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6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9/628

  公孙兰取出一个漆盒,在李璟面前的御案前打开。里面并排着四个手卷,隐约可见卷着的白纸背面透出些黑色的墨迹。
  四个手卷的头上,都贴了一张红色的小贴纸。居然是贴红,李璟的眉头不由的皱了几下。李璟如今虽然设置的新官制下,有三省六部,有府阁省院,有政事堂有内阁,但每天需要亲自审阅的事情依然太多太多。为了能分别轻重缓急,政事堂宰相们阅读奏章后写出建议票拟在后,内阁代李璟批红。一般的事务都是由政事堂和内阁处理过后,再呈报李璟就可以了。他们批阅奏章之后,会按轻重缓急,最后在奏章上贴上一张纸片。一般事务的奏章,他们批阅后,只是做过备忘录呈递李璟审阅。而如果是重要的奏章,则会贴上黄色纸片,叫贴黄。而如果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则会贴上橙色纸片,贴橙以表示,立即呈送李璟亲自批阅。而在黄色和橙色之上,还有最紧要的一级,就是贴红。而一般情况下,黄色已经很重要,橙色十分紧急,红色,非十万火急,是不能乱贴的。
  而现在,公孙兰送来的这四个手卷上面,居然清一色的全贴着四张赤红赤红的小红牌,如同鲜血一般的鲜艳。
  李璟顾不得再问,立即抓起一个,迅速打开阅读起来。
  “高仁厚率三川兵马突袭武关,一夜袭取武关,然后迅速西进,已经接连拿下商洛、上洛,越过秦岭,兵入关中,突破了蓝田关,兵马已入至灞水,正围攻蓝田城,兵锋距离长安城,已经不足百里,仅八十里之距!”
  李璟直吸了一口凉气,暗道一声田令孜果然是个无法捉摸猜透的牛逼人物。估计这下杨复恭若知道这消息,肯定得感叹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了。红色警报,这是一条天大的好消息,田令孜这神来的友军背后初刀,神了,如此一来,整个中原形势都将再变,不过却是向着秦军极有利的方向改变。田令孜,真的应当给他赞一个,不,他绝对配的上三十二个赞!
  有了这条特大喜讯压惊,李璟的心情舒缓了许多。他脸上犹带着笑意打开了第二张手卷。
  “双枪将王彦章,白马银枪高思继、打虎将李存孝、玉面飞龙王檀、踏白将李思安、小霸王郭涛、铁猛兽郭威,七将军夜渡龙门,智取同州韩城,随后孤军北上,杀入保大镇丹州,三天两夜,转战千里,接连攻破保大镇咸宁城、今川城、汾川城、乌仁关、孟门关,威震黄河西岸,惊破保大、定难、振武、天德四蕃镇!”
  “好!”看到这里,李璟忍不住激动的一拍大腿。先前林威兵屯汾河一线,与杨复恭大军对峙同时,向他汇报过,他们派了几位太保领一支精锐兵马,准备偷渡黄河,潜入西岸,以掩护秦军河东兵马右翼的同时,也威慑下西岸的四蕃镇。这事他也同意了,却没想到的是,王彦章他们并不是小打小闹,反而搞的这么大风雨。居然先破了李全忠镇国军同州的韩城,然后又杀入了保大镇的丹州,还取得这么一连串的胜利。
  这件事情,真是出人意料啊。虽然如此一来,可能会把关中四蕃镇推到对立面去。但是考虑到四蕃镇先答应了中立,最后又各出了一万兵马出关的事实,李璟觉得让几个小将主动的去闹一闹,敲打敲打他们,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这得掌握好火候,不能弄的太过,否则,搞不好,四蕃镇干脆一狠心,彻底的倒向杨复恭那边,全力对抗秦藩,那就有些麻烦了。
  怀着激动的心情,李璟把那张手卷放到一边,又拿起来一张。
  目光扫了一遍,李璟脸上的笑容消失,变的有些阴沉起来。
