文武随军返回河东,到时本王希望唐王能与河东世族豪强们助本王一臂之力,将刘武周等不听朝廷号令之地方势力击败,一举将河东各郡夺下。”
  “这个只怕有些为难。”李渊犹豫着道。
  “事成之后,本王会论功行赏,到时就由唐王担任太原留守,坐镇太原,李氏一族可享受太原一城三成税赋。而其它帮助朝廷的世族豪强们,也将按功劳大小,封爵授官赏田。谁能帮朝廷夺下一个县,谁就是县令,谁能帮朝廷夺下一个郡,谁就是太守。唐王,你看可行?”
  “行,没问题,此事包在老夫身上。”李渊忙不迭地应道。
第629章
死不甘心
  李世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离开安澜号战舰的,一路上他只觉得膝盖僵硬,步伐沉重。从安澜号退出,直到登上另一艘专门为他们李氏父子准备的凌波号,他一直感受到陈克复一直在盯着他目光。
  好不容易回到了凌波号,李渊脸上的笑意已经全无,他四下打量了一下船只的四周。只见凌波号距离陈克复的坐舰安澜号也不过是百来步远。虽然凌波号上陈克复没有再派人上来,船上只有他们李氏一家,但是在凌波号的周围却是有着密密麻麻的上以百计的战舰包围着。
  “刚才在陈克复面前你为何要说那些话?二郎。”李渊站在儿子面前,黑着脸问道。
  “孩儿只是为父亲,为我李氏一族考虑而已。父王,投陈克复实非明智之选。陈克复早就欲置我李家于死地了,过去他一直没有机会。如今倒好,父亲却要自投罗网,送上门去。这样的好事陈克复又怎么会错过,只怕到时我们李家要被他吞的连骨头都不剩下一根,将来只怕后悔不及。”李世民无惧父亲的目光,肃然道。
  李渊叹了一口气,面色也缓和了不少,回身坐下,指着另一边对两个儿子道:“大郎、二郎,你们也坐下吧。”
  “古今成王霸业者,又有几个真正是一帆风顺者?”李渊摇了摇头,他看得出来,两个儿子都有些不太赞同他出山投靠陈克复,甚至有不少的李唐文武臣子也不太愿意。
  “打江山,除了招贤纳士,崇文尚武,勇敢果断之外,有时更需要的是韬略。今我们败于杨暕,又被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等人围攻,实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大郎,你熟于内政,擅长安民后勤。二郎,你熟知兵事,善于统兵,能打善冲。你兄弟二人一人文,一人武,正是辅佐为父的好儿子。但是,大郎做事过于犹豫不决,不够果敢。而二郎有时候有太过刚强,不知变通,这却是你们二人的缺点。”
  “大郎,优柔寡断,遇事犹豫不决,此乃上位者真正的大忌,该选择时就一定得选择,决不能犹豫不决,不然将来何以承担大任。而二郎,你性格太过刚硬,说来有些一根筋,这不是好事。如果你只是一员战将,那已经足够。但你不单单是一员将军,你还是我李家军队的统帅。刚过易折,适当的时候,你必须能弯。能屈能折,方为大丈夫。如果你们兄弟二人能做到这两点,为父又还有何可忧虑的?”
  “父亲,可是二郎也说得没错,我们李家与陈克复的恩怨太深,岂是能安稳解决的。如今我们自投罗网,只怕他不肯放过我们。”李建成担忧地道。
  “两利相较取其大,两弊相较取其轻!”李渊沉声道:“大郎,二郎,你们要明白,为父决定暂时臣服于陈克复,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仔细思虑过的。如今之形势,暂时的臣服投靠于陈克复,乃是我们最佳的选择,除此外,我们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只要我们李家还想要争霸天下,那么这就是我们如今最明确的选择。至于你们所担忧的,为父何曾不是没有想过,可做大事者,凡事不能顾前顾属,不然何以成大业?”
