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628

  关健时候王普壮士断腕,果然命令裴宥把舰队撤了回去重整。在那防御严密的四十多个岛屿与三千水师舰队组成的封锁线前,混乱无序的强攻根本讨不到好处。撤退后一清点,联合舰队一下子损失了二十七艘战舰,其中主力战舰损失了九艘。二十七艘战舰带着超过三千人马就都丢在战场。虽然损失的那些战舰有一半以上还只是被锁在了港湾内,并没有被歼灭,可事实上他们和被歼灭没什么两样了,冲不出来,被歼灭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首战,都里镇舰队可谓损失惨重,完全中了守军的计策。先是诈败,然后是伏击。吃了一个大亏后王普不敢再轻易进攻,而是开始集结战舰从最外围开始,集中力量准备一个个岛屿的推进。
  与此同时,卑沙城骑兵三千,步兵五千,外加后勤的辅兵民夫万余,号称三万人马也开始从陆路攻击。不过卑沙城的马贼十分狡诈,他们表面上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进军,但实际上却也没有丝豪的掩饰行军。故意把行军消息泄露给了青泥浦的探子,但暗地里,却又把那三千骑兵早秘密的先行一步派出去,一路潜行直扑青泥浦城。
  都里镇舰队中计受伏的时候,卑沙城的三千骑兵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很顺利的穿行进入了青泥浦的范围之内。并且连续绕过了好几座堡砦,直接青泥浦城。
  眼看着离青泥浦城只有三十里地,骑兵的指挥将领正是心中激昂,期待着能来一个夜袭青泥浦城的时候。青泥浦城的城主李灵甫亲率麾下三千精锐骑兵控鹤骑军早已在此设下伏击,等到卑沙城骑兵赶到时,突然四处无数弓弩飞出,如雨艘覆盖。随后李灵甫率着那支他仿照大唐精锐禁军名字所组建的控鹤骑军四下杀出,卑沙城骑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阵列被冲散分割包围。随后,本就不如控鹤军精锐的卑沙城骑兵毫无悬念的被击溃,大部返身逃回,余者皆被斩杀俘虏。
  天亮之后,水陆两军皆败前锋的消息传到各部,王普和卑沙城的统兵大将都及为惊怒。不过,随后这场战事也就从突袭开始陷入到了常规的对峙之中。都里镇舰队小心谨慎,再不敢轻进。而卑沙城这边也是开始步骑重新集结后,再缓步推进,先一步步的与青泥浦围绕着外围的村庄堡砦打起了攻防拉据点。短时间内,是绝看不出结果的。
  听到这个结果,李璟也不由的大为惊叹。这青泥浦以一敌二,原本形势危急,可是经过这两场战斗,李灵甫用两场伏击战轻松的逆转了整个战场的形势。
  “这李灵甫是何人,有他的信息吗?”
  公孙兰微微一笑,“李灵甫可不简单,人人都称青泥浦是个马贼窝。其实,青泥浦最初由汉人势力夺取时,马贼虽有,但只是一小部份罢了。当初大唐势力撤出辽东之时,整个辽东辽西有着大量的汉人。其中,就有很多都是镇守辽西辽东的平卢军的子弟没有跟着南下。李灵甫的父亲就是当初平卢军的子弟,据称其祖上原本是汉人,后来加入了平卢军中效力,又后来,有子孙娶了高句丽的亡国王室女,此后,其家族便是汉人与高句丽人混血。说起来,据说李灵甫家族与当初从营州来到山东,最后又夺取了淄青镇节帅之位,开创李家三代四世割据淄青六十年格局的高句丽人李正已还有些亲戚关系。”
  “当年李灵甫的祖辈留在营州,后来逐渐往南发展。到李正已成为割据淄青的节帅之后,他们得到了李正已的暗中扶持,开始收拢了诸多未撤离的汉人百姓,并一些山贼、马贼、海贼势力为已用,最终占据了青泥浦,并且稳固经营。在李正已家族控制淄青镇的那六十年,也是青泥浦稳定上升发展的数十年。直至李家最后被朝廷攻灭,分割了淄青镇,青泥浦也是大受影响,势力大降。然后都里镇才敢开始变以往的暗中谋取为明攻。”
  “这个李灵甫更不简单,他本来只是他父亲的第五个儿子,在他的上面还有四个有继承位的哥哥。在他十五岁时,他主动的带了几个家将离开了青泥浦,远走草原。二十年后,李灵甫已经是出没于辽西走廊一带最有名的马贼,手下拥有整整一千精锐的马贼,他称之为控鹤军。也就是那时,都里镇再一次进攻青泥浦,那一次他们甚至收买了不少青泥浦的大将,并诱李灵甫的一个哥哥暗中联手。那一次青泥浦差点失守,老城主和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另一个儿子的突起叛乱中亡,外围的岛屿几乎全部失守。可就在青泥浦城即将失陷的关健时候,离家二十年的李灵甫出现了,带着他的一千马贼手下力挽狂澜,杀死了叛乱的哥哥,稳住了局势。随后,他临危受命,成为青泥浦新的城主,然后居然带着那些人守住了青泥浦。”
