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509

  “唐王还在布阵,前锋军必须再坚持一会。”
  “可是弟兄们……”
  “前锋军有两万人马。”李道玄一字一句地传达着李渊的话语,“你们现在缺的不是兵马,而是敢死决战之心。只是前锋军的将士不能提起敢死之心,现在调多少援军过来,也会立即跟着混乱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李将军,拿出必死之心,好好的给杨暕一个颜色瞧瞧,唐王的大军马上就到。”
  李孝恭神色铁青,嘴唇颤抖着,面上说不出的神情。
  “快去,这是唐王的命令!”李道玄也压抑着自己心底的感情,强自冰冷的喝道。
  李孝恭眼神有些暗淡的抬头打量了一下四周,紧紧地握着拳头,最后大吼一声,拨出雪亮横刀,带着卫队又赶到了最前面去了。
  李道玄返回后阵,三千人马中,五百盾牌手已经结成了一道铁壁。盾阵之中,无数的刺枪透出,让这道防线更添几分狰狞。在盾阵之后,一面李字将旗之下,李道玄手提横刀,紧锁着双眉注视着前方的血战厮杀。在他的身后,是整整的两千名弓手,一把把长弓,全都对准了阵前的空白地段。
  在六七万人的战场上,三千人的督战队无疑只是一支小部队。部队如果真的溃散,就凭这点人马是挡不住的。
  但是三千人马列阵后方督战,象征意义却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特别是对于前锋军中李孝恭、李孝安等将领来说,后面的三千人马,就是唐王的态度和命令。
  李孝恭、李孝安等李唐族人门人将领,一个个不再言退,反而嘶吼着凶狠反扑。
  有些士卒挡不住江汉军铁骑的冲击,转身逃跑,可是刚跑到李道玄的阵前,督战的弓手却是毫不犹豫的扣动了弓弦。一声声弓弦响起,一个个的士卒倒地,当阵前堆积了成百上千的尸体,鲜血将地上积雪彻底染红之后,再也没有返回后撤的唐军。
  “唐王的大军马上就到,弟兄们一起上啊,杀了这些狗娘养的,取首级换赏钱!”
  前进是死,后退更是死,退无可退的士卒,在将校们的煽动指挥下,开始爆发出心底最凶狠的一面,向着黑暗中如风雨一般攻来的江汉军决死反击。
  唐军前锋与江汉军从杨暕的大营,一直缓缓向着汾河混战过去。
  李渊跨马站于一处高坡之上,神色严肃的观看着下面平原上的这场大混战。
  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火光,到处都是金铁交加的兵器撞击声,还有那一声声的惨叫哀嚎之声。
  “父王,孝恭快要坚持不住了,让我带左军上吧。”李建成在一旁焦急地道。
  李渊平静地道:“建成,慈不掌兵。”
  刚刚李孝恭一中伏,他就已经收到了消息。当时他距离李孝恭的前军很近,可李渊知道消息后,不但没有下令让大军立即增援上去,反而下令全军结阵,缓步后撤了二里地。
  黑夜中作战,向来是兵家大忌,因为黑暗中总是充满了变数。特别是这种双方加起来超过十万人的平原野战,更是如此。李渊不敢把部队冒然增援上去,因为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鱼俱罗、吐万绪、杨义臣、裴仁基四个大隋名将。
  后撤二里,原地结阵。
  他在等待,等待看到杨暕兵马的态势。
  半个时辰过去了,前锋军死伤尽半,李渊也终于看出了一点名堂。
  杨暕的大部兵马,中军本阵在战场的北面上风处。
  而现在李孝恭等人拼死抵挡,已经渐渐稳住了阵脚,不再仓惶后退。杨暕的骑兵,也已经冲击了大半个时辰,没了最初时的锐气与冲击力。
  “是时候了。”黑暗中,李渊目光如电,朗声坚定说道。
  一旁诸多将校,全都神情振奋,终于要开始了吗?
  “杨暕不过五万人马,先前不过是占了伏击的便宜,才打了孝恭一个措手不及。可打到现在,虽然孝恭阵势岌岌可危,但还没有崩溃,而杨暕兵马爆发力已经不足。眼下,正是我们加入战场的最好时机。”
  “诸将听令,你等随本王率四万大军直捣杨暕大本营。”
  李渊双腿一夹战马,战马人立而起,李渊挥起手中长是槊,大喝一声,“诸军将士,皆奋勇上前,直取杨暕狗头,杀!”
