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509

  咬了咬牙,他勒停战马,“就地列阵迎战!”他原本不想和这支黑衣军拼杀,虽然他有百分百的信心,能一举歼灭这支兵马,但是肯定会耽误不少时间,同时自己也将损失惨重。到时损兵折将的他,再被朝廷追捕大军赶上,那更加不妙。不过眼下黑衣军的强悍已经超出他的预计,他们就如同一贴膏药一样的粘着他们,如果不把他们干掉,根本无法逃脱。
  辽东军士齐齐调转马头,快速的给成了一个反冲锋阵形。陈克复一马当先,再无半点犹豫,带着辽东军士呼啸着向着黑衣军冲杀过去。两支精兵就如同两朵浪花,狠狠的撞在了一起,战马嘶鸣,将士呼嚎!一支支骑枪刺过,一把把横刀闪过,生死都只在一合之间。
  一个又一个的士兵倒下,两边都是不要命的打法,不时拼杀之中还会响起一两声爆炸。
  不到半个时辰,黑衣军终于不敌,一千黑衣军此时只打剩下了不到一百人。就连独孤明和鱼朝阳两个副统领也都负了几处伤,陈克复这边同样好不到哪去。一翻厮杀,除了几十名护卫在守着家眷外。陈克复这边反冲锋时的两百多人,此时也死了差不多一半。
  独孤明此时已经失了胆气,看着陈克复带着人如疯子一般的绞杀过来,终于让传令兵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再打下去,他们这些人将全部死在这,虽然他相信,只要再坚持一会,之前去报信的传令兵定然能带来援兵,但是如果自己也赔进去了,那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陈克复的眼睛都已经杀红了,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他怎么肯还放过这些黑衣军。眼下损失如此之大,唯有将这些黑衣军全部斩杀,才会有机会。
  “杀光他们!”
  辽东将士紧紧的纵马追击,眼看着就要追上,却从斜里杀出一支大约近百人的队伍。陈克复眉头一皱,没有想到朝廷的追兵这么快就到了。正待要下令调头,却惊讶地看到,那支新来的队伍却突然杀入黑衣军中。
  这突然的变故不但让陈克复惊讶,就是独孤明等人也同样的完全没有料到。不及防之下,不断的有黑衣军倒下。看到这意外,陈克复也来不及多想,挥槊一指,“杀!”
  两支人马前后夹击,独孤明等人再元活路,坚持了不到一刻钟,就全部被斩杀在那不知名的河畔。
  三骑纵马而来,当先一人道:“破军兄无恙否?”
  陈克复打量过去,发现却是老熟人马邑太守王仁恭,而在他旁边的人却正是马邑郡丞李靖,一旁还有一个满脸卷胡子的大汉骑在马上。
  看到这几人,陈克复愣了,他原以为突然杀出来的人马是特勤司接应的弟兄。可哪曾想会是他们,更想不到的是,王仁恭和李靖都是朝廷官员,他们之间的交情也不算深,为何他们却要突然来帮他这个朝廷的反贼,而且刚还杀了朝廷的追兵。一时之间,陈克复骑在马上,脸上表情复杂,不知道如何开口。
  不过不管如何,李靖和王仁恭等人的突然援手,还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第345章
逼上梁山
  李靖也在马上行了一礼,“还要向大帅说一声抱歉,昨日元帅大婚,下官和王大人本来是要过府祝贺。不过前几日和王大人来此山上庄中访友,哪料昨日一时多喝了几杯,竞误了回城时间。真是抱歉!”
  陈克复一听这话,想了想,昨日宾客众多,他还真没注意到李靖和王仁恭两人没来。不过他们这样一说,却让陈克复忽然理出了一点头绪,伸手往倒在地上的那些黑衣军士的尸体指道:“王兄和李兄可知道地上那些人是什么身份?”
  王仁恭摇了摇头,“老哥也正奇怪呢,破军你到京都不过两月余,这已经是遇到的第三回刺杀了?你可知道是谁做的?”
