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509

  众人欲言又止。
  最后还是魏征出口道:“我们在辽阳曾听说大帅说要登基称帝,如今看来这事情是真的了?”
  陈克复看着魏征问话时的小心翼翼,心里终于明白他们这般表情的意思了。之前程咬金他们就曾经这样过,如今没有想到,连他们也是之般。
  心中好笑,陈克复故意道:“没错,本帅已经让人算过了,再过半个月,八月初一这个日子不错。再过十来天,涿郡城就将改名北京城,登基的日子也是那一天。”
  听到连日子都已经定好了,众人的面色都是阴沉了下来。
  “大帅,这个事情是不是再考虑一下?”毛喜皱着眉头小心道。
  “本帅已经仔细考虑过了。”
  高士廉沉吟道:“大帅,今年辽东军数次做战,先是入草原,后来又是泸河对峙,再又是夺取军都关,如今又攻入河北。大小战事不断,大帅更是每战亲临,如此可却是把一件大事给耽误了啊。之前毛仆射已经按照大帅的意思,给属下外甥女行过用雁纳采之礼。如果河北大势已定,您看,是不是找个时间先把这婚姻大事给办了?”
  长孙无忌在一旁也是猛点头,之前虽然他知道还有张出尘、翟无双这两女子也是跟大帅有情,但以他们的出身,终究是威胁不到妹妹将来的正妻地位。就算大帅真的喜欢她们,将来也最多不过是纳为妾侍。可如今情形又不一样,之前皇帝来招抚辽东,可是将宝贝女儿出云公主也送来了辽东赐与大帅为婚外。
  对方虽然是杨广的女儿,可好歹也是公主,出身高贵。长孙无忌还真担心陈克复会娶那杨吉儿,而将妹妹扔在一边。眼下能早一点将事情先办定了,也总能让人放点心。
  听高士谦说到和长孙的婚事,陈克复心中也有点为难。按说,实际上他和出云公主的感情更深一些,和长孙无垢,还真没多少接触。当初看到长孙无垢居然对自己用情很深,想到长孙家和高家能给自己的帮助,陈克复也就决定娶她。可他也没有想到,杨广居然还会把女儿送来给自己,眼下两个女人都在身边,娶了长孙,无疑会伤了杨吉儿的心。不过心中细想,他也明白,以杨吉儿的公主身份,辽东的文武臣属是不可能答应让出云做自己的正妻的。如果让她做了正妻,将来生下儿子那可就是嫡子了,总不能陈破军抢了杨广的江山,将来又要交给杨广的外甥吧。
  心中叹息一声,在这事情上,自己只能亏欠出云一次了。
  “这事情就交给毛伯代我操办吧,你们选个日子,就把这事情先办了。不过八月初一的登基日子是早定下的,这也是不能更改的。”
  毛伯皱着眉头小心地道:“大帅,君上已经在建康登基称帝,如今大帅在河北登基,只怕不妥啊。”
  “是啊,大帅,如今隋朝杨广还在太原,江南老大人又已经称帝,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此时都不是大帅登基的恰当时间啊。如果强要这时称帝,只怕反而会大失人心声望。”那边高士廉劝道。
第477章
房谋杜断
  一众辽东文臣们你一言我一语,虽然语气十分委婉,但是意思却是表露的十分明白。
  如果不是如今陈破军率领辽东军一场接一场的大胜,个人威望也越来越高,估计毛伯和李奔雷这两老爷子都要直接驳斥他做事不经头脑,刚取得一些成功就头脑发热,看不清形势了。
  房玄龄等人一边小心劝诫,一边却也觉得心中大失所望。以往陈破军给他们的感觉,那就是一个年少却又十分睿智与果然之人。辽东军过去的重大策略,陈破军也很少有过一个人独断的做法,鳘次都是主动的询问部下文武,谦虚的倾听部下们的意见,最后才取最佳的策略。
  此时他们看着这个满脸微笑,颌下已经蓄起了短短青须的大帅,心中不由的怀疑,难道大帅在辽东军的节节胜利之下,迷失了自己的本性,变得自得骄傲起来了?
