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6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5/628

  “我们也要出征?”聂烈基一脸惊讶。
  秦军现在可是兵强马壮,刚刚还裁撤了百万大军呢,怎么现在却还要民兵上战场?
  这时村长已经跟着那位传令兵过来,他也骑了一匹马,这村长也是个退伍老兵,五十出头,虽然退伍前也才是个队头,但在军中多年,在村子里,就算是在聂烈基这个镇长面前,也还是很有些资格威望的。此时村长在马上一路大喊:“秦王令下,五月南征成德,周郭三帅统兵南征,河北民兵随军抢收成德、魏博二叛镇麦子……”
  村长在激动的宣布着命令,民兵的任务是随军却抢割河北二镇的麦子,而且秦王说了,随军出征,每人每天官府补偿一百文钱,同时,各人抢割下的麦子,军队按每石两百文的秦藩收购价就地收购。民兵若是自带马驴,官府每天还会照行市补贴脚钱,自带车马,同样补贴车马钱……
  老村长走过的地方一片片沸腾,村里的民兵们都激动的在大喊,“南征去,南征去!”
  “自愿随去的民兵,可自备铠甲弓箭刀兵,到村公所来报名!”村长还在那里喊道。
  许多民兵都曾经是服过役的士兵,他们有的在战兵中,有的曾经在乡兵、团结兵中服役。如今退役在家,听说要上前线,不但没有人恐慌,反而是一片激动沸腾。
  聂烈基站在大门口,手里牵着儿子的手,一张脸渐渐通红,一颗心剧烈跳动,一股久违的热血直涌脑门,全身血液都跟着沸腾起来。
  “上战场,上战场,终于又能上战场了!”他嘴里低声念诵着,激动的无以伦比。
  他突然低头看了一眼儿子,“儿子,爹去征南,一定给你挣个斯巴达训练营的名额!”
  赵泰也站在那里,傻呵呵的笑着。
  秦藩军功极重,没能获得一个勋爵,一直是赵泰最大的遗憾,现在,他那颗心终于又激动起来。
  还有许许多多的民兵们也跟聂烈基和赵泰一样的想法,抢割成德魏博二镇的粮食虽然很不错,可这不是他们最激动的原因。他们最激动的是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机会,可以带着自备的铠甲马匹刀兵,去战场。
  富贵需从书中求,功名只在马上取,匹马上疆场,万里觅封侯!
  返回家中,聂烈基直接赶往武厅,一进去,却发现妻子石氏已经站在厅中,正在从木架上取下那套他获得武士勋爵时穿着的藏青色虎式狼盔全身铠甲。
  “娘子!”聂烈基意外的叫了一声。
  石氏盯着聂烈基,强作笑颜,“夫君,让妾身为夫君披甲战甲。待来日,妾身还在这里为夫君解战袍!”
  “娘子,你同意我去了?”
  石氏笑了笑,同不同意又有什么用呢。他早看出了丈夫转业后的心中遗憾,这次随军出征,既是官令,无法违抗。同时何尝不是太远的一个心愿,不管如何,做妻子的虽然不愿意丈夫征战沙场,日夜担心。可这个时候,她除了全心支持,让他无牵无挂的出征,她还能做什么。
  “妾身在家等着夫君凯旋!”
  “嗯!”聂烈基点点头。
  “早去早回,平平安安!”