  听到王仁恭的话,陈克复不由的一笑,果然事情如他猜测的一般。李靖和王仁恭因为这几天在城外访友,所以还不知道他已经反了朝廷,且正被朝廷追捕的事情。他们刚才下山,估计是要回城时刚好碰上他们的厮杀。结果因为那些人都是黑衣,又只剩下了不到百人正逃跑。王仁恭和李靖肯定以为是早先行刺过他的黑衣人又来行刺杀,所以他们就这样杀了过来。
  一想到这结果,陈克复乐了。
  指了指地上的那些尸体,陈克复淡淡地道:“他们都是朝廷派出的人马,而且是皇帝亲派的。”
  王仁恭脸色一变,“破军兄可不要乱说,朝廷和皇帝怎么可能派人来杀你。这话可不要再说了,被外人听去,那可是大罪。”虽然他也觉得京都之中只有那几大世家才有可能一二再的刺杀陈克复,不过皇帝当然也更有能力做到,不过他却不敢这么想。
  陈克复跳下马,走到地上的那些尸体之中翻找了一下,没一会就从几具身上配饰最贵重的尸体身上找到了一些东西。
  “‘禁卫骁果军铁卫营副统领独孤明’,‘禁卫骁果军铁卫营副统领鱼朝阳’”陈克复将其中的两块腰牌念了一遍后递给了王仁恭。
  王仁恭手有些颤抖着接过腰牌,只看了一眼,就已经相信了是真的。虽然他没有听过这个禁卫骁果军铁卫营,但是骁果军却是知道的,那是皇帝身边最贴身护卫的侍卫亲军。知道自己无意之中搅入了皇帝的事情之中,还坏了皇帝的好事,王仁恭不禁眉头紧皱。他为大隋征战多年,立下无数战功,结果上次只因为他的侄子和杨玄感有交往。最后他就被贬往了边关马邑,当一偏僻之地的太守。这如今卷进了这隐秘事情之中,那等着他的将会是什么?
  看着王仁恭的神色,陈克复顿了一下,继续语不惊人死不休道:“王兄和李兄为何不疑惑?昨日在下才大婚,为何今日却出现在这里,而且还被禁卫军追杀?”
  “为何?”
  “因为之前几次刺杀我的正是皇帝所指使,而且我也得到确切消息,皇帝杨广原定今日午后将我诱至宫中伏杀。昨夜得到消息之后,所以我才于今晨紧急出逃。只是没想到,杨广还是很快知道了消息,如今正有数十万人正在追杀于我。”
  王仁恭和李靖两人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震惊神色。
  “两位大人,你们对在下的好心,却为你们惹来了杀身灭族这祸!这事情就算我替两位隐瞒,估计也是瞒不住的。我看两位不如和我一起走吧,只要到了辽东,一切都好办了。”陈克复本来就十分希望能收李靖拉拢到手下,不过李靖虽然职位不高,却也是世家出身,对于大隋和杨广还是很忠心的。
  不过这个意外一发生,却又让陈克复看到了希望。李靖和王仁恭可都是一时名将,王仁恭多年和突厥交战,虽然没什么大战,但却也是常胜不败,早就是扬名多年的大隋老将。而李靖现在名声不显,但陈克复却知道,这是一位难得的帅才,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帅长。如果现在将他拉入辽东,那可就是为辽东拉来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元帅。
  李靖和王仁恭两人相视无语,谁也没有想到,帮个忙居然帮出了这样的问题。他们都明白,刚才那个忙帮的有多么的严重。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明了,陈克复已经摆明是要回辽东造反了,他们如果不去,还有点希望洗清。如果真的去了,那就真的是造反了。
  一旁一直没说话的那个大胡子突然插话道:“王兄和李兄不用犹豫了,有什么好犹豫的。我观杨广也不是什么好皇帝,要不是陈元帅平定了辽东,说不定现在大隋都已经改朝换代了。我在这中原游历数年,还真没哪发现杨广的好。男子汉大丈夫,事情做了就是做了。不如趁此机会一起去辽东,将来陈元帅做了皇帝,你们二位也不失公卿之位。”
  听到这么直白的话,陈克复也不由的对这个不认识的大胡子刮目相看起来。这个时代的人对于造反这样的大事,不管怎么说,心里也会十分慎重的。能像这兄弟一样豁达的,还真很难找到。
  “这位兄台是?”
