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2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509

  匆匆回头望去,却见自西北方向,刘武周、王行本、陈孝意三人率兵马已经赶到。
  西面来的兵马足有近两万人马,刘武周与王行本也皆是军中老将,率兵赶到后,并没有一窝蜂的杀将上来。面是鼓角传令,整支队伍在数百步外已经开始重新聚拢结阵。
  一个个的传令兵背上背着红蓝令旗,骑着战马在阵列前往来纵横如飞,不断的大声传达着将校的军令。一万多人马,有马邑的府兵,也有刘武周的家丁,还有募集的游侠、壮丁、乡兵,及雁门的府兵。这么多的集合在一起的兵马和乌合之众无二。
  王行本等人也只是下令结成密集的步兵方阵,纵横各三十余的方阵,每阵皆有千人。此时在雁门城的西北面摆成了足足十八个方阵,前面各色盾牌为墙,长矛为刺,在中心位置还有少量的弩手弓手。而在方阵的左右翼,还有刘武周亲率的少量骑兵压阵。
  兵散为沙,聚则成伍。哪怕是最次的乌合之众,只要有足够的铠甲武器装备,由着有经验的将领指挥,排兵布阵。那么以优势兵力结成的方阵,都是无以匹敌的力量。十个方阵缓缓前阵,虽然前进缓慢,可那引而未发的气势,却让雁门城下正与尉迟恭所部骑兵交战的王智辨兵马感到一阵阵沉重的压力。
  王智辨被尉迟恭的轻骑纠缠住,眼看着后面如此多的步兵列阵推进,也自知难敌。抬头看了眼高高的雁门城,目光中转过一抹失落。当下再不犹豫,一声令下,引军往南突围。
  身后的尉迟恭所部先锋轻骑,一直在后面死死纠缠,一旦兵马落后,立即就被被这些往来如飞的骑兵给吞噬一空。王智辨且战且逃,逃不过数里。
  突然前面的滹沱水河边却是又一支军马杀出,只见一面大大的陈字迎风招展,一旁还有一面罗字。当头一员年青将领身着明亮战甲,马上大吼一声,“王智辨休走,你家罗小爷爷在此!”
  “放箭!”
  罗林并不拍马上前,反而一挥马槊,那拦在前面的辽东军骑兵们瞬间放弦射箭。千余弩箭如雨般落下,王智辨的前军立即倒下一大片的士兵。
  王智辨看着前面那不过前余兵马的辽东军,却偏偏生不出半点闯荡过去的念头。脸如铁青,恨恨的引军转而向东。刚越过一面小坡,却又见那山坡之上又是数面大旗招展,当选依然是那面陈字大旗。一旁的那面将旗却是一个张字,在此处拦截的兵马却是辽东军此次征西行营司马张锦。
  看到王智辨率部狼狈赶来,张锦一言不发,一阵阵箭雨如飞蝗般而至。
  王智辨还欲调转方向,却听的身后一阵阵喊杀声四起,高高的烟尘之中,却是一面面陈字大旗在其中若隐若现,迎风招展。王智辨长叹一声,他那两千余残兵已经被四面合围了。
  昨日白天急行军从雁门郡城赶往西陉关,晚上又是一夜大战至天亮,突围后又急行军逃至雁门城,却不料又是接二连三的交战。部下将士又饥又饿,更兼的心中恐惧绝望无比。
  两千余残兵不再突围,结成一个大圆阵就地防御。
  辽东军与雁门兵马、马邑兵马渐渐合围,最后两万余兵马将两千来人团团围住。
  高高的陈字大旗之下,花白胡须的王仁恭却是满面红润,丝毫没有半点点阵疲累之色。这是他回河东的一仗,所以必须打的漂亮。事实上,王智辨虽然也是大隋的悍将,可王仁恭并不惧他。
  要不是因为辽东军入河东的兵马太少,他早已经在雁门城下就将其全歼了。一路之上将兵马分为数部拦截,不过也只是为了让自己的伤亡将到最少。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王部兵马士气降至最低,最后连翻败退之后,王部兵马已经半点斗志皆无,此时就是让他们再跑,他们也不会跑了。
  王仁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对于现在的他来说,虽然此次突袭河东,靠着连番谋划,最终于能如此快的拿下河东马邑、雁门二郡,实在是天大的好事。可事情上,他深知在明年开春之前,河北都不太可能再向河东增兵。
  打完了这一仗,他就得面对着太原李渊的反击报复,所以他必须最快时间的增强辽东军的实力。王智辨的这几千残兵,早已经被他预定要收编了,所以他并不想损人伤已的把这支兵马全歼。
  “王将军,你我皆大隋之将,今日你为何从贼?如若王将军你能幡然醒悟,那么我必定在朝廷中向殿下与陈王殿下保奏,让你依然为大隋之将,并不失荣耀与富贵。可其你执迷不悟,一意为弑君之臣卖命,那切不要怪本帅不念昔日战场同袍之谊。”
  “成王败寇,还有何可说。”王智辨丢下手中兵刃,下马投降。
  那结成圆阵的两千余残兵,看到将军投降了后,心中都齐齐感觉到一阵轻松。众人都明白,再打下去,必然是全军尽没的下场。
