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509

  将杨武免去职责,又安插了自己这边的心腹将领,由左武卫大将军的儿子虎牙郎将裴行俨来接替权利巨大的黑衣铁卫一职。而为了安抚突然出手的李家,杨暕又将骁果军折冲郎将这个实权正四品官职交给了李渊嫡长子。骁果军拥兵两万,又身为禁卫军,地位十分重要。不过如今骁果军只有五千新蓦人员,杨暕也不太在意,用这么一个空头职位换来李家的支持却是再好不过。
  李世民沉默不语。
  殿中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杨暕满脸期待的在等待着李家的回应,如果李家接下骁果军统领的职位,那么他和李家的关系就将迈过实际性的一步。而卫文升、宇文化及等关陇一派的大臣们也紧紧地盯着李家父子,如果李家同意了杨暕的提议,他们如今勉强与杨暕抗衡住的势力平稳就将马上打破,他们将彻底的处于弱势之中。
  静,死一样的安静。
  大约过了半刻钟的样子,但殿中所有人却觉得过了漫长的时间。
  “哈哈哈!”又是一阵大笑声响起,这回却是老狐狸李渊的声音。
  “多谢朝廷对犬子的看重,老臣代犬子谢过。”李渊一句话,却是已经接受了辽王的好意。一时间金殿之中,有人欢喜有人忧。
第471章
幽州罗艺
  大业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河北临渝关。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又是道教中的中元节。大隋朝继承历朝风俗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也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
  这一天,普通的百姓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
  而大隋立朝以来,军中却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在这一天,召集附近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
  罗武自得了少将军罗成,现在应当说是罗家小姐的交代后,一路马不停蹄的赶来临渝。军都关已经落入了辽东军之手,罗成也已经降了辽东陈破军,甚至是罗家涿郡城中的满府家眷如今也都在陈破军的手中。罗家现在已经没有了退路,既然已经踏上了辽东军的船,那只能期望辽东军的这艘般够结实。
  七月流火!一路之上连续赶了数天路,罗武换马不换人,早就是汗流了又干,干了又流,身上的衣裳都已经结出了白花花的盐渍。不过此时他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只是一心记着必须早日把军都关的事情告诉家主。万一家主又和上次一样,又带着人马去突袭辽东军大营去了,不管到时打赢打输,罗家都无法面对辽东军。
  傍晚时分,罗武骑着马已经赶到时临渝关外不远处。一路之上,到处可见那已经收割过的田野,还有那三三两两挑着祭祀先祖坟墓的祭祀礼篮子。看着这些一个个还带着刚刚过完了收获季,满脸还挂着丰收喜悦的普通百姓。罗武也只是心中微微的叹息了一声,虽然辽东军反叛已经有半年多了,朝廷的大军也在此日久。可是对于这些关内的百姓来说,一关之隔的辽东形势仿佛与他们隔着千万里路途,甚至在大多数人觉得,辽东军与河北军的战事,也许永远不会烧到河北来。他们更不会知道,就在他们的身后不远,辽东军的大军已经入关了。
  骑着疲惫的战马,穿过了田野,穿过了夏日傍晚的余晖,在那金色的夕阳之中,罗武终于赶到了临渝关。经过这数年的经营,临渝关早已经不再只是一座关城,因为西面就是河北涿郡运河,东面就是辽东辽阳,作为必经之路的临渝关,这两年来也发展的十分繁荣。关城数次扩大,早已经成了一座集战争要塞,和边关商贸大城为一体了。
  临渝关此时已经进入战争状态,东面的城门早已经封闭。但是西面的城门,却并没有封闭,那些居住在城中的百姓,还有附近往来的商队,依然是每日里进进出出。
  罗武此时也换了一身的装束,他并不是以本来面目来的,反而是装扮成了一名普通的商旅模样。到了城门前,早早老老实实的就下了马,又拿出了路引条文,查验无误后,又十分客气地给了守门的那名伙长一吊百文钱才进去。
