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校对)第1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509

  元帅府的大厅之中,此时的酒宴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不少的将领们也都开始准备返回军营,毕竟都是统兵大将,不可能真的就毫无节制的在这里喝酒。
  各营主管和司马等将领,眼看着时间不早了,也纷纷起身告辞。本来这个时候,作为今天宴会新郎的陈克复是得出面的。怎么着也得出来一下的,可是一个又一个的军官离开,在大厅中转了一圈又一圈愣是没找着人。
  毛伯一把拉住厅中还在喝酒的罗林、李承义等一群年轻将领,有些不大高兴地问道:“大帅怎么不见了?你们这些伴郎是怎么当的?怎么搞的大帅都不见了?”
  陈克复走的时候,正是留下了罗林几个帮他挡驾,结果他是成功的躲开了,却苦了罗林等小将。被沈光、鲁世深、胡海等一众大将给拉住了就不放。
  大帅他们不敢太过份的灌酒,这些小字辈的将领他们可不怕,论年龄,沈光他们都比罗林他们大了一辈了。论军职,鲁世深、胡海他们都是一军行军总管,而罗林、李承义他们不过是一营总管,他们相差的可都不止一级。
  难道有今天这样的喝酒的好机会,天天忙着整军训练备战的一众大将,都是直接往死里罐着罗林等人,毛伯找来的时候上,几个人早已经分不清楚东南西北了。不要说问他们陈克复哪去了,就是问他们的爹妈姓什么,他们都不一定知道了。
  “毛毛伯啊你来了啊我敬敬你一杯。”罗林满脸通红,一嘴的酒气,还端着一杯酒对着毛伯结结巴巴的道。
  看着他这个样子,毛伯摇了摇头,直接走到另一边,找到他儿子毛翊问起来。
  毛翊今天同样喝了不少,不过人还保持着清醒,“我也好一会没看到大帅了,估计可以是喝多了。会不会是已经回到后院入洞房去了,要么是醉倒了,要么就是等不及先入洞房去了。爹你也不用担心大帅了,这么大的一个辽东城,你难道还担心大帅出事不成?我们还是不用管他呢,省得万一到时打扰到大帅的好事就不好了。”
  毛伯摇了摇头道:“我也不是要来找大帅的,而是那边新罗国的飞云郎来找我,就是不见了他们公主,问我呢。我这不想着告诉大帅一声嘛,结果才发现,大帅也不见了,你说这不奇怪嘛。”
  毛翊拉着他爹走到一个角落,鬼鬼祟祟的道:“爹,公主真的不见了?大帅也不见了?”
  “是啊,找了几圈了,没一个人看见他们。”
  毛翊捋了捋胡子,神秘的笑了几下,“爹,你说,这突然两个人都不见了,会不会是他们在一起啊?这公主这么漂亮,大帅又这么英雄了得,你们他们两个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了啊?”
  “说什么呢你小子,这样的话也是能乱说的嘛?要是传出去了,不是坏了公主和大帅的名声。我说你小子都一军之主了,怎么还没有半点正形呢?好了,没看到就看到吧,我今晚喝了不少了,我先回府了。”说完毛伯转身就走,看那敏捷的样子,哪有半点喝多的样子。
  毛翊愣愣地看着他父亲突然离去的样子,猛地一拍脑袋,心里暗道,说不定他刚才胡扯的一句话还真有可能是真的。估计老爷子正是也有些相信了,要不然不会跑的这么快。他不由得嘿嘿一笑,大帅可真是英雄了得啊,之里面刚娶着三房美娇娘等着入洞房呢,这外面居然马上又搭上了一个漂亮的公主。
  趁着没人注意,毛翊走到大厅门口,对守在门口的元帅卫队长陈雷招了招手。陈雷同样是出身陈家庄,可以说是年轻一代,对于毛翊这样的少主身边的贴身人,十分敬佩。一看到招手,忙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
  “毛哥,什么事?”
  “我问你,大帅哪去了?快老实说。”
  陈雷左右看了看,发现没人,才附耳在毛翊的耳旁轻声地道:“大帅和那新罗国的公主去了后花园的那个阁楼之中了,到现在还没出来呢。”
  “就大帅和那新罗公主吗?去了多久了?”