  看到王智辨归降,王仁恭、刘武周、尧君素等人也都是松了一口气。
  王智辨既降,雁门境内再无抵抗,一日之内,雁门郡已经尽辽东军所有。
  辽东军仅出五千兵马入河东,数日之内就已经连夺马邑、雁门二郡。歼灭俘虏唐军近万人之多,这战果让众人甚至都忘记了南面太原李渊手中的十余万河东军。
  雁门兵马、马邑兵马、辽东军合兵一处,共组为征西行营,王仁恭为元帅,刘武周、王行本为副帅。别地方民政官府官员,则由刘武周任太原留守兼马邑太守,河东山西慰抚大使。尧君素为太原副留守、河东山西抚慰副使。陈孝意则也加封为太原副留守、雁门太守。
  而王仁恭不但为行军元帅,在民政上,他也有一个河东山西监察大使的官职,这也是让其节制监察刘武周等本地官员。如此一来,虽然现在河东的这些官员还都各怀鬼胎,但至少名义上已经属于辽东军所控制的北京朝廷统治。
  而王仁恭所部就是先锋军,让他们来开辟桥头堡,前进基地,以便来年大军到来、朝廷彻底掌控河东。
  “各位,本帅立即将此次大捷奏报朝廷,也请刘大人与尧大人、陈大人三位父母官张贴布告,通告各县镇。也请诸位将军约束下手下,我们只取官府地辎重粮草,开仓放粮,至于百姓,切勿骚扰。如今大家都是朝廷官员将校,地方父母,可切不能让百姓对朝廷有了怨言,以后一切行事,还须依靠朝廷之法规律令才行。”
  尧君素笑着点头,“请王大帅放心,我等既然为官一方,自然就得造福一方百姓。接下来清理地方,整顿整治,安抚百姓,清剿盗匪,这都是我们的本职,定会尽心尽力。”
  王仁恭的话众人也皆是信服,大家都是官员出身,并非盗匪。深深明白要想成大事,就不能搞劫掠这一套。当下各人分工,安民的安民,招兵的招兵,练兵的练兵,剿匪的剿匪。
  刘武周马邑作战,尧君素、陈孝意雁门反水,马邑雁门二郡丢失。消息很快的传到了太原,立即让李渊等人震动无比。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太原边上的两个郡居然如此快的就丢掉了。
  还未等众人回过神来,又一个更沉重的消息传到。马邑雁门二郡丢失,皆因这一切都是辽东军在后面推动。甚至辽东军已经派了老将王仁恭挂帅,率五千兵马入河东,而刘武周、尧君素、陈孝意等人都是归附了辽东军才敢作乱。
  李渊等人知道辽东军入河东,不敢大意,开始召集兵马,准备北上与辽东军交战,夺回马邑雁门二郡。可紧接着在第三天,李世民点齐五万兵马正欲北上之时,又是连接几个消息传到太原。
  本就忧愁无比的李渊展开紧急,只匆匆看完,就立即口吐一口鲜血晕倒在晋阳宫的朝堂之上。醒来的李渊第一句话就是,“立即召回二郎,所部兵马立即撤回太原边境,据关防守!”
第545章
连破十郡
  连续数天的降雪,让整个北方都一下子进入了寒冬。
  河北大地全部被冰雪覆盖,只剩下漫天的雪花飞舞,天地间,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就连运河的流水也顿时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连绵的群山像银蛇一样蜿蜒游走,太行山脉则如一群白象在不停地奔驰,似乎要与苍天比试一下高低。
  雪后初晴,红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娇艳动人。
  河东的捷报已经传回河北,朝堂内外顿时一片惊喜。当初陈克复执意要调五千兵马入河东,谁也没有想过能有什么作为。就连房玄龄等人也多以为,这么点人入河东,最多也就是能在河东四处游击,骚扰下李渊。
  却不曾想,短短的时日,就已经连下马邑、雁门二郡。不但新得二郡,更得到如尧君素、陈孝意这样的隋朝官员们的归附,及刘武周、王行本这般的河东地方豪强的归附。
  虽然对于这二郡,朝廷现在也只能是拥有名义上的统治,可却依然大壮了朝廷的声势。
  北京城北的军都关北口关城楼台之上,羽林、金吾二卫侍卫遍立,靠近城楼之处往里,则是由御林铁甲执戟侍卫,御林铜甲陌刀侍卫,御林银甲执槊侍卫层层把守。
  到了那最里面,则是由御林金甲带刀侍卫们护卫。
  此时的城楼之上,红泥火炉正温着一壶壶的热酒,四周还放着数个烧得旺红的大火盆。
  大雪之时,登险关居高赏雪饮酒,雪花飞舞,银装素裹,天气却是冷意入骨,可却无法阻挡对这美景的欣赏。
  城楼之上此时已如一个酒楼,简单的一番布置,却也让这楼台里温暖如春。
  陈克复与陈王妃长孙无垢面北而坐,陈王妃亲自倒酒。
  “啊,好酒,好景,更是好心情啊!”陈克复将滚烫的热酒饮下,不由的越发的高兴起来。
  城楼之中,陪同前来的,皆是朝廷中的亲近大臣。