  “传奇,太传奇了,李灵甫的这经历真是太传奇了。”李璟不得不感叹。
  公孙兰也轻笑:“是啊,如今又是十年过去,李灵甫才不过四十五岁,正是最雄心壮志,年富力强的时候。这十年来,他一直厉兵秣马,复强青泥浦,他手下的控鹤军从十年前的一千人,到如今的三千人。这才是青泥浦现在最强大的倚靠,全都是最勇猛凶悍的骑士,悍不畏死。李灵甫这些年虽然没有和都里镇大战过,但十年来小动作根本没有停过,他的三千控鹤军轮流出击,专门抢劫都里镇的陆上商团和堡砦。通过这些动作,他的控鹤骑军不但越来越勇猛彪悍,而且劫掠了大量的钱财,并且给都里镇不小的打击。”
  “锦上添花,总不如雪中送炭!”李璟沉吟着道,“李灵甫是一个枭雄,你觉得,如果我主动联系他,愿意与他暗中结盟,帮他一同对付都里镇,他会接受吗?”
  公孙兰脸上的笑意一下子全不见了,只剩下了满脸的震惊,她不明白,都里镇和青泥浦这两头猛虎间的战斗,沙门镇一个小小的势力为何要冒险参加,更何况,现在还要加入势力最弱的李灵浦一边。而现在青泥浦除了都里镇这个强敌,可还有卑沙城这个恶狼呢。
第193章
诱局
  公孙兰完全摸不着李璟的思路,搞不明白李璟为什么要在这个情况不明的时候去趟这趟浑水。
  “将军就不怕引火烧身?万一李灵甫败了呢,到时如果都里镇知道你暗中帮助青泥浦,那时你怎么脱身?都里镇水师两万,战舰百艘,还有陆上马步军两万人,论实力,他们在整个辽东都是最强大的。更何况,你当知道,都里镇最强大的地方还不在这些地方,他们最强大的是整个都里镇背后其实是大半个大唐的豪门在幕后操纵的。与都里镇为敌,那也有可能是与大半个大唐的豪门为敌,你考虑过这个后果吗?”
  “既然是暗中结盟,那自然就不会让别人知道。”李璟捏着下巴,轻笑出声,“再说了,都里镇现在可没四万人了,只有三万七,他们刚刚一战损失了二十多条战舰,三千多水兵。”
  公孙兰有些为李璟的这副不以为然的态度所激怒,她大声斥责道:“你哪来的这副信心,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件事情严重的后果?都里镇的实力本就比青泥浦强,现在他们又联合了卑沙城,虽然目前小挫前锋,但至少我判断,最后取得胜利的还应该是都里镇和卑沙城的联军。”她比李璟还要担心,“你要知道,都里镇和卑沙城的总兵马高达六万,而青泥浦却只有三千骑军、三千水师,外加三千青泥浦城守备军和五千诸岛守备军,总共才不过一万四千人马。不论怎么看,他们都赢不了这场战斗。”
  “你的情报调查的不错,可你的情报分析能力就有些不敢恭维了。”李璟摇头道。“事情若真如你说的那样,都里镇的实力完全能干掉李灵甫,那他为何还要与卑沙城联手?想想十年前,都里镇在青泥浦城主儿子暗中投靠的情况下都没能拿下青泥浦,就可以知道,都里镇虽然兵马更多,装备更好,但说到底,那只是一群商人们指挥的武装护卫而已,根本称不上是一支真正的军队。要不然,有四万人马,别说一个小小的青泥浦了,整个辽东他们都能踏平。”
  “再反观青泥浦,兵虽不多,可光那三千控鹤骑军的战斗力就不容小觑,之前的战斗也证明了这点。同样数量的两支骑兵交战,虽然卑沙城的骑兵有被伏击的原因在,可是他们溃败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仅那一战就战死了过五百人,接近两成阵亡数字。连最精锐的骑兵都是如此战斗力,就算他们的步兵辅兵民夫加一起超过万人,可又如何?李灵甫能纵横草原,一手拉起了一支强悍的队伍,更能力挽狂澜拯救青泥浦,足以证明此人的指挥能力的突出。”
  “一只绵羊哪怕是带着一群狼,也根本不会是一头猛虎所带领的羊群的对手。更何况,都里镇的指挥者其实就是群商人,而他们的护卫虽然武装的好,可也算不上狼。而李灵甫呢,这是一头真正的猛虎,他的控鹤军也是群真正的狼。这仗不用打,结果已经出来一半了。更何况,我不相信李灵甫这样的枭雄人物,一直处于都里镇和卑沙城的夹缝中,这十年间会没找到一个盟友?”