  最先问陈破军话的那位陌生的文士此时满脸的失望之情,毫无保留的显露的面容之上。他紧皱着眉头,微微的摇着头,心中充满了失望。此时他再看着陈破军的微笑,却已经感觉那是一个刚愎自用,骄傲自满,却又听不进属下劝诫的一朝得志的主上。这样的人在他看来,甚至连如今的皇帝杨广都不来,起码杨广在登基之前,一直表现的都是可圈可点。甚至杨广在称帝后,最初的几年也是表现的十分勤勉有为,开明无比。他不敢想象,以陈破军如今的心态,又还能走多远。想到此,他长叹了一口气,心道自己当初见到好友房乔的书信时,还那么的期盼,这一路不远千里赶来辽东,没有想到却是这么一个结果。
  一时心中落寞无比,也顾不得失礼,转身对着房玄龄拱了拱手,“玄龄兄,闻名不如见面,总算是见到了天下闻名的陈大帅,可惜、可叹。这些日子以来,多有打扰,今日我就收拾东西回中原去也。”
  房玄龄惊讶道:“克明兄,你这又是何意?我们当初不是曾说好了,要一起辅佐大帅,开创一个理想的盛世吗?为何刚刚见到大帅,你却又要走?”
  陈克复也被这位陌生的文士的举动给引去注视,他倒没见过这么硬脾气的,居然一言不和就要走人。
  “还不知道这位先生名讳,如果克复有失礼处,还请多多包涵。”陈克复看他年度不凡,又听说是房玄龄的朋友,想来也应当是位不错的文人。如今辽东武功著胜,文治方面却还是有些单薄,对于这些来辽东的文士他自然是得礼仪有加。
  那壮年文士头一扭,眼睛一翻,话中带着火气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下贱名不说也罢。”
  陈克复轻笑一声,也不以为意,他能感觉到,这名男子刚才一见面时,对他态度还是很好的。一切转变都是在问过了他的那个登基问题之后,才开始变幻的。刚刚心中一转,他也已经大致猜到了此时这男子心中所思。头一次见面,就能如此直接了然的表明自己的态度,而并没有将自己的想法保留在心中,陈克复对于这样品德的文士十分有好感。
  “那在下也称呼兄台一句克明兄了,如果本帅猜得不错,克明兄此时心中只怕觉得我陈克复不过是一个名不副实之人罢?是不是觉得我如今不过刚有小成,却已经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听不过逆耳忠言?是不是觉得我这样的人不值得你辅佐,失望之余,打算就此离开?”
  那文士也没有料到陈克复居然会说出这么的一番话来,眼中也闪过一些惊讶之色。他刚才确实以为陈克复不过如此,完全是浪得虚名。但是听到此时陈克复自己一下子将他刚才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又觉得能说出这般话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他心中所想的那个样子?
  那边的房玄龄有些着急地道:“大帅,事情不是如此。”
  不过房玄龄口中虽然说事情不是如此,但是此时他们面上的那惊讶之情,却无疑将他们心中刚刚的想法表露无疑。陈克复微微一笑,也并不多说。
  伸出手摇了摇手指,“我知道你们的想法,你们这样想,其实我心中很高兴。这说明你们都还是清醒的,并没有被我们如今取得的这些胜利而一时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你们在辽东军的一片大好形势之下,仍然清楚的掌握着眼前的形势,这让我十分高兴。”
  “大帅!”
  房玄龄等文臣们这下是真的都搞懵了,完全不明白陈克复心中的意思。
  哈哈笑了几声。
  陈克复道:“其实本帅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不过之前是我没把事情说清楚,所以才会让你们产生了误会,这事情不怪你们。我刚才说八月初一要登基,确实是没有错的。不过,这八月初一登基的并不是我!”
  “什么?”毛喜等人齐齐出声惊呼。
  毛喜神色一动,面带着笑容道:“大帅,难道你已经将主上从建康救出来了,马上就要接到河北来了?八月登基,是要迎主上登基?”在他想来,如果不是陈破军登基,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特勤司已经从建康救出了陈深,准备奉其在河北称帝了。如此一来,虽然不是陈克复称帝,但是实际之上,这却是更好的方案。
  轻轻摇了摇头,陈克复否认了毛喜的猜测。
  “不,我也想接父亲接回河北。不过如今父亲完全处于江南会沈家控制之中,我们的人马打探良久,发现沈家早已经是防范森严。没有大军前去,只以小部人马根本无法接回父亲。”
  听到陈克复否决了他的猜测,毛喜一下子又失望了起来。
  一众人举目望着陈克复,心中疑惑无比,既不准备自己登基称帝,暂时又无法接回陈深登基。那么十余天之后要登基的是谁?
