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6/509

  副帅于钦明、王仁恭、罗忠等人都走了过来,“大帅,是不是始毕和杨广已经打起来了?”
  陈克复点了点头,“没错,事情果然在按照我们预定的那样进行。张勇传来的密信显示,就在五日之前,始毕的一万五先锋大军与李世民和司马德堪的一万五千人大战于马邑神武县城,此役,突厥先锋军大败,只逃脱千余人,而隋军却还余六千多人。”
  “三日前,杨广退往雁门,隋将来护儿、云定兴、李世民率五万兵马留守西陉关隘。始毕二十八万大军在一夜后开始进攻,到黄歼灭了这五万隋军,只余四五千人在云定兴的率领下撤往雁门。此役,荣国公、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战死,约四万五千隋军战死,李世民断左臂,腹部等多处中刀,身中五十九刀生死不知。”
  “两日前,始毕十五万大军将杨广的十万兵马围困在雁门城。并随后围住了率三万兵马在崞县的辽王杨暕部,且随后攻破雁门三十九城。只余雁门和崞县两城。目前杨广雁门和崞县两城有十三万兵马,始毕折扣了八万兵马,目前率二十万兵马围攻杨广。”
  一连串的好消息,让陈克复激动的无以复加,甚至让他都忽视了为何张勇居然把李世民的伤势知道的如此清楚。大惊喜啊,没想到杨广和始毕这么卖力,还没有王对王呢,双方战死的兵马就已经达到了近十五万人。再一想到,接下来,双方肯定还将大战一场,战死更多的兵马,陈克复差点都要把酒言欢,高歌一曲了。
  于钦明和王仁恭等将领也是高兴不已,突厥和朝廷打的越厉害,那么辽东军将来也越有利。最好是双方打残,这样一来,他们就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威胁辽东了。
  王仁恭原来身为马邑太守,又久在边关统兵,自然知道天下第一雄关雁门关的厉害。
  “大帅,此次突厥南下,虽然杨广现在吃了大亏,但是他已经进入了雁门。只要守的好,那么如果突厥人一味想攻破雁门的话,那很有可能到了最后,反而是杨广会击败突厥的。只要他坚持到河东大军一到,那么完全靠劫掠支持作战的突厥人,反而有可能被杨广的朝廷大军内外夹攻,兵败于雁门。到时候,突厥人如果兵败再想逃,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陈克复明白他的担忧,杨广如果大败始毕,最后倒霉的不光光是突厥人,辽东军也同样要倒霉。所以说,辽东军现在就感觉行走在钢丝之上,是在两个鸡蛋上跳舞。一路小心翼翼,不能有半步行差就错。
  “这个我会再想想办法的,无论如何,我们得让他们两败俱伤,而不是只让一方败一方胜。关键的时候,我们可以拉一把处于下风的那家。全弱离强,这也是咱们的策略了。好了,现在河东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朝廷和突厥人随时都有可能抽出身来。如果突厥人抽出身来,那我们就麻烦了,而且草原也将彻底坐大,中原一乱,十年内无人能制。而朝廷一抽身,那我们更将是面临朝廷挟胜利之势,再无后顾之忧东征的几十万大军。所以,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想了想后,陈克复对王仁恭道:“王副帅,马上给临渝关前的李靖将军发急信,让他继续我们之前的增兵疑惑之计。本帅要求他必须在接信的三日之内,再用计向临渝关的隋军显示我们再次增兵七万,达到二十万大军。并要求李靖做出一些主动攻击的动作,做出辽东军要大举进攻的迹象。”
