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509

  如此密集的人口村落,想要安然穿过却是十分不容易。而如此强行闯过去,那么这里离平壤最起码还有一天的时间,无疑先前的一切努力就功亏一篑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居然天降大雪,而且于钦明居然早有准备,带来了这种白色的披风。再山谷中继续休整了一整天,六千人马,全都饱食一顿,在黄昏的阴沉之中,开始向平壤城进发。大雪之夜,整个世界依然是茫茫的一片白,这么冷的天气,所有人都是早早的关门闭户,在家中避寒。
  六千轻骑兵全都披上了大白披风,战马罩上了白色罩衣,行进之中,远看就如同一大片被风次起的雪在移动。
  高句丽建国五百多年,原本不过是辽东的一个小部族,渐渐的发展壮大,最后逐渐南下,占据了辽东半岛和三韩半岛南部。把土生土长的三韩部落打的节节败退,而从高句丽中生裂出去的一支,最后又组建了百济国。他们不断南下,差不多将三韩半岛上的原民族给灭亡了。唯有三韩部落组建的新罗最后一直在苦苦挣扎,而新罗也正是韩国人的祖先。
  五百多年来,高句丽随着发展壮大,一共五迁国都。高朱蒙自夫余避祸南逃,于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在卒本川建国称王。公元前34年,筑纥升骨城,以为王都,此为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因迫于北部夫余强大的军事压力和为了进一步发展生产的需要,琉璃明王放弃故都和纥骨城,迁都至国内城。
  公元209年(汉献帝建安十四年),高句丽山上王时,又移都丸都城。不过丸都城就在国内城附近,本就是国内城的卫城,属于一个战争堡垒,所以大多时候并不将其称做都城。
  公元427年(北魏始光四年),高句丽长寿王时,为躲避北魏的威胁,以及巩固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高句丽都城再迁至平壤城。
  公元586年(隋文帝开皇六年),高句丽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十余里外的长安城。长安城就是高句丽人仿大隋长安大兴城而建的小一号山寨货。建城之内,整个王宫和百官都迁往了长安城。不过长安城更像是一座行宫,而不像是一座都城。所以在隋朝的称呼中,还是将高句丽的都城称为平壤。
  风雪夜之中,经过一天的奔驰,六千精骑在天亮前的寅时时分赶到了长安城下。看着这个比大隋长安城小了数十号的城池,于钦明不屑的笑了笑,高句丽人真正的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就这样的蛮夷小国,居然也想仿中原之主。
  长刀一挥,六千骑兵齐齐勒停战马,侦察营中最善侦察、特种作战的一部士兵齐齐越众而出,悄悄往长安城直扑而去。此时风雪中的长安城,人马并不多。这次乙支文德和高建武全军出动,倾国而出。连平壤城的所有兵马也都带走了,剩下的只有长安城中的五千王室禁卫。
  虽然城中十分的空虚,可是国王高元和大对卢渊子游等人已经不在乎了。在他们看来,全军都已经调派上了辽东做战,长安城留五千兵马已经十分足够了,如果辽东战败了,那么长安城再多一两万人又有何用?还不如现在就派上去和隋人拼了,拼赢了,那么一切还有希望。
  而在部队调走之后,高元也只是象征性的又从平壤和长安两城中抽调了五千民壮协助守城。这更多的也只是个程序而已,长安城离辽东城近两千里之遥,前面还有国内城、乌骨城、都丸城等大城挡着。大梁水、鸭绿水、萨水、贝水一连四条河流在前,如果这样还是让隋军冲到了长安城,那也肯定是大军前来了。能有大军前来,必然也就表示北伐军覆灭了,那样的话,再有什么防备也是无用的。
  连国王都是这样的念头,负责守城的兵将更是好不到哪去。王国禁卫军,名头响亮,其实更多的不过是高句丽那些部族领主、头人、城主及朝中的大臣们的子弟组成。一来王室以示恩宠,二来不过是将各地的贵族领主们的子弟做一个人质,如果有人敢对王室造反之类的,也好让他们投鼠忌器。
  那些精英一点的贵族子弟,如高建武、渊太祚、渊净水、渊净土这些有为的贵族精英子弟,基本上都是处于各自紧要的地方。就是那些部落头人们,也没有哪个愿意把家族看重的子弟送到长安城来,所以长安城禁卫军中的那些贵族子弟,基本上就是属于那种混吃等死,心无大志的贵族非嫡系纨绔子弟。
  城头当值的禁卫军,有大半的人却是都在打着瞌睡。剩下的,也差不多是三五一起的烤着火喝酒聊天,在他们看来,战争离他们太远了,远到也许他们这辈子都不会有机会接触到!
