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2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509

  “什么?”陈克复一下子爬了起来。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听到这样的消息。
  陈雷惊惶的站在门外,身后还站着一名脸色苍白,身体不断打着颤抖的侍女。她就是之前派去服侍萧后的一名侍女,她去前就知道那屋中的女人是萧皇后,谁曾想到,刚服侍了不到半天,这萧后却突然趁她们不注意时,撞墙了。
  陈克复穿着中衣,衣衫不整的打开房门,一把抓住那侍女的手焦急地问道:“皇后现在怎么样了?”
  “好多血,皇后头上流了好多血,人也昏迷着。”
  “还有气息没?”
  “还有气息,已经派人去叫大夫了。”侍女恐惧的回答道。
  陈克复也顾不得穿衣,穿着中衣就往萧皇后的屋子跑。一边跑,一边心中充满了自责。萧后是什么样的身份,自小为公主,后来又是晋王妃,太子妃,皇后。更是一直都得皇帝的宠爱,几十年未减。这样的女人是多么的高贵,今日因误会了自己的意思,无奈逼迫自己和他做了这事,心中又岂能平静。
  自己离开时看到萧皇后的样子,就该明白她的想法的。也许萧后在决定与自己之前,就已经有了必死之心了。她这却是为了子女才和自己上床,可却又无法容忍自己的这种行为,所以早有了死志。自己当时怎么就没有看出来呢。
  也不知道伤的重不重,如此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他怎么能心安。
  陈克复赶到的时候,那边已经有大夫赶到了。这大夫是早备在府中的,专门为萧后和太子做准备的,这个时候倒正好用上了,要不然,这深更半夜的,一时半分却是难以马上救治。
  看到萧后的样子时,陈克复也是吓了一大跳。头上,脸上,还有衣服上到处都是鲜血。那大夫已经给萧后的头上伤口包扎了,几名侍女正在为萧后擦拭身上的血迹。萧后闭着双目,眉宇之间还透露着解脱的意味。
  “大夫,皇后怎么样了?”
  大夫一边收拾药箱,一边道:“还好伤的不是太深,不过血流的有些多,幸好老夫就在此处,赶来医治及时。眼下伤口已经包扎,再静养些日子就能好了。”
  挥退了那些人,陈克复单独留在了屋中,亲自守护着萧后。
  一直到了天亮之后,萧后才醒了过来。当她醒来看到陈克复时,还惊讶起来。
  陈克复微微笑了一下,“你怎么能做这样的傻事呢,还好医治及时。”
  “我没有面目再活在世上,你不该死救我。”萧后一惊之后,恢复了冷霜般的面容。
  这个时候,陈克复也不好劝什么,他知道,劝什么也不一定管用。
  狠了狠心,陈克复道:“昨晚让我难忘,从昨晚起,你已经是我的女人了。所以,没有我的同意,你不许再这样做。”
  萧后将头扭到一边,一言不发。陈克复却明白她的想法,如果她一心求死,他又能救得了她几次呢。
  “八月初一是杨暕的登基之日,八月十五是我与吉儿的成婚之日。我希望那时都能看到你,他们肯定也希望你能看到那一切。”
  萧皇后继续沉默。
  陈克复明白,这个时候不用重药,怕是说服不了萧后。咬咬牙,陈克复黑着脸道:“我实话告诉你,昨晚你把我服侍的很舒服,那感觉十分美妙。我希望以后还能继续昨晚的美妙,所以,在我厌烦之前,你不能死。”
  “无耻!”萧皇后终于开口道。
  “只要你能继续如昨晚一般的服侍好我,那么我能向你保证,就算将来我不须要杨暕这个傀儡皇帝了,我也会保他一世平安富贵。而且我也会让南阳公主母子重逢,更会好好对待吉儿。不过,如果你仍然要寻死,那么,我可不能保证到时我会如何对待他们姐第。”