  “已经去了快一个时辰了,就他们两人,我派了几个人在后花园的门外守着,他们一出来我就能知道。毛哥,你说大帅是不是和那新罗公主?”
  毛翊伸出巴掌往陈雷的头上拍了一记,“你小子不该打听的别打听,不该知道的也别知道,不该看到的更不该看过,而且不该乱说的绝对不能乱说,知道吗?”
  陈雷有些无精打采的道:“知道,毛哥。对了,毛哥,你啥时调我去你的左厢军吧,我也想带兵。”
  毛翊胡乱地应付了他几句,就返回厅中去了。刚一进到大厅,就看到那几个新罗花郎们已经聚到了一起,正在商量什么,一脸焦急的样子。
  他走过去,跟几个人打了个招呼,然后道:“你们公主正和我家大帅商议要事呢,估计还要一会时间,大帅让我过来和你们说一声,省得你们着急。”
  几位年轻的花郎面面相觑,这大晚上的,居然还商谈要事。
  不过这一晚上,他们终究是没有等到金胜曼公主。
  而元帅后院之中三个挂着红灯笼的跨院,这一个洞房花烛夜,三个新进门的美娇娘,同样是等了一晚上,都没有等到陈克复的身影。阿丽娜和玉兰都是新到的辽东城,身边只有几个族中带来的侍女。虽然等不到陈克复的到来,有心想要派人去打探一下,可是人生地不熟的,到最后也没打听到陈克复的人影。两人还都以为,那大帅必然是在其两位妾侍的房中过夜。
  唯有野丽纱知道,这一晚上陈克复三个新人的房间,一个没进。满心的失落之余,倒也算是自己安慰了自己一把,总算没输给另外两个。
  不过她并不知道,陈克复一整晚都在和新罗公主在一起,并不是在处理什么军机事务。要是她能知道事情的真相的话,估计她会更加的郁闷几分。
  这一夜,陈克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温柔乡,英雄冢。
  整个晚上他就没有再踏出过小楼,先是听着金胜曼讲了大半夜的新罗的故事。最后两个头一次发生了亲密关系的男女,都控制不住自己,结果到了最后,梅开二度,甚至是梅开三度。
  要不是金胜曼是头一次,以陈克复这大隋猛将的体质,不说什么一夜七次郎,做个五次郎是绝对没问题的。特别是一夜来,金胜曼公主不但初次破瓜,还在陈克复这个风流公子的调教下,还知道了什么叫观音坐莲,什么叫老树盘根,什么叫老汉推车。
  怪不得有人说为伊销的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这样的美人在怀,又有哪个能控制得住。一直到了快天明的时候,两个人才终于渐渐相拥睡去。
  他们这一夜欢娱过后,睡的那是一个踏实,直到天光大亮时都不曾起来。可是辽东城中,这一夜不曾入眠的却有很多。三个陈克复新纳的娇妾,却在入门的头一天,就得独守空闺,这样的结果,让三个年轻漂亮的女人,没有一个能安然入睡,全都是枯坐了一夜,结果也没有等来陈克复的身影。
  而城中新罗人居住的大宅之中,六位花郎和源花飞云郎,也是整整等了一夜,也没有等回公主的身影。在毛翊的在三暗示之下,他们都已经隐隐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只是除了无奈外,七人也不知道该要如何反应。
  除了他们,剩下的就是陈雷带着的元帅卫队同样一夜未眠!