  王仁恭点了点头,“之前李靖已经按计划,用计让关内的隋军相信我们增兵三万,这次再增七万,相信他能做到的。大帅这招这错,此招一出,必定会让先前杨广调到涿郡的十万兵马再次调回临渝关。如果一来,始毕和杨广的实力又平衡了一些。”
  “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现出,我们还是先前抄了始毕的老巢吧。希望这一趟一切顺利,不要节外生枝。”这一次只要突厥人南下的三十万大军和朝廷拼的差不多了,那么陈克复只要抄了始毕的老巢,那么突厥人十年之内,都绝无实力再进入中原。而这正是陈克复想要的,他想要争霸中原,可不想到时大家打的你死我活之时,一旁的草原上还有一个超越所有势力的强大实力存在。
  既然选择了北边的这条路线,陈克复不得不下令,大军前面广派斥候,小心翼翼的前进。一路上必须隐秘行踪,队伍里用布包裹马蹄,对士兵们则下达了噤口令,人衔枚、马裹蹄。另外还拟定采取昼夜颠倒的行军方式,白天大军在山谷河边等隐秘的地方休息,到晚上天黑下来以后大队人马才偷偷摸摸起程,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被突厥部族发现。
第412章
雁门之围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天下九寨,雁门为首。后世之时,曾有一副对联是写雁门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雁门关就高踞在雁门山上,雁门山与馒头山,草垛山连成一体,正是北岳名山恒山。
  从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起,历代都把此地看作战略要地。赵置雁门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隋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隋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一共分为西陉关寨和雁门关城两道要塞。
  杨广率大军刚刚进入雁门关城没有多久,柴绍、李孝恭就率着三千玄甲军随后赶到。杨广刚听到柴绍说突厥人可能已经中了来护儿和李世民的缓兵之计,正暗自松了一口气时。仅过了不到一天,右屯卫大将军已经领着五千残兵败将和来护儿的无头尸仓惶败退回了雁门关城。
  看着五万大隋精锐禁卫兵马,仅仅一天时间,就已经被突厥人破关斩将,杀的如此惨样,杨广也心惶惶然了。云定兴的败军刚刚进入关内,突厥人的金狼大纛已经和如潮水一般的突厥骑兵一起涌到关前。
  关外突厥人的金狼大纛迎风招展,不可一世。
  古来征战之地的关头之上,大隋天子旌旗猎猎飘扬。关城之上是十一万大隋禁卫强军,护卫着天子杨广和随驾文武百官,还有皇帝的皇宫嫔妃宫女内侍们。
  而城下,则是整整二十万突厥狼骑,那纵横奔驰的骑兵,在城下的土地中带起滚滚烟尘。二十万大军铺天盖地,将整个雁门城围了一个水池不通。
  刚刚赶到的突厥大军,甚至还没有做半点停留休息,就已经开始展开攻城。雁门的城墙之下,始毕可汗一声令下,阿史那部族的五万部族兵马率先第一个展开攻城。一队队分辫散发、矮壮结实的突厥士卒扛着简陋的云梯就开始往关城上爬。在他们的身后,是同样人数达到五万有余的突厥弓箭手在射箭掩饰进攻。
  战鼓如雷,号角长鸣!
