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509

  “快传御医!”
  这个时候其它的大臣也都纷纷的赶过来,扶着皇帝上了软榻,急忙送回了飞云寺之中。
  城下五十万大军全都愣了,不知道为何皇帝检阅兵马,话刚说到一半的时候却突然停住了。又站立了一会后,从城中策马出来一将,众人一看那独臂的样子,就知道是之前雁门围城时,屡立军功的左屯卫大将军李世民。
  “陛下操劳日久,身体疲惫,现在已经回城歇休。诸位参掌朝政大人们有令,诸军将士暂时解散,由各部将领带回军营,静候军令。”说完命令后,头也不回的又回到了城中。
  李世民赶回飞云寺,看到父亲李渊等人正皱着眉头站在皇帝的屋外,不由问道:“父亲,陛下怎么样了?”
  李渊拉着李世民走到一边角落,轻叹一声,“御医已经轮流诊断过了,陛下本来就中了箭伤,伤了肺腑。之前又数次带伤上城头鼓励三军守城,后来皇后与太子被突厥人掳去,更是让陛下急怒交加,再加上这近月来的都没有好好休息过,所以陛下身体早就已经劫持不住了。刚才御医们诊治过了,说陛下已经中了风,如今半边身子都不能再动,连话也已经说不了了。”
  一听到皇帝居然中风,李世民也是大惊失色,刚刚皇帝还在检阅三军,说要攻入率五十万大军攻入草原,灭了始毕可汗。可这一转眼,自己却倒下了。他有些不相信的道:“陛下之前被困城中,那么艰难,却仍然没事,怎么说中风就中风了?”
  李渊叹了一声,轻轻在李世民的耳边道:“刚刚御医说了,陛下如今的状况已经十分凶险,一个不好,有可能就会回天无力。二郎,你现在是陛下身边的左屯卫大将军,负责拱卫陛下,伴在身侧。从现在起,你必须时刻注意陛下身边的情况,切不可轻易离开。陛下要是能过了这一关还好,万一撑不住,只怕这天下世道又要变了。”
  李世民站在那里沉默无言,他抬头往皇帝的房间门前看去,只见辽王杨暕正紧紧的守在那里。一旁还有河北军统率非仁基、关陇军统帅卫文升、江淮军统帅王世充,再加上河东军统帅父亲李渊。这中原天下近一半的兵马大将都已经汇聚在此,文臣武将,济济一堂。
第433章
陈深称帝
  杨广一倒下,原本计划的反攻草原一事,立马就搁置了起来。各参掌朝政衔的大臣和随驾的六部官员,以及刚刚率兵赶到的各个统兵大帅们,不得不进行紧急商议。
  飞云寺的大雄宝殿,此时成了各大臣们的议事之所。
  辽王杨暕虽然面上显露哀伤,但实际上却成了此时最高兴的人。他完全没有想到,太子刚被掳,他还没来得及怎么高兴。这边皇帝老子却又倒下了,虽然只是中风瘫痪,但却已经让杨暕感觉这是老天都在照顾他了。
  眼下雁门城中,太子失踪、皇帝中风瘫痪,他也从一个往日没有人看的起的闲散亲王,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要是皇帝老子再撑不过这关,一命乌呼的话,那他可就将是大隋天下第一人。
  当朝右相,尚书左仆射苏威是如今明面上职位最高的大臣,他起身道:“陛下中风之前,已经在城头检阅三军,誓师出征草原。如今陛下身体不适,再不能统率大军攻突厥。如今雁门城外五十万大军齐聚,该如何决定,是否继续依陛下的旨意进攻突厥,救回太子和皇后娘娘?”
