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3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0/509

  愣了一下后,马上就回复过来,连忙向前弯腰行礼,“不知是亚帅到来,有失远迎,还请絮罪。”
  那男子爽朗的挥了挥手,“窦兄何须这么客气,咱们可都是一家人,都是江湖儿女,草莽兄弟,何须学朝廷官军的那一套,上下分的这么生份。咱们还是按咱们的这一套,兄弟称呼即可,你长我几岁,我呼你我窦兄,你称我为魏老弟即可。”
  窦建德连忙摇头,“上下尊卑有别,岂能乱了秩序,更何况这乃是军营,更是不能失了上下。”
  魏姓男子虽然心中说着不须如此,可却听的十分顺意,脸上的笑容更甚。
  “亚帅来属下军营,为何不事先通知,属下也好提前出营赶去迎接啊。”
  那男子一边和窦建德说着话,一边却是忍不住频频的将目光移向远处那身红装的窦红线身上,有些心不在焉。窦建德人精一样的人,没两下就发现了这事情。不过他并没有说破,只装作没有发现。但是眼睛却也是不停地转着,没几下,心中已经转过千般思虑。
  “不知亚帅亲临,可有何要事?”
  “哦,是有一件大事。你也知道,我和大哥起事也有不少年了,想我兄弟俩当初也打下了不小的地盘。这些年一直经营河北南部诸郡,如若不是陈破军突然从辽东杀入河北,只怕这河北如今已经早被我兄弟俩给打下来了。”
  那人说起这些事情,脸上也是有些感叹。
  “这一晃也这么些年过去了,前些日子河北的这些世家们在各地称公称王,搞的好不热闹。结果,我大哥也起了这意思。按我宋老弟的意思是,咱们也起事这么些年了,如今天下的形势也和过去不一样了。有道是名正则言顺,不可能说那狗皇帝杨广的子子孙孙们都可以称帝,就是那陈深都可以称帝,卢彻等为富不仁的世族们都可以称王,咱们坐拥这么大地盘,却什么名份都没有吧?”
  窦建德心神一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点了点头,“宋副帅所言甚中有理。”
  那人高兴地道:“窦兄也造成?那太好了,本来我还怕你会反对呢。你也知道,我大哥他是个急性子,想到就要做到。这不,一切都已经鼓捣好了。咱们在河北,所以国号就用燕,我大哥以后就是燕国天子皇帝,我呢,以后就是魏王,宋兄是赵王,窦兄也是咱的好兄弟,大哥已经说过了,到时封窦兄为河间郡王。过几天就是黄道吉日,正好最近官军不是退了吗。所以大哥已经传下令来,让各路的兄弟们带着兵马回去,参加我大哥的登基即位大典。”
  窦建德听到自己居然被封了一个河间郡王,也是有些惊讶。不过转念一想,估计是因为他以往击败张金称、郭洵、薛世雄那三战的名声很大,所以才会给自己一个归附没多久的人加封郡王。
  这样的事情,本来派一个信使来说行,可这魏刀儿却亲自前来,估计是知道最近自己招了不少兵马,有些猜忌到自己了。一想到此,刚刚那点封郡王的喜悦立即被冲走了。
  只怕这次回去参加这开国庆典,也不是什么好事,说不定一回去,自己的这些兵马都有可能保不住了。虽心有不甘,但一时也无可奈何,只得平静道:“魏王殿下,还不知道陛下的国都定在哪里?”
  “咱们的国都定在魏郡的邺县,那里可是数朝国都。从东汉末年起,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6年。大哥说这里有龙气,所以就定在了邺城。离登基大典的时间没有几日了,窦兄,一会就集结弟兄们跟我一起回邺城。兄弟我的五万历山飞军就这不远的运河岸边,正好一同结伴顺运河南下邺城。”
  窦建德有心不想就这样回邺城,可一听魏刀儿居然连他的五万历山飞军都带来了,当下心中长叹一声,只得打起笑脸,答应下来。
第583章
远走西域
  北方的草原早已经化为了一片茫茫雪海,银白一片。
  漫天雪花飞舞之中,茫茫的雪原之中出现一线小黑点,正迎着风雪前进。
  “大人,前面就是高昌城了,风雪太大,我们进城休息补充,明日再继续赶路如何?”一名突厥牧民向导小心的对着后面的这些汉人说道。他本是东西突厥交界的金山下放牧,被这大方的汉人用一小袋金币请来做向导,这些汉人既大方,又听说是来见射匮大可汗的,一路上带着的许多车马装着大量的财物,让人看着眼红。一路上也有不少的部落打他们的主意,可是面对着上千的汉人骑兵,却没有真正敢上前一试的。
  一个文弱的汉人首领点了点头,“好,就先至高昌城休息补给一晚。”
  说着又扔出一小袋金币给那个牧民,让他先一步进城去打点好一切。看着牧民骑马兴奋的离开,赵起对身后的人道:“一路上路线地形都记录好了没有?”
