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5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2/628

  “找了几天了,都没有找到,那就说明他们确实是带着那三千人逃走了。”
  “我们是否继续进军追击?”行军司马问,此次渤海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但对于秦军来说,战斗还没有结束。击败了部族的主力之后,眼下正是横扫各部族老巢的时候。就如秦王在黑水部族所做的一样,一一拜访各个部族,然后将他们的强壮男子和少年们带走,再留下部份兵马,在各险要之地修筑关隘城池,以彻底的震慑各部族,并为将来全面统治这些地方做准备。
  如今已经打到了这里,再往前,不论是向北去室韦,还是向西去契丹,都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最难啃的骨头已经啃下来了,剩下的全是肥美的肉,就在嘴边。
  郭崇韬听了他的话,脸上却一点表情也没有。
  他心里何尝不在想着马上趁胜进军,最好是能一下子把室韦和契丹都给征服,如此一来,那真是天大的功劳。但在秦军中几年,他也变的成熟起来,不再是当初在李克用帐下那个张狂的郭崇韬了。他很清楚,这次他的功劳已经极大了。所谓月满则盈,功过则亏。他一个降将,能一跃成为一个精锐军团的军团长,甚至超出秦王十三门徒中的大部份人,这本来就已经是招人妒忌之事。这次十三军团又立下如此大功,更基本上是在各军前期的努力之下取得的。若是他再把平定室韦和契丹的功劳也抢了,只怕他真要被所有人厌恶了。
  他郭崇韬并非秦王嫡系出身,十三军团也是一只蕃骑组成的军团,他心里清楚,这样战事过后,这支强大但却全由蕃人组成的军团,绝不可能保留下来的,他郭崇韬再受秦王赏识,也不可能一直统领着这样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
  “继续出兵当然好,只是咱们一路追击到了这里,路上都是轻骑而行,现在军中粮草将尽,眼看着冬天就要到了,此时继续出兵,实为不智。”说着他故意扫视了一下诸将,“况且,秦王给我们的军令是攻击西线的联军,如今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并没有得到进入契丹或者室韦部族境内作战的命令。既无军令,且又无粮草,眼看冬季将至,我们的十三军团近五万大军每行一步,那都得是金银铺地,粮草开道,继续进军……”
  其实郭崇韬还有一句话没说,据他得到的消息,在东线部族军溃败之后,侍从室一位朋友就向他透露过一个并非机密的消息。已经凯旋的秦王将在燕京稍作休整之后,会重新集结一支骑军,一支不下十万人的骑兵,以秦军为主,靺鞨军为辅,到时直接从山海关和军都关两线出兵,一路过阴山经原来的奚境,直攻契丹,一路则沿出山海关,沿辽水直上,北扫室韦。
  他明知了秦王的安排,怎么可能再去抢功?
  况且从秦王的安排上来看,这既可能是为了新的进军方案更加合适,补给线路更短。但也极有可能是为了防止十三军团远征疲惫,或者说防止十三军团功劳过大,虽然这只是他暗自猜测,但也绝非不是没有可能。
  “报!”帐外一声报告打断了郭崇韬的思虑。
  “进来!”
  “禀报将军,大王军令到!”
  “什么军令”郭崇韬听到大王军令四字时,心里反而一松。不管如何,他只需要按秦王之令行事就好了。
  “大王令将军速率十三军团返回辽东,在辽海结冰之前,会有军舰在辽河口运输凯旋将士回燕京。”
  听到让他们赶在年前回京,郭崇韬有些意外。
  “发生什么事情了?”
  “新年元旦,新天子将在燕京即位登基!”
  “什么,你再说一遍?”郭崇韬以为自己听错了,“说清楚,新天子是谁?”
  ……
  横扫契丹、室韦的事情刹那间已经被郭崇韬抛到了九宵云外去了,满帐上下坐着站着的将领们也全都愣住了。过了好一阵子,郭崇韬才回过神来,踱至大帐中央低沉着声音道:“传令下去,班师回京!”
