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5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6/628

  前天的谈判中,李璟坚持要朝廷将河东镇和宣武镇划拔给秦藩,并且将李克用和朱全忠交给秦藩处置。甚至,李璟头一次罕见的作出了很大的让步,表示如果朝廷同意他的这个条件,那么他愿意在向其它十四镇要求的每镇五百万贯的补偿,下降到每镇四百万贯,总计少要一千四百万贯补偿。
  杨复光力争,甚至提出豫西的颍、毫二州划归秦藩作为交换条件,李璟都不肯答应。就为了这个条件,双方的谈判有再次陷入僵持的可能。这使的杨复光十分的忧愁,可又束手无策。他知道,他们必须再做出让步了,要不然,李璟不会主动让步的。
  “中尉的信到了吗?”杨复光问道。
  杨守亮连忙上前,取出一封还封着腊的密信,“刚刚送到飞鸽传书。”说完,看了看杨复光的脸色,见他面色很不好,便知道今天的谈判可能又很不利,便主动的问道:“秦藩还不肯让步吗?”
  杨复光摆摆手,叹气道,“秦藩态度很强硬,一定要河东和宣武二镇,我们已经做出让步,愿意就我们条件里秦藩退出豫西四州中的毫颍划给李璟,他都不肯。”
  “不如让出宣武!”杨守亮试探着道,“宣武镇本来有汴宋毫颍四州,宋州早就被李璟控制,如今毫颍二州的葛从周和张归牟又降了李璟,实际上宣武已经被李璟控制四分之三,不如干脆把汴州也给李璟算了。汴州划给李璟,洛阳东面还有郑州,控有武牢关,可为洛阳屏障。但河东却是不能划拔李璟的,河中镇极为重要,是洛阳和关中的屏障,太原若有失,李璟可就真的西渡黄河,直入关陇了。”
  “李璟不会轻易答应,这他次是咬定此事了。”杨复光叹气,如今这谈判,真是处处憋曲,但又无可奈何,谁叫李璟处处占着主动呢。
  杨守亮眼睛转了转,低声道,“或许,我们可以把李克用交出去,用以保住河东镇。”
  杨复光惊讶了一下,刚想要斥责义子几句,但话到了嘴边,却不由的停住了。这也许确实是一个方案,李克用是反秦先锋大将,但从另一方面来讲,李克用却又几乎完全被李璟所控制,根本不是李璟的对手。而且李克用此人又有些跋扈,虽然他也拜在自己门下,是自己的干儿子,可却与王重荣以及二党项二吐谷浑几镇,建立了一个小圈子,隐隐有不受控制的隐患。如果把李克用抛给李璟,保住河东镇,然后他再接管河东镇的河东军,这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但有利也有弊,这样做,会不会引起李克用那个小联盟的反对?况且,如何把李克用交出去也是一个大问题,李克用可不是普通人,这个李鸦儿,可是个蛮王。万一事有不机,让李克用知道了,一个不好,到时搞不好弄的李克用又反了。这个家伙可是有过两次前科的。
  杨复光有些头痛的揉着脑门,事情真是有些左右为难。
  他干脆不再去想,打开书信看了起来。
  杨复恭的来信意思很明了,那就是尽可能的想办法和李璟达成谈判。至于现在谈判中遇到的麻烦,杨复恭的回复和杨守亮的有几分相似。不过他提出的方案却是长安朝廷不干涉李璟对魏博和成德的进攻,同时对秦军占领的豫西四州划拔到秦藩,另外朝廷将各镇掠走的秦藩百姓归还。
  在这三条之后,长安朝廷还愿意将汴州划给秦藩,同时愿意将朱温人头交给秦藩,并且,长安朝廷同时立一个监国,监国人选由李璟提名,并且可以考虑在燕京监国。
  当然,在长安朝廷如此大的退让之下,他们也有几个条件。第一,李璟提出的七千万赔款取消。第二,河东镇和河南府依然归长安朝廷。第三,秦藩须向朝廷开放运河。第四,李璟的长女为皇后。第五,秦藩不须实行三分税制,但须每年向长安朝廷上贡一千万贯钱。
  杨复恭的这个新条件,算是仔细考虑之后的了。上面没有了让秦军裁军,没有让李璟每年将三分之一税赋上交。甚至他还愿意将朱全忠的人头交给李璟,把汴州和蔡州等五州划拔给李璟,这个诚意很足。
  在李克用和朱温之间的选择,杨复恭选择出卖朱温。这是因为李克用很能打,起码跟李璟打了这么多年也没被打死。第二,李克用如今势力很强,不但河东镇是个强镇,而且他还是很多个盟友。都是王重荣这样的富镇,保大、定难、天德、振武这样的胡人藩镇的盟友,不好轻易得罪。再来河东镇太过重要,轻易乱不得,不然河东一乱,就有可能洛阳长安不稳。
  而朱温,虽然曾经是李璟的麾下,但以前不过是个小兵,后来只是黄巢的手下将领。不过是靠着卖主求荣,才得以如今一下子占据着豫西数镇之地。对于一个草贼的余孽,杨复恭并看不起这个曾经的地主家喂猪倌。当初招降许下如此优惠条件,那是因为当时形势不同,如今黄巢灭了,那朱温也就没啥价值了,岂还能容忍他占据着如此大的地盘?