  杨行密已经攻下了扬州,并且招降了大部份的原淮南兵将,势力大增。而几乎就在同时,杭州的钱镠也以一州之力,把已经乱成一盘散沙的浙西诸州的刺史们打的节节败退,以迎接周宝的名头,将浙西镇海军各州刺史先后击败,已经占据浙西八州。但被他救出的周宝,却随即在他军营之中‘病逝’。让李璟脸色难看的是,在杨行密攻下扬州的第一时间,坐镇徐州的赵犨,就已经调了一支三千人的兵马南下扬州,结果,这三千秦军,居然在扬州地面上被一支来路不明的盗匪伏击,全军尽没。而最让李璟发怒的是,他当初分别拔给二人的两支军事特派团,居然全都失去了联络。军情局的打探到一点消息,杨行密居然和钱镠暗中联络密切,似乎有暗中结盟的事实。而突然失去联络的两支军事特派团,据估测可能已经被二人秘密清洗。
  一切的一切,都指明了一个可能,杨行密和钱镠终于感觉到羽翼丰满,再也忍不住了。他们趁着眼下的中原大战,居然跳反了!李璟一开始都不敢相信,秦藩如今的形势,他们怎么会蠢到反?但仔细一思量,又觉得很正常。二人的实力越来越强,可秦藩也越来越强,他们很清楚,若再不抓住这最后一个机会反,他们就真的没有机会反了。虽然明知反叛的结果最终极可能失败,但权利的欲望,最终让他们做出了反叛的决定。
  虽然没有最终确定此事,但李璟已经相信,事情极有可能就是如此了。先前监察厅也早收集到二人的许多小动作,但李璟一直没时间分心,二来当时也判定他们没这个反叛的实力和决心。却不料,吞并淮南和浙西后,终于膨胀了二人的那颗野心。而此时的中原大战,也让他们误以为找到了最好的时机。
  冷哼一声,李璟丢下那张文卷。二人反了,李璟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愤怒。他只是觉得有点不高兴,可并不太愤怒。想来,也许是心里早就对二人会走到这一步,有所心里准备吧。或者,李璟根本就不曾把二人的反叛放在心上。一直以来,他们帮着李璟稳定平衡了吴越之地的安定,帮李璟减少了淮泗地区的麻烦。就算现在终于反了,可对李璟来说,对秦藩来说,秦军已经完全不惧此时的东南反叛了,因此,他们的反叛,根本不能让李璟太愤怒,也不会让秦军太过惊惧。
  最后一张文卷。
  尚让死了,曾经横行天下的王仙芝和黄巢两个大贼的二把手,最终还是死在了一场内讧之中。
  秦军权他们的山南行营不久前节节胜利,夺取了山南东道大半地盘。但在前不久,山南军与刘巨容的五镇军大战于襄阳,轻敌的山南军中了刘巨容的计谋,大败。一败,就丢了先前苦心打下的大半地盘。然后,秦宗权突然出手,袭击了尚让和张归牟、葛从周三个伪齐旧将。谁也没有料到这来自背后的刀子,结果哪怕以葛从周、张归牟、尚让等曾经纵横天下的悍将凶猛,也最终大败特败。
  尚让和许多齐军旧将战死,张归霸和葛从周、张归牟等少数兵败将领随张归霸东逃徐州。
  山南行省,或者说山南行营,眼下成了秦宗权一个人的山南行营了。
  四条消息,确实都十分震憾人心。
  田令孜背叛了盟友杨复恭,秦军七将突袭了背叛了与秦军达成中立协议的保大镇,杨行密和钱镠背叛了李璟,而秦宗权又背叛了他的盟友尚让、葛从周、张归牟等,吞并了他们的势力,独占了山南地盘,也等于背叛了李璟。
  李璟忍不住摇头苦笑几声,背叛,背叛,还是背叛,冷刀暗箭,你永远无法知道,下一个敌人会是谁!
  “阿兰,给我笔墨纸张,我要写信!”
  公孙兰取来纸墨笔砚,素手研墨,抬头问:“给谁写信?”
  “给老朋友!”
第1022章
拉开决战序幕
  看着一笔挥就的信件,李璟皱着眉头沉思片刻,最后一把将墨迹未干的信抓在手中,揉成了一团丢在了纸篓之中。
  公孙兰有些不解的看着李璟,刚刚这封信是李璟写给浙东总督张蕤和福建总督刘寻的密令。信中密令二人接信之后,立即汇合岭南东西二镇和安南镇,以及琉球和海南二岛的水师,组成东南讨伐军,讨伐已经吴越之地的杨行密和钱镠。可现在命令刚写好,李璟却又把信给揉成一团扔掉了,这让她有些不解。
  “现在不是和他们清算的时机。”李璟皱了皱眉,脸色晦暗的回道,“你马上去召集政事堂与参谋院和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人过来,嗯,让内阁诸位学士也一起过来。”
  稍后,李璟更衣在上阳宫西南甘露殿召见洛阳随军文武重臣,商议刚收到的贴红急报。
  面对着吴越和山南的叛乱,李涿冷笑道:“小鸟翅膀硬了,就想飞了!”