  苏威的话问出来,好半天,却没有一个人回应。对于眼下大殿中大多的大臣们来说,眼下皇帝倒下了,他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去打突厥人,而是万一皇帝不行了,这大隋的龙椅将由谁来坐上去。而他们,又如何来确保在新皇继位之后,他们的地位不降。
  看着诸臣不说话,辽王杨暕却是第一个坐不住了。眼下皇帝中风瘫痪,他就已经相当于皇位第一继承人了。他可不想大军再攻入草原,却把个他已经诅咒了千万遍的八岁太子弟弟给救回来,当他的主子。坐在那里,隐秘的向着虞世基打了一个眼色。
  内史令虞世基为三省内史省之首,身为副相且又是参掌朝政之一,更是皇帝的亲近之臣,此时他的说话也是十分有地位的。虞世基在当初无德太子杨昭刚死的时候,就已经选择站在了杨暕的一边。只是没有想到杨暕却失了皇帝的宠,好在他和杨暕之间的关系一向隐秘,倒也没几个人知道。眼下皇帝中风,太子失踪,虞世基再也没有了可犹豫的。
  当下起身道:“苏相,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是陛下身体尚好,可如今陛下却已经中风不起。眼下五十万大军齐聚雁门,本官以为,多等应当立即奉陛下返回京都洛阳。京都皇宫不但有诸多御医,且各种珍贵药材也是尽有,为人臣子,正是当全力医治陛下。此等之时,当暂休兵戈。”
  右骁卫大将军杨义臣道:“如今天下各地,辽东叛军正猛攻河北,河南叛军瓦岗军也是趁陛下北上之时,已经趁机招兵买马。就在前不久,他们已经击败了左候卫大将军屈突通所部官兵,攻下了荥阳巩县的洛口仓。如今河南各地叛军皆已被那瓦岗所招降联盟。瓦岗叛军如今贼势甚威,兵多将广,有兵马十五万人马之众。距离洛阳更是只有一日之遥。本官以为,当此之时,陛下车驾应当先入西京长安,等剿灭了河南瓦岗叛匪之后,再返东都洛阳。”
  虞世基说要回洛阳,杨义臣却说要回长安。虞世基和辽王等人久在洛阳,他们的一些臣属势力也大多在河南之地。其中此次随驾的大多京官的家也都在洛阳,大家也都觉得应当去洛阳。
  但是杨义臣提议去长安,却也有很多人支持。长安乃是关陇世家集团的根据之地,大多数的关陇贵族的根本都在长安。而且眼下形势,中原河南之地有瓦岗这么一伙十几万人的叛军,洛阳早已经不太安全。更何况辽东军正猛攻河北,万一他们攻入了河北,挥兵直下就是河南。所以最稳妥的还是去长安,长安身处关中,山川险要,进退可据。此时长安留守卫文升,右骁卫大将军杨义臣,以及左翊卫大将军宇文化及等这些关陇出身的势力,都纷纷同意去关中长安。
  两边一时争执不下,各说各有理。
  李渊这个时候道:“本官倒觉得虞相与杨大人两人所言皆有道理。不过,当前第一要务当是全力医治陛下为要。之前陛下被围雁门,下勤王诏王诏天下各地勤王。但是如今中原各地烽火遍地,叛军四起,各地兵马赶来河东,却反而会让各地叛军趁机四处劫掠烧杀,此非百姓之福,陛下之愿也。本官提议,立即征召天下各地的名医赶往太原,并四方征召各种名贵药材运往太原。然后我等立即护卫陛下南下太原,先医治陛下。至于各勤王大军,则返回原地,镇压各地叛乱,守卫地方,如此中原平稳。等到陛下身体好转之时,再由陛下决定是去东都还是西京,方是上策。”
  现在众臣都只想着先回中原,进攻突厥是没有人想了。虽然李渊的提议,大家并不是完全赞同,但是也算是中立之策了。反正南下太原就等于是不再出兵突厥了,而且太原离长安与洛阳都不太远,正处于中间位置。到时先到了太原,再决定去长安和洛阳也是不迟。
  众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之后,决定马上起程回太原。各路兵马一起护卫皇帝南下,等到了太原之后,是留是回,再做具体商议。
  杨广那边还在昏迷,这边的诸位大臣却已经将杨广进攻突厥的决定给更改了。五十万隋军将士立马接到城中传来的命令,由各部将领统率,一起护卫皇帝陛下南下太原。朝令却夕改,大清早的诸军将士还在想着进攻突厥,到了下午已经开始拨营起程南下。
  出了大雄宝殿,李渊马上就叫来了自己的几个子侄。
  站在屋内,李渊负手背立,沉默良久。
  “二郎,你对如今的局势怎么看?”