  “刚刚在陈克复那里,你们也看到了,听到了。陈克复现在想染指河东,可却又暂时鞭长莫及,正需要我们李家的支持。所以陈克复欲取河东,那么必然得倚仗于我们父子。也许等到将来他夺下了河东,再翻脸也有可能。可我们又何须等到那一天,只要我们暂时渡过了眼前这一难关,大事仍然可期。到时,陈克复才会明白,谁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父亲高明,孩儿佩服。”李世民兄弟们都恍然大悟。
  李渊看着两个儿子微笑着,心里却依然有着面上不曾显露的忧虑。刚刚他所说的这些,只能说是自己一厢情愿,最好的期望。但事实能如何,却完全不在他的掌握之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他所能做的也只有如此。他一意来盟津,除了心中不甘,还怀着一丝期望外。也还有着另一种打算,李家的局势万分危急,李氏一族富贵数百年,他不希望在自己做家主时,毁了李家。
  他来盟津,臣服陈克复,也希望让女儿三娘回到陈克复的身边。如此一来,如果将来李家事不可为,也许陈克复这里还是一条退路,能保全李家一二,不至于争霸失败之后,覆灭李家。只是这种消极的想法,他并不能告诉别人,哪怕是亲生的两个嫡子,他也无法与他们说知,只能藏在心中。
  “好了,此事就这样说定了。”李渊有些低落的道:“你们以后记得明白我们的处境,尤其是二郎,不要再与陈克复顶撞了。我们如今处在他的屋檐之下,该低头时就得低头。你们下去吧,为父要沐浴更衣安歇了。”
  李世民与兄弟退出父亲的舱房,与李建成又说了几句话,便各自回了自己的舱房。贴身的侍卫送上来几套衣物,还有热气升腾的热水,说是陈王妃派人送来的。
  他愣了一下后,才明白这个陈王妃原来就是自己的三姐秀宁。嘴角冷笑一下,李世民看也没有看那崭新的衣物一眼,转身出了舱房又上了凌波号第五层的甲板之上。
  站在五层楼船五层的甲板之上,立于迎风招展的陈字大纛之下,凝视汪洋。黄河盟津渡口一条小船正从远处安澜号的边上离开,划向渡口岸边,船壳条纹斑斓,划桨起落,穿破浑黄浪花,稳健前进。那小船打着王字旗号,他明白那是刚刚与陈克复商谈完返回的王世充一行。他目送它消失于渡口后方,心想:若我的诸多恐惧也能这么容易消失,那就好了。他为了李家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为此与当初的好友、姐夫陈克复,最后成了生死敌人,甚至因此丢失一条手臂,毁了面容,难道最后竟要目睹如此悲剧吗?
  虽然老子曾说过,‘大小多少,报怨以德!’但他从不相信世上会有以德报怨的事情,孔子都曾经说过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他不相信陈克复会以德报怨,而就算陈克复能看在三姐秀宁的面子上,不对他们李家以怨报怨。就算以直报怨,可以李家以往对他做过的那些事,还有李家正打算将来做的那些事,不论是陈克复公正还是不公正,他们李家都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局。
  李世民从不肯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上,任由他人主宰掌握。当初陈克复自洛阳出逃,他发现后之所以要向杨广告密。除了他怀疑李玄霸的死与陈克复有关,及长孙无垢拒绝于他,反而中意于陈克复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感受被陈克复背叛了李家,把他们李家置于了一个危险的地步,面临着李家的灭顶之灾,及兄弟之生,还有失去爱人的数件事,他才会与陈克复最终决裂。
  当初的事情虽然有些冲动,可他从不曾后悔,就算事情再来一次,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他所后悔的唯有当初的那一箭,怎么没有射死陈克复,才终有后来的祸事。
  眼下他与李家又一次的被迫的握在了陈克复的手掌心,一切生死全由他掌握在手中。这种感觉让他极度的不安,他不甘心。特别是自断臂毁容之后,李世民的性格变化巨大,他犹豫一只刺猬。将自己心中的所想,全藏于满身的利刺之下。一旦感觉到有危险临近,或者有人触动了他心底的那些不肯示之于人的东西后,他就会立即变得焦躁,狂暴,马上就会第一时间张开身上的利刺。
  玄霸辽东战死,元吉亡于东都。自母亲窦氏死后,父亲李渊、大哥建成、三姐秀宁,他们四人就是最亲近之人。虽然他是最小的,但他却时常觉得父兄姐姐们更需要自己的保护。自从母亲去世,玄霸与元吉又接连遇害,他更将保护亲人视做自己的职责。
  当初陈克复丢下了三姐,这几年他娶妻生子,妻妾成群。在他逍遥快活的时候,他可曾想过三姐在李府每日暗自垂泪,凄凉的独自弹奏着琵琶?
  当初他匆匆逃亡洛阳,可又曾想过李家要如何面对接下来的危险局面?
  李家一路挣扎,才最终走过来,最终在河东有了一隅之地。
  可如今,河东丢失,李家不得不臣服当年那般对他们的陈克复。甚至陈克复居然还可以坦然的面对三姐,如果他真的这么想她,那这么长的时间,他又去了哪里?
  陈王妃?他想起那个称呼就觉得好笑。陈克复的正妃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当初他曾经爱过的长孙无垢。至于姐姐,虽然他是陈克复明媒正娶的第一个女人,但如今陈克复的后室又哪还有她的位置?他都无法想象,三姐跟着陈克复以后,却还得面对着其它女人的欺负。
  李世民的独臂捏成拳头,突然一拳重重地砸在船沿的护沿之上,发出砰的一声大响。
  他不能容许这种事情发生,绝对不能!
第630章
共谋李密
  与李密的魏国、王须拔的燕国不同,洛阳郑王王世充手下的兵马将士,除了少数是后来征召的普通百姓外,大多数早在大业年间就都是朝廷的正规兵马。
  大业年间,他们是大隋的府兵,纵横江淮,征剿叛乱,他们是官军。后来随着王世充从江淮一路到了河东太原,最后又到了洛阳,可他们的身份却没有变,依然是官军。特别是到了洛阳后,王世充反客为主,借着这些麾下的弟兄们一下子主掌了洛阳之后,江淮军一下子从外府兵,成了洛阳城中比禁卫亲军还要威风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6/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