  “对这些反贼,必须严酷镇压,坚决打击,绝不留情。”郭顺励挥着拳头大声道。
  李璟目光扫过一干重臣,却并不急于表明态度。
  曾元裕眉头皱了皱,提出不同意见。
  “叛乱必须镇压,但某觉得眼下并不是合适的时机。眼下我们应当先分清轻重缓急,先把杨复恭的大军干趴下再说。等我们干掉了杨复恭等,到时再来收拾几个想要混水摸鱼的反贼也不迟。”他的话一出,李璟暗自赞赏,也同时引来数名重臣的点头。他继续道:“先说山南的秦宗权,他干掉尚让,突袭火并其它三将的势力,这只能算是狗咬狗,秦宗权现在并没有公开叛秦。虽然他们一直名为我们的臣属,可实际上他们并非真正是我们的臣属,不过是挂名依附,互相利用罢了。眼下山南行营兵败襄阳,秦宗权势力大损,发起火并,不过是为了补充自己的实力罢了。事后,他吞了其它三将的兵马,可并没有公开反秦,而且也没有打到咱们的地盘上来。此外,见于眼下襄阳刘巨容声势不小,我们也需要秦宗权继续替我们挡在山南一线,阻挡刘巨容的北上洛阳。某提议,可对秦宗权加官赐爵,安稳住他,让他继续为我们所用。至于葛从周等人,如今丧失根本,我们正好适当的拉拢,直接将他们收入麾下,想必他们也不会拒绝。”
  这是一石二鸟,山南的内讧,表面上看秦宗权有些无视秦藩这个主子。但透过表面看本质,实质上秦藩在这件事情当中并没有什么损失,相反,葛从周等三个小势力团体,从此只能彻底投入秦藩之中效力。而秦宗权经此一事,面对刘巨容的威胁,只能更加的向秦藩靠拢。若是秦藩退一步,并不计较内讧之事,他以后,起码是很长的一段时期之内,他必然得紧跟秦藩的指挥。
  “那对杨行密和钱镠二人如何处置?”李涿问,杨行密二人可不是秦宗权,这二人的身份十分敏感。他们二人既是秦藩多年前就开始在江东吴越之地培养的代理人,同时,二人都还是李璟的十三太保之一。另外,二人还都是李璟的大舅子。他们的妹妹可都是李璟的妾室,当年联姻,是为了稳固双方的关系。这些年,二人在李璟面前还算是得宠,都生了好几个儿女。如此一来,如何处理二人,就有些类似于秦王的家务事了。一般的将领,并不好直接干涉。
  李璟没有直接处置江东之事,而是让重臣们来商议,其中有个很大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
  郑畋看了看李璟,主动出声道:“江东之事,某看无忧过于担忧。杨行密和钱镠很明显已经暗中结成了同盟,想要对抗我们。他们最近分别取得了系列胜利,实力大涨。同时看到眼下中原的大战,便错误的估算了形势,自以为翅膀硬了就跳出来。但实际上,他们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也低估了我们的实力。可以说,只要我们出手,江东之地弹指间可平定。但是,某并不认为直接动武是上策。”
  郑畋侃侃而谈道:“从收到的情报来看,他们杀害了我们派去的官兵和军事观察团将士,这行径已经与叛乱无异。但从另一面来看,他们也还没有完全叛乱,他们一没公开反秦,二没有进攻我们的淮南和浙东福建之地。某觉得他们也还在观望之中,据某的推测,杨钱二人心有割据江东之意,但绝无图取中原之心。他们想要的,只是不愿意把苦心经营的地盘让出来,想要的是割据一地,维持下去而已。这事情,其实也算人之常情。若是眼下秦藩出兵讨伐二镇,那么势必将二人真正逼反。但若是秦王能下令加封二人,那二人可能就会安于一隅,不再有他图之心。为了眼下中原之局势,某以为暂时放他们一马,乃是权宜之计,可对大局有极大帮助。等中原局势尘埃落定,那时携泰山压倒之势南下江东,他们就算再有想法也无济于事了。且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打烂的江东,对于不久后就能收复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可惜。”
  “操,他们反叛作乱,还倒要给他们加官进爵,这算哪门子上策?这要做了,以后我们的威严何在?”
