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5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8/628

  让只管民政的总督刘芸娘担任军团长,统领三万人马,这是一个极大的特例,也是李璟对刘芸娘最大的信任。
  刘芸娘起身,门一打开,果然是荆十三娘到来。
  “十三娘最近不是一直忙着训练兵马吗,怎么今天这般有闲过来?”
  虽然李璟让刘芸娘任军团长,不过秦军军制,向来是总督不管军事,因此,一般情况下,刘芸娘都只是名义上担任军团长之职,军团的实际事务她都尽量的不插手。就连与荆十三娘,也多在正式场合见面,如这样荆十三娘直接来她府中私见的情况,极少。
  “李嗣源刚刚传信于我,让我立即去都督府议事,还特别提出让我来通知你。”荆十三娘道。
  自从上次发生了酒后的那件事情,刘芸娘对李嗣源就彻底的没了好脸色,平时能避则避,李嗣源也是大为后悔,感叹饮酒害人。两人间自那以后,几乎都没有再单独说过话,平时公务来往,也多是派人代传。今日,李嗣源让荆十三娘请她去都督府,这让刘氏有些大为意外。
  不过既然把十三娘也叫上了,那就明就不是私事。秦军在山西行省驻扎有数支军队,隶属于好几个军团,特别几个关键险要关隘的驻军大将,更都是李璟的门徒把守。不过,李嗣源为山西都督,都督一省军务。虽然这个都督并没有什么实权,无法真正指挥各种兵马,但在没有设立行辕都统指挥各军的时候,李嗣源这个都督还是一省名义上的诸军上司,负有协调联络之职。
  刘芸娘和荆十三娘等一起出府,到达李嗣源的都督府时,这里已经诸将云集,大同城以及大同附近的驻军将领都到了,更远一些的守将未到,但他们留在大同办事处的军官们也都前来。
  大厅里,满眼都是充满着彪悍气息的武将们,一看就知道肯定有重大事情发生了。
  “诸位!”李嗣源挟着一叠文件大踏步走入厅中,在他的身边,几名监察厅的情报官员紧随其后。
  厅中诸将几乎同时站直了身体,大家一起相互行礼,礼毕,各自按职位官阶入座。
  “刚接到急报,咱们的老对头李克用已经出兵攻打代州了!”李嗣源洪亮而又急促的声音响起,刘氏有刹那的失神,然后心中长叹一声,一直猜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李克用就是个傻瓜,十足的莽汉,他难道真的以为李璟不在,山西就会空虚吗?她扫了一眼厅中的诸将,不由的冷笑了一声,李克用,终是有勇无谋,难成大事之人!
第952章
征服
  立夏的清晨,渤海上京龙泉府的天空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
  这对于上京一带的部族联军右路军来说,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立夏到来,渤海地区也意味着漫长冬季的结束,春天虽然珊然来迟,但最终还是来了。大地回暖,冰河解冻,带走了冰雪与严寒的同时,也意味着春汛到来,河水上涨,沼泽恢复,上京的右路联军,也失去了最后的撤离时机。要想离开,起码得等到九十月才行了。这也就意味着,在这漫长的接下来半年时间里,他们只能和秦军对峙到底。
  不过,立夏的到来,对于秦军来说,却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立夏,中原已经春季结束,进入夏季,但对于渤海,特别是渤海的北方而言,这还刚刚结束了漫长的冬季,开始进入春季而已。春暖花开,冰消雪融,这就意味着,渤海战场上猫了一冬的秦军将士们,终于不用整天都面对着那一锅锅的各种鱼做成的主食了。在冬季,后方运输补给困难,秦军更多的食物其实都大部份是自给自足,就地补给。渤海农业虽然也还算是不错,可经过这几年的战争也早衰退了。不过,渤海之地,却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里本来是一个渔猎之地,靺靺人以前是半农耕半渔猎部族,这里的渔猎资源十分的丰富。