  那战鼓长角声中,伴随着喧天的吼声,突厥人凭着满腔血气,杀气腾腾的如蚁附膻的涌向关墙。关城之上的兵马,全都是大隋所有军队中挑选出来的禁卫强军。面对着城下如此密集的突厥兵,城上的各个军官都是早已经让守城士兵们换上了弩机弓箭。面对着如此密集攻城,却又大都是身着皮甲轻甲,甚至光着膀子的这突厥大汉。关城之上那一排排的弓弩手甚至都不须要去认真瞄准。
  所有的弓弩手只管漫天射击,一轮接着一轮的射击。数万把的弓箭弩机不停地上弦射击,上弦射击,将一波波的箭雨倾泄在了突厥人的身上。
  大多勇猛的突厥人根本还没有冲到关前的那道宽阔的壕沟之前,就已经中箭倒地,那一具具的尸体,在关外堆起了一道斜坡。不过突厥人此时早已经被城头上那面隋国天子旌旗给刺激的双目血红,热血沸腾,根本无人在意那巨大的伤亡。那前仆后继的突厥人甚至直接将前面倒下的同胞尸体给扔起了前面那空阔的壕沟。一具具的尸体被填进深沟,很快就在那壕沟之填出了数十条平坦的通道。
  后面的突厥弓箭手同样不断地在盾牌兵的掩护下缓慢移动前进,随着他们的前进,他们射出的箭雨终于也开始落在城头之上,不过的有守城的隋军中箭倒下。
  扑过护城壕沟,直抢到城墙之下的突厥人开始不要命的攀城。不过对于他们,城头的隋军也早有准备,除了那拼命倾泄下来的箭雨外,城头之下开始扔下石头、泼倒热油,甚至是用粪便熬制出来的金汁。这种金汁一落在人的身上,附着在上面连弄都弄不下来,不但烧伤烫伤而且还能使人中毒。
  而对于那些攻城云梯,城头的守军更是有专门的应对之策。那城头上一排排的桡勾手会将整个梯子向外推倒,要么就是使用滚木檑石,这些东西都是用绳子系住的,顺着云梯就滚下去,那两丈多长的滚木檑石将云梯上的人砸落后,城头的守军又会用上面的绳子将其再收回,如此反复使用,是对付云梯的最佳工具和方法。
  不过就算是隋军的城墙坚固,守备森严,但是悍不畏死的突厥人仍然不时有人冲上城头。一旦冲上城头,凶悍的突厥人往往能给守军造成很大的伤亡。而不断往前移到的突厥弓箭手的箭雨同样十分厉害,随着攻城越来越激烈,城头上守军也无法再压制住突厥弓箭部队。越来越多的箭支射上城头,无数的隋军中箭倒下。
  城头城下,双方喋血血战,死伤无数,尸横遍野。
  城下不远处的突厥人中军大阵金狼大纛之下,始毕可汗和各部族首领都肃立在那,目光遥望着城上城下的激烈厮杀。
  颉利看着不断倒下的阿史那部族兵马,眉头越皱越紧。眼下攻城的正是五万阿史那部族兵马,这也算是始毕可汗经之前答应各部族首领率先攻城的交待。可是让颉利心痛的是,这五万阿史那兵马中,他剩下的两万人全在里面,而余的三万,也是阿史那部族中的各位首领的兵马。始毕可汗自己的本部五万兵马,一个也没有派上去。眼看着再这样打下去,估计自己以后就要彻底当个光杆可汗了,颉利连忙出声。
  “大汗,攻城已经有两个时辰了,儿郎们刚刚赶到,又连续作战,怕是已经疲惫不堪了。”
  始毕可汗点了点头,之所以一来就展开强攻,倒并不是他觉得这样就能拿下雁门城。这样做,一来是不想让军心士气给泄掉,二来也是想试探下雁门关内的真实情况,万一杨广再来个金蝉脱壳,留下个倒霉的大将,自己又先一步跑了,那可是不妙。而且这次强攻,虽然肯定不能攻下雁门,但是如此激烈的攻城战,必然也能让城中的隋军一种气势上的威慑,一战而破隋军军心士气。另外,这一战,也算是他完成对各部族首领之前的许诺阿史那部族率先攻城。
  短短的两个时辰,以他的估算,五万攻城的阿史那部族兵马,最少阵亡达到万人左右,伤者同样不会少于这个数字。而城头上的隋军虽然占有地利的优势,但是自家攻城的兵马气势十足,同样给隋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他战死了近万兵马,隋军虽然是守军,但是此战战损者绝学不会少于八千。
  “传令收兵!”