  公孙兰面对李璟逼人的目光,眼神有些慌乱,语气也不由弱了几分:“李灵甫确实有盟友,据我们的人查控得知的,李灵甫奉行远交近攻之策,对都里镇和卑沙城都展开袭扰策略,但对于更远的几个辽南的汉人势力,却始终奉行联盟策略。唐人在辽东的势力主要集中在辽南一带,大小上百个势力,不过最大的除了都里镇、青泥浦和卑沙城外,还有三个势力。其中一个在卑沙城的更东面海岸,是石人注,也是一个港口城市,不过比起都里镇和青泥浦来却是要小上许多,拥有数万人口。另外两个则是在陆上,分别是居于石人注西面,卑沙城与青泥浦城的北方的石城与积利城。这三个势力比都里镇三个靠海势力都要小,兵马都在数千至万人不等,过去十年,李灵甫一直加强他们的关系。”
  “不过,这次战争,这三家最多只会做一些佯动,弄点声响,实际上的出兵是绝不可能的。”
  “有这些就足够了。”李璟充满自信的道,“只要没有了更多的敌人,李灵甫定能守住青泥浦。而有其它几方势力在旁窥视,都里镇如果短期内拿不下青泥溥,那么他们最后还是只会如以前一样退去的。因为这些人只是一些商人和强盗,特别是都里镇,对峙的时间长了,到时陆上和海上的商路都将被阻塞,他们的损失可就大了。这群商人,绝不愿意为了一场看不到结果的战争,而把手中的利益给丢掉。更何况,商人和强盗合作,日久时长,关系定然无法长久维持。”
  “那你要插足其中目的何在?”公孙兰最弄不明白的还是李璟的目的,就算李灵甫能守住,可也不能算是赢家啊。那么加入一个一开始就注定成不了赢家的一方,这究竟是为什么?
  “封彰和王进对我沙门镇处于包围态势,而我们却无法停靠别人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封彰和王进与都里镇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因此都里镇其实已经属于我们的敌对势力了。长久下去,若是不能破局,我们就都没有出路。要破局,就得找准方向。说白了,我们现在都是在海上,所以要解决这个局,莫过于在海上有一个和都里镇为敌的共同盟友。也许李灵甫打不过都里镇,但他们绝对能打的过封彰和王进。”
  “这怎么可能,辽南的诸唐人势力百年来一直有一个底限,就是绝不公开越过界线,插手大唐境内之事。”
  “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是看时间和形势的不同罢了。不瞒你说,我已经谋划好了一个绝佳的计划,准备一步步的解开当前的这个局面。而李灵甫虽然不是最关健的一步,可也许在关健的时候,他会成为我们最需要的一个。”
  公孙兰摇了摇头,依然一头云雾缭绕,不明所以。
  李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继续把他的计划说出来。他突然道:“上次让你查独眼蛟的余孽情况,你查的怎么样了?”
  “一切都查的很清楚了,独眼蛟这些年纵横辽海,仇家无数,可却一直没有人能剿灭他。除了王进的势力在背后帮助之外,更大的原因其实是独眼蛟此人十分狡诈,拥有数个巢穴。而且最关健的是,他的每一个巢穴居然都不是在海上,而是在陆上。这次要不是将军故意放走了几个海贼俘虏,让我们趁机一路跟踪,是绝不可能发现他们最隐秘的巢穴居然不在海上,而是在都里镇势力范围内铁山镇的深山老林之中。”
  “海贼却把自己的巢穴弄到深山老林之中,这是弄成山贼马匪了,别说,一般人还真猜不出来。”李璟笑了笑,“具体的位置、营寨防御,贼匪及家眷数量等,都掌握了吗?”