  李世民沉吟一会,“父亲,眼下的形势,如果陛下能够醒来还好,如果陛下不能再醒来的话,只怕天下就要大乱四起了。今日孩儿看到内史令虞世基频频与辽王眉来眼去,看样子他们已经站到了一起。”
  李渊冷笑一声,“当今局势,天下早已经乱了。辽东陈破军已经兵强马壮,挥兵西进,猛攻河北。河北之地却也不太平,虽然朝廷在河北有数十万兵,但是河北的叛军一样势力强大。高鸡泊如今早已经成了河北叛匪聚焦之地,张称金、孙安祖、高士达、窦建德诸部人马虽然分为数家,但已经时常联合对抗官兵,兵马多达五六万人。”
  “河南瓦岗叛军如今更是兵锋势胜,破东郡、荥阳两郡,夺洛口大粮仓,贼众近二十万人。距离东都洛阳更是只有一天之距离,贼势一时无人可挡,连左候卫大将军屈突通都无法抵挡。”
  “江淮一带如今同样是混乱无比,各地叛军四起,就在前些日子王世充尽起江淮兵马北上勤王之时。江南各地已经反了,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左相才、朱粲等纷纷起兵。更加让人担忧的是,这些人在江淮一表起兵,打的却全是南陈旗号,目前他们已经尊失踪许久的陈破军的父亲原南陈太子陈深为南陈天子,杜伏威、李子通、沈法兴、左相才、朱粲四人为元帅。李子通据海陵,左才相在淮北,杜伏威屯六合,朱粲居江凌,陈深居于沈法兴等江淮三将的中间,在南陈故都丹阳重建金陵,定都复国。”
  李世民大惊失色,“江淮一夜之间居然大半失陷,南陈复国?难道这一切都是陈破军早已经在暗中安排好的?陈破军在北,他父亲陈深在南,这南北夹击,陛下如今又中风不醒,难道要变天了?”说这话时,他的心中满是不甘心。
  李渊摇了摇头,“江淮一夜变幻,据我所知的一星半点,好似其中有一个叫江南会的势力从中谋划,至于陈破军有没有也参与其中这倒还没有得知。不过那边已经发了伪诏,加封陈破军为伪朝皇太子,尚书省尚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辽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说着李渊也叹息了一声,“江南的变换只是其次罢了,二郎你也当注意到了,今日议事之时,辽王已经联合了虞世基等京都官员,气势逼人。而关中贵族世家们却又成一派,以杨义臣、卫文升、宇文化及等人为首。不管是哪一家,现在他们手中都有十几万兵马,而且如今天下各地的官员大臣们,也都是蠢蠢欲动。”
  李建成站在那里聆听许久,面上也皆是惊讶之色,这时道:“父亲,如今朝中大臣们分为两派,那我们李家又将站在哪一边?按说我们李家也出身关陇,应站在长安一边。可如今太子失踪,陛下瘫痪不醒,倒是辽王隐隐成了最强一派,难道我们要加入辽王一派?”
  “哼,辽王不过是一扶不起的阿斗。跟着他,迟早是死路一条,我们李家为何要跟着他人,我们经营河东也有很长时间,当今天下乱起,正是我们自成一派之时。”李世民冷哼一声道。
第434章
建康来客
  陈克复自草原回到韦州之后,立即丢下大军,带着亲卫部队,和军中诸位大将飞驰南下。李靖已经给他传来了紧急军情,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率十万大军赶回临渝关,得知自己的四个儿子全都落在了辽东军手中之时,早已经大怒。薛世雄已经与右武卫大将军李景合兵一处,挥兵十五万,准备大举反攻关外的辽东军大营。
  李靖和毛翊、鲁世深三人所率的辽东军关外大营,此时不过只有十万人之数。而且这十万人中,还有三万的辅兵部队。就连挂在大营的陈字主帅大纛,那也不过是假的。
  当日李靖他们为了调回杨广的十万河北军,也是依靠唱了出空城计,让关内的河北军以为辽东增兵到了二十五万,一时闭关不出。而李靖则利用辽东军那海量的火药武器,和各种攻城器械,对着关城不要钱似的猛攻,才给城中的隋军造成了辽东军兵势锋芒的假象。