  “一时权宜之计罢了,为了大局,让他们先蹦跶几天又如何,小不忍则乱大谋啊!”郑畋解释着道。
  面对文武臣僚,李璟最后做出决断:“次相所言极是,一时权宜之策,我们也不必争这一时之气。当务之急还是先摆平杨复恭再说,秦宗权和杨行密、钱镠三人,割据之心早有,也非起自今日。眼下既然他们还未敢公然叛乱,那我们不妨暂时放过他们,与他们虚以委蛇。待中原局势已定,再秋后算帐不迟。”
  “传令赵犨,让他好生安抚葛从周、张归牟、张归霸诸将。”顿了顿,李璟又道:“派使者去山南,封秦宗权齐王,授山南镇节度使,赐号奉国军。另派使者去江东,正式册封杨行密吴王,授淮西节度使,赐号宁国军。正式册封钱镠为越王,授浙西节度使,赐号匡国军。”李璟冷冷的念出一串封赏,不再给三人加行省总督或都督衔,也不再加行营都统衔,而改封节度使,册封国王爵,并给了三人各自一个极为特色的军号。
  奉国、宁国、匡国,三个军号一出,殿中重臣都不由的露出一阵了然之色。看来秦王已经对三人心中真正记恨上了,现在捧的越高,等回头就会摔的越重。秦藩早就没了节度使之号,现在一下封了三个,若是那三人心中没被欲望蒙了眼,只怕马上就能明白过来这其中真正的意思了。
  念完对三人的封赏后,李璟便不再谈及三人之事。他转而对当下中原的战局做出决断:“我们平定成德、魏博、昭义、河阳、河东五镇之后,洛阳已经稳固在手,固落金汤。如今,我们的主要敌人就是杨复恭的长安朝廷。与长安朝廷决战就在眼前,虽然这是围绕着洛阳的战斗,但战役的胜利节点却是在河中的战斗。而要取得河中的决战胜利,参谋院和孤都认为,关键还是在于关中。就现在局势,田令孜的突然倒戈相向,这将使得杨复恭腹部受敌,同时老巢长安危急,如此一来,好戏连台。杨复恭的大军主力都出自关中,可现在田令孜攻入关中,这下后院起火,杨复恭的联军还如何跟我们在关东大战?”
  李璟分析局势,认为眼下已经到了战役的转折之点,对峙阶段将提前结束。田令孜的突然倒戈,这将使得杨复恭的大军难以再呆在关东,他们必然得回援关中长安。这样一来,对于秦军来说,这就是一个最大最好的机遇。本来几十万兵马民夫集结关东,杨复恭就已经是把所有的本钱都拿出来了,后勤的负担极大。要是长安再丢了,那他们的联军真的会立即崩溃。联军本来就是由诸镇组成,各镇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人心涣散。现在这个朝廷,真正能控制的地盘,实际上只剩下了一个关中。河南之地,已经崩溃。而山南以南的几镇,也是摇摆不定。
  这次洛阳一丢,长安朝廷必然威望大跌,田令孜的背叛,必然让朝廷最后的一点威望丢失殆尽。
  张自勉说:“殿下所说,切中要害。虽然没有田令孜,咱们用不了多久,也能取得中原决战胜利。但田令孜的神来一笔,却让我们提前锁定胜局。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绝不让杨复恭轻松的回到关中。我们要在关东击溃联军,让联军崩溃,散乱,然后各个击破!”