  “掌握了,自独眼蛟出事之后,其余的那些留守的海贼便开始纷纷撤进了铁山的大山丛林之中,退到了最隐秘的那一个巢穴之中。现在所有的海贼加上他们的老小,约有五千人,其中能战斗的男人估计有青壮七八百,然后就是老海贼和那些十六岁到十二三岁的少年应当加起来有上千,其余的都是妇孺。海贼的营寨修筑的十分坚固,原木建筑的木塞,修在一座山谷之中,出入只有一条约百丈的狭长通道。海贼还在营寨中安装了不少的弩床,如果强攻,很难。”
  李璟听后倒是小小惊讶了一下,没想到这海贼居然还有这么多人,上五千人口,这可真是股不小的势力了。
  “对了,独眼蛟原来在海上就没有什么隐秘的岛礁一类的临时巢穴吗?”
  “有,在都里镇和青泥浦附近有个岛礁以前就是独眼蛟的临时落脚地,还有在都里镇和大谢砦群岛的乌湖群岛之间,也有一个小岛礁,向为他们的临时巢穴。不过这两个地方以前只是做为他们的临时落脚地,补给水和粮食、休息之用,并不常驻。你问这个做什么?现在那上面已经没有人了,全都逃进了都里镇铁山之中。”
  李璟轻轻一笑,笑的有些诡异。
  “你说,假如我率兵进攻其中一个岛礁,结果会怎么样?”
  公孙兰不明所以,“那岛礁上一个鬼影都没有,你带兵去了顶多能抓几只岛,拴点岛蛋。”
  “可你说,万一我出兵的消息要是走漏了,你说结果会怎么样?”
  “你什么意思?”公孙兰面色一变,“你这是不信任我们?上次的事情早已经解释过了,只那一次。我们既然已经合作,那我们就会信守诺言。”
  “你别急着发火。”李璟微笑,缓缓解释道:“我没有怀疑你的意思,我刚才的话意思是,假如我让你把这个消息悄悄的透露出去了,你说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公孙兰两条柳叶眉微微一挑,顿时陷入沉思之中。
第194章
春雷动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进入二月没多久,东海的第一道雷终于响起,天气渐暖,雨水也开始增多。沙门岛上新植的许多桃树已经开始绽放朵朵粉红桃花。
  连绵的春雨下个不停,筑城的工人白天更加卖力的赶筑新城。下工之后,岛上的百姓还得赶回家在城外营地的窝棚四周疏通引水沟渠,防止窝棚中进水。
  春雷响,万物长。大地回暖,岛上的百姓们都高兴起来,终于度过了那个难捱的灾年,很多百姓都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盼。李璟和镇上的官员们也全都忙碌起来,李璟还特别召开了一次沙门镇春季会议,把接下来的各项工作都分派官员负责。忙碌的事情实在是太多,既不能停止练兵,更不能减缓筑城的进度,而工匠这边也是日以继夜的在赶工制做军械。
  除了练兵、筑城、打造军械这三样被当作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外,另外张宏牵首负责的几个赚钱的新工坊也是十分重要,白酒工坊、冰糖工坊还有香水工坊都相继已经开工,不过人手缺的厉害,每天产量无法提高。李惠儿她们的那个被服工服现在是全岛最大的工坊,比军械坊规模还大,工坊工人已经超过千人之多,但是面对李璟不断交给她们的军用和民用的订单,每日仍然是忙个不停,最后还不得不接受了李璟的建议,把工坊设置成了日夜两班。
  “我还需要人手,筑城工地上已经超过了一万工人,但是还不够。如果按照将军要求在六月底前完工的话,我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千人,才能赶上进度。”如今全权负责筑城的是兵曹佐韩仲武,他手捧着写的密密麻麻的手卷,一脸疲倦的站起来对李璟大声请求道。
  李璟轻敲着桌案:“兵曹佐,我记得我之前就已经把筑城的全权交与你负责。早有言在先,要钱有粮直接找张兵曹领。但要人,我给你钱给你粮,这个就得你自己想办法。人不够,你就给我去四处招纳青壮百姓前来做工。以我们现在开出的钱粮条件,有的是大把的人愿意来。沙门岛人不够,就去附近几个岛,附近岛上也没有了,那你就带船去登州,去黄县去牟平招去。我在这里不是要听你的牢骚,我要听的是筑城的进度必须保证跟上。六月底一到,如果到时你不能如期完工,那就是渎职,我不问其它人,只唯你是问,明白吗?”