  “杀!”
  四万步卒端着长矛,爆发一阵巨大吼声,向着战场北面杨暕大营直扑而去。李渊一身明光铠甲,纵马持槊,神武不减当年。当初李渊曾与突厥作战之时,连射四十七箭,箭箭毙敌,威名远镇边塞。虽然多年来一直担任文职,但出身世家阀门的李渊一身武艺丝毫不差。
  此时唐军见唐王纵马持槊,一骑当先,更是爆发巨大吼声,挟着一股威势,向着杨暕本部滚滚杀去。四万唐军步卒举着长矛,提起长弓,端着弩机,身着坚固的大隋铠甲。装备完全是大隋最精锐的边军装备,甚至比起如今退到江汉的杨暕所部的装备还要强上几分。
  四万唐军汹涌而至,坐镇大本营的杨义臣迅速的调动一万江汉步卒拦截。
  一万江汉步卒遇到士气正盛的四万唐军,渐渐抵挡不住,缓缓且战且退,一路向着大本营退去。
  见此情形,杨义臣不得不从左翼又抽调了一万兵马增援,阻挡唐军的强悍攻势。
  一时之间,中间战场是李孝恭的先锋兵马,依然还在苦苦坚持。得到李渊的大部增援,立即压力大减,反而打出了一波反击。而右翼战场之上,李渊亲率四万兵马,更是如泰山压顶一般,缓缓压着江汉军向着大本营后撤。
  趁着战场胶着,杨暕所部主力尽被父亲主力吸引到了右翼,李建成率领按兵不动的唐军最后一万轻骑,突然向杨暕的左翼发动了猛烈冲击。
  战马奔腾,铁蹄隆隆。
  一万唐骑自左翼的空隙中突然迅疾插入,迅速地向着左翼的鱼俱罗五千骑兵发动猛烈攻击。
  后路被切断了!一瞬间,鱼俱罗的骑兵阵列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自身已经深深地切入了唐军的前锋队列中,唯一的后路又被对方的骑兵切断了,好象被包围了!
  士兵们出现了慌乱,这个慌乱被敏锐的前锋军的李孝恭捕捉到了,他立即指挥手上还能控制的为数不多的部队,发起了一次反冲击,虽然不十分成功,却把江汉军的骑兵攻势被暂时地遏制住了。
  但是江汉军骑兵的指挥将领鱼俱罗与吐万绪十分有经验,他们早已经看出这支唐军骑兵人数太少,是不可能对自己的形成包围的。虽然他们成功地切入了后路,但是他们的前线却依然十分混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更无法形成有效的打击。
  鱼俱罗与吐万绪二将几乎是同时下达了命令,两支原本左右攻击李孝恭前锋军的骑兵部队,不退反进。
  两支江汉骑兵近万骑,向着两骑军中间的位置,发起了猛烈冲锋,全然不顾后面的唐军骑兵。李孝恭的前锋部队,早已经被江汉军攻击了近一个时辰,军心疲惫,伤亡惨重。此时再遭遇近万骑兵的集中攻击一点,立即再也抵挡不住,被江汉骑兵不断突入。最后鱼俱罗与吐万绪二人成功汇合。
  汇合后的江汉骑兵,紧紧咬着李孝恭前锋军被撕开的裂缝,不断的狂冲猛击,本已经到了崩溃边缘的前锋军,终于再也抵挡不住。
  大军崩溃,鱼俱罗、吐万绪二人率着江汉骑兵如驱羊一般,奔驰驱赶着溃散的唐军先锋部队反冲右翼的李渊大军主力。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李渊冲击杨暕大本营的计划功亏一篑,反而面临着本阵被冲,前后被江汉军包围的态势。
  好在李渊向来冷静,一见计划失败,并不做半点留恋,李建成与李渊双双出手,成功地将鱼俱罗二将的骑兵攻揭止了下来。
  鱼俱罗与吐万绪率骑兵在唐军队列中硬生生撕开了一个裂口,从中间杀开一条血路,从容地回到了江汉军大本营的阵前。
  唐军也在缓缓地后退,但在李渊和李建成、李孝恭等将领的努力下,队伍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阵型,防止江汉军的追杀。疲惫的江汉军似乎今夜已经满足于这样的战果,并没有发动新的猛攻。
  头顶上,东方已经出现一片微光,清晨已经到来了。两军都开始脱离接触,兵马就象潮水般的渐渐离开了战场,遗留下满地的尸骸。
第593章
乌龟大阵
  唐军没有再退回汾河北面,而是退到了东面的稷山脚下。
  站在稷山的一处小山岭之上,望着下面自己灰褐色的一败如水、垂头丧气的军队,李渊不由又想到了太原。