第959章
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热河行省滦河岸边的承德红狐狸村集的一家叫做野马的客栈里,有一群人正坐在那里,听着几个刚从北方战场上返回的村中骑士们谈起他们在战争中的旅途中所经历的种种险遇,还有那一次次激昂的战斗,无数次的胜利。
  这几个骑士都是真正的骑士,是在战斗中勇猛表现立下功勋,最终获得了秦王府颁发的骑士爵位的新贵族们。虽然骑士爵位只是秦藩十五级新爵位下的倒数第二级,可在小小的红狐狸村,这依然是相当了不得的事情。
  几个骑士的年纪都不算大,个个都是高大魁梧的汉子,以土著的奚人为主,也有一个后来移来的汉人和一个高句丽人和一个西域胡人。其中正说话的那个骑士留着一副大胡子,年纪却也一样并不大,宽阔的肩膀,高大的身材,却长的有些清瘦,大冷天的头上却戴了一顶盖檐的军帽,穿着一件崭新无比的双排扣的海蓝色军礼服,衣服的边上还有着标志着骑兵军种的火红色军种色镶边。肩膀上顶着两片闪闪发光的准尉肩章,在他的礼服胸口,则挂着数枚纪念章,那都是参加重大作战后颁发的纪念章。除此外,最为耀眼的还是那枚金色的虎贲勋章,这可是比纪念章更为珍贵无比的军功章。
  笔挺的军礼服在军中时显得十分的整齐,但在百姓之中不免显得有几分特异,尤其是在汉人之中,与传统的长袍大衫不免有几分奇特,不过在红狐狸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军礼服却有几分胡服的感觉,尤其是小翻领,短衣窄袖,他们还看的更亲切。因此,回乡的骑士贵人们更喜欢穿上这种军礼服,而不是圆领的官袍。
  年青的准尉腰上还佩了一把刀上套着宝石金银的刀鞘的勋刀,腰上一双带着马刺的高帮长统牛皮靴。
  在他身旁和他同桌而坐的是五名同样获得了骑士爵位的年青骑士,不过他们却少了那闪闪发光的勋章和勋刀,就连肩膀也只是几道杠,而没有星。不过就算如此,可一个村集里一下子出了六位贵族老爷,依然还是让这些回来的骑士们成为了红狐狸村集的英雄。是所有人羡慕和崇拜的对象,每天,都有许许多多附近的青年慕名前来拜见,听他们讲述在遥远北方的战斗故事。
  店主也是一个奚人,穿着一件稍稍有些裉了色的团结兵的冬季棉大衣,头上戴了带护耳的绵帽子。他正捧着一桶自家酿造的梨子烧,早在数年前,秦藩就已经因战争的巨大粮食消耗而下了禁酒令。除了秦藩的酒厂专营生产售卖酒,其它的商人和百姓都不得酿酒。不过这个禁令并不那么死板,只要你不用粮食酿造酒,如果用果子等其它东西代替粮食酿酒,官府也不会太过追究的。梨子烧虽然不如粮食酿造的酒醇香,可在这样的冬季里,有一杯自家酿造的梨子烧,也是不错的选择。
  店老板把几只陶碗给斟满,一面笑呵呵的听着那个清瘦的青年谈着他是如何获得那一枚枚战斗纪念章,如何获得勋章,如何一次次的晋升。听着听着,他不由的露出自豪的表情来。因为这个穿着军礼服,戴着勋章的骑士贵人,正是他的二儿子那弃勃,明年才到二十岁,可却已经成为了一个准尉,一个骑士。
  其余的那些附近的村集青年们更是听的出神,他们中既有奚人也有吐谷浑人,还有回鹘人、沙陀人、粟特人,更多的还是汉人。当年边境上各个部族之间往往关系紧张,甚至是互不相容的憎恨,现在几乎已经消失殆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秦藩的移民策略,如今已经没有那种传统上的以部落划分的村集,在广阔的土地上,杂居着各个不同的部族,甚至每个村庄,都有好几个部族,有的村庄,甚至百来户人,就来自十几个不同的部族。不过边地上,如今都是以从中原迁来的受战乱离开原家乡的汉人为主,他们占据了绝大多数。这使得,如今的边地,紧张对峙早已经成为过去了。