  文有毛喜、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武有李奔雷、毛翊、胡海、沈光等大臣们。众人也都没有如在朝堂上般拘束,都是便衣轻裘,谈笑风生。
  “恭喜殿下又得河东二郡之地,有此二郡为基地,只怕用不了多久,河东之地大半将尽归于我朝廷也,真是可喜可贺也。”毛翊举杯向陈克复恭贺道。
  外面银装素裹,冰雨一片,楼内却是火炉热酒,温暖如春。
  酒不醉人人自醉,陈克复从没有感觉到如今天般的畅快。将一切的政事军务都留在了北京城内,自己与一番心腹大臣登起险关之上,览雪观景饮酒,真是好不轻松惬意。
  要不是还稍稍顾忌着自己的身份,他还真想醉酒当歌,雪中舞剑。
  “哈哈哈”陈克复大笑数声。
  “河东之事,能如此之顺利,确实让本王也是大感意外。原本对于尧君素与陈孝意,本王也没多大把握能拉过来,不过是让屈突通写了一封信,却未曾想,居然能将这二人这般拉入朝廷之中,委实意外之喜。”
  李奔雷道:“殿下,如今河东此得如此开门红,我们是否向河东增派一些兵马,好稳固这大好形势。毕竟虽得二郡,但朝廷在河东的兵马终归太少。不但接下来难以应付太原的李渊兵马,只怕就算挡住了李渊,到时也容易让刘武周这般的地方豪强趁机坐大。切防我等与李渊二虎相争,让那刘武周等捡了便宜。”
  陈克复摇了摇头,“如今寒冬季节,出兵不易。更兼,朝廷也没有多少兵马可调。江都、山东已经两线作战,朝廷也在不断向河北南部调兵,朝廷现在已经是四面作战,战线拉的太长。虽然如今河北形势有利,可我们也不能一下子将全部兵马投入战场,得有主次轻重,次第用兵,保持足够的兵马预备,依次从北至北、从东至西的解决各路战事,方为上策。不然真的拖起来,最拖不起的反而是我们。”
  辽东军虽然兵马不少,可如今四面作战,陈克复也得小心算计着手上的兵力。为了取得足够的战略优势,他必须手上随时保持一支足够数量的大军,以供调动。兵事如棋,如果自己的所有兵马都调上了战场,那么他的所有棋子都将摆在对手的面前,再无可用后招,这样的情况是十分不利的。
  对于他的计划来说,平定河北,夺下山东才是当前朝廷第一要务。至于援救江都,不过是战略需求,遏制江南兵马不能北上。而出兵河东,也同样是如此,最大的目的还是要了巩固边关,为平定河北山东赢得更多的时间。
  胡海有些担忧地道:“只怕王将军兵马太少,到时镇不住刘武周等河东地方势力。”
  “不妨,我们出兵河东,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揭制李渊,至少地方豪强趁机坐大,却不是大事。只要等我们解决了河北,立即就可以腾出手来大兵入河东,到时刘武周之流如若敢有二心,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
  “禀报殿下,河东军情急报!”一名御林金甲带刀侍卫大声报道。
  “传!”
  众臣都有些担忧,难道河东这么快就出事了。
  片刻之后,一名特勤司官员由侍卫带入城楼。众人一看,却是特勤司的司长唐锦云。房玄龄等人已经暗自皱眉,能劳动特勤司司长亲来禀报的军情,只怕是大事发生了。
  陈克复却依然面带微笑,没有半点异样,“河东有何急报?”
  “殿下,河东再传捷报,属下特来报捷!”唐锦云掩饰不住激动,高声道。
  “可是那事有结果了?”陈克复也笑着道。
  “确是如此。”唐锦云依然克制不住心中激动。
  陈克复与唐锦云二人的对话,让众人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们打的是什么哑谜。
  胡海疑惑地问道:“唐大人,不知是何捷报?”
  唐锦云笑道:“前些日子,多特勤司按照殿下之吩咐,对河东马邑刘武周、陇西榆林原禁卫翊卫亲军校尉郭子和,陇右五原郡通守张长逊、陇中朔方郡鹰扬府鹰扬郎将梁师都进行策反。”
  房玄龄等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事情,就连名义上特勤司的直属上级参谋本部幕僚总长李奔雷,也是头一次听到这个计划。不过他也明白,特勤司地位太独立,参谋本部也只是名义上的直管,事实上一切都是直接对陈王直接负责。
  一想到前面的刘武周反唐归附朝廷,一举夺下马邑。就连李奔雷这样的老头子也不由的激动起来,声音颤抖着道:“难道,难道郭子和与张长逊、梁师都也起兵归附于朝廷了?”
  唐锦云心中也有些控制不住的得意,激动地道:“确实如此,自刘武周归附朝廷后,郭子和、张长逊、梁师都先后举兵,通告和方,归附我北京朝廷。”一想到这么大的事情,都是由他们特勤司所立大功,他更是无法控制心中的那股激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