  正好趁这机会,干掉朱温,拿回他的地盘。
  一个该死的放猪倌,也想称孤道寡,做起梁王来,真是可笑。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朱全忠虽然如今势力大,但在杨复恭的眼里,他确实没有打过什么有名的大仗硬仗,这就让人觉得他不过如此,是个肥猪,可以一杀。
  杨复光仔细的看着兄长的信,这确实是很大的让步了。
  不过细说起来,朝廷这边让步也不大。
  豫西的四州,本来就为李璟攻占控制,对峙了许久也没夺回来。真正付出的也只是一个汴州,还是在武牢关外,反正汴河东岸都为李璟控制,剩下一个汴州也难守。至于河北的成德和魏博二镇,虽然说这二镇丢失了,对朝廷也影响很大。可如今这个时候,死道友总好过死贫道,河北二镇本来就是难以控制,虽然说接受了长安天子的册封,可实际上也是个听调不听宣的主,既然如此,不如让他们打去,二虎相争,必有损伤,他们在一边隔岸观火,正好抓紧休养生息。
  杨复恭现在也不想着去灭了秦藩了,他就想着,能维持现状是最好的。就如当年唐室招降安史余孽一样,安抚住李璟。他们依然是朝廷中心,李璟,不过是一北地藩王罢了。这样过个十几二十年,等他死了之后,哪他身后洪水涛天啊。
  至于监国之事,只要李璟不拥立新帝,给他拥立一个监国也算是对他的安抚了。反正他们在意的是朝廷正统,其余的倒也无所谓了。管他监国也好,储君也好,反正不过是让李璟有个正式的名义好更加方便的控制秦藩,名正言顺罢了。这事情是拦不住的,放在洛阳李璟不会同意,不如干脆大方点,放在燕京好了,任由李璟折腾去。
  成都的太上皇,燕京的监国,随他去,总之天子只有长安一个就行了。
  杨复光将信递给杨守亮和杨守义,“你们觉得如何?”
  “可行!”杨守义道。
  “不错。”杨守亮也道,“不过,朱温如今算是朝廷除了李璟之外地盘最大的藩镇节帅了,他手下兵马可不少,之前与黄巢的战事与豫西和黄巢余孽之战,朱温可是一直保存实力,损失并不大,他现在也算是兵强马壮,如何才能将他的首级送给李璟?”
  “我看这事倒不难。”一边的杨守义笑笑,“义父可以告诉李克用,说李璟要他的人头,但义父一力袒护,所以现在需要朱阿三的人头以满足李璟,让他想办法砍下朱阿三首级献上,相信,他会很愿意用朱温的人头来代替他的人头出现在李璟的案上。”
  “驱虎吞狼,好计!”杨复光赞叹一声,点了点头。
第967章
平章军国重事
  “不,不,不!”李璟轻笑着摇头,将杨复光递上来的最新谈判条件折子又扔回了案了,“杨公还没有拿出最大的诚意来啊。”
  “秦王,咱家觉得朝廷已经做出很大的让步了。”杨复光心中有些没底气的道。但他还是坚持,主要还是因为这段时间秦藩的不断退让,让他觉得李璟应当也是很想达成这次谈判,所以才会一直往下压。可这次,李璟脸上的微笑却慢慢变成了冷笑,“杨公切莫把我们的退让当成了软弱,事情都是有底限的。今天已经是腊八,距离元旦可是只有不足一月了,杨公莫不会忘记了吧?莫非杨公并不是想真要达成这次谈判?若是如此,那就不必再浪费双方的时间了。”
  杨复光心中一惊,李璟的这个突然的转变,让他不安。他仔细的观看着李璟的神情,这绝不是什么谈判的技巧,不是欲擒故纵,李璟的态度表明,这确实已经到触到李璟的底线了。
  “那秦王的意思?”