  汉人和各部族的人一起生活在边地上,甚至一起生活在同一个村子里,比邻而居。汉人的勤劳、仁厚,胡人的勇猛和大方,双方都体现了好的一面,使他们如今能融洽的生活在一起。
  他们就那样坐在那里应附近青年们的请求,欢快的讲述着在军中的经历。小店自从许多附近的军士从军中休假归来之后,这里俺然就成了一个秦军士兵的会馆、俱乐部。休假回到家的士兵们在家里睡够了,吃饱了后,又不由的会想起在军中时的那种生活,这个小店就成了他们的集结点,每天大家都骑着马过来,在这温暖的店里喝酒聊天,仿佛依然还在军中时一样。原来本来入冬后就冷清的小店,今年却异常的红火。本来小店里的那些熟客是以点入乡兵和团结兵的附近辅兵们为主的,但现在,这批年纪更大的辅兵们,则成了听故事的人,这里的主角换成了那批刚从前线退回来的战兵们。
  “高贵的骑士,勇猛的战士啊,你可是见过不少的世面啊!”其中有一个商人说道,他是小店对面的那家山货店的老板,入冬后,成为了这小店的常客,每天必来。
  “是啊!你们这些原本大多居住在中土的人到了红狐狸就已经是北方的边了,可实际上,从这里向北,再走上一万里,都还摸不到边呢。”那弃勃笑着回答道。
  “以后也有机会去见识见识一下了。”山货商人捻着胡子说,“秦王这次已经击败了东北的所有部族大军,刚不久前又有几路大军开赴向北,估计用不了多久,整个东北就完全成为了秦藩的疆土了。”
  “是啊,如今天下,秦王威加四方啊!听说,燕京马上就要立一位新的天子了,秦王已经下令,新年元旦,要在燕京城正式扶立新天子。听说还要举行空前未有的阅兵仪式和庆典呢,据说上元佳节将会大假七天,普天同庆,与民同乐呢。”另一个也是村集里开杂货店的汉人商人道。
  “张掌柜,你是不是听错了,秦王怎么会扶立别人做皇帝,秦王自己做天子岂不更好。”
  “是啊,是啊,秦王当家,咱们的日子看着有奔头啊。要是换个人做龙椅,又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啊!”一个从中原逃入秦藩,最后迁移安置到这里的一个汉人忧心道。
  “你们就别咸吃萝卜淡操心了,秦王他老人家是谁,这天下不管换谁来当皇帝,这真正当家说话的还不得是秦王殿下嘛。立个新天子,这是叫那个什么挟天子……”
  “挟天子以令诸侯!”村里的村学校长接口道。
  “对,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他们这些越扯越远的话被那弃勃打断了,他说:“不要乱说,你们从哪里听来的这些没影子的话,秦王殿下可是大唐的擎天柱,是大唐忠臣,为大唐镇压反贼,逆臣,为大唐征伐敌蕃,开疆拓土,是大大的忠臣。秦王藩王重臣,岂会却做那种废立天子之事?废立天子,也只有那些权宦奸臣们才干的出来,秦王岂是那样的人。你们就不要乱传了,总之,上面从来没有正式提过元旦要策立天子之事。”在军营中呆了不短的时间,如今那弃勃也能说出一番冠冕堂皇的话来了。
  那个商人有些难以置信,“这外面都在这样传,怎么可能?如果秦王不扶立新天子,难道还要去向长安或者成都效忠?”