  李靖道:“这位是张仲坚张兄,当初和我王大人在马邑时和张兄相识,我们三人也算是莫逆之交。”
  那大胡子看年纪却只有四十岁左右,相比于李靖的五十出头,王仁恭的六十出头,他算是这三人中年轻的了。陈克复也不由的奇怪,这三个年纪相差这么多的人,居然也能成为好朋友。
  陈克复和大胡子拱了拱手,不过却总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再看着他那满脸的大卷胡子,突然想起一个名字来。
  “莫非张兄就是人称虬髯客的张仲坚?”
  这一说不但连张仲坚愣了一下,就是李靖和王仁恭也愣了一下。
  “元帅如何得知在下名号?我虽在中原游历数年,不过知我者却甚少?”张仲坚不解地道。
  陈克复神秘的笑了笑,“我不但知道张兄名号虬髯客,而且知道张兄的身份。张兄虽然四处游历,却家财数十万贯,中原各处都有张兄名下的产业商铺庄园。”
  王仁恭疑惑道:“我只知道张兄是个消遥天下的富家翁,却还从不知张兄居然还如此之富。更让我惊讶的是,我这个和张兄交往数年的朋友都不得知的事情,大帅从没见过张兄居然能知道。”
  陈克复笑了笑,“我不但知道张兄家财数十万贯,而且还知道张兄还是海上强人。在江南沿海各地,张兄还有数支大船队,有大船数百艘。数百艘大船横行海上,四海间贸易,却是比走西域的丝绸之路还要赚的多。”
  说完陈克复对着张仲坚眼神交流了一下,就那一下,张仲坚已经脸色数变。陈克复的那个眼神的意思很简单,他向张仲坚透露的意思是他知道的更多。
  事实之上,也确实如此。陈克复知道许多张仲坚的事情,并不是因为后世风尘三侠的事情。而是因为特勤司的功劳,当初他下令秘密制造舰船的时候,曾经让特勤司秘密弄回来不少的造般工匠。有些是从中原沿海之地弄回去的,有些却是从那些海岛上弄走的,那些岛上的全是海盗,工匠也是海盗。
  正是从这些海盗的口中,特勤司知道了沿海有一支强大的海盗舰队。花费了特勤司不少的力量之后,特勤司将这支海盗的主人挖了出来。这支海盗的主人正是虬髯客张仲坚,张仲坚表面上的身份是沿海的大海商,专门从中原带着丝绸茶叶瓷器运往海上各地,换回香料、黄金、象牙、宝石等各种中原少有的珍贵物品。
  但是实际上,他背后还是纵横在江南沿海的‘卷胡子海盗舰队’的当家人。而一次意外的发现,让陈克复知道了,卷胡子海盗舰队的当家人,并不是张仲坚的真正身份。张仲坚的真正身份是东海之上的琉球国王太子,而这个琉球国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包括被日本吞并的琉球列岛。琉球居于东海之上,本和中原并无多少交流。
  大业三年,杨广曾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到达流求。因言语不相通,抓住一人,取其布甲而还。次年,炀帝又派朱宽到流求去招降,流求不从。于是派遣贲郎将陈稜与朝请大夫张镇周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击流求国。流求国王欢斯渴刺兜遣兵与隋军抗战,被张镇周频频击败。陈稜率主力进至低没檀洞,流求小王欢斯老模率军出战,被陈稜击败并斩了欢斯老模。
  隋朝大军分为五军一路攻至流求国都。流求国王欢斯渴刺兜被迫亲自将出战又被隋军击败。隋军随即攻入流求国国都,并乘胜追击至流求军栅,攻拔之。隋军斩杀了流求国国王欢斯渴刺兜,俘获其子欢斯岛槌,并摧毁流求的宫室。