  李璟一招手,内阁首辅罗隐将一本折子递给杨复光,那是秦藩的最终条件。
  经过一整天的最终谈判后,谈判终于落下帷幕,双方达成一致。
  最终双方都还各让了一步,在这个达成的协议里,双方按如今的实至控制区划分地盘,豫西的蔡、毫、颍、陈四州从此划归秦藩,另外又把朱温控制的宣武镇仅剩下的汴、郑二州一分为二,汴州划归秦藩,而郑州则归长安朝廷。另外关于各镇赔偿之事,十八镇每镇向秦藩赔偿二百五十万贯钱,折合总计四千五百万贯铜钱。不过这笔钱并不会真正的交到秦藩手中,因为协议中还有另一条,秦藩每年向长安朝廷上贡四百五十万贯钱,做为秦藩的税赋上缴,包括各种盐茶矿税等等,秦藩将十八镇的四千五百万赔款转给朝廷,等于一次上缴十年的全部税赋。
  这其实只是一个文字游戏,各镇不可能真的愿意向李璟赔款,让他们向李璟赔钱,那还不如直接开战。而李璟也不可能会向朝廷上贡,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玩弄一个文字游戏,在字面上,各镇向秦藩赔了四千五百万,而同样的,字面上,秦藩也一次性向朝廷上贡了十年四千五百万贯的税赋款。但实际上,这只是帐面上的一组数字,没有任何实际上的一文钱流转。李璟收不到藩镇的赔款,朝廷也收不到李璟的上贡,各藩镇当然也不会转向朝廷上交这笔钱。但从表面上,这种文字游戏却又很有意义,这让这次的谈判显得更有成果。
  当然,最为核心的还是另外几条,对秦藩来说,此次达成最重要的成果是终于让长安朝廷放弃出卖了河北的两个藩镇魏博和成德,他们已经同意将魏博和成德定为叛乱藩镇,并且授权李璟出兵讨伐二镇,攻下二镇后,也完全划归秦藩控制。
  对于长安朝廷来说,他们也达成了他们最想要的结果,李璟同意放弃拥立新皇,在河北建立新朝的计划。秦藩和李璟只向长安天子效忠,名义上依然是大唐朝廷下的藩镇。为此,朝廷还授予了李璟天策上将,尚书令,假黄钺,天下兵马大元帅,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之职。
  另外做为李璟放弃拥立新皇的补偿,长安朝廷同意马上册立监国,人选最终选择了由李璟所提议的人选,一个事先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人选。既非昭王李汭,也非吉王李保,而是睦王李倚。李倚,李儇和李晔,李保的弟弟,李汭的侄子,懿宗的第八子,一个普通宫人之女,没有半点母系势力,且如今才只有十岁。
  李璟提出的这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名单后,却又让所有人觉得是那么正常。毕竟,昭王年纪很大,也有一定的势力,而李保又素有贤王之名,不管是李汭还是李保,都不如一个十岁,且又没有半点母系势力的亲王来的好控制。
  对于这个人选,杨复光没有反对,反正这一点上他们早就已经妥协了,至于谁成为监国,他们反正干涉不了,也就懒得管了。
  李倚将在元旦之时,在燕京正式接到长安天子册封,成为监军国事。原本李璟还打算直接让李倚成为国储皇太弟,但这一条杨复光却是不肯妥协,最后李璟也就见好就收,虽然不是储君的监国,要掉了点档次,可自己控制着一个监国,也照样能名正言顺的与长安分庭抗礼,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际上真正的控制着秦藩,并大大加强对他那些盟友藩镇的控制了,尤其是有了一个监国在手,对于秦藩内的那些世家豪门,尤其是那些从长安洛阳等地过来的原朝廷文武官员们,有着极大的作用。
  在李倚成为监军国事,并将在燕京建府的同时,按协议,还将有三名平章军国重事辅佐监国理政。这三个平章军事重事,分别由皇叔秦王李璟,皇叔昭王李汭,皇弟吉王李保三位“室宗藩王”担任。平章军国重事,甚至位在同平章事的宰相之上。三位平章军国重事,又以李璟为首。
  除了这几条最重要的外,最后杨复光不得不在李璟的拒绝之下,放弃了立李璟之女为皇后的意图。最后选的皇后人选,是李璟同族的侄女,虽然没能得到李璟的嫡女为皇后,可能得到李氏宗女为后,在杨复光看来,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了。
  当然,最后还有一个秘密条款,长安朝廷需将朱全忠的首级交给秦藩。
  “杨公!”