  一个偏僻的角落,一排排的飞索飞起,紧紧的扣在了长安城的长墙之上。白茫茫的雪夜之中,大兴城的城墙之上,一个又一个的白点在往城墙上爬去。
  上了城头的侦察营士兵一支支的弩箭射出,射死了数个值守的禁卫,负责接应更多的侦察营士兵上城。没有一会,已经足有上百个侦察营士兵上得城楼,集结了人马,他们披着白色的披风,直往城门冲去。
  雪夜之中兵器交加之声终于响起,一声声的惨嚎惊醒了守城的禁卫,无数的禁卫军开始向这边奔来。只可惜还没有等他们到达,长安城的北门已经轰然大开,吊桥也已落下。
  早已经时刻等待着的于钦明长槊一挥,五千多精骑一声呐喊,纷纷策马狂奔,直扑北门。一方都是空有禁卫名号的纨绔子弟,一边却是辽东行营最精锐的骑兵。更兼教导营中还有三千燃着满腔复仇火焰,曾经被俘虏的隋军老兵。战斗激烈无比,却又是逞一边倒的态势。
  隋军一边冲锋,一边纵火,一路杀向王宫。熊熊的大火在雪夜之中燃起,仿大隋京城而建的王都在烈火中颤抖。高句丽国王高元和王国大对卢渊子游等人都在睡梦中惊醒,仓惶失色!
第249章
张须陀到
  尽管高建武和乙支文德封锁了消息,但军中断粮的消息还是有不少人知道了。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在军中四处传播,“军中断粮了!”
  “军中只剩下了七日之粮!”
  “谁说的,我听说是只剩下了三日之粮!”
  “听说运送过来的粮食在大梁水被隋军半路拦截了,所有的粮食都被一把火烧了,送粮的人全被隋军杀死了。”又一个士兵神神秘秘的道。
  “不可能,所有的隋军都被我们围在辽东城中,难道他们还会长翅膀飞到大梁水去劫粮不成?”
  “天哪,那怎么办?没有粮食那我们不是要饿死?”
  但是不管怎么传播,却始终没有人相信军中只剩下了一日之粮。因为所有人都觉得这不可能,如果真的只剩下了一日之粮,那之前为什么会没有半点风声传出来?且大帅和王爷他们又怎么可能任军中断粮而不想办法解决?所以在他们看来,也许军中只剩下了三日或者七日的粮草,听起来有些让人相信。
  整个辽军大营人心忡忡,每个人都开始相信军中真的要断粮了。不时的有成队的士兵偷偷地跑去后勤营地,想从中偷点食物出来。但是此时的后勤营,早已经被高建武的卫队包围的死死的,连只蚂蚁都进不去,更不用说他们这些大活人了。
  大营流言四起,人心浮动,已经开始有士兵担心会被饿死,开始逃跑。仅仅一个上午,值勤的士兵就已经抓到了上百的逃兵,有的是单独一人逃跑,有的甚至是十几人一起带着兵器一起逃跑。
  高建武毫不留情的下令,将所有逃跑的士兵全都公开处死,并且还加派了人手监察军中,凡有敢散布流言者,一律就地斩杀。无数颗人头落地,一时间整个大营更是人心惶惶。
  得知了这些情况,原本早已经将营地安排到了一起的靺鞨、室韦、百济几家也坐不住了。他们来的时候只带了路上的粮食,这到了辽东之后,所有的后勤粮食供给全都是高句丽人负责的。现在各种的营中,也不过是剩下了两三日的粮食,这大军真的要是断粮了的话,那他们不也完蛋了。
  感到事态严重的铁安答等人连忙一起赶去六合城,向乙支文德向高建武讨要粮食。如果高建武给粮,那么就说明流言是假的,那么他们继续在这里坐山观虎斗好了。但是如果高句丽人不给粮食,那肯定就说明高句丽是真的断粮了,那么无论如何他们是不可能在这里坐等饿死的。
  乙支文德的帅帐之中,得到三人的来意后,高建武很是高兴的接待了他们。
  没有半点隐瞒,半建武十分坦率的道:“军中现在确实如传言一样,要断粮了。而且,不是传言说的还有三五是粮,而是只剩下一日之粮了。到明天,全军都没有粮食可吃了!”