  “哎呀,这可不行,成都的那个天子,只知道嬉戏,天下就是坏在他手上的。如今的这天子,听说也才十几岁而已,一样也是太监们策立的。这些太监扶立的少年天子,哪懂得治理天下啊,秦王他老人家可不能为了一点名声,就由他们摆布啊。”
  店里的人们都开始议论纷纷,他们与中原的百姓不一样,做为边关,特别是远在燕山之外的这块原本是奚人的土地上生活,他们的一切与秦王息息相关,休戚与共。对他们来说,巴不得秦王早点自己披上龙袍,坐上龙椅,自己当天子。这样一来,他们就再也不用担心还会有什么反复了。在大唐的治下生活了几十年,可没有几天好日子过,他们是再也不愿意回到原来的那种生活了。至于什么忠义之类的,对他们来说,与自己未来的命运一相比,就半个飞虎钱也不值了。
  与那些人的担忧相比,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名前途无亮的禁卫军团准尉骑士新贵族的那弃勃却是十分乐观。他相信,秦王现在称不称帝,立哪个人为帝,都不会有什么关系。在军中的生活,尤其是在东北的转战期间,学习到的那些崭新的知识,让他早已经明白,什么君臣名份,大义之类的东西,都是很虚无飘渺的。只有当过兵,并亲身参与了东北的一次次战斗,亲自见识到曾经强大的草原各部族数十万联军,在秦军的攻击下雪消冰融,一一臣服秦军的铁蹄之下,才会真正明白,最终决定着一切的,还是实力!是军队,是兵马,是地盘,是人口,而秦王,恰恰就拥有着一支所向披靡,铁蹄踏处,就能在敌人的城头上插起一面面飞鹰旗的虎狼之师!
第960章
忠义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快要到元旦了。
  这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历来就为人们所重视。向前年和大前年因为东北的对峙和代北之战,两个年都过的有些简单,而前年和去年则是秦王率军出关与胡人决战,关内之地又受十八镇攻击,因此元旦过的越发的凄凉和萧瑟,甚至人心惶惶。
  今年虽然不少地方也被诸藩侵袭,可关外的战事已经落下帷幕,秦王一举征服了关外的上百个大小部族,彻底的扫平了那些胡人的各种不服。如今,数十万大军返回关内,加上今年又是一个丰年,各地粮食丰收。且由于秦王关外大捷,使得秦藩东南的那些联盟藩镇,也都在夏天开始就不断的从海上一船船的粮食满载北上运来,甚至连遥远安南边上的占城等小蕃国,也派出了使团,带着粮船贡品前来。
  这个腊月里,整个燕京甚至整个秦藩的气氛轻松了起来,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不但内地后方安稳,就是漫长边境上,那些趁机侵袭的各镇兵马也都退缩回去,一些各地流民等聚众而起的山贼强盗等,也都被刚派驻到边境上的兵马清剿一空。不久之前,秦王刚刚下令,特别在秦藩那漫长的上万里边界之上,新建一个军种,秦藩边防军,专门驻防于边界之上,这些大多出自于战兵的边防军,到达边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四处出击,扫荡边地上的那些流窜做案或者占山劫掠的山贼马匪,稳固边境。
  边境上那种不安的气氛一扫而空,令边境的百姓连睡觉也都觉得踏实安稳起来。
  而对于内地的百姓来说,他们就越发的放松了,因此这一回,人人都穷着心思要过个的热热闹闹的大节日。尤其是如今到处都在传今年的元旦,秦王就会扶立一位新的天子,从此之后,秦藩就将真正的自成一国,虽然秦王扶立一位李唐宗室为天子,并不是如大家期望的那样秦王自已做皇帝,可这个结果也还算是不错了,起码,如此一来,秦藩就不要再听成都或者长安的皇帝命令了。
  随着日子越来越近,街市上的节日气氛也越来越浓,外城大前门,这几年早已经成为了外城最为热闹的一个商贸区,特别开辟了一个大市场,如今大前门市上的大商家们开始在店铺门口扎起竹楼,准备在新年时张挂彩灯,扎起彩条,立起彩旗。街口更是由各个行市一起凑钱修起了彩纸扎的牌楼,宽阔的街市上隔不远就有一座牌楼,燕京城这几年的商市极为发达,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整个燕京城已经有七百二十个行,大前门市就集中了四百八十行,足足四百八十座牌楼,一座比一座的高大漂亮。仿佛哪个行的牌楼越高越漂亮,明年的生意就能越兴隆一样。