  秦军有着极为先进的捕鱼技术,和捕鱼的工具。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季,可是照样能够进行冰下捕鱼。在那几个大湖和巨大的冰河下面,秦军专用的捕鱼队伍,带着他们从后方带来的大鱼网,每天的收获都十分惊人。去年创造出单网捕鱼纪录的第九军团的捕鱼队,就用一张七百丈长的巨大渔网,在湄沱河里,用了九个小时,砸冰开洞,一网捕捞到了整整十五万斤的鱼,用那大网眼的巨网,在经验丰富的靺鞨鱼把头的指点下,一次就捕捞到全是五斤以上的大鱼两万多条。
  可以说,正是渤海地区丰富的渔猎资源,让秦军在渤海的驻守不那么困难。
  用句通俗点的话,渤海之地,尤其是在北方的地区,那真是棒打狍子瓢舀鱼,在这里,食物并不是最大的困难,唯一限制着部队的就是寒冷,防寒和如何在低温天气中行军作战才是最大的困难。幸好,秦军这几年大力发展种植棉花,秦军将士装备了许多棉祅皮袍,使得哪怕是从江淮之地来的士兵,也能抵御寒冷。尤其是在这个冬季,那些部族军都龟缩不出,使得秦军也安然的又度过了一个冬季。
  如今,春回大地,吃了一冬天的鱼的秦军将士们都高兴起来,随着江河解冻,春汛到来,已经有小半年没有见到的水师补给船终于又一次乘风破浪出现在大家的面前了。
  在德里镇边的黑水河码头上,李璟正率领着城中驻守将士站在码头上等候着水师舰队的靠岸,这一次,水师舰队不单单是运送了第一批补给物资前来,同时,他们还将承担一个重任。在卸下补给之后,这支舰队将要载着李璟和由靺鞨、室韦等降军组成的新编第二十二军团的三万余部族军,以及李璟的近卫六军组成的禁卫军团五万人,加上水师和水师的陆战队,共计总共十万人员,一起顺着黑水河一直杀向北方黑水部落的后方老巢。
  黑水部落联盟,下面有九大部族,分别是黑水部、铁利部、拂捏部、越喜部、虞娄部、思慕部、窋说部、莫曳皆部。
  从湄沱湖一带的虞娄部、铁利部,一直到最北方,后世的库页岛上的窟说部,黑水部落联盟地盘极大,但一直都是渔猎而居,联盟十分松散。并且,黑水部族与渤海人,甚至是契丹、室韦、奚等人最大的区别,也在于他们是北方唯一一个结辫发的部族联盟。他们的外表装束和其它部族区别极大,他们皆结辫发,上面还会绑野猪牙,头上戴皮帽子,并且会插野鸡毛,与其它部族有显著区别。
  这是一个坚持着渔猎的部族,彪悍野蛮,但有一个极大的弱点,那就是他们虽然能全民皆兵,但在恶劣的东北地区生活,人口一直不多。相比起已经立国二百余年的靺鞨同族的粟沫靺鞨人的积极学习中原文化,改行农耕,到如今容纳各族,拥有六十多万户,包括奴隶僧侣等人口达到近五百万口的渤海国来说,黑水部落九大部族加一起的人口,也不到一百万。
  如今黑水部族全员动员与渤海人开战,前后有差不多二十万青壮老少都被征召到了渤海前线来,他们的后方,空虚无比。可以说,除了一些妇孺,黑水联盟的后方根本没有什么军队。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当他们一路打到了上京之后,会有一天,还会有人能去抄他们的后路。
  李璟就喜欢出其不意,而且他们更想不到,到现在,李璟已经把渤海和黑水边境上的铁利、拂捏、虞娄三个黑水联盟的部族几乎都已经征服了。李璟最初征服了在上京府后面的那些驻军,然后诱降了他们,并且让这些部族去劝降他们的族人,最终,李璟把这三大部族都拉了过来。
  如今,李璟以三大部族的三万战士组成的二十二军团为开路先锋,然后带着自己的禁卫军团,并不走那些难走的道路。而是直接乘坐战舰,在那宽阔的黑水河里顺流而下。李璟并不需要一一去征服那些在密林深山中的所有部族村庄,李璟需要做的只是顺着黑水河,把几个部族的大型聚居地,尤其是黑水部族的大都督府给攻占就足够了。
  春汛时的黑水河流域是危险的,到处都是爆发的春汛上涨的河水和无数的沼泽陷阱,但对于秦军来说,他们有无数的战舰,春汛使河水大涨,反而可以让他们的战舰越发的如鱼得水,他们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前进,远超乎部族人的想象,千百年来,他们居住在这一片地区,还从没有遭遇到这样的敌手。
  “大王觉得这一步棋可行吗?”公孙兰看着那些已经纷纷换上了整齐的赤红秦军战袍,拿着制式的秦军刀剑长枪,可却一个个前面脑袋剃的精光,后脑勺却偏偏又还留了那么一小撮的头发,结成一根又长又细的辫子,用数种颜色的丝带绑着,还绑着野猎牙的部族军们,就总觉得有些不太适应,“这些辫子野猪看的总不舒服,这些人可靠吗?”