  韩仲武红着眼睛狠心一点头,“职下明白!”
  被李璟一番严厉的开头之后,下面都想要报怨的众人都一下子缩了。李璟扫视了一眼众人,主动问崔致远道:“崔录事,你现在负责军械坊之事,我军的军械赶制的如何了,能否在本月将全军四千余人的装备装备齐?”
  “回将军,军械坊现在也是日夜两班,全力赶制。最重要的陌刀昨天已经成功试造出了两把,效果很好,品质优良,陌刀军所需要的一百把陌刀本月内能完全。其它军械暂时足够,现在军械坊正全力打造单兵弩和伏远重弩,以及投石车,技术品质方面有严格督查,每件打造的武器上都如将军所要求,在武器上铭记有打造的工匠队以及验收人名字,不担心出现质量问题。”
  说到这他顿了顿,面上有些难色的道:“不过弩机和投石车都需要大量的牛筋,还有弩弦,我们现在仓库中备料不足,虽然出高于市价两倍的钱去购买,但这些东西都是明面上朝廷的管制禁止之物,收购效果不佳。现在仓库中的存料,已经最多还能供应工坊十天左右的生产。”
  “另外林武将军昨日找到我,说是骑兵使用横刀效果不佳,他和工匠师傅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式的武器,专门为骑兵做战使用。这款名叫马刀的新武器,已经打造了几把试用品,比普通横刀略带有些弧度,刀柄也向刀刃一侧略带弯曲。据试用,效果确实比横刀更利用马上劈砍,不过我们仓库中现在还有很多库存横刀,另外却又要打造马刀,我觉得有些浪费,此事还请将军决栽。”
  说着,他转身从门口带进来两把新式马刀呈上,李璟仔细观看这马刀,与草原上人使用的弯刀略有相似,比起现在军中普遍装备的直身长柄无环首的横刀来说,确实更利于马上做战。不过比之后世的几种马刀却是还相差很多,不过此物是林武和工匠中琢磨出来的,说明还是很有实用性的。
  想了想后,李璟按照后世大马革弯刀和西方骑兵刀的样式,对这新式马刀做了一些调整。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骑兵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养一匹战马一个月就要十几贯给吃下去,一把马刀再贵也不过几贯钱而已。这个钱还是值得花的,把工艺再好好研究一下,然后先打造五百把马刀装备,多余的先存放仓库。”
  今天出席这个会议的还有几个新面孔,其中有三个就是李璟的三个姐夫。三人都没有太大本事,不过如今小舅子当上了一方镇将,他们自然也就是紧跟着来的。李璟对这三个姐夫说不上什么感情,毕竟他来到大唐时,三个姐姐早出嫁了,大姐都比他足足大了五六岁,出嫁的又早,现在孩子都好几个了。不过记忆中这几个姐夫虽然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但对几个姐姐和李家以前还是不错的,逢年过节的从没少过礼数,送东拿物的也没少过。
  大姐夫韩进原是东牟守捉的一个小军官,说是军官其实是他家祖上基本上世代都是东牟守捉的军校。不过到了他祖父的时候,就没正式在军中任职了,而是挂着军中官职却开始在外经商。这基本上是从中唐到晚唐时的一个普遍现像,朝廷不再负责诸多军队中的钱粮,大多要靠军队们自筹。于是那些地方将领要么招募一些商贩入军中挂职,然后他们继续经商,赚的钱与军中按比例分成。军中多了赚钱的路子,商人们有了靠山外还能以免除掉诸多税赋杂役,两相其好。到了后来,军中干脆自己派士兵去经商,连商人的那份都免掉了,自己赚。韩忠的祖父就是从那个时候挂着军职,却开始经商的。
  大姐夫的生意并不大,不过是借了军中的名头少了诸多的税赋杂费,日子还算不错。二姐夫张得江是王李庄附近不远的一个小地主,家中也有百多亩地,日子还算可以的。三姐夫则是赤山港的一个小吏,算是勉强还行。不过李璟一升任镇将之后,三个姐姐和姐夫回来参加李母的寿诞的时候,见识到自家兄弟居然有那么多的官员来捧场,当即就说动三个姐夫直接跟来了沙门镇。