  按传统,新年元旦虽然热闹,但正月里最热闹的还是十五的上元佳节,不过今年情况特别,上面也说要与民同庆,大办庆典,因此可能从元旦一直到上元节,都会是持续的庆典热闹。
  因此,离过年还有些时日,可整个燕京城却已经开始在准备了。
  不但市场里的行市在扎牌楼,就是各坊街里的大户人家,也都纷纷在自己的家宅外搭木牌楼,按传统,到了元宵的时候,还会在这牌楼上挂起各式各样的花灯,谁家的牌楼最漂亮,灯火最绚丽,吸引来的游人最多,那就明这一家就最红火。民间如此,官府也是这样,燕京城里的各个衙门也已经在扎着牌楼灯塔。甚至各个衙门之间还在暗中较着劲,燕京城直辖两县,分别是城东大兴县和城西宛平县。而在整个燕京,同时又还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城,五城又名顺天城、应天城、奉天城、承天城、敬天城,在五城,设立有五城检察院,这个刚设立的新衙门,是隶属于检察院的下属机构,检察院分派官员巡城,巡城官员皆有公署。同时,在五城还专门设有兵马司,每城兵马司分左右两坊,职掌有宣扬教化、审理诉讼、缉捕盗贼、灾荒赈恤等。
  大兴和宛平两县衙不但自己暗中较劲,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方。而且另一面又一起联手,准备把五城检察院和五城兵马司这新压在头上的衙门给斗下去。五城的两个新衙门自然也是不甘示弱,他们可是秦藩中央部衙直属机构,岂会被两个小县城斗下去。当然,暗地里,五城兵马司和五城检察院同样也在较劲,想把对方比下去。甚至连九门提督衙门都在一边摩拳擦掌,准备把其它京城各衙给比下去。
  不过在这种喜悦的忙碌和较劲之中,所有燕京人都有些迷惑和茫然,到现在为止,眼看着就要元旦了,他们这些王城脚下的官员百姓,到现在竟然都还不知道谁将是秦王扶立的新天子,这事情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可事实却就是如此。坊间茶肆里,各种各样的猜测和传闻络绎不绝,有的口口声声说秦王要拥立昭王为新天子,毕竟早在数年前,秦藩曾经有一次打算立一个监国的传闻,而昭王正是那时从登州来到燕京。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了,可昭王的身份在宗室之中却是十分尊贵的,他可是宣宗之子,懿宗的兄弟,如今成都天子和长安天子的叔父,况且,还有一点大家虽然没说,可都心照不宣,昭王和秦王关系可是一直都十分好的,早在登州之时就已经算是一家人了,更何况,昭王嫡女东海长公主早就是秦王的人,虽然没有正式名份,可是连孩子都生了的。
  但也有人却十分肯定的说新天子会是失踪的吉王李保。
  “吉王没有失踪,是被秦王殿下派人从成都带出来了,如今就在燕京城中呢,元旦之时,定然就要皇袍加身,登基称帝了。”
  当然,这种说法也被很多人否认,大家都觉得吉王失踪这么久了,怎么可能就会是在燕京呢。更何况,听说吉王是一个贤王,立一个贤王当天子,按理说是最适当的。可如今秦王扶立天子之用意,秦藩上下哪个会不清楚,那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啊,既然是如此,又怎么能立一个贤明的天子呢,那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嘛。
  总之,各种各样的猜测都用,但官方却从头至终没有一个准确的回复。就连秦藩要元旦立新天之子事,都有些像是空穴来风,虽然大家都听说过,可究竟最初是从哪传出来的,却是谁也说不清楚了。