  萧后的肩膀微微颤抖,眼中泪水滑落。那模样说不出的我见犹怜,虽然心中不忍,可陈克复却知道,眼下也唯有如此,才能绝了她的寻死之心。只要她活下来了,将来总会有办法再解决这一切的。
第482章
杨广醒了
  在陈克复这般的邪恶无耻的要挟之下,萧后总算是没有再寻死路,安心的接受医治。不过,她再看陈破军的眼神,却是那说不出的憎恶。
  不过对于这一切,陈克复只能无奈地接受了。当日午后,陈克复也只能暂时放下这边的事情,在消失了大半天后,终于又重回到了元帅府。
  辽东军虽然如今夺下了河北六郡,兼又成功的迫降了河北大军。不过这翻剧烈扩张,一时也达到了极限。河北六郡、太行四陉险关,都需要重兵驻守。
  而且刚刚投降的二十万河北军,也需要时间朝廷整编消化。所占河北六郡的民政,也需要辽东军重新接管。兼之辽东军大本营从辽东迁来刚刚改名的北京城,另外又要准备在八月初一进行杨杲的登基大典。甚至在长孙无忌和高士廉的催促下,和长孙无垢的大婚也被提到了七月二十六日。而陈克复先前也答应了萧皇后,将在八月十五,与杨吉儿完婚。
  这一桩桩的事情都排着队等在那里,辽东军如今虽然有二十万人进入河北。但是达到现在的扩张程度,一时也达到了极限。必须需要时间来进行这一轮扩张的消化。
  只有等到更多的兵马从辽东调来河北后,辽东军才能平稳的进行第二轮扩张。甚至为了眼前的计划,陈破军不得不暂时,取消了之前准备派水师立即进攻山东的计划。
  眼下虽然进入河北,但是辽东军与山东之间还是隔着孙安祖等三支河北农民军。在辽东新的兵马到来河北之前,辽东军如今已经无力继续南下与农民军交战。而到现在还没有形成战力的辽东水师海龙卫,如果现在单独进攻山东,却是十分危险。牵一发而动全身,海龙卫水师进攻山东,绝对会立马引爆如今山东的局势。
  不管是南方的陈朝,还是河北的农民军,到时绝对会南下争夺山东。而只要辽东军暂时不出兵山东,那么不管是河北农民军还是江南的陈朝,都不会马上进攻山东,而是会继续一步步的蚕食稳固周边地盘。
  兵到用时方恨少。
  到此时,陈克复才觉得自己辽东军的兵马太少。
  辽东军所有的府兵、镇兵、郡兵、乡兵、民团,如果全部动员起来,估计有近三十万。而如果紧急动员,陈克复能动员的兵马总共能达到四十万左右。再多,不但辽东军的实力将大降,就是辽东各地的生产生活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且辽东之地局势特殊,周边有着契丹、靺鞨、新罗、百济各族,虽然如今他们大多是辽东军的盟友,但是和这些部族把交道,陈克复向来不敢大意。这些都是信奉实力为尊的民族,只信实力的他们根本就是叛服不常。对于辽东这个大本营,陈克复不敢丝毫大意,不论什么时候,辽东也必须保持十万人左右的兵马,以防万一。
  所以此时的辽东,实际上已经抽不出多少兵马了。这次入河北的二十万军中,有四万联军士兵,所以此时辽东还有十五万兵马。如果辽东保留十万军队留守,陈克复最多也只能抽调五万人入河北。区区五万人,对于如今的河北局势来说,并没有多少。
  所以辽东军现在的目标放在了那二十万投降的河北军身上,二十万河北军如果淘汰掉一半,留十万人整编入辽东军,那数量也是相当庞大的。至少能立即给辽东军的实力再增一个台阶,不过这么多人马的整编,一时半分却是不可能完成的。陈克复虽然着急,想马上继续南下,却也只能一步步来。
  看着地图,陈克复也不由的再次将主意打到了周边几个部族身上。自从契丹等几族与辽东联盟以来,这几年来,不但实力未降,反而一直跟在辽东军后面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收拾良多。连赢数次战争的这几个部族,这几年也算是发了战争财。那些战俘、掳来的人口,夺来的财物,通过辽东这边繁荣的商贸交易,让各族都是实力壮大了许多。