  犹如一声惊雷,将扶余璋三人震的外焦里嫩,谁也没有想到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
  铁安答噌的一声就站了起来,转身就要往外走,高建武愣了一下,“铁将军要往哪去?”
  铁安答转身看了下高建武,冷笑一声道:“往哪去?哪然是回草原上去。军中已经断粮,难道还要让我室韦的八千勇士陪你们在这里饿死?”
  乙支文德哼了一声,“只是不知道铁将军手中还有多少粮食呢?这里到大草原可不近,只怕你们也只能饿死在半路上吧?如果你不能变出粮食来,那么本帅劝你还是坐下来听听本帅的意见。”
  犹豫了一下,铁安答最后还是甩了下披风又走了回来,他盘腿坐下,将头扭向一边,冷冷地道:“我倒是要听听,你有什么法术一下子变出三十万人的粮食来!”
  “我确实变不出粮食来,但是这辽东却有一个地方有粮食,那里的粮食不但够三十万人吃的,就是三百万人吃上一年半载的也吃不完。现在,那些粮食就放在那里,等我们去取!”乙支端坐上首,轻轻一笑道。
  百济扶余璋一听马上双眼冒着光,急忙问道:“哪里?哪里有这么多的粮食,我怎么不知道?”靺鞨和室韦人全是骑兵,哪怕真断粮了,他们杀马取食,说不定还能坚持回到各自的部族,但他百济的兵马全是步兵,八千步兵不可能一路饿着肚子走回高句丽去。
  “辽东城!那里有数百万石的粮食,我们只要拿下了辽东城,不但立马可解断粮危机。而且,城中堆积如山的财物同样是我们的,本帅承诺,只要攻下辽东城,除了高句丽的子民,其余所有的俘虏一律由你们三家平分,我高句丽一个不要。”乙支抛出了自己的条件,眼下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时,他也计穷。
  铁安答满脸的失望,“这就是大帅的计策?我可不觉得怎么样,先前已经攻了十多天,可是依然没能拿下辽东城,现在我们只剩下了一日之粮,却又怎么攻城?皇帝还不差饿兵,没有饭吃,你让儿郎们怎么做战?”
  高建武站了起来,沉声道:“各位将军,现在我们都是在同一条船上,如果不能齐心协力,那么船翻了每个人都得淹死。我和大帅的意思是,马上将军中断粮的消息告诉所有的将士,让大家明白,拿下辽东城,有饭吃,有钱粮,有女人。拿不下辽东城,什么也没有,而且马上会饿死。”
  “本王相信,如此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将士必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现在军中还有不少的战马、驮马和驴子,反正现在背水一战。攻城也用不到这些东西,我们干脆杀马取食,如此可再支持七天,七天之内,必须拿下辽东城!”
  “七天之内拿不下辽东城呢?”铁安答紧逼道。
  高建武淡淡地道:“拿不下,那这里就是你我众人葬身之地。不成功、便成仁!”
  大帐之中一阵寂静,再没有人说话,铁安答、扶余璋、黄格三人你看我,我看你,眼神不停的交流,却也无法下定决心。辽东城之坚固,远超于他们的想象。围城十余日来,他们也是看着一次次的攻城失败。要想在七天之内,拿下辽东城,太难了。
  这就是赌命,而且还是把握十分渺茫的赌命。铁安答和黄格都心生退意,他们还有三日之粮,又都有马,一边快马赶回部族,一边路上杀马充饥,他们还有选择。
  虽然如此一来,等于背弃了和高句丽的盟约,而且此次所有损失也无法再补回来,但是比起全军尽没于此,两害相比取其轻,他还是更愿意马上回部族。
  高建武和乙支的脸色都有些发白,心里充满紧张,如此三族真的不顾一切,要带着人马回去,那他们也不得不考虑之前商议的第二个计划了。软禁铁安答三人,裹挟三族兵马立刻攻城。
  一阵紧急的脚步声传来,一人在帐外大声道:“禀报元帅,侦骑传来紧急军情!”
  “快传!”