第222章
造反称帝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基本已经是自秦以来,所有造反者的必喊的一个口号。这个口号陈胜吴广喊过,他们失败了。接下来的上千年里,还有很多人喊过,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而现在,大隋朝头一个喊着这个口号的牛人杨玄感已经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
  杨玄感造反,李密为谋,大将军李子雄也从高句丽前线逃跑回来参与了反叛。其余从贼者不计其数,有的是心怀野心,想着拥从龙之功,好在新朝谋一富贵。有的是没落贵族,不甘于没落于隋朝,所以反了。
  但更多的还是那些无知的升斗小民,乱世当中,这些人不过是一根墙头的草。大风吹往哪边,他们只能无奈的跟着摆往哪边,为的不过是能在刀下多活几日,能有口饭吃。
  杨玄感挑的时机不错,正是举国之兵都在外海之时,国内又因修运河,征高丽民怨沸腾之时。只可惜,最后他还是失败了。围东都洛阳一个多月,杨玄感从最初的几百家丁,到最后大将数十员,兵马多达十余万,连大隋诸多贵族也已经投靠了他。
  只可惜东都留守樊子盖老头虽然接连败于他手,可这老头凭借着洛阳的城高墙坚,从此高持免战牌。等到了近九月的时候,西京留守,号称花刀将的大将军卫文升起兵马五万东进,水师大将军来护儿亲统十万水师兵马,沿着大运河一路北上。更加要命的是,杨广已经从辽东回来了。
  大将军宇文述、杨义臣、屈突通三人统十万精锐铁骑,已经南下。而且东都附近的各个留守的大将,也都带着或多或少的兵马四面合围。
  最后时刻,杨玄感召集各大将密议。大将军李子雄第一个道:“东都援军益至,我军数败,不可久留,不如直入关中,开粮仓以振贫乏,三辅可指麾而定,据有府库,东面而争天下,亦霸王之业也。”
  东都眼看着是呆不住了,所有人都已经想着跑路了。
  紧接着,李密也道:“元弘嗣握强兵在陇右,可声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关,可以绐众。”意思就是说,咱们散布谣言说这个元弘嗣(就是逃去了高句丽的斛斯政亲戚)要谋反,然后假扮成官军骗开潼关,接着直取长安!
  众人一听,都点头同意,可是他们去不知道,杨广这个时候早已经先一步,派了李渊弘化留守,节制关右、陇西一十三郡,这个时候他们去了,也不过是自投罗网。
  如果能够严格执行这个战略,天下的归属还真是个未知数,因为它的可操作性确实很强!倘若杨玄感顺利拿下潼关、逼近长安,能不能夺取天还下不好说,但至少不会败的那么快、那么彻底。
  不过,要想完美的执行这个战略,就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快,而是阴!快,则可以甩开政府军;阴,则可以短时间内夺取潼关。二者缺一不可!
  当天,杨玄感等人急匆匆的带着兵马战略西进,说白点就是跑路。
  只可惜跑到半路一个叫弦农的地方,也就是杨素的老家。杨玄感听说当地的太守居然将他家给烧了,怒气大发挥兵围攻弘农郡,连攻三天,城还没下,宇文述、杨义臣、屈突通三人统帅的铁骑却已经追上来了。
  宇文述、杨义臣、屈突通三人算不上名将,但却也都是带了半辈子兵的老将。手下的骑兵又全都是杨广的内军禁卫,十万人对上一群由刚洗脚上岸的穷民们组成的造反军,一通砍瓜切菜,和历史上所有的前辈一样,杨玄感的十余万人马一朝而散,被杀的哭爹喊娘,最后混乱中,杨玄感等人只有十余骑逃离了战场。
  跑了一天一夜之后,剩下的十来骑也全都开了小差,各自跑路了。
  站在一条无名的河畔,这位大隋曾经最富贵的豪门公子,此时满头的散发,一身的泥水。他抬起头来,无声的看着秋日里的白云,还有那一只孤独飞行的大雁,凉风嗖嗖的划过他的脸庞、吹散了他的头发!