  后面的几个文人装束的汉子点了点头,“统领大人放心,一路之上的地形道路都记好了。”
  没有一会,那牧民又骑马回来,带着队伍赶往高昌城。
  当众人赶到了高昌城外时,饶是见多了中原一座座各色各异的大城之后,此时在这西域见到这座高昌城,还是让他们大吃了一惊。
  只见茫茫雪原之上,一座庞大的城池突然的出现在那里,远远看上去犹如一个小点,可真正到了近前,却让人不由的仰视起来。这高昌城呈长方形,据向导介绍说周长有十几里,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份。外墙宽五丈米,墙高四丈米,夯士筑成。全城有九个城门,此时他们就站在东门前。
  高昌城历史悠久,到现在足足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在西域可谓是中心之地。一直就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时的高昌城就是麴氏高昌国的国都。国主麴文泰也是一个汉人,不过与其它西域的国家一般,早在多年前,高昌国与焉耆等西域国家就已经归附了西突厥。虽然如今依然保持着高昌国号,国主麴文泰也称为国王,但实际上他们却是西突厥的附庸。突厥人早已经将西域各国掌握在手中,在各地派驻兵马。
  使团刚刚到达东城门口,就已经有一队数百人的骑兵从城中冲出,将使团团团围了起来。
  赵起手中持着节,大声道:“我自中原大隋而来,特奉我们皇帝陛下与陈王殿下的命令,带上了礼物,前来面见你们射匮大可汗!”
  一名头上戴着狼头盔的突厥骑士头领纵马来到使团的车队前,拿着刀鞘挑开盖毡看了一下,“东西倒是带了不少。”
  后面又一名突厥人大声地笑道:“最近咱们这还真是热闹,这已经是第五个还是第六个带着丰盛的礼物来求见咱们家大可汗的?”
  赵起笑了笑,从怀中扔过去一小袋金币,“大雪天与弟兄们相见,这算是我请诸位弟兄们喝酒的。”
  那头领接过钱袋打开一看,登时脸上也露出惊喜来,态度也立马要热切了不少。
  “还不知道兄弟如何称呼?”
  “叫我执思就行,我是驻守高昌的百人长。”
  “执思兄弟,不知道这些日子还有哪些人也来面见大可汗啊?”
  拿人手软,那个突厥百夫长大汉得了这么一笔钱,也很爽快的道:“最早时是那个陇上的梁师都,张长逊,河西的薛举和李轨,对了,还有那个河东的刘武周跟李渊。他们比你们来的早,不过人马都没有你们多,而且出手可也没你们大方。”
  赵起眼神一亮,与身后的几人交换了一个眼色。
  拉着执思走到一边,偷偷的又塞给了他一个钱袋,数量比刚才还多。执思连忙往左右扫了一眼,发现没有人发现,心下高兴的将钱袋收了起来。刚刚那个钱虽然是他收了,可是还得分给弟兄们,这钱可就完全是给他一个人的了。这可是一大笔钱,如何不高兴。
  “执思兄弟,不知道现在这些人可还在射匮大可汗的汗庭牙帐?”
  执思笑着道:“嗯,他们都被大可汗留在牙帐呢,听说是大可汗要举办什么庆典,留他们下来观礼。”
  赵起眼神一动,“执思兄弟,我们这次带子许多给大可汗的礼物,可不想错过这次庆典,不知道能不能请你们一路护送我们过去。”
  执思迟疑了一下。
  赵起将一枚珍贵的宝石偷偷塞到了他的手中,“等到了后,还有重礼相谢,另外也不会少了兄弟们的那份。”
  执思咧开大嘴笑了一起来,“你们可是大可汗尊贵的客人,我们护送你们过去,也是合情合理,那今晚在高昌休息一晚,明天就上路吧。”
  “赶时间要紧,现在就走吧。”赵起道,听到有这么多中原势力的使者在突厥的牙帐,他如何能坐的住。
  “好。”平白得了一大笔钱,执思也相当爽快,立即亲自点了五十人,在前面带路向着西突厥汗庭牙帐三弥山赶去。
  有了这队突厥骑兵的护送,一路之上不但少走了不少弯路,而且连大都的盘查也省去了。数天之后,队伍就已经赶到了龟兹国北面的三弥山西突厥汗庭牙帐。
  赵起代表着河北的大隋天子杨杲与辽东军的陈破军而来,受到了西突厥大可汗射匮的隆重接见,场面巨大,西突厥的小可汗等贵族们纷纷到场。
  不过当赵起让人将带来的上百车的礼物打开时,依然是将突厥贵族们的眼睛给晃花了。
  各色精美华丽的绫罗丝绸,色彩艳丽,一匹又一匹的摆在箱中。而另一边的马车之上,那些烧制精美,细腻、色彩美丽的辽东瓷器,同样让无数的贵族们一片震惊。
  除了丝绸与瓷器,这次辽东使团还带了大量的精美的物品前来。