  “秦王!”
  谈判终于达成,李璟和杨复光在协议上签署上各自的名字,盖上印章后,各自伸出了手,握手。李璟握着杨复光的手紧紧的晃了几下,那双有力的大手捏的杨复光有些疼痛,但脸上却还得露出笑容。他有些不太喜欢这种如今在秦藩悄然兴起的新礼仪。总觉得过于胡化,就如同秦藩境内如今的服饰一样,充满了太多的胡风,胡风太盛行了。甚至走到街上,到处可见到各式各样的胡人,尤其是秦藩刚刚下达不久的剃发令:所有的胡人,不管是东南西北哪里来的胡人,只要不是汉人,一律不得保留原有的发式,不管以前是秃发还是辫发,如今胡族男子一律全部剃成短发,如同那僧人似的。满眼望去,大街上半数都是那些短毛,看着人极不适应。
  今日的秦藩,确实强盛,甚至有种初唐和盛唐之时的风气,开放,包容,百族臣服,都为秦藩效力。可这种开放的风气之下,也使得胡化严重。太多的胡人涌入秦藩各地,秦藩在同化改变着胡人的同时,胡人也同样在影响着改变着汉人。特别是李璟的胡人不得同族通婚的命令,看起来荒诞,可这后果却极强,几十年之后,哪里还能找到一个纯粹的契丹人、奚人、靺鞨人、鞑靼人、高句丽等各式各样的部族?到那时,只会有汉人和胡人,甚至按李璟如今的这种做法,也许百年之后,连纯种的汉人也找不到了。就如同现在的胡人们开始剃发,服汉唐衣饰,也许用不了多久,秦藩的汉人也会剃去留了数千年的长发,就连汉唐服饰,也终有可能一日会与胡服揉合,最终变成一种全新的,充满着胡汉合格的新服饰。
  这种改变好吗?杨复光一时有些失神。初唐和盛唐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心,结果各族容入,创造了空前繁荣强大的大唐。但也最终是这些胡人给了大唐最致命的一击,使得那之后的大唐从此虚弱。也从那时起,大唐再不信任胡人,始终保持着深深的警惕之心。如今的李璟,似乎又在走当年大唐的那条老路,可却又有些不一样。
  想想朝廷下面如今李克用、李思恭、赫连铎等那些蕃帅,再看看李璟麾下的那些蕃将蕃兵,两边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也许朝廷已经走偏了!
  “杨公真的不留下来在燕京共贺新年?”
  “不了,咱家还得马上去落实我们之间的协议。”协议已经答成,杨复光却不会放松警惕,这个协议只是一个缓兵之计,为朝廷争取喘息时间。并不是真正的天下太平了,他很清楚的知道,李璟此时的妥协,只不过是在把刚在东北打出去的重拳往回缩,用不了多久,那个拳头肯定还会再打出来。时间不多,他们得早做准备,刻不容缓。
  “既然如此,那就不多留杨公了,我在燕京等着杨公的好消息!”
  杨复光知道这说的是朱温首级之事,他点了点头。要想真正对付李璟,长安朝廷首先需要的就是把各自为政的藩镇从新统一起来。趁着李璟将目标瞄准了河北二镇,他正好把朱温拿下,将朱温控制的金商、陕虢,已经只剩下了一州的宣武三镇夺回控制在朝廷手中。只有朝廷直接控制的地盘大了,兵马强了,才能号令其它的藩镇,最终拧成一股绳,一起对抗李璟。若不然,最终朝廷连其它藩镇都控制不住,又如何去对付李璟?
  看着杨复光一刻也不愿意多停留,忽匆匆的离京而去,李璟嘴角带起了一丝笑意。
  这次的谈判出乎意料的成功!