  而且如今辽东各部都已经都处于辽东军之下,相互之间也不再有战争。实力只增不减。
  “老爷子,你们参谋本部拟一个计划出来,我们这次再从契丹、靺鞨、新罗调五六万兵马过来。这些年这几族实力突飞猛进,增长迅速,我们不得不防。眼下我们兵力有限,面对即将展开的中原大战,急需增加后力。而且对于这几个部落,我们也必须适当的抑制他们的快速增长,不然,只怕将来尾大难掉。”
  李奔雷也点了点头,“将契丹及靺鞨等周边几国绑大我们的战车之上,这是我们辽东军一贯的策略了。这几年我们也制定过不少的计划,目前来说实行的还不错。特别是我们的同化策略,十分可喜。这些年,我们不断的和几国的上层贵族们加强联系,通过帮他们筑城,进行大量奢侈品交易,华夏文明的同化教育等,已经让契丹、靺鞨、新罗、百济等诸国都已经在使用汉字,就连那些贵族们也在使用汉话,甚至以学习我们汉文化为高贵之事。”
  这个陈克复也是清楚的,政治上通过联盟,将他们与辽东军绑在一起。经济上,又通过辽东军的赏赐,交易等让这几个王国越来越依赖于辽东,甚至文化上也不断的同化各部。如今那几国的贵族们,受辽东的影响已经十分的大,契丹与靺鞨两王国一个是草原游牧民族,一个是山林渔猎民族,可是在辽东军的经营下,两个王国的贵族们,纷纷开始筑城,甚至本来没有姓的他们,也纷纷开始学汉人用汉姓。而两国之中,如今姓陈的贵族为最多,其次就是姓杨姓王姓李等等。
  甚至那些马背上的民族的上层贵族们,如今不但改汉姓,筑城池,还与汉人通婚,用汉字,说汉话,穿汉服,俨然就仿佛是中原汉人一般。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辽东军这几年来的努力经营的结果。现阶段,辽东与周边诸国只能是盟友。但是下阶段,却是打算将他们慢慢同化演变成自己的属国,甚至将来的目标,更是将周边各国彻底的吞入辽东。
  有这样的目标,辽东会让他们富有,但不会让他们强大。每次辽东军出兵之时,其实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动用这几个盟军的兵力。但实际上,每次辽东军都会拿出十分丰厚的代价,来换取各个盟军出兵相助。战后又会拿出很大一部份战利品给他,这样的做法,让各国的贵族们每次都能大赚一笔。甚至到了后来,只要辽东有要求发后人,他们都会十分爽快地答应。
  不少辽东的官员都十分反对这样做,觉得请盟军的代价,比征召自己人要大的多。可陈克复和辽东高层们,却从没改变过这一决策。其最主要的一个目的,还是通过战争不断的削减诸国的实力。成年战士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每死一个就少一个,没有个二十年根本无法成长一个战士。对于辽东来说,他们有钱,却缺人。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诸国人口越多,对辽东的潜在威胁也就越大。
  这次只要再多花费一些财富,再调五六万盟军入河北,不会是一个大问题。而调走六万战士,辽东的安全也会上升一级。这是一石二鸟之事,也是最快解决辽东军兵力的方法。
  只待集结出一支大军,陈破军就将继续挥师南下。
  就在涿郡的南面,自号东海公的河北农民军首领高士达,如今正拥兵五万余占据了运河一线的河间郡。高士达虽然只是一个农民军首领,但是这却不是一个等闲之辈。当年河北山东一块最知名的反王有,邹平的知世郎王薄、平原豆子瓯的刘霸道、河曲的张金称、渤海的孙安祖,涿郡的卢明月,可如今,还顶着项上人头的却没了几个。手中还握有一路大军,并且占据一郡之地的更没有几个。