  这个被俘获的流求国王之子欢斯岛槌正是张仲坚,张仲坚被俘押解回中原之时,却成功脱逃。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给自己取了个汉名张仲坚,并开始游历中原。虽然流求国早找到了他,但他却一直拒不回流求继承王位。反而在中原学习起了中原文化,还利用流求的力量,在沿海建立起了海商舰队,和卷胡子海盗舰队。
第346章
破军殒命
  张仲坚最初的想法是想了解大隋这个敌人,可是在大隋呆的时间越长,他复仇的机会却越觉渺茫。当大业七年开始的各地农民起义造反时,他曾以为复仇的机会来了。他四处奔走,观察各地的义军,甚至在暗中支援那些义军钱粮。想扶持出几个强大的叛军,与他共同对付大隋。
  不过希望越高,失望越大。随着陈克复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平定辽东。中原各地的农民叛乱也被抽出手来的朝廷大军镇压,各地的农民军都陷入了一个低潮期。
  张仲坚没有想到,曾经间接让他计划失败的陈克复居然会和他在这样的时刻见面。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年轻的陈克复居然一见面就道出了他的秘密,甚至连他心中最深的秘密底细也被这人知道。
  陈克复同样没有想到他会在这见到张仲坚,当初在知道了张仲坚的身份后,他曾经让特勤司的人试图联络他。流求国居于东海之上,人口不多,兵力更不强。万余隋军就曾将流求国彻底击败,不但杀了国王和储君,更是连国王的小儿子也抓走了。
  不过让陈克复感兴趣的是流求国的舰队,这个时代隋朝的五牙大舰队,一次可运兵千人,而且舰上还装备有拍杆、投石车等进攻器械,可以说是整个东亚最强的水师。且经过一次平陈、三次征辽后,隋朝的水师不但能在内河做战,更是能横渡大海作战。大隋水师和大隋的步兵骑兵一样,当世强兵。
  不过流求国居于海上,他们的陆军实大不堪,但是他们的海上舰队,却因与海上各国和海商贸易,也十分发达。虽然还比不上中原大隋,但却也有整套的工匠技术人员,距离并不大。甚至流求国的水师和他的邻居东瀛扶桑国,也不相上下。陈克复的根基在辽东,一旦起兵,唯有从陆路出长城临榆关口进入中原。不过临榆关乃是天下十大雄关之一,向来是易守难攻,扼守住辽西和河北的通道,一夫当关,有万夫莫开之势。
  如果不从长城入关,那剩下的唯有浮海东进,登陆山东。不过虽然大隋水师先进,辽东军却是连半块小舢板都没有。更别提如果想要大规模运兵,必须得是大海船才行。张仲坚的舰队,一度让陈克复想将主意打到他的身上。可惜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流求国王子根本就不理他,多次无果之后,陈克复也就放下了这事。却没有想到,今日居然能在这里见到。
  哈哈大笑数声,陈克复道:“此乃是上天注定让你我如此有缘,王兄、李兄、张兄,当今大隋天子无道,穷兵黩武,毫不体恤民情。辽东刚平,如今却又要征突厥,战事一起,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受苦。我陈克复不才,可却自认为还知道善待百姓。辽东平定不过一年多,可如今辽东百姓丰衣足食,温饱有余。和中原一比,真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三兄兄台都是经世济国之才,何必要如此委屈自己,不如与兄弟一起开创一番事业,将来青史留名、史家称赞?”