  突然而来的消息,打破了帐中的寂静,也暂时打破了一触即发的紧张形势。
  “禀报元帅,前往辽河打探的探马飞鹰传回急报,辽河附近已经发现了隋军小部分骑兵。据观察,他们正是隋军张须陀增援辽东城的兵马,最多两日,隋军大部就会到达辽东城下,请大帅早做防备!”
  屋漏偏逢连夜雨!
  帐中的众人这个时候,一个个都是大惊失色。谁也没有想到,隋军援兵居然能来的这么快,转眼间居然已经到辽河边上。如此一来,等他们渡河,最多两日就能赶到辽东城下。到时万一隋军内外夹击,两面合围,又已经断粮了的联军必然大败。
  这样的结局众人都不敢想象,逃都没地方逃去。逃得了一时,无粮的他们也全都逃不过饿死的命运。
  “张须陀来得好快!”
  “现在怎么办?就算我们现在马上攻城,只怕时间也来不及了,两天时间不可能攻下辽东城。”黄格这下是彻底的慌了,光是断粮他们还可以跑,辽东城的守军未必敢追。
  可是加上这支刚刚赶到的生力军,那他们想跑掉,那绝对是希望渺茫。要想跑,就得杀马,可是杀了马,这茫茫辽东数千里,他们绝对跑不过追击而来的隋军骑兵。
  乙支文德强自克制着心里的恐惧,转身对那位报信的人道:“你可知道张须陀的兵马有多少?”
  “回大帅话,据探马观察,隋军来援兵马有近两万人,而且每人都带双马,后面还有大量的马匹驮运粮草,来的十分迅速。”信使一五一十的道。
  乙支文德和高建武同时猛然一抬头,四目紧紧相对,嘴角翘起,掠过一丝狠历。
  “来得正好,两万多匹马,还有不少的粮草。诸位,想必这绝对能够三十万人吃上一阵了吧?”
  高建武哈哈大笑数声,“绝对够到粮草运来了,也许不等粮草运来,我们那时已经攻下辽东城了!”
第250章
帝国双璧
  张须陀,大隋之名将!
  大隋开朝之初,将星灿烂,无数的将军在统一中原的战争中散发光芒。在这无数的将星之中,如无双猛将史万岁,带兵从来不要阵形纪律,可是他的部队从无败阵,因为只要有主帅史万岁在,这支部队就是一支虎狼之师。
  眼镜毒蛇杨素,这是一个出将入相的枭雄,从一个小军官无数次的挣扎,最后踩到了所有人的头上。他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政治手段,开皇盛世有一半是他的功劳。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宰相,他同样也是一位名将。杨素一生数十次单独统兵,竞无一败绩,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是胜利。杨素同时也是号称带兵最残忍之人,每战,先派一百人接战,敢退者,全斩。一百人亡,再派一千人,千人亡,再一万人。在如此血腥残酷的将兵法之下,每战,他的兵马战斗力都是最高的。同样杨素虽然残忍,可同样却也是最大方的。所有的战利品他分文不取,全部赏给将士,就是阵亡者,一样抚恤丰厚。所以他的部队,战无不胜,纵横四海无人能敌。
  其它的名将还有同是开隋名相的高颖,他是最优秀的战争策划人,大隋之初的战争基本是他策划的。其余的还有如李靖的舅舅韩擒虎,及大将贺若弼等都是一时猛将。
  而张须陀在隋初时只不过是一个声名不显的小小中层将领,但是他却先从史万岁、再从杨素,是大隋最强的两支兵马中出身。名将手下无弱兵,名帅手下出去的将军同样没有弱将。
  张须陀这数年来接二连三的大捷,证明了这个道理。在整个大隋开国的那些将军不断老去甚至死去,而昔日那些强大的军事贵族世家不断被压制的时候,这个出身于两大名帅账下的将军,锋芒毕露,成为了整个大隋如今最耀眼的一位将军。
  老将张须陀,少帅陈破军,大隋双璧!这是如今大隋军中流传很广大的一个说法,当今天下,以此二人为所有武将之最。甚至不少人看来,陈克复只是运气更好一些,真正两人相比,还是张须陀更加出色一分。
  不但整个大隋如此传言,就是整个辽西、辽东也对这位大隋名将如雷贯耳。一个光凭着一万两人马,就能一次次将动辄号称十万的十余路起义军杀的落花流水,这样的将军太强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