  “这不过是他们的部族习俗罢了,只要能为我们所用,暂时可以不必计较这些。等将来我们在这里建立了稳固的统治之后,也可以下令,所有部族不得留辨子,给他们下道命令,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到时自然也就没有人留了。”
  李璟叫过张自勉、林威、王重、李存孝这四个军团长。
  “我带走近卫六军五万人,还有二十二军团和水师以及虎鲨军团共十万人去抄黑水部落的老家,你们四人带着剩下的十五万人留守。如果我所料不差,等我们把杀到黑水部落的老巢消息传回中京后,右军联军统帅,黑水联盟的大都督阿固郎肯定再也坐不住,如果我们判断的不差,到时阿固郎肯定会率黑水部族军离开上京,试图返回部落。我需要你们守好防线,阻击他们。等那个时候,他们有家难归,上京又将被我们收复,那时这右路军将不战自溃。”
  “殿下请放心,只要他们敢离开上京那个龟壳子,我们就让他们一举覆没在那水河边,一个也不放过。”李存孝大声道。
  “不!”李璟摇了摇头,“拦住他们,不放他们返回即可,不必和他们硬拼。我们需要做的是先引他们出洞,然后顺势把上京等地收复。再把右路军围在铁利府德里镇下,等我把他们的老巢破了,到时咱们再来劝降他们。”
  “秦王打算观降他们,只怕很难啊?”王重道。
  “只要我们的计划成功,到时这右路大军既失老巢,又失了上京的驻地,被困在德里镇下,你觉得他们除了投降,还能如何?”
  细雨纷飞中,李璟告别诸将,与公孙兰、梅根和茱丽等登上战舰。几个女人坚持不肯留下,说要返回中原生孩子。李璟也无奈,不过想想,这一趟有十万兵马相随,应当不会有什么意外,也就答应了。反正,李璟也是打算一路顺着黑水攻过去,最后直接出海,从海上返回中原。
  当天,李璟率十万兵马,登上水师舰队,从松花江顺流而下,出铁利府,进入怀远府,然后出怀远,从那里进入黑龙江,一路上,沿黑水而居的诸黑水部落,都受到了狂风暴雨一般的打击。
  在三万辫子军轻车熟路的带领下,那些沿岸以及一些支流上的部落村庄集镇,都遭受到了打击。
  李璟的命令很简单,要么臣服,要么灭亡。
  不肯臣服的,那些部族首领都被斩杀,部族男女全部俘虏,充做了奴隶。投降的,也被暂时的离开村子,带到了沿着黑龙江黑河建立的一个个临时的码头集镇中。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都被暂时调入了二十二军团。李璟并非真的需要这些兵,这样做,不过是对黑水部族联盟的一次釜底抽薪而已。没有了男子,这些部族就被抽掉了脊梁骨,后续派来接管这里的工作就会轻松的多。
  在这顺河而下的攻击行动中,一开始部族抵抗还很强,但在李璟有意纵容了二十二军团的辫子军对同族们的血腥镇压屠杀之后,其它那些听到风声,见识到秦军凶猛一面,且本身就已经虚弱无比,没有多少战士留守家中的大小部落村庄,纷纷老实无比的臣服了。李璟对此早有所料,黑水联盟是个野蛮与落后的渔猎部族,一味的和他们讲仁义道德,是没有用的。唯有向他们展示强者的力量之后,他们才会知道畏惧。
  越往下游走,辫子军团的兵就越多了起来,等李璟到达了黑水部落的中心之地,黑水都督府的勃利州之时,李璟的辫子军已经达到了八万之众,这支辫子军更多的可以算是一支童子军,因为青壮早被征走,连老年都很少,村庄中剩下的多是些六十以上的老头,那些人李璟也懒得再带走。结果十五岁以上的少年也基本上没有了,最后有些不甘心又想表功的辫子军们干脆把十岁以上的少年全都带来了,李璟看了看那些少年,也许是特殊环境之下的原因,这些少年长的都很是强壮,远超中原的同龄人,哪怕一个十岁的孩子,都会骑马射箭。最后,李璟把这些少年也全都带上了。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把这些还年少的鞨鞨人带回中原,给他们秦藩新式教育,将来再让他们返回靺鞨,做为他统治东北靺鞨地区的先锋。
  勃利州是靺鞨大都督府的驻地,唐初赐封黑水部落联盟的首领为大都督,建立大都督府,然后又以黑水部族联盟的九个部落为州刺史,以设一州,实行羁糜统治。勃利州在这几百年里,一直是黑水部的中心,也是整个联盟的中心,算是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修有一座山石垒就的周长八里的城池,虽然这在中原只是一座小县城的规模,但在渤海,这却是方圆千里内最繁华热闹的城池,最热闹时,城中有数万人口。
  李璟到达城下时,这座就建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聚之处南岸的勃利城,早已经敞开了城门,放下了吊桥。早在三天前,秦军到来之前,二十二军团的辫子军先锋们斥侯们就潜入了城中,然后半夜突起发难,控制了这座只剩下了三百名部族战士守卫的城池。
  在勃利城休整了三天,李璟留下了一支分舰队和水师陆战队虎鲨军团的一个厢,并留下了一个军五千辫子军驻守此地。随后李璟率部继续顺河而下。
  思幕部、莫曳皆部、郡利部,一路上,李璟的大军,将一个个黑水部落征服,有辫子军提前进入各部落地盘上,散布着各种关于秦军如何威武等等的消息,各部落都没有什么抵抗,往往李璟的军队只攻击了沿岸不多的几个集镇,其余更远处的部族村镇就主动的来请降了。面对着一支前所未有的大军到来,他们惶恐、颤抖,许多人都相信了那些传言,认为出征的部族战士们都死在了渤海,要不然,遥远中土的秦军怎么可能一路杀到了这里来了?