  年近花甲的高士廉犹豫着问道:“我听闻先前张锦将军在河东时,乘乱之时将萧皇后与太子殿下掳来了辽东,难道?”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齐齐将目光看向了他。
  陈克复对高士廉也不由得十分佩服,他居然能通过这么一条隐秘的消息,就能推测到这上面来,确实有本事。“诸位想必也知道,杨广在雁门曾经中过流矢,伤了肺腑。围城之时,伤势数次发作,在雁门之围解开时,更是在誓师准备征讨草原之时,中风瘫痪,据我们的情报至今未醒。”
  停顿了一下后,陈破军继续道:“而据我们特勤司的弟兄们传回来的消息,如今太原城中,进行各方大臣和统兵大帅们聚集一城,正为隋朝皇位的继承人位置争的头破血流。如今杨广昏迷不醒,甚至有九成的可能从此永远不会醒来。而杨广一生唯有三子,长子元德太子杨昭早死,如今第三子太子杨杲又在我们手中,且无人知晓。唯剩下了嫡次子杨暕,却又无德难俘众望。除了杨暕,最有可能继承皇位者,就剩下了已故元德太子杨昭的长子燕王杨倓以及次子越王杨侗,三子代王杨侑。”
  “按现在的形势,杨暕夺得继续人的可能性最大。一旦他夺得皇位,那么以他的势力,必然能很快的震慑统隋朝各方势力,到时他们就能很快的调动兵马东进,这是我们所最不愿意看见的情况。”
  陈克复把话说到这里,此时众人也基本明白了他的想法。眼下辽东军虽然已经出关,夺得河北六郡,并且控制了太行山河北四陉,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这个时候也只是取得了一些战略优势,如果这个时候陈破军登基称帝,确实不管从哪方面都是不合时宜的。
  但是面对朝廷那纷乱的皇位争夺,如果他们突然捧出失踪了的太子杨杲登基称帝,那么如今占有优势的辽王杨暕必然要被辽东军的这次出手,给把水搅浑。只要水一浑,杨暕无法顺利的继承皇位,统合隋朝和方势力。那么可以相见,杨暕必然无法压制住朝廷的那些权势极大的各方势力。到时,已经浑了水的隋朝,说不定还会爆发出更多的纷争。
  而隋朝一日无法整合,他们就一日无法全力东进。到时河北河南山东等半壁江山,都将一如既往的还是如今这般的局势。辽东军也正好继续完成他们的下一步战略部署,在隋朝回过头来之前,将眼前的机会扩大到最大。
  “可是杨广虽然昏迷不醒,可终究还是未死,此时杨杲虽是太子,突然登基只怕名不正言不顺吧?”先前那位叫着要走的文士再次疑问道。
  陈克复微微一笑,“不知道克明兄现在可否告知尊姓大名?”
  文士行了一礼,语气温和道:“学生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是房兄好友,经过介绍邀请来辽东。之前对大帅多有误会,还请见谅。”
  听到眼前这有性格的文士居然是号称房谋杜断中的杜如晦,饶是如今陈克复对于那些原先历史中的名人们已经并不过于惊讶,此时也是心中微微一动。杜如晦可是唐初名相,这样的人加入辽东军,那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看着眼前的杜如晦也不过三十许人,一身白色的儒袍显得十分儒雅清贵。但是陈克复却是知道,这杜如晦却是不简单,他和房玄龄虽然年纪相仿,也是好友,历史上更是同殿为臣,一起为唐初名相,号称房谋杜断。但是和房玄龄书香世家不同,杜如晦可是关陇贵族集团出身。他的祖上在北周和隋都是显官,正宗的关陇贵族出身。
  杜如晦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十分有才名,被当朝的吏部尚书看好,年少即为县尉之官。不过那时天下已经开始乱起,杜如晦看着地方的一片混乱,又感觉县尉官太小,干脆辞了官职,专心读书交友。去年陈破军在洛阳碰到房玄龄,那一次房玄龄就是去见好友杜如晦。
  那时房玄龄本来就打算为陈破军拉拢杜如晦,没想到后来出了意外。后来回到辽东之后,房玄龄又数次写信给杜如晦,召唤他来辽东。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杜如晦终于对隋朝不抱希望,毅然而然的来了辽东。
  得到这样的人才相助,陈克复哈哈大笑数声,“玄龄长于谋,而听闻克明兄善于断,如此正是房谋杜断。二位合力,我辽东军更是如虎添翼。如此人才,本帅岂能不重用,本帅就暂且委任克明为行台尚书省吏部尚书,等过些日子另有重任,如何?”