  当初在太原城,六十万大军齐聚,可最后却全都败在自己的手中。
  当初杨暕有着二十多万的大军,兵马比之今日更加强壮,可是却不用自己怎么费力,就让杨暕损兵折将,最后只余十万不到的人马仓惶退出河东,一路远循江汉。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今日他以八万大军攻五万之杨暕,却反而吃了一个大亏。
  李渊身后的李建成与李孝恭、李孝安、李道玄、裴寂、唐俭等文武,此时却全都紧皱着眉头。
  昨夜一战,杨暕兵马的强悍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当初在太原时,大家确实没有绝对杨暕的兵马有多么的厉害,甚至想来,远走江汉的杨暕,器械铠甲方面,肯定不如得到太原大量存储的唐军来的充足。
  可真正一交手,才真实的体会到了杨暕兵马的厉害。
  特别是李孝恭,虽然自己所部前锋军是唐军中战力最差的部队,可是昨晚两万人马,居然没有抵抗多久,就全线崩溃,依然充分的说明了唐军对于江汉军的弱势。一想到昨天如果不是自己的前锋军先承受不住溃散,也许他们昨夜可能会战胜杨暕吧。
  李渊仿佛又老了几岁,仿佛昨夜的那一战,将他的精气神都抽走了大半。
  他心中隐隐有些后悔,也许自己昨天应当听世民的话,让他留下来一起先击败杨暕再一起南下才是对的。如果有了世民的两万骑兵,特别是有了世民的玄甲军,也许昨夜的这战就是自己胜利了吧。
  鱼俱罗、吐万绪、杨义臣、裴仁基果然不愧是大隋名将,昨日一战,就已经让自己终身难忘。这四人都是久经战阵的大隋名将,南征北战,纵横无敌。自己的李唐,还是太缺少这样的人才了啊。
  不过如果放眼天下,他相依,鱼俱罗他们并不是最强的。最起码,他深深的相信,这天下,如罗艺、屈突通、陈棱、杨善会、李密、李靖、李奔雷、王仁恭、于钦明、罗忠等这些人就都不输于他们。只可惜,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效忠于李唐,效忠于他的。
  再一想到那个自今未曾一败的陈破军,李渊的心头更添几分沉重。
  他李唐起兵,图的并不只是偏霸一方,而是梦想一统中原。
  可是李唐要得天下,却怎么也避不过陈破军的那一关。一个杨暕,就将自己的雄心壮志打的大消,那对上陈破军,对上他那名震中原的破军营重骑兵,还有那重步兵陌刀营,御卫营,羽林卫,金吾卫,甚至还有海龙卫水师他简直都有些不敢想象,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那又将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李唐如果想得天下,前途充满了太多的荆棘,这条道路将无比的艰辛。
  昨夜指挥作战的将校们一个个的从部队赶来,战后的安抚、统计等事情太多,忙得这些将领们一个个心力憔悴。
  将校们连铠甲都没来得及更换,在初升的红日映照下,一个个征袍血染,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更加掩饰不住每个人脸上的灰败。
  “伤亡如何?”李渊平静地道。
  将校们纷纷汇报各自兵马的伤亡数字,伤亡最重的是李孝恭南下增援的两万兵马。昨夜他们为前锋,本为突袭,结果反被伏击。后来李渊又等了许久才来增援,造成了部队的大量伤亡。两万人马,昨夜一夜混战,今早统计后,还能上战场的不到八千,其中战死六千多,重伤残疾者同样达多五千多。
  这个超高的数字,也宣布了这支两万人的部队,有半数的编制需要撤销,再进行合并整编。
  红日下的小山坡上,将领们一个个随意的坐在雪地上,听着那一个个的伤亡报告面色发白。不少人都暗中觉得,也许昨天留李世民的两万兵马一起加入战场,也许战果就会改变。
  特别是李孝恭,他本就与李世民特别的要好。这次招募的两万人马,也是当初与世民商议好的。可现在倒好,两万人马辛苦的招募建立起来,南下一场战斗,却已经消耗了一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