  此时的他,万念俱灰,转头对身边的最后一人,他的亲弟弟杨玄纵道:“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
  压抑的沉寂中,杨玄纵拔出横刀、闭上了眼睛,然后用力砍了下去!一颗大好的头颅滚在了草地上,是如此的悲凉,除了草地中几只不知名的虫子外,再没有人见证他最后的时刻。隋着头颅的落地,大隋最大的一场叛乱,宣告终结。
  杨玄感虽然死了,可杨广却没有打算这事就这么完了。
  当日杨广得到东都急报之后率领数十万大军,紧随着宇文述前锋大军的后面挺进中原。不过过北平郡,到达涿郡,又一路到了河间郡的时间,东都已经再次传来消息,杨玄感已经带着兵马往长安而去了。
  杨广一看东都之围已解,干脆也懒得再下洛阳了。这一路来搞的是心惊肉跳,一个多月连觉也没好好睡一个。更何况,在他的心里,征辽大功告成之际,却因杨逆叛乱而功败垂成,这让他如何甘心。最后干脆传令全军,从河间郡转而往西进发,全军进入博凌郡,在那里驻跸。
  按他的意思,一旦平定杨逆之后,那他大军就可以立马再次北上,东征踏平高句丽。为此,特旨,改博凌郡为高阳郡,为临时皇帝驻跸。
  九月,宇文述传回捷报,逆贼杨玄感叛军覆灭,杨玄感身死,大将军李子雄、蒲山郡公李密、以及杨玄感的几个弟弟全部被俘,正送往皇帝行营。
  几个首犯已经抓到,不过杨广连下面的人也并不打算放过。下旨令东都留守樊子盖,御史大夫裴蕴二人负责清算叛之人。裴蕴本就是一个腹黑手辣之人,这个时候为了能洗脱他儿子也曾经参与了叛军的罪责,对于此次清洗,他表现的份外卖力。而东都留守樊子盖,虽看过七十,可这老头却是一个真正的杀人魔王。历史上,在隋朝末期,他带兵往山东江淮一带平定农民起义,这老头完全就是施行三光政策。
  抢光、杀光、烧光,他剿匪的任内,赤地千里,渺于人烟。而现在,负责清算的他,一样是凶狠无比,“所杀三万余人,皆籍没其家,枉死者太半,流徙者六千余人。玄感之围东都也,开仓赈给百姓。凡受米者,皆坑之于都城之南。”
  一次性杀了三万多个,还将所有人的家产抄没,流放六千多人。就连杨玄感围东都之时,所有得到过叛军开仓所放之粮食者,也全都坑杀于洛阳城之南。这就是一场赤裸裸的大屠杀,大清洗。
  从于高阳行宫中大殿之中的杨广,在听了裴蕴和樊子盖两人的处理结果后,表情阴沉,冷冷地道:“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尽加诛,无以惩后。”
  杨广的一话一出,整个大殿中的随驾大臣们,都惊出了一身冷汗。裴蕴二人一次性杀了三万多人,皇帝居然还嫌不够。居然要把所有参与过叛乱的十余万人,尽数杀光。还说出了天下人太多,多了容易相聚造反的话来。
  政坛不倒翁纳言苏威,只是偷偷的拿眼窥了杨广一眼,就已经在心里看出了皇帝杨广的心思。杨广这个时候是恐惧了,以往的杨广再强势,也不曾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一次性杀十万人,还要将他们的家眷一起连坐,这可就是数十万人。皇帝这是怕了,这次的造反不同于那些泥腿子们小打小闹,这已经是让杨氏江山震动的造反。对于一向自负和刚愎自用的杨广来说,他终于感到了一种失控感。所以,他现在才要用恐怖血腥的杀戮,来震慑天下人,也同样用这种恐怖和血腥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
  从辽东回到中原,虽然杨玄感已经剿灭,但是却有更多的叛乱起来。这段时间以来,各地都有叛军起兵响应杨玄感。余杭人刘元进,在江南起兵,从者数万,就在几日前,这个家伙已经和吴郡朱燮、毗陵管崇二人率领的叛军汇合,兵马达到十余万人。更加让杨广无法淡定的是,叛军居然共推刘元进为天子,朱燮、管崇为仆射,署置百官。毗陵、东阳、会稽、建安等地乱党多抓捕当地地方官吏,以响应叛乱。
  自大业七年山东人王薄第一个造反以来,虽然如同造反的叛贼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一个个的冒出来。但是基本上一个个不是自称什么知世郎,就是称为将军,要么就是头领。连敢称王的人都还没有,而如今,一个泼皮无赖流氓,居然敢于堂而皇之的称帝,并且设置百官,杀官造反,割据地方。
  以往的那些杀官造反的穷民,大都还只是躲在深山老林之中,说白了也就是一群土匪强盗。而如今一称帝建百官,那性质就已经完全不同了。刘士元的行为,已经完全深深的触动了杨广脑中那根脆弱的弦。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而他杨广一怒,必然将是血流飘橹,九州震动,掀起一片尸山血海,血雨腥风。一道道的命令传下,大隋朝开始进入最黑暗的血腥末时代。
第223章
皇帝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5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