  一入城没多久,就已经看到了城中街道上人来人往,一个个都涌往城中的广场。
  今天是中元节,按大隋军中传统,今日临渝关中的守军,会请来不少的各尚、道士们做道场,为往日那些战死的将士们进行做法超度。广场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军队,一队接着一队的士兵排成方阵集中在广场上。
  在广场的四周,还有一队队的专门负责隔离、警戒的军士。不管是广场中军阵中的将士,还是负责警戒的这些军士,今日所有的将士都穿着十分整洁庄重肃穆。
  而在广场的四周,此时也同样的站满了老老少少的百姓。这些百姓之中,有一部份是随军的军属家眷,还有更多的则是居于此处的百姓及商旅们。对于他们来说,今天不但是祭奠那些阵亡将士的日子,今天同样也是一个看热闹的日子。
  往年之时,临渝关中守军并不多,中元节的祭奠活动也并不怎么隆重。但是今年不同,今年临渝关前朝廷与叛军数十万大军对峙,且交战数次,多有阵亡损伤。而且之前对关外叛军的作战之中,守军也是吃了许多亏,所以这次的中元节祭奠活动,关内的薛大帅与李大帅都十分重视,请来了附近所有的僧道。此时广场的中间早已经搭起了一座高高的台子,上面足有好几百的僧道正在做法。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样又有和尚又有道士的数百人的大场面平时可难见到,甚至有可能是一辈子也只能看到这么一次,此时哪还有错过的道理,一个个全早赶来占位置了。
  “这也许是薛大帅与李大帅面对之前关上次数对辽东军交战失利,关中守军将士士气低落,所进行的一些激励罢。”毕竟将士们战场拼杀,很多时候连个尸骨都无法回归家乡,只能做过个孤魂野鬼,如今军中主将们这样的行为,也算是收买军心士气的手段了。
  罗武一边猜测着关中搞么大场面的原意,一边却微微的摇头叹息。临渝关中的河北军士们也算是隋朝中数一数二的强兵了,而薛大帅,李大帅他们更是大隋的名将。只可惜,如今大隋大势已去,这关内的兵将再强,士气再高又有什么用呢?陈破军东西包夹,河北军就将彻底成了一支孤军。
  想想河北军将士还在这边关与辽东叛军苦苦对峙,可朝廷如今在太原集结了六十万大军,却只会在那里争权夺利,根本就没有人想过,河北军只以一己之力独自面对着那强大的辽东军时有多么大的压力。甚至这个时候,罗武还想到了裴仁基,他之前带了十万人去河东勤王。可如今雁门之围已解,裴仁基不但不回河北,反而南下去了太原,根着争权夺利去了。
  罗武心中微叹,比起薛世雄、李景和家主这些河北本地出身的将领们,江淮出身的裴仁基父子明显就和河北将士们不是一条心。朝廷如今既然已经放弃了河北,那么他们这些河北人也是时候考虑河北的归去之时了。街道上人来人往,罗武骑着马也只能缓缓而行。这次他来行踪十分隐秘,在不知道薛大帅与李大帅的态度之前,他绝对不能暴露身份。要不然,万一让人看见,让薛李二帅看到自己这个军都关留守副将突然出现在临渝关,必定会起疑心。
  临街的一处茶楼之上,罗艺正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坐在高处饮酒观景。看着下面热门的街道,罗艺的心中却是充满着郁结。上次他看出李靖辽西大营的虚实,深夜没请到李景帅令,就带着薛家四兄弟擅自出城袭营,本想好好的立一功,也好让与他一直不对头的李景看看他的本事。哪料到最后自己却是中了别人的埋伏,最后只逃回了三千人马。连世交薛世雄的四位公子都落入了辽东军之手。
  而薛世雄带兵回到临渝后,又是他力陈了辽东军的虚实,结果薛世雄最后与他带十五万兵马出关。可最后,他们损失了五千轻骑,却也只换来抢收了辽西的一些粮食。最后却只能郁结的接了皇帝的最新圣旨,如果不是皇帝的圣旨,罗艺觉得,当时和叛军人马数量相同的河北军,并能一战击败辽东叛军。说不定此时他都已经坐在了那海东的平壤城了,哪里会如此郁闷的做在此处。一想到一会还要去参加祭奠,要面对着上次因随他出关袭营而丢了性命的那许多将士亡灵,他就不由的沉重起来。
  端着酒杯一饮而尽,却不经意间发现街角刚刚转过的那道人影十分的熟悉。在脑中仔细地想了一会后,他终于想起来,那人影不是他的老部下罗武嘛?他此时应当在军都关辅助罗成守关才对,怎么却突然出现在了此处,而且刚刚他看到那罗武明显是做商旅打扮,形踪还躲躲闪闪,这是为何。