  “嗯。”聂烈基再次点头,心头一阵温暖。
第1000章
全线出击
  四月底的一天清早,林嘉文起来漱口时,他的妻子姚氏正坐在纺线车前嗡嗡嗡的转动着车把儿,锭子上已经结下一枚茭白大小的白色线穗了。林母也早已起来,在自个独居的厢院枣树下摇转着纺车。用登州产的雪盐漱过口后,他坐在去世的父亲生前最喜欢坐的那个磨盘前躺椅上,端了一杯泡的极酽的浓茶,悠然而又自满的喝起早茶来。
  喝两口茶,林嘉文又拿起一边石桌上的黄铜烟锅的长烟杆在布鞋底上敲了几下,然后伸手在烟丝袋里摄起一摄烟丝装在黄铜的烟锅子里。这杆黄铜的烟枪是他用家里母狗下的两只小黑狗崽子在北面换回来的。自秦军占据了定州之后,九门县九门村这个镇定二州边境上的小村子,一下子也就成了双方的前沿。九门村就在滤沱河的北岸,再往北点,四季不涸的滋水河将定镇二州分隔。
  一开始,林嘉文也如许多村民们一样,对于滋河对岸的秦军,充满着畏惧。可家业难舍,最后他还是留了下来。渐渐的,他发现,原来对岸定州无极县里的秦军,并不如成德军的官兵们所宣扬的那样,是一群凶残的匪徒。相反,接过胆大人的小心接触,他们还发现了原来这些秦军还在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好处。
  例如滋河北岸就有一座草市,那里有许多秦藩的商人贩卖着各种东边运来的货物,然后从他们手上收走各种各样的土产。甚至在年头不好的时候,对岸的秦商,居然还给他们借款借粮。林嘉文是九门村祖祖辈辈世代居住于此的住户,往上数,他们林家的来头甚至极大。
  据林家的那本族谱记载,九门林氏,乃是商朝时的比干后裔,商末少师比干的后裔是他们的开村祖师,他还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林放的后代。九门村的历史有数千年之久,甚至在安史之乱时,这里还是著名古战场,唐朝元帅李光弼曾经和叛将史思明就曾大战九门。
  时间久了,林嘉文和其它的乡亲们一样,对于北岸的秦军和秦商,都没有了畏惧之心。反而经常把地里收的些瓜果啊,树上摘的梨枣,甚至是女人纺织的布匹,纳的鞋底等,在天黑后装在褡裢里背到北岸去,然后换一些物美又价廉的东西回来。吸烟草,就是林嘉文在草市上学到了的。自偿过一次味道后,就抛不下了,最后用两只小狗崽子换来了一个用黄铜做烟斗的长烟杆,又用两头自家养的羊换回一袋烟草。现在林嘉文每天的最大爱好就是得空抽一袋烟。
  林嘉文今年才刚三十出头,父亲早两年前去世,死时还不到五十。他被成德军强征入伍,结果一去不回,如这时代大多数的男人一样,身死异乡,尸骨无还。林嘉文继承了家业,家里有着百余亩地,虽然这些年赋税加征越来越多,可也还算勉强过活。尤其是北边驻着秦军后,这里反倒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如今,他每天晚上都会在母亲睡前和清早起床那会到她屋里坐一会。
  两架纺车嗡嗡吱吱的声音相互衔接,互相重合,此起彼伏,和着清晨院里树上的鸟叫声,把一股沉稳和安宁的气氛弥漫到林家辽里的每一个角落里。林嘉文沉浸在这古老悠扬而又新鲜欢快的乐声中,浑身的筋骨都舒张开来。
  家里唯一的长工赵三把家里的镰刀拿出来,打了一盆水,在门前的磨刀石上细心的磨起来,直到磨的镰刀雪亮,锋利无比。然后从一侧的牲口圈里牵出了那对枣红马儿。自古镇定都是北方的战马出产地,河北战马是中原的优秀战马。林家一百多亩地,也养了两匹马耕种。从圈里牵出两匹枣红马儿拴在拴马石上,赵三扯着大步走进院庭,大声询问夏收的事。
  嘉文走出来,笑着对皮肤黝黑的赵三道:“你先喝口茶!”