  李璟心情大好,虽说秦军实力很强,可实力再强,打起仗来也不能浪战。能成功的迫使长安朝廷放弃了河北二镇,这对李璟来说,真是大收获啊。被长安朝廷抛弃之后的河北二镇,已经完全成了秦军砧板上的鱼肉,任秦军宰割了。
  战术上,往往越是面对着势弱的敌人,有时越得给对方留一线希望,让他们心存幻想,难以真正的爆发鱼死网破之心。就给他们永远也难以触摸到的希望,让他们带着这丝侥幸,不断的退却,退却,退却。
  终究有一天,当他们发现退无可退之时,再想拼死反抗,那个时候,他已经完全没有了那个能伤到人的地步了。
  这既是战术,又是人性的弱点。
  “通知山东驻军,随时准备接管汴州,再通知下豫西行营,让他们不要主动挑起战事,坚守豫西四州为上。但若是有人敢主动挑衅,就毫不犹豫的给予反击!”李璟下达命令,“参谋院和兵部、五军都督府做好准备,明年吞灭魏博成德二镇。”
  盖寓道:“参谋院的计划是稳妥一点,眼下谈判既成,那么有从关外回来的战兵坐镇各地,边境上又有边防军和守路军已经足够了。完全可以将所有的辅兵民夫解散归家,让他们休养,以准备明年的春耕。等开春之后,先派小股部队在魏博和成德二镇的诸州漫长边境上进行袭拢,破坏他们的春耕工作,耽误他们的农时。然后等到夏收之时,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袭扰战,主要目的就是抢割二镇的庄稼粮食,并且要严密封锁黄河。这样,他们就会陷入饥荒之中,待到秋天粮食将熟之时,我们的兵马已经休整完毕,粮仓中有了粮食,武库中有了充足的器械,马场的战马也肥了,那个时候再集结大军全线进攻二镇,先抢割他们的粮食,然后攻城,一年无收,二镇将难以对抗,我们将能在这个秋季结束战争,最迟冬季就能拿下二镇。”
  这是一个很稳妥的战略计划,也是传统的战术。特别适合进攻的一方,且特别适合形势占优的一方。
  “时间上会不会太长了一些,一年的时间,只怕夜长梦多?”林威有些担心。按这计划,还得等上大半年。谁知道这么久的时间里,到时长安朝廷那边会不会反悔了,到时若是他们又插此河北战事,那么如今好不容易才让长安那边做出的妥协岂不是白费了。
  “不长,若是一年的时间真的能拿下二镇,这已经还是很短了。”河北二镇虽然衰弱了,可却是老牌藩镇,这些年并没有受到太过致命的打击,实力犹在。真到了拼命的时候,尤其他们是守土做战,完全占据着主场优势,一座座城池打过去,这可不容易。而且,秦军现在也还很疲惫,刚结束了东北之战,不可能马不停蹄又去打一场大仗。如今正是隆冬季节,虽不如关外寒冷,可在关内做战也与关外很不同。关内的战争,更多的是城池攻防战,这其实比在关外的战争更困难。
  况且,秦军刚打完东北之战,消耗巨大,可东北占领区的战争红利一时却还无法马上获得太实质的收获。秦军自己也需要一个过渡的时间!
  “嗯,孤立他们,围困他们,消耗他们,用恐惧和饥饿打败他们,让监察厅和宣传部也投入到作战准备当中,接下来一年时间里,我们的主要重心都将围绕着这场战争。”李璟有自己的计划表,不管外面的局势如何,他都稳定的向着目标在前进。
  李让在一边笑道:“诸公就不用担心了,其实长安那边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糟糕一些。别说一年时间,估计就是给他们三年时间,他们都不一定恢复的过来。户部预估,明年关陇地区的饥荒还将继续,甚至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明年整个关陇、河南、河东、山南、荆南等地都将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混战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恶果正在爆发,好戏还在后面呢。”
  “好戏可不止这些!”李璟在心里默默的加了一句。杨复光答应要把朱温的首级交给他,他可不相信朱温是这么好对付的。他现在很有兴趣的想知道,杨复光到底想要怎么对付朱温,也许,他可以再给添把火,让这事情更热闹点。朱温若是和杨氏兄弟干起来了,那才叫真正的热闹呢,到时,长安朝廷就算想要再来干涉河北局势,估计也是要力不从心了。
  想到此,李璟转头对公孙兰道:“大娘,你马上安排监察厅严密监察杨氏兄弟和朱温兄弟两边的动静,旦有一点风吹草动,马上回报。”
  公孙兰猜测到李璟的一点想法,“为什么不直接把与杨氏兄弟的协议暗中透露给朱温?”
  离间计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6/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