  罗艺将兵,向来是兵骄将悍。但罗艺为人却十分的狡猾且多疑虑,向来谨慎。看到那本不该出现在城中的罗武,不由的眉头皱起,心中闪过万般可能。按说起来,罗武跟了他二十多年,他应当相信罗武,可是多年的边关争战,却让他无比谨慎。
  “罗春、罗松,刚刚爹好像看到有一个人影往那边的悦来客栈去了,身影十分熟悉,一时又想不起来是哪个。你们兄弟俩亲自去看看,记住,打探清楚后马上来告诉我,切不可让其它人也知道了。”罗艺并没有直接告诉两个儿子,自己心中的那些猜测,而是让两个儿子自己去打探。毕竟罗武跟了他二十多年,万一是他猜错了,那到时事情传出去了,终究会寒了罗武的心。
  罗春兄弟俩有些奇怪的望了街道一眼,点点头,抓起桌上的横刀,下楼去了。
第472章
良禽择木
  罗武进了临渝关后,没有直接去找罗艺,而是先找了间客栈入住,寄存了马匹,又换了身衣服。才在夜色的灯火下,步伐匆匆的离开了客栈,一路向着军营而去。
  罗春兄弟两个一直等在客栈外面,自罗武一出来,兄弟俩就认出了这位跟了父亲二十多年的武叔。两人对视了一眼,心中都充满了疑惑,罗武此时本应当在军都关,就算真的有事情要来临渝,那也应当直接去军营找他们,而不是住进这客栈之中,又换了一套衣服,脸上还重新化了点妆,将本来面目掩饰掉。
  两兄弟没有说话,一直远远地跟在后面。
  在客栈中出来的罗武已经化了点妆,整个人一下子从一个四十许的汉子,变成了一个半百老头子。一身洗的发白的青布衣袍,微弯的背,还有那花白的胡须。就是罗春兄弟俩如果刚一见到,一时也不可能认出这位武叔的。
  一路缓缓而行,罗武直奔军营而去,而且是直接奔着罗艺的军营而去。
  今晚除了城头值守的守军,临渝关大部份的将士都已经去了广场,参加中元节祭祀活动。此时的大营之中,并没有多少人,空荡荡的只有一些守军。
  “你找谁?”营门口的士兵看到一个老头过来,忙出声问道。
  罗武抬起头,装着有些拘谨的样子,“小老头找杨得水,那是我儿子。”
  “哪个营的?”那守营的军士听说是来找儿子的,态度也缓和了一点。
  “哪个营的老头我也不记不清啊。”罗武装作有些为难的样子,好一会才似想起一般,“对了,我儿子和老头子说过,他是那个虎贲将军罗大人的亲兵营的伙长。上次,他回家时,还给老汉我捎了一匹罗将军赏的绢呢。”
  罗武这么一说,一旁的一名看似伙长的小军官也笑着道:“老爷子说的是罗将军的亲卫杨得水伙长啊,这个我知道,你等着,我去给你叫来。他今夜正好留在营中当值,没出去。”
  站在不远处,将这一幕都看在眼中的罗春两兄弟这个时候,也装着好像正好回营的样子。
  “那杨得水是我父亲的亲兵伙长,干脆我把老爷子直接领进去见杨得水就行了。”说着就把罗武带进了大营。
  没有多久,接到儿子口信的罗艺也回了大营,罗艺的将营之中。
  “罗武,出什么事了?怎么你跑这里来了,还搞这么一副打扮?”罗艺疑惑地道。
  罗武脱下衣服,从其中的夹层之中取出一块写着信的绢布。
  “大人,这是小姐让我亲自送过来的,事关重大,小的不敢轻心。”
  “小姐?”
  罗艺惊呼出声,心中无比震惊。罗成的女儿身份,整个罗家也只有他们几个人知道,罗武虽然跟了他二十多年,可从来都不知道罗成的身份。眼下怎么突然说出小姐的称呼来?
  不过仅是一瞬间,罗艺就已经明白,不管是什么原因,罗武也肯定是知道了女儿的身份。此时他将信送过来,那么这封费尽心机送来的信,绝对是至关重要。
  接过信,罗艺还没看,口中问道:“你来的时候,军都关一切还好吧?”
  罗武抿着嘴唇,低下了头,“不好,军都关已经落在了陈破军的手中,连涿郡也丢了。小姐与主母等家眷现在都在陈破军的手中。不过一切还好,详细的情况,小姐都有在信中交待。”
  嗡!
  罗艺只觉得自己的头上仿佛被一柄冲城槌给狠狠的撞击了一下,眼前全是炫目的金星。他知道罗武不是那种喜欢开玩笑的人,正因为罗武为人十分认真谨慎,他这次才会将罗武留在军都关协助罗成守关。
  心中无比的震惊,罗艺匆忙打开手中的绢信,一行一行的仔细阅读起来。看完信,罗艺怎么人一下子软了几分,往日那眼神中的霸道神采也一下子消失不见。他怎么也不敢相信,离开军都关才这么久,自己的老巢就已经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军都关失守,涿郡失守,甚至女儿还隐晦的提起了她和陈破军的关系也不一般。一想起这事,罗艺忙一把抓住罗武的手问道:“信中成儿还说了她和陈破军的事情,只是说的模模糊糊。你快和我说说,这又是怎么回事?”