  赵三是林家的老人,他祖父就在林家做事,然后他父亲,再到他,世代在林家做事,连他儿子现在也一样在林家做事。赵三几代勤恳,很得林家看重。当这几年秦藩渐向南扩张,越来越多的庄客奴仆都逃到北边去投了秦王后,父亲死后接掌林家的嘉文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他当着赵三的面把奴隶契约还给了赵三,从此赵三一家人从林家的奴隶变成了雇佣的长工。这个举动,让赵三一家人对林家感恩戴德,从此再无半点其它想法,一心勤恳为林家做事。
  赵三恭敬的站在庭院里说他不喝,仍然询问夏收的安排。
  嘉文说:“今年稻子长势好,让他再长几天,等再过五天收割吧。光凭咱们几个也割不过来,我想好了,到时去镇州请几个麦客过来收割。”九门村这里位于滤沱河、滋河、以及白刀河的之间,四季河水不涸,是一块极为难得的水浇平原。滋水北岸的无极县去年开始种植产量极高的红占城水稻,亩产能达到四石,这他亲自前去看过。看过后他极为心动,大米可比麦子价钱高,更何况现在产量还高,唯一要求的就是得有水。而九门村最不缺的就是水,今年他特意从无极县买回稻种,家里百多亩地全都种上了稻子。现在,稻子已经金黄,马上就能收获了,按庄稼老把式赵三的话说,今年林家的一百多亩稻子,起码能收五百石稻谷。
  这个情况让嘉文和赵三都是高兴不已,等收获了后,把占城稻都拿去无极卖给秦商,再换回更多的麦子,一部份上交成德藩镇帅府,剩下的存起来,以后几年都不用愁粮食了。
  几口喝光茶,嘉文和赵三还有赵三的儿子小勇一起扛着锄头走过村路,出了村子,走下河滩。
  田野已经换过另一种姿容,早几天还是一片碧绿,转眼间绿色已经变成了一片片的金黄,犹如黄澄澄的铜钱似的耀眼,河滩下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沉旬。沟渠里有清清的河水流过,稻田里不时有青蛙蹦过。
  地里还是湿的,嘉文开始按在无极学到的方法,和赵三父子一起给水稻田挖沟。种稻不像种麦子,稻需要水,但稻子成熟之后,也得放干水,需要晒田,那是稻收前最后一道程序。一锄锄下去,一块块肥沃的泥土带着水被挖起,沉旬旬的稻穗不停的晃动。
  赵三摘了一根稻穗,认真的数了一遍上面的谷粒数量,那稻穗长长的极为喜人,上面的谷粒更多。数完后,他直接就把稻穗塞进口里,嚼出满嘴的米香,激动的老泪纵横,“可惜老爷没能看到这天了,有这样的稻种,有这块水田,林家的日子今后会越来越红火了……”
  林嘉文也在一边点头,是啊,看着这沉旬旬的稻穗,心里确实是高兴。
  滋水北岸,定州无极县城。
  一股烟尘在艳阳下高高扬起,一支大部队正隆隆而来。
  走在最前面的是驻扎于定州的边防军,后面不远,则还有一支更大数量的部队跟随着,他们就是这次召集而来的民兵。
  聂烈基骑着那匹黑色战马,身上穿着那套受勋时的藏青色板甲,丝毫不顾此时的烈日,虽然浑身是汗,可心里却是激动。在他的后面,是赵泰。他们二人的后面,则是白马镇来的足足三千号人。
  其中有白马镇常备民兵营五百人,以及两千五百民自愿前来的预备民兵。如果不是上面限制了数量,聂烈基甚至能带来上万民兵。光是聂烈基村里,这次就有一百多号民兵和不是民兵的青壮报名,最后村里被批准随军的民兵有五十人,正好是一个民兵队,老村长担任了民兵队长。聂烈基是白马镇长,因此也是这次白马镇三千人的“主将”,赵泰是他的副将。
  三千人一路从易州南下,披星戴月,骑着自备的战马,戴着自备的武器车马,一个个雄纠纠气昂昂。
  “镇长,前面就是滋河了,过了滋河就是镇州,滤沱河北岸就是九门,再往西就是成德的藩镇帅府所在的镇州真定城了。”
  聂烈基看着天高云清的南面,朵朵白云之下,是片片金黄。今年镇定边界上基本上都种的是水稻,此时水稻相继成熟,金黄一片,比起麦田来,更加的金黄灿烂。
  他很清楚,镇州真定,那是野战军的目标,而他们,这次来的任务是割稻子的。
  “原地休息,等候命令。大家抓紧时间吃饭,准备好镰刀家伙什,一会只要军队传令说可以过河了,就马上动手。”聂烈基大喊道,又着重的申明,“大家到时把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争取割更多的麦子。不过有一句话先声明,只准割麦子,不准进村子,更不准抢劫奸淫,如经发现敢违令者,一律按军法处置,就是砍头示众,明白没?”