  曾元裕也同意这个观点,他说,我们现在兵多将广,粮足械精,所据之地百姓休养生息,深得民心。现在朝廷威信早无,我们可乘胜西进,直取长安。我提议,再给杨复恭加一把火,让咱们已经渡过黄河的七位猛将,立即猛攻保大镇。同时,也请于太师出兵振武。咱们猛攻关中的四个蕃人军镇,以雷霆之势迫使四镇表明态度的脱离长安的联军,就算不能让他们现在就完全投降于我们,也得让他们真正退出长安的联军,保持中立。
  “杀鸡儆猴,好!只要能让四蕃镇退出联军,必然能引发其它藩镇的不安,到时长安朝廷必然崩溃。没有了联盟,诸镇只能是一盘散沙,到时正好分个击破。”
  郑从谠也认为李璟的分析高瞻远瞩,他建议开辟第三战场,轻兵西渡黄河入关中,加速杨复恭大军的崩溃离散。只要联军一散,那么秦军就能轻松的将他们一一击败了。
  李璟笑说:“此正合我意,兵法云,庙算者算,得算多也。让林威盯住杨复恭,给他十六个字,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驻我扰,敌疲我打!”
  首相郑从谠说:“殿下说的是。”
  李璟清楚,这场战事,有多么的重要。但与此同时,他还要兼顾淮泗和福建等地。他随即下令,命林威为南征大将军,王重为南征将军,率领已经在绛州一线集结的十万秦军,正面迎对杨复恭的三十万联军。高季昌、宋希、秦宗守等随征。
  李璟又下令任王彦章为征西将军,高思继、李存孝为征西副将军,率两万精锐,由龙门西渡黄河入关中,攻取保大军,以迫服党项人为终极。王檀、郭涛、郭威随征。
  李璟再授于琄为征北大将军,命他率所部三万兵马北出朔州,向河套的振武和天德二镇进军。
  殿中的学士执笔龙飞凤舞,快速的记录着李璟的一道道命令。
  最后,李璟命令以张蕤为征东将军,刘寻为征东副将,命他二人率福建和浙东以及岭南东西二镇以及安南的兵马,还有琉球、海南二岛的水师及陆战队集结,做好随时出战的准备,让他们向长江以南的浙西和宣歙边界移动,以监视二镇。若是吴越二镇的兵马,敢有异动,立即进攻二镇。虽然李璟已经向杨行密和钱镠发下封赏令,但李璟也不会吊以轻心,早做好两手准备。
  他又让淮泗的赵犨也在陈兵汴河,一面是威胁牵制朱温的宣武镇兵马不得异动。二来,也是防范蔡州的秦宗权。若是这个家伙,敢向东来,那就绝不跟他客气,立即提前清算他。
  一道道军令写就,盖印签名之后马上发出。
  李璟环顾左右,命其余各地守将暂且不动,谨守本地。近卫兵马,则与他一同留守洛阳。他再三申明,兵马既出,就须迅若雷霆。而且强调,我们是奉天命吊民伐罪,平祸乱、安民生是我等历来所遵循,因此,军纪当要牢牢谨守。
  征南征西征北征东,四征兵马,一共是二十五万精英,再加上洛阳的五万,大军三十万。他放心诸将都能各挡一面,再有赵犨等坐镇边界前线,有曾元裕、张自勉等指挥中军,李让、李良、李振等负责后勤,此战必胜。
  自安史之乱起,中土之上,豪强四起,藩镇割据。天下总不能一直这样乱下去,百姓不能总在战乱中痛苦求生。总有一天,天下归一。而这一天,终于快到了。
  “诸君共勉!”李璟高声说道。
  李振带着长身而起,高呼:“共勉!”
  众臣复诵:“共勉!”一个个豪迈有力的声音汇聚一起,振耳欲聋。
第1023章
新王朝诞生
  (六千字大章奉上,求几个赞!)
  李儇中和四年、李晔真龙元年,九月十三日。
  自高仁厚突然翻脸袭破武关,兵入关中蓝田,已经过去数天。这个噩耗终于传到了河中府杨复恭的耳中,此时,大唐联军统帅,十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兼左右神策军中尉兼枢密院使、宣徽院使杨复恭惊的面无人色,嘴唇不停的颤抖着,眼珠子都快瞪的掉了出来。他无法相信,也不敢相信这个刚送到的恶讯。
  “蓝田,蓝田如何了?”
  蓝田距离长安不百八十里,已经是长安东南最后一道门户了。蓝田一失,高仁厚就能直接进军灞上,兵临长安城下。
  “陛下调了玉山营指挥使杨守信和神策都将李守节增援蓝田守将胡弘立,目前正拼死率军抵挡高仁厚,双方激战一日夜,死战不休,互相伤亡惨重。但蓝田诸将兵微将寡,只怕难以敌众。陛下急诏,让魏王立即回师关中,勤王保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9/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