  看着这一战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始毕面色平静的下达了收兵令。通过刚才这一战,他已经有九成把握相信,杨广此时就在这雁门城中。
  呜呜呜的牛角声响起,这是收兵的号角。攻城的阿史那部族兵马再没有半点犹豫,纷纷再次如同潮水一般的退去,留下了城头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
  始毕可汗打开张羊皮卷地图,围着雁门城划了一个圈。
  “各位,如今已经可以确定,隋国天子杨广此刻已经被我们围在了雁门城中。此次南下中原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现在我们唯一的目的就是将那另一半也完成了。现在,为了保证我们能成功的攻下雁门,活捉杨广,本可汗下令。仆骨部、霫部、拨也吉部,三部首领俟斤立即率三部五万人马,马上扫荡整个雁门郡。本可汗命你们将雁门各城攻破,将其中的粮食及攻城器械通通搜集送回大营。”
  突厥人一路南下,根本没有带粮草,一路全靠劫掠。眼下已经成功的围住了杨广,那接下来自然得是一场硬仗,所以此时也就必须从各城池中获取粮草。
  “你们除了收集粮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三部首领各率本部,由霫部驻守在与楼烦郡边境的析口,防范楼烦隋军。仆骨部驻守与太原郡边界滹沱水,防范太原隋军。拨也吉部驻守五台河北隋军穿过太行山赶来。三部族必须严守关隘,严防隋军的斥候信使通过,且须严密监视三面隋军动向,必须为大军攻下雁门赢得足够时间。”
  三部族首领俟斤都齐齐上前,将过始毕可汗的命令,一刻也不耽误的立即出帐点齐本部兵马而去。
  一场迅猛惨烈的大战过后,城上城下又开始恢复了对峙。战场之上到处都是惨叫之声,一队队突厥骑兵开始打扫战场,抬回受伤未死的兵卒。更多的突厥兵则是在安营扎寨,挖沟巡营。
  始毕可汗一直站在金狼大纛之下,目光一直盯着雁门城。城头上的天子旌旗猎猎飘扬,人影晃动。
第413章
大军在哪
  “颉利,你看那是什么?”
  始毕手指着雁门关上的天空道。
  颉利仔细地打量了一会,雁门的上空有数只飞鸟飞入城中。不过距离太远,他并没有看出是什么鸟。
  “好像是什么鸟,有的像是布谷鸟,有些远看不太清楚。”颉利如实的道。
  “那不是布谷鸟,那是鸽子,而且还是飞鸟传书的信鸽。”一道声音自两人身后响起,始毕回头,却见张勇正大步走来。
  始毕面色阴沉地看了颉利一眼,“本可汗不是已经让你全面围困雁门城,为何居然还让隋人的信鸽飞入城中?”
  颉利恼怒地看了一眼张勇,也不敢反驳,忙连声道:“我这就去安排,绝不再让有一只蚂蚁进入雁门城内。”颉利原本是突厥汗国内实力强劲的四位小可汗之一,统管着整个突厥汗国的东面,部下辖有霫部、契丹、库莫奚、靺鞨四大部族。要地盘有地盘,要人有要,要兵有兵。不管这几年先是契丹、靺鞨先投隋国,后又投辽东陈克复。接着眼下库莫奚又投了隋国,剩下一个霫部,却也不怎么对他的命令理睬了。这次南下,他的三万本部兵马,更是已经折扣了个七七八八,眼下再没有半点可以让他硬气的凭仗。
  恼怒的颉利只好将气撒在下面的士卒身上,一队队的弓箭手被叫来布置在了雁门城的四周,布下一道天罗地网,任何飞进和飞出的鸟类都要被一只不剩下的射落。
  那只刚刚逃过一劫的信鸽飞落雁门城内,早有人忙从信鸽的腿上取下了装信的竹筒。
  此时的雁门城内也是一片忙乱,雁门虽然是天下第一雄关,但他的第一指的是他的险要,本身却并不是大城。能和京都洛阳相比险要的雁门城,城池的大小不要说和洛阳相比,就是连辽东的辽阳,河东的太原,甚至是马邑的郡城都不如。整个雁门城都建在雁门山上的一个狭长通道的最南边,关城本是一军事要塞,城中房屋等大都是兵营等军事设施,只有少部份军属等平民百姓居住。