  杜如晦虽然心中也十分自负,可是到了辽东之后,也见到了房玄龄、毛喜、长孙无忌、高士廉等一群十分出色的政务官。他所如今他也渐渐收起了心中的那份自负,甘然在行台尚书右仆射房玄龄下面做一属官。如今刚与陈破军见面,他没有想到,陈破军居然一下子任命了他为吏部尚书,一时心中也是惊讶不已。当初在隋朝,他可是只得了一个九品的县尉之职。
  当下激动的郑重行礼道:“属下何德何能,得大帅如此看重,居然委此重任,属下深恐不安,还请收回成命。”
  陈克复哈哈大笑几声,“本帅用人,可是向来得人称赞,大家皆称用人得当。今天本帅任你为吏部尚书可不是儿戏,我相信你的能力,我也相信你会用行动来展示你的能力的。”
  听到陈克复如此说,杜如晦也不再推辞。不过还是继续了之前的疑问,“大帅,如今杨广还在世,太子要如何登基?”
  “这简单!”陈克复轻松的道:“杨广没死,我们就尊他为太上皇即可,反正他昏迷不醒也是一个不错的理由。更何况,让杨杲为登基称帝,不过是我们搅浑中原这池水的一个计划罢了。杨杲不过是我们的棋子,能起到作用即可,又何须在意太多!”
第478章
面见萧后
  刚刚回到城中,陈克复马上带着陈雷等人换了衣服,从元帅府后门离开,一路左转右转的到了东城的一幢有些偏僻的府第。
  这处府第位置有些偏,附近也没有什么人来往,安安静静。远远看上去,朱门高墙,一看原来就是大家族的府第。不过此时这府第却是十分安静,连那朱色大门前也只有那两个大石头狮子孤零零的端坐在那,连个守门的家丁护院都不见。但是事实之上,如果你真的就觉得这只是一处荒弃的宅子,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这处宅子此时外松内紧。外表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看不到一个人,但实际上,这座宅子守卫森严,不但府中护卫众多,就是在那偏僻冷清的街道之上,也同样的是暗桩密布,就差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陈克复一身白色儒袍,身后的陈雷等人也俱是内穿暗甲,外套布衣。粗看上去,就仿佛哪家的公子哥正带着家丁护卫们在街头漫步。一路来到这府门前,陈克复等人却并没有进去,反而是转了一圈,最后从宅子的一个侧门进入。
  刚一入侧门,那侧门附近的屋檐、廊下、假山等各处不显的地方,突然冒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侍卫。而在这些侍卫的后面,还有几人也连忙赶了过来,陈克复一眼认出来,当先的那个正是特勤司的赵起。
  “参见大帅!”赵起恭敬行礼。
  “嗯,不用多礼,人呢?”陈克复对于府中的森严守卫十分满意。有这样的守卫力量,绝对能保证万无一失。
  “人就在府中,”赵起点头道:“今早天未亮之时,人就已经送进了城中。按大帅的吩咐,我们将人安排在此,一切行动都十分隐秘,目前他们的行踪为绝密等级,没有其它人知道。”
  “嗯!”陈克复点头赞许道:“做的好。他们绝不容有失,一定得全力保证他们的安全,暂时他们的行踪身份还不能被人知道,我要求你得保证,在八月之前,他们的行踪和安全必须得到完全保证。”
  “属下明白。”
  陈克复如此大费周章,这府宅之中,并不是金屋藏娇。
  此时府中居住的却正是被张锦从雁门城中掳走,一路带着到了辽西泸河镇的萧皇后与太子杨杲。这次陈克复打算趁着杨广命不久矣,太原城中皇位争夺之时,将这位八岁多的太子殿下给弄上隋朝第三任皇帝的皇位。这样做,他倒不是打算玩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打算。事实之上,当今天下,江南早已经复陈朝,他们连杨广的命令都不听,更不可能听这八岁杨杲的命令。而河北的张称金、孙安祖高士达等人更是农民军叛匪,他们更不可能听朝廷的命令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