  张仲坚也劝道:“大丈夫就当如此,与其庸庸碌碌的过此一生,何不拼搏一把。况且,两位仁兄可还有退路否?进则海阔天空,退可是万丈深渊。”张仲坚的心中一直燃着复仇的火焰,虽然他知道以流求的实力要想报仇无望。但是如果能支持其它人覆灭大隋,他一样是十分乐意。
  “如果两位仁兄担心家人安危,大可放心。我马上会安排人将你们的家人暂时隐藏起来,等风声小些时,就接到辽东去。”
  李靖和王仁恭相互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目光中,他们都看到子无奈。李靖和王仁恭都是贵族世家出身,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实不愿跟着造反。但是如张仲坚所说的一样,眼下他们除了走这条路,可又还有别的路?杨广的性格他们都知道,沾上了这事,根本无法逃脱。
  心情沉重地点了点头,两人叹息一声,“好吧,也只有如此了,希望将来不会后悔!”
  陈克复上前和三人互相拥抱了一下,高兴地道:“好,大家从此就是一家人了。走,我们现在得抓紧时间离开。”
  能将王仁恭这样的名将,和李靖这样的大帅之才收入辽东,陈克复喜不自胜,心中满是激动之情。更别提,还搭上了一个张仲坚,这个可是一个期盼已久的人物,只要运作得好,未来辽东水师还离不开他。
  三人还带着近百人的护卫,其中有二十人是李靖和王仁恭的心腹家将,剩下的则都是张仲坚的护卫。眼下三人去辽东,他们自然也是一起跟随。之前交战,陈克复损失了差不多三百人,眼下加上李靖他们的百来人,整个队伍一下子又有了三百多人。陈克复给众人相互介绍,得知这个好消息,整个队伍都是一片兴奋。
  就在陈克复等人相互介绍欢笑之时,在他们后面不远的那处河边树林之中,却有一支人马在紧紧地盯着他们。
  “二郎,动手吧!”一名年轻男子盯着那河边的众人道。
  “再等等!不动则已,动必如雷霆之势!”一名白衣男子摇了摇头,目光紧紧地注视着陈克复一行人。他正是唐国公府李渊二子李世民,他们三兄弟带着两百多人一路搜寻,最后却找到了裴铭那三百多人的尸体。
  只看了一眼,李世民就认出了那些人都是被辽东的连射弩所杀。带着人马,循着足迹,他终于碰到了那独孤明派回去报信的传令兵。李世民伏击了传令兵后,终于知道了陈克复等人的踪迹。
  不过李世民去并没有带着人直冲战场,而是掩藏踪迹,埋伏于这处山林之下。虽然陈克复的人马正和黑衣军对峙当中,而且黑衣军人数是辽东将士的近三倍。可李世民却已经料到最后败的必然是那些黑衣卫士,是以早一步埋伏在了东进的路上。
  事情果然如他所料,他们在这里等待了不到一个时辰,陈克复就到了。当两支人马在做早后厮杀时,李建成想杀出去,结果却让李世民按住了。他跟着陈克复这么久,早成了一名眼光老到的猎人。对于战场上的捕捉时机,把握的十分准确。
  只是李靖等人的突然出现,让李世民有些意外。如果不是他们的出现,陈克复起码还得损失三十人左右,到时陈克复一方最多剩下一百名将士。而现在,陈克复这边却还有两百多将士。人数和他带的人差不多,可他知道论实力他们却是弱势。不过如果安排的好,选择的时间恰当,一样还是有很大的希望。
  果然如他所料,陈克复等人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开始重新编整队伍。挑选体力充足的马匹,饮马、吃干粮,给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一场战斗过后,两支人马刚开始整合,甚至连完整的防御都没有做好。
  李世民沉声道:“就是现在,他们正在整合人马,正是时候。道宗和道玄带五十人从西面冲击,大哥和三弟带五十人从南面冲击。我带人绕到他们的东面冲击,记住,不要与他们胶着战,只管冲击分割他们的队伍,让他们没有机会列阵。另外,先不要去管家眷,只要我们冲溃了他们就成功了。出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