  而上次虎贲郎将罗艺也是在看出了一点点辽东军的破绽后,才会不顾关内主帅李景的将令,领兵突袭辽东军大营。要不是这样,罗艺的幽州铁骑虽然厉害,但是也不敢以三万人马就突袭辽东军二十万大军。虽然之后他反而陷入了李靖的伏击之中,差点全军覆没,但是心中却越发的肯定了这个猜想。
  薛世雄挥兵回到临渝关,听了罗艺的说辞之后,也是相信了五分。所以才会立即挥兵出击,目的就是想要趁着辽东军大军未到之时,一举歼灭关外之支兵马。
  好在李靖虽然大器晚成,以往并没有什么名气。但是在陈克复充分信任他,交给了他临渝关大军兵权之时,他的表现还是让全军佩服的。不管是他的假增兵之计,还是佯攻之策,都是让城内的隋军毫无察觉。就连罗艺的三万大军突袭,李靖也是早早发现,并打了一个漂亮的反伏击战。
  这次薛世雄出关主动进攻后,李靖也是主动后撤,而且就算后撤也是退的十分稳妥,根本没有给隋军半点机会。不过这样一直退总不是办法,再退下去,隋军就能冲入辽西燕州了。
  陈克复一路沿着辽河西岸南下,入燕州辽东郡,继续南下燕郡,在燕群与辽州辽阳郡的辽河交界处,辽东军武骑卫大将军郭孝恪,已经从辽州抽调了三万战兵两万辅兵刚刚渡过辽河。
  一见面,陈克复马上问郭孝恪道:“李元帅那边情况如何了?”
  郭孝恪最先曾是破军营中陈克复的亲卫,如今已经贵为辽东军八卫之一的武骑卫大将军,不过和陈克复之前倒还是一样的关系很好。一听到老上司的问话,忙皱着眉头道:“李元帅目前已经怀疑临渝关的隋军发现了辽西行营的虚实,不过好像他们也没有完全肯定。如今李元帅每日率军后撤二十里,薛世雄率十万河北军出关进入辽西燕州,每日也跟着前进二十里。两军现在一直相隔十里之地对峙,不过还没有交手。”
  陈克复点点头,“薛世雄乃是当世名将,与李景、张须陀等人当年号称大隋北疆八虎将。这样的人可不是浪得虚名的,估计他还在检测辽西行营的实力,一旦等他知道了真相。再找到了破绽,只怕就会一扑而上,出必杀一击。对了,听说薛世雄的四个儿子号称四虎,全是军中悍将,号称大隋年青一代的翘楚,在河北是与裴家兄弟并称的年青猛将?”
  裴家的两个儿子,陈克复是都打过交道的。裴行俨年纪轻轻之时,就已经是勇贯三军,当初被皇帝杨广亲口称赞军中万人敌。杨广看人的本事其实还是不错的,当初杨广曾和他说过,裴家小子是和他一样的佼佼者时,他就上过心。见过几次之后,更是赞同杨广的话。只是这小子有些太傲,一般人他根本瞧不起。而裴家老大却是个谋臣,满脑子的鬼主意,自己几次算计裴家,裴仁基都能化解掉,特别是那次辽东军突袭镇守怀远的裴仁基时,他就起了很大的作用。而眼下的薛家四虎,居然是能和裴家兄弟并称的人物,那肯定也不简单了。
  郭孝恪笑着道:“那薛家四兄弟和其它被俘的一万多河北军,现在正在前面的怀远镇中,大帅要是想看,何不亲自去会会。不过李元帅对他们四兄弟倒是有个评语,说老大老二皆是军中万夫不可挡之猛将,老三老四却才是真正的大将之才,特别是老四,加吧锻炼,可为帅。”
  一听到李靖这样的评语,陈克复都有些惊讶了。这个评语可是很高了,四兄弟中,老大老二在李靖看来,虽然不能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但做一个冲锋陷阵的大将却是有余了。而老三却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老四更是了不得,居然评语是可为帅。俗语说千军易得,一将难得。而这一方势力国家之中,当的上将军的怎么也得是四五品以上的军官,如大隋朝一样,四五品以上的将领,光是十二卫之中,那就有上千员之多。可是这上千员战将之中,真正能称的是可为帅的,也就两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就如今他辽东军中,可为帅者也是少之又少。他陈破军可为帅,李靖可为帅,李奔雷可为帅。除他们三人外,于钦明、毛翊、王仁恭三人勉强可为帅。至于其它的将领,那就大多是大将之才,却不是帅才了。