  罗武对于这事情也只是隐隐有些猜测,并不知道详细的原委。犹豫了一下后道:“具体的属下也不太清楚,不过好像是那夜小姐从军都关的官道中潜入将军府刺杀陈破军,结果却失手被擒。后来也不知道是怎么了,陈破军就知道了小姐的真正身份,第二天小姐就带着军都关的三千弟兄彻底的投了辽东军。而且陈破军也公开说了,小姐今后就是他的女人,暂时会是妾侍。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不过看小姐后来的心情和态度,还有看陈破军的表现,那陈破军对小姐倒还是不错的。”
  一旁的罗春、罗松兄弟俩早已经是一头雾水,心中焦急万分,“父亲,军都关怎么了?”
  罗艺将信交给儿子,长叹一声道:“军都关失守了,陈破军率十万辽东军绕道草原,突袭了军都关,如今已经杀入了河北。你们小妹已经代我罗家降了辽东军,现在发信来,一是通知,二是希望为父也做个选择。”
  没一会,两兄弟也都看完了这封信。这封信中罗成不光是介绍了眼下河北的局势,也将陈破军告诉他的中原局势告诉了他。罗成在信中说道,他观天下之势,大隋终究是不行了,当此河北危难之时,也正是他们罗家到了必须再次抉择这时。而他希望父亲罗艺能和他一样,加入她最看好的陈破军。
  “父亲,你觉得小妹信中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罗春担忧地问道。
  罗艺沉默了一会,“你小妹的脾气你们又不是不知道,她人打小聪明,而且说话也从不骗人。既然她在信中这般说,那如今天下形势八。九是如此了。其实为父也早有感觉,如果不是这般,朝廷和陛下为何又要出那么高的条件招抚陈破军。一切的一切,只能说事实就是如小妹所说。”
  “父亲,那我们怎么办?真的投靠陈破军吗?”
  一旁的罗武道:“大人,属下来时,陈破军曾经交待过。如果大人加入辽东军,那么他将十分欢迎。而且还曾说,只要大人加入,他将封赏大人为从三品的实职将军。并且还会助大手再整训一支五千人的幽州铁骑,训练有成后完全归大人统属。而且还说过,如此将来功成之日,公侯之位可待!”
  罗艺心中一动,这个条件不可以说不好。如今军都关已失,他手中最大的一张王牌已失。而且他如今不过是隋朝的正四品虎贲郎将,手中的一万人马,如今只剩下了手中的三千铁骑,可以说并没有太多的价值。而且反过来,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妻子和儿媳等家眷如今都在陈破军的手上。
  陈破军掌握着这么多的主动,这个时候还愿意开出这么好的条件,已经是十分的有诚意了。
  “陈破军有说过要求本将做什么吗?”罗艺问道,陈破军开出的条件有些太大优厚,如果他们就这样倒向辽东军,就能换来如此的好条件,他有些不太相信。
  罗武点了点头,“来时他曾经说过,如果时机可行,他希望大人帮他联络河北义士,在临渝关中代他招降其它的将士。但是他也说了,如果大人觉得形势不对,就不用强出手,一切以你们的安危为重。如果到时你们能联络其它人归降辽东军自是最好,到时他会按功加赏。如果事不可为也没关系,只要往辽西,或者后退河北即可,之前所说的条件依然有效。”
  罗艺坐在那里沉默不语,眉头紧紧的皱起,脑中不断地思索着。陈克复开出的条件确实很好,但是罗艺向来不是一个甘于普通的人。哪怕如今要投降辽东军,他也得做的漂漂亮亮的。眼下是一个大好的机会,按他之前的一番预测,如今天下将乱,各方势力崛起,但是辽东的陈破军实力强劲,是如今最为人所看好的一方。
  眼下投奔辽东,那么他罗家也将是辽东今后的开国之家。趁着眼下的大好机会,怎么也得立下一件大功,今后才能在辽东军中站稳脚跟。
  最好的献礼当然是将这临渝关十几万河北军说动,一起归降辽东军,但是这个想法虽好,却是难以实现。此时的临渝关,他的死对头,老上司李景才是正印大帅,世交薛世雄虽然同样领着十万大军,但是他却不是征辽行军元帅。而李景这人他是最清楚的,那是一个满脑子忠于隋朝的军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