  而且陈克复知道,只要他们南下打高士达,那么高士达身后紧靠着的另外两路河北农民军,平原郡阿舅军刘霸道,渤海郡孙安祖十有八九会挥兵北上,共同抗拒辽东军南下。据他所知,这三支人马,占据三郡之地,号称拥有兵马三十万。没有做好完全准备,陈克复并不想轻易和他们交战。要战,就必须一战而平。
  拿起代表着辽东军的小旗帜,陈克复一下子插在了河间、平原、渤海三郡的沙盘之上。
  就在陈破军目光直指挡在南下路上的三路河北农民军身上时,远在河东太原,昏迷不醒了快两个月的杨广突然手指动了动。御榻前那数名服侍皇帝的内侍宫女之中,有一细心的宫女却是清楚的正好看到。宫女面色激动的盯着床上昏迷着的皇帝,眼都不敢眨一下。
  果然,才隔了没一会,杨广的那半边没瘫痪的右边身体上的右手手指又是颤抖了几下。
第483章
皇帝敕令
  宫女见到皇帝有醒来的迹象,连忙禀报了上去。
  此时太原晋阳宫中的太监总管王大海早已经暗中投了辽王杨暕,一得到这消息,立马派人飞去告之了辽王。杨暕一听那昏迷了近两个月的父皇居然要醒了,也是惊讶了无比。
  坐在辽王府的书房软榻之上,杨暕不由的面色沉重地望去下面的几个心腹。此时坐在书房内的正是内史令虞世基、银青光禄大夫萧瑀、右骁卫大将军杨义臣,左武卫大将军裴仁基、黑衣铁卫统领裴行俨等数人。
  刚刚他们正于书房之中,密议如何加快动作,让辽王杨暕将太原城的权利接管到手,再准备进一步谋划皇位。可哪会想到,在这样的关键时候,皇帝却突然又要醒来。
  众人面面相觑!
  “诸位,如何是好?”
  萧瑀是萧皇后的亲弟弟,也是杨暕的亲舅舅,此时妹妹也失踪许久,一心自然是向在辽王身上。想了想道:“如今当务之前,是马上将陛下的身体状况封锁起来,绝不能让其它人再知道。”
  杨义臣皱着眉头,心里有些犹豫。当初他之持辽王杨暕,是觉得杨暕是皇帝的如今唯一的嫡子。相比于关陇一派支持的皇孙,他觉得由皇子继位更符合正统。只如今皇帝要醒来,这是天大的好事,怎么能封锁呢。
  虞世基抚着长须道:“我等现在应当马上进宫!”
  辽王杨暕带着一众支持他的文武大臣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晋阳宫,一入皇帝寝宫,发现皇帝此时居然已经醒了过来。
  太监总管王大海看到辽王赶到,忙上前悄悄地道:“陛下已经醒来有一小会了,刚刚陛下让下了敕令,让都老奴宣三省六部各位大人,及各位统兵大帅入宫。不过暂时让老奴按下了,只单独通知了殿下一人。”
  杨暕暗道幸好自己早早的收买了这王大海,要不然,此时肯定已经陷入了被动之中。向着王大海点了点头,辽王脸上装着几分哀伤的表情,低着头连忙往那御榻前跑去。只是那低着头的目光中,却隐含着一丝怨恨。
  他已经谋划了这么久,眼看着用不了多久时间,他就能接替他登上那皇位。岂料他却又醒了,他从没有如现在一般,这么盼望他再不醒来。
  “父皇,孩子欣闻陛下龙体康复,心中喜不自胜,连忙赶来相见。”
  杨暕扑倒在杨广的榻前,双手捧着杨广的手,眼中挤出几滴泪水。
  杨广此时虽然醒来,不过他的身体依然是半边瘫痪,无法动弹。就连那半边脸也是歪斜着,话也说不出来。不过幸好杨广的右半边身子还能动弹,一旁早有几名太监跪在榻前,一人捧着砚台,一人捧着一张小几,上面铺着宣纸。杨广要说什么,就手写在纸上,一边还有一名太监诵读出来。
  只见杨广背后枕了一个大垫子,目光打量了杨暕和虞世基等人一圈,却并没有什么激动之情。甚至杨暕察觉到,皇帝根本就没有怎么看他。
  杨广提起笔,在那纸上写下一行字。
  一旁的那名太监忙诵读道:“陛下问,如今天下局势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