  三人本事不大,又都不是那种能入军中的人,李璟最后便都给三人安排在了后勤营中,如今家业开始大了起来,李璟需要的人越来越多。便也试着把一些亲戚、族人等也开始提拔到一些并不太紧要的位置上来。
  三个姐夫最近也都提了一级,如今韩进负责管理那块还没有分下去的七百亩地,而二姐夫张得江则专门负责养猪养羊,供应岛上肉食,三姐夫负责养鸡养鸭养鹅,供应岛上的禽肉和禽蛋。
  沙门镇上现在人口众多,不但常驻的人早破了万,就是每天前来做活参加筑城,在码头扛活等,却还没有取得岛上常住资格的也早破了万。每天消耗的粮食巨大,粮食还好说,可菜的供应却很麻烦。不但每天得去登州采购,来去耗费时间,且价钱不便宜,还不新鲜和方便。
  张宏几个最后提议自己养,李璟倒是觉得这个想法不错,粮食没有地种不了多少,可猪却是能自己养的。新建的这猪羊养殖场和鸡鸭养殖场效果不错,头一批都是直接买的半大的猪和羊,猪都是近百斤的那种,买回来直接养两月就能宰杀,而鸡鸭每日产下的蛋更是极大的丰富了岛上的菜类品种和大家的营养。
  “民间有谚语,说桃花开,猪瘟来!天气回暖,各种疾病也开始跟着多起来了。张场主和杨场主,你们现在可是管着岛上大半人的肉食蛋类供应,这个可马虎不得。要多注意养殖场的卫生。”他转头向大管家张宏道,“张兵曹,回头你就发动一下岛上的所有住户,来一次彻底的大清洁整顿,不但要打扫卫生,焚烧垃圾,而且还得去岛上田间各地灭鼠。天一暖,老鼠就跟着出洞了,有半以上的春季瘟疫都是由老鼠传播的,这一次我们就好好的来一次灭鼠行动,将老鼠都扫除掉。”
  “投饵夹套挖堵灌,不管什么方法,只要大家齐齐发动,区区老鼠无处可逃。”李璟说的十分郑重,虽然他从在场不少的人脸上看出他们其实觉得李璟的这个要求有些奇怪。但李璟却依然坚持,老鼠这玩意的危害极大,不但偷食粮食,更加传播疾重。现在岛上工地,工坊忙个不停,数万人挤在一起,春季本来就是疾病高发期,万一再弄出个疫情来,那到时挡都挡不住。疫病这东西唯有提前预防才行,他也不愿意和这些晚唐人物们讲解什么疫病传播一类的知识,但提防却是必须的。
  “韩佐史,你现在负责我沙门镇公有的田产,天已入春,你有什么安排?”
  韩进长的很是魁梧,不过不是那种肌肉发达的健壮,而是身宽体胖,还挺着个不小的肚子,不到三十的人留着两撇八字须,很有股奸商掌柜的风范。听到李璟问起,他连忙起身回答:“职下和几个属下商议,打算马上就准备春耕,去年冬不是太冷,雪也下的不多不厚,许多有经验的老辈人都说今年可能还会是一个大旱天气。因此我想不如先种一季高粱,然后再种一季大豆,这两样都还算抗旱。”
  李璟摇了摇头:“岛上田地甚少,全加一起不过千余亩,一亩按最高一石算,一年也不过得千余石粮。实在是有近于无,分下各家的地我们可以不管,由大家去随意耕种。不过官上的这些田我看就不要再种粮食了。现在我们粮食不差那点,不过蔬菜却是不足,出去采买费钱不说还麻烦。因此我的意思是你管的这田庄今年就都种菜,七百亩地全种上菜,各种各样的蔬菜。”
  “全种上菜?”
  “没错,岛上几万人的菜也不是那么好种的,如果到时种的好吃不完,我们还可以晒干菜,淹咸菜、泡菜。你的农庄也可以多招一些人,老人、女人、孩子都行,一些军中退下来的伤兵残疾老兵也可以招过去。另外你们还可以把一些庄中的青壮组织起来,闲时还可以出海捕鱼,丰富下大家的菜盆子。”
  种菜、养猪养鱼、甚至是养鸡鸭等,这些不光光是为了丰富菜食,也是补充营养。而且吃的肉蔬丰富了,岛上人的营养跟上了,各种疾病也能少一些。更关健的,有这些肉蔬等搭配着吃,油水营养跟上了,其实粮食的消耗也将会大量的下降。粮食这玩意必须是土里种出来的,是宝贵的东西,但是如鱼这些却这完全是大自然给的,能捕多少就捕多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