  这一天的午后,一辆马车停在燕京大前门正阳门箭楼前。正在满头油汗指挥着人搭灯架子的九门提督衙门大前门卫戍统领立刻就认了出来,这是监察厅和九门提督衙门特别交待过,让他注意的那辆马车。燕京城的城门很多,有外七内九皇城四的说法,实际上,皇城有六门,这还没有算上宫城的八门。真正的整个燕京城,是由卫城、外城、内城、皇城、宫城五道城组成的大城,卫城的范围很大,包围着整个外城,有一道两丈的土城,另有十二座城门建在进入燕京外城的水陆要冲之上,十二座城门,实际上就是十二座堡垒,由炮台、箭楼、门洞等组成。
  而除了其实可以算做是燕京城郊的卫城,在外城、内城、和皇城、宫城这四城中,九门提督衙门守卫的就是内九城的九座城门,掌京城守卫、稽查、门禁、巡夜、禁令、保甲、缉捕、审理案件、监禁人犯等要职。说白了,他们就是燕京卫戍部队,与长安城里的金吾卫相当。
  做为九门之一的南城正阳门的大前门统领,赵得彪早就接到了上峰密令,让他时刻注意一辆马车的到来。这是辆不同寻常的马车,因为这辆今天进城的马车里坐着的是如今天下最有权势的太监排名前三之一的天下兵马都监军兼东都畿都防御使、河南府尹、东都留守及京东行营都统的杨复光,长安新朝廷中最有权势的双杨之一。
  杨复光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进入了山东行省的曹州境内,随后由山东都督和宋州防御使派出一支精锐骑兵一路护送北上,最后在三天前到达天津。这次行程,杨复光很低调,也很隐秘,秦军方面也同样对他的前来保持着机密,外界并不知道丝毫。到了天津之后,护送的任务交由监察厅负责,此时杨复光独自坐着一辆马车前来,身边仅带着数名心腹而已,周边一个护送随从也看不到,但实际上,监察厅却派出了不少人伪装成普通行人跟随前后左右,严密护送他入京。这一切,只是为了保持隐秘。
  赵得彪老远就看到了杨复光马车上那个显眼的记号,连忙丢下手里的事情,一溜烟的小跑着过来,亲自放这个重要人物进城入京。做为大前门的统领,他有权限知道这马车里坐着的是什么人,但也仅限于此。不过赵得彪心里暗暗猜测,在这个时机里,杨复光突然秘密前来燕京,极有可能是为了来和秦王谈判的。目的么,不用想也能知道,一定是为了秦藩即将策立一位新天子之事。秦藩册立新天子,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刚刚新建立的长安朝廷了。不过太多的事情他并没有去考虑,不管如何,反正有秦王在,他根本不用去考虑那么远的事情。
  杨复光掀开车帘一角,语气温和的道:“有劳将军,送咱家去见秦王!”
  “请随某来!”赵得彪没有多说其它的,虽然杨复光的模样不如他想象中那般,只是一个皮肤松驰,满脸皱纹的干老头,可对方的身份摆在那里,这可是如今比田令孜还要厉害的大太监,光是其手下的八个节帅干儿子,就足以让人忌惮三分了。
  看到这名军官那冷淡却又不卑不亢的态度,杨复光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
  他来找李璟,确实是为了李璟要策立新皇之事来的。无论如何,他都得让李璟打消册立新天子之事,不过他也知道,在十八镇进攻秦藩基本已经失败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李璟已经终于取得了关外决战的胜利之时,想要劝李璟打消策立新皇的决定,这将会很难。不过以他对李璟的一些了解,这件事情也并非完全没有回转余地,但同样以他对李璟的了解,就算还有一线机会,可这其中需要付出的代价也绝对是极大的。
  不过,他还有其它的选择余地吗?
  李璟一旦策立了新朝,那么对长安朝廷的冲击将是无以仑比的。不论如何,他都得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好不容易才剿灭了黄巢,眼看着如果李璟能忠心于长安朝廷,他们便能再将田令孜铲除,甚至能一点点重新恢复大唐,中兴大唐,可现在李璟的所为,却成为了这个目标最大的障碍。
  为了大唐的延续,为了大唐的中兴,他都得冒这个险前来,做最后的努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2/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