  如一箱箱印刷精美的各式画册,数量惊人的佛经梵文,甚至献给射匮大可汗的礼品中,还有那晶莹璀璨的琉璃水晶杯,各种各样在西突厥珍贵无比的琉璃水晶杯,这些中原河北的使者居然一次献上了数十件。
  如此厚重的礼物,让上自射匮大可汗,下到各个小可汗及部族首领俟斤们也都分到了一份。立时,整个中原河北的使节团,成了西突厥牙帐中,最受欢迎的人。
  满头银丝的西突厥大可汗射匮更是一直笑的合不拢嘴,今天他收到的这些奢侈的物品,比他以往拥有的所有华丽奢侈品加起来还要多。如果不是这些礼物是在公开场合打开的,他真想全部都据为己有。
  赵起从身后的随从手中接过一个华丽的锦盒,从中取出河北朝廷的国书,呈给了射匮可汗。
  射匮大可汗没有半分犹豫的接过了国书,在那一瞬间,赵起敏感的感觉到了周边的人群中,有七八道目光紧紧的锁定了自己。他顺着感应望去,一眼就看出了那一道道目光的主人都是中原人。
  而与最后一个人目光相视时,他立即认出来了,那人就是李唐派来西突厥的使者刘文静。赵起还了刘文静一个大有深意的微笑,刘文静却是满脸忧虑。
  隆重的乐声响起,射匮大可汗心情大好,下令摆上隆重的宴席,欢迎辽东使者的到来。
  随同前来的辽东军一千轻骑被安排在了东面的一处军营之中,赵起带着数名部下前往射匮的黄金大帐之中赴宴。不过在宴会之时,赵起敏感的再次感觉到,有两道目光一直在注视着他,他不动声色的观察了一下。其中一道是刘文静的,另一道却是一个突厥人的。
  之前他已经听射匮大可汗介绍过,这个有着鹰一眼锐利目光的中年男子,乃是射匮大可汗之弟,统叶护小可汗。如今攻过金山,深入东突厥草原阴山一线的西突厥兵马,正是由他统率。他既是射匮大可汗之弟,也是如今西突厥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小可汗。
  宴席毕,统叶护小可汗笑着直接迎着赵起走了过来。
  “赵使者,不知道可否有兴趣与在下一起在这塞外溜溜马儿,打打猎?”
  赵起心中转过万般念头,暗自猜测这个统叶护可汗,为何在宴席上一直盯着自己,而且现在又马上邀请自己去跑马打猎。两人并没有半点交集,但是赵起这次来西突厥也带着重要的任务。如今中原诸多势力都有派使者前来草原,特别是代表着李渊的刘文静还仿佛在这里混的很熟,这不得不让感到了紧迫感。
  眼下这小可汗主动找上门来,也许正是一个突破口。
  当下赵起笑着道:“小可汗看的起在下,邀请在下打猎,在下深感荣幸,恭敬不如从命,请。”
  统叶护一听赵起如此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心头大喜,面上还不掩饰自己的笑意。
  “好,赵大人果然是爽快了,你这个朋友本可汗交定了。!”
第584章
射匮野望
  射匮大可汗的黄金汗帐之中,射匮正与儿子达罗可汗,以及几个心腹部族首领们议事。
  达罗可汗年纪三十左右,比叔叔统叶护小可汗也只年轻了几岁而已。达罗承继了其父亲的彪悍相貌,宽额,高鼻,阔口,大耳,手长脚大,声若洪钟。
  “父汗,为何当年隋文帝时,隋国初时只是北方一偏霸之国,可最后杨坚却统一了北方,最后更是统一了中原。甚至在与我们强大的突厥数次争战中,也从没有战败过。可是后来杨广继承了隋国的天子位,杨广东征西讨,灭国灭族无数,看似比杨坚当年更加强大。”
  “可杨坚以一北方小国,最后统一中原,甚至连我们强大的突厥汗国,也被其打的分裂成两国,至今未能统一。而看似强大的杨广,却为何东征西讨,无所不克,可却继位才十一年,却先是大败于始毕,继而中原内乱,最后内外交困,身死名裂,甚至将强大的隋国也弄的四分五裂呢?”
  射匮可汗坐在王座之上,目光闪烁着精明的光芒,早已经不是人前那副面对着精美奢侈的宝物,就迈不开脚的老人。而一个雄心仍在,目光中充满了深思与远虑的西突厥中兴之主。
  当年突厥汗国分裂,他们西突厥成功的压倒了东突厥,差点就要一统东西突厥汗国。可最后该死的中原隋国却在中间插了一脚,挑拨离间,合弱击强,最后反而将他们打的四分五裂,甚至连处罗可汗也了中原人的人质,滞留中原至今未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0/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