  许多民兵都没真正上过战场,因此聂烈基极为担心他们的纪律。抢粮食是为了夺取河北,但却绝不能搞烧杀劫掠那一套,这块地方,以后还是秦藩的。
  太阳正当中的时候,林嘉文和赵三父子已经在稻田挖出了一段很长的水沟,一大块的稻田里的水已经流入水沟,露出稻苗下面的湿润的泥土。
  擦了一把汗水,嘉文冲赵三道:“三哥,时候不早了,回去吃饭先。”
  赵三依然在挖沟,“大郎先回去吧,我们俩再把这条沟挖完。”
  正在这时,天边突然一阵雷鸣轰响。
  林嘉文有些奇怪的望着晴空万里的天,“怎么打雷了?”
  小勇眼尖,却是指着北面惊讶万分的喊道:“大郎,阿耶,不是打雷,是过兵……你们看?”
  两人顺着他的手指往那边望去,果见北面金黄的稻田间的土路上,无数烟尘扬起,一支兵马正急奔而来,在烟尘之中,商末少师比干后裔,同时也是孔圣人七十二门徒之一后裔,耕读传家的林嘉文惊讶万分的看见,一面面飞扬的旗帜在烟尘之中猎猎飘扬。旗帜上,秦军、周字、刘、王字等一面面旗帜飘扬,“这是秦军!”
  他心中震惊万分,这不但是秦军,而且不是普通的秦军,起码他在无极县城中,就没有见过这些旗号。突然间,他明白过来,秦军终于还是打过来了。
  镇州,真定城,牙城帅府节堂。
  成德节度副使王景胤正和兄弟成德节度行军司马兼博野军使王景敔议事。
  “夏收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年的年成不错,是个丰年。这批夏粮入库后,完全可以吃到明年夏收去了。”王景敔笑道。
  王景胤也笑着点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啊。
  “大哥,派在北边的探子传回消息,好像秦军又有动静了。”
  “估计又是虚张声势的多,这些该死的家伙,动不动就集结兵马,弄的我们被动万分。今年的春耕就耽误了不少,若非今年年成好,咱们就得出大麻烦。”
  “现在怎么办,马上就要夏收了,需要大量人手啊。这几年,大量的百姓逃到秦藩,咱们的劳力很少。若是军队都集结起来,特别是那些新兵和民夫不放回去的话,只怕会耽误夏收啊。万一耽误了时间,到时天一下雨,这好好的粮食可就要坏在田间地里头了。”
  说到这,王景胤也有些头痛。今年半年的时间,秦藩已经搞了四次集结,这次已经是第五次了。每次他们都被动不已,兵马集结起来,对方却又无声无息了。秦军底子厚,他们可以三天两头这样瞎搞,可眼下的成德却是没这个底气。成德虽也有一支精锐的常备军,但更多的兵马还是无法完全脱离生产的。尤其是在这几年大量的农庄奴隶,和那些刁民都不断逃去秦藩的情况下,他们征召的新军,在农忙时节,还是得放假归农的。
  现在正是夏收的时节要到了,偏偏秦军这时又搞集结。
  “先把那些征召的民夫和工匠都放回去,让地方州县安排,统一收割粮食。粮食收割后,给百姓留下口粮,其余的全部官府收购入仓。”想了想后,王景胤道,这算是个折中方案,兵暂时不敢放回去,可粮食也不能不收。
  “先看看,若是秦军只是虚张声势,等他们消停了,咱们到时再放一部份兵去收粮。若是秦军这次来真的,咱们有兵在手也不用慌乱,那时再把民夫召集起来就是了。”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却突然听到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侍卫长喘着粗气大声禀报,“副帅,不好了,秦军,秦军……”
  “秦军怎么了?”王景胤有种不好的预感。
  “秦军杀过来了!”侍卫长大声的喊道,一脸的惊慌。
  “不要惊慌,慢慢说,秦军从哪里杀来了,有几路兵马,兵马多少,统兵将领是何人?”
  “回副帅,秦军,秦军从四面八方杀来了。从镇州最北的太行飞狐山,一直到深州、翼州,各个方向都有大量秦军突然杀过来。就连魏博边境,也出现了大量的秦军。据悉,李璟派出两员大将统兵,周德威为都统攻我们成德,郭崇韬为副都统攻魏博。他们全线出击,兵马,兵马至少有二十万以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5/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