  “好,马上率兵出发,我们先去怀远看看那薛家四虎,然后再去辽西会会他们号称虎将的父亲。”
  五万大军立即出发,直奔怀远而去。怀远是当初隋朝第二次征辽之时,将辽河以西的高句人赶过了辽河之后,在辽西建立的三大要塞军镇之一。辽西三大军镇,分别是柳城郡中的泸河镇,燕郡中的怀远镇,辽东郡中的通定镇,这三个要塞就如同一条铁索,正是大隋防范高句丽的一条防线。不过如今却成了辽东军,防范隋军的辽河主防线之前的第一道防线。
  五万兵马在陈克复、罗忠、于钦明、郭孝恪、秦琼、程咬金、罗林、罗士信、尉迟兄弟等军中将帅的统领下,进入怀远镇。
  刚到怀远,却被如今镇守怀远镇的守将武骑将军张锦马上迎接了过来。
  “大帅,你来得正好,城中来了三拨客人,正好是要去找你的。”张锦小声地道。
  陈克复看他神神秘秘的样子,不由疑惑道:“什么客人?”
  张锦拉着陈克复走到一边角落,“早上的时候,张勇带着弟兄们回来了,因为大帅有令说他的任务是绝密,所以他暂时停留在这里,等候大帅的进一步命令。”
  一听到张勇居然这么快的就回到了辽西,陈克复也不由的一喜,“他们有带着人吗?”
  张锦点了点头,当时张勇告诉他,他们把杨广的皇后和太子都劫持来了辽东时,把他都给惊吓了一大跳。
  陈克复现在一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安排这个萧皇后和太子殿下了,这两人现在肯定是不能在辽东露面的。现在隋朝方面都以为这是突厥人干的,万一要是让杨广知道他的老婆和儿子在这,搞不好又是一次百万大军入辽了。
  “大帅,另外那个朝廷的纳言裴世矩今天护送着出云公主也到了这里,他不肯自己过辽河,说是要让大帅率辽东文武百官来迎亲。还说他有皇帝的诏书,要当面宣诏于你。”
  “暂时晾他一晾,把公主照顾好了既可。现在我马上还得去柳城郡,那里薛世雄正带着十万兵马扑过来了。那个萧皇后和太子你也得藏好了,千万可不能让他们互相发现了,最好是不能让任何其它人知道萧皇后和太子现在在我们这。我今日就不进城了,等回来再见吧。”陈克复本来还说去看看薛家四虎,可一听杨广的半大家子都在自己的地盘上了,一时倒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见面了。甚至他现在连出云公主都不好意思见,这边要娶她,那边却把丈母娘和小舅子给绑来了,这都不知道要怎么和她说。
  看到陈克复要走,这位陈克复的前任亲卫队长忙接着他道:“大帅,还有一拨人你非见不可。”
  “什么人非见不可?”
  张锦轻声道:“是江南建康城来的一队人马,为首的是个太监,说是来给你宣旨的。”
  “建康城城来的太监,还是来给我宣旨的?你没有听错?”陈克复听完后疑惑的问张锦道,他这番话也太那啥了。建康城原先是南陈的国都,可是在隋国二十多年前攻破建康之时,就已经将这座六朝古都给现夷为了平地,宫室城墙房屋全都给扒了。后来隋改建康为丹阳,但是那早已经没有了那座六朝国都了。
  而且隋朝虽然在各地都有许多行宫,但是国都却只有两个,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而且眼下皇帝更是远在河东雁门,就是太监宗旨也不可能从江南跑来给他宣旨啊。而且他清楚的知道,眼下怀远镇中的裴世矩可就是来给自己宣旨的,这莫名其妙跑来宣旨的建康太监又是哪来的?
第435章
册封太子
  陈克复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情报搜索,不过这段时间他深入草原,而且朝廷和草原突厥人的大战,让整个辽东特勤司的大部份力量都调到了河东草原一线。
  对于江南这一块,特勤司的力量如今反而是很薄弱的。不过陈克复皱着眉头想了许久后,脑中还是理出了一些头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