  往日里雁门雄关驻军不到一万人,就是加上百姓军属家眷一起,整个城池也没有五万人。如今杨广一下子带了将近十五万人入城,整个雁门城内一下子达到了二十万人。整个城池之内,到处都是人满为患,就连杨广和他的皇宫嫔妃们,也都找不到一个足够大的房子,只能在中心位置围了条街坊,作为临时行在。
  杨广站在大厅之中,脸上满是忧虑。退入雁门关还不到三天时间,可他却觉得已经过了有三年之久。三天前西陉关被破,五万禁卫军战死,朝廷军队的擎天之柱来护儿战死。两天前,突厥大军的那次攻城,虽然最后城池依然在手,但是仅半天的血战,城中的禁卫军已经战死了八千,负伤者数千。
  进入雁门城时,杨广身边还有十万禁卫军,再加上城内的一万驻军,杨广还有十一万人马。可是只是短短的半天攻城,现在就已经有近两万人失去了战斗力。可城外的突厥兵却远远的要多于城中的守军,这让杨广心忧如焚。
  “陛下,各位大人已经在前厅恭候陛下大驾。”内侍轻声来报。
  杨广在侍卫的拱卫下来到前厅,宽敞的前厅里已经挤满了随驾的文武大臣。
  被二十万突厥大军围在这孤城这之中,满厅的文武大臣们大多也是惊恐不已。此时站在厅中,一个个也是有些没精打采,担惊受怕。
  “诸位爱卿,如今形势,该当如何?”杨广看了一遍厅中众臣问道。
  一众大臣看到皇帝的目光扫来,大都是低头敢对视。唯裴世矩却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眼下虽然看似居于险境,实则这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不少大臣都疑惑地看向裴世矩,心想命都快要没了,还什么大好机会。大家可都记得,这打突厥,一直都是裴世矩在谋划的,不由的对他心怀不满起来,心想要不是他非要打突厥,怎么可能会有今日被围的耻辱。
  “裴大人,不知道你所说的却又是什么机会?难道是说我等终于有机会可以入草原一游了吗?”一名大臣语气尖酸的道。
  裴世矩也不理那大臣,缓缓道:“陛下,两日前突厥人的攻城情况陛下也是亲眼所见。突厥挟攻破西陉关口的大胜之威而来,以全军新到之锐气,更兼由阿史那部族的精锐兵马强行攻城。可攻城半日之后,突厥人的伤亡达到近两万人,而朝廷兵马的伤亡则为万五左右。突厥人的伤亡远胜高于朝廷兵马,再兼之我们为守,突厥人为攻,我们有雁门雄关可守,越打到后面对我们越有利。”
  “怎么个有利法?”杨广面无表情道。
  裴世矩道:“突厥人两日前强攻不下,那么必然士气大降,接下来再攻,也不可能再有当日之勇猛,久之,必然军心懈怠,内部各族心生矛盾。我们有雁门坚城,突厥人一时难以攻破,而突厥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并没有带足够粮草,就算他往附近各处劫掠,几十万大军的粮草也不是那么好弄到的,无粮则无以继续为战,突厥人必退兵也。而且,眼下河东河北各地早有朝廷先前征集的士兵,眼下必然已经接到陛下的命令赶来,到时突厥人久攻不下,粮草不继,士气不振之时。朝廷大军内外夹击,反倒是我们一举歼灭突厥主力兵马的大好时机。”
  杨广虽然觉得裴世矩说的有些道理,但想想他这番话的关键处却是要雁门能守得住才行。万一突厥人在朝廷大军赶来之前,先破了雁门城,那一切全完了。
  萧皇后的弟弟,太子少师萧璃反驳道:“前两日刚到雁门之时,陛下有意继续南下太原,也是裴大人说应当留守雁门,再去集结雁门各地兵马,当可与突厥人一战。可如今却又如何?雁门被围的和铁桶相似,出城的辽王恐怕现在也已经被围住了。如今突厥人有二十多万大军,而雁门城中却只有不到十万可战之兵。这岂不是要围陛下于险境之中,这又岂是人臣之所为?”
  两人正争吵之时,厅外却有一内侍来到门户前禀报,“启奏陛下,有太原来的飞鸽传书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6/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