  要知道,他们与渤海斗争了几百年上千年,以往,渤海人都从没有打到这遥远的东北部来。
  七月,李璟的舰队满载着秦军禁卫军团、水师陆战队虎鲨军团,还有辫子军团的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三个军团的十五万靺鞨的男子、少年、少女、年青妇人等到达了出海口。
  黑水九大部族,李璟已经一路征服了八个,最后一个窟说部,就在出海口东面海上的窟说岛上,也就是后世的库页岛上。窟说部守着巨大的海岛,但实力却极小,所有的人口加起来不过五万余人,部族战士也很少,且大多被征召去了渤海。李璟只是派了几支分舰队带着陆战队从数处登陆,只用了半个月,整个小岛上的窟说部,就完全臣服于李璟了。
  八月,庞大的水师舰队再次扬帆起程,时隔一年半,李璟终于起程返回中原。来的时候,他带来了二十万战士,十万民夫。回去的时候,他同样带走了三十万人,不过其中黑水靺鞨的男女老少,就有二十万之众。这一次,李璟可以说是把黑水部最后的一点秧苗子都带走了。只要能顺利的把阿固郎的那支黑水部族军队给围住劝降,整个黑水部都从此在他的掌控之中,彻底的臣服于他。
  “黑水流域这块地盘,距离中原如此遥远,值得大费干戈来谋夺他吗?”
  天狼号旗舰的甲板上,梅根问道。在她看来,这里太遥远且偏僻了,而且气候如此寒冷,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原始的世界。要经营这里,代价太大。
  “这里值得拥有,你们别觉得这里野蛮原始落后,可这里却有着最肥沃的黑土地,虽然寒冷了一点,可我们有棉花,有煤炭,而且这里有着充足的木材,防寒不是问题。只要能征服这里的土著部族,把他们移走一部份,再移民实边,有官方主持开发,相信我,这里会从一块苦寒之地,最终变成一个黄金之地,一个关外粮仓。而且,经营这里,不仅仅只是从这方面考虑。我们的重心在东部,在河北,山东,如今我们开发辽东,也是做为河北的屏障。而征服开发靺鞨,实际上,也是为了整个秦藩的战略安全。唯有东北安全,整个河北才能成为我们的核心区,燕京,才能成为真正的大本营。我们才能从此,安然无忧的向西、向南推进,开疆拓土,为子孙万世,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
  梅根虽然并不全明白,但还是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你批点钱,我们水师要在这里打造一个水师基地,牢牢的守着黑水入海口。”
  “嗯,我计划在海参崴建立一个主基地,驻扎一支舰队,然后在黑水入海口这里建立一个前进基地,驻扎一支分舰队。你回去后拟一个需要的表单给我,不论是人员物资钱粮等需要的,我都会优先拔给你们的。”李璟看了看她那高高隆起的肚子,“看来孩子是等不到回中原再生了,估计在半路上就得生,你是不是就留在这里生。”
  梅根毫不犹豫的拒绝,“海上生就海上生,在海上出生,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水师元帅!”
第953章
得之桑隅,失之东隅
  靠山吃山,靠海就吃海。
  三十多万人的舰队,粮食消耗也是极大。李璟从黑水河口出海时,并没有携带多少粮食。对于李璟来说,从中原运到渤海的每一粒粮草都弥足珍贵,因为路途太远,运输消耗极大。不过这也并难不到秦军,一支庞大的舰队走在海上,他们并不担心粮食。大海里有他们需要的一切,秦军的水师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水上军队,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捕鱼队。
  为运输舰队护航的水师战舰,在海上发挥了他们的第二手本事,捕鱼。
  每天,水师的战舰都在航行护卫的同时,捕捞起一网网的鱼,这些捕捞的海获不但完全满足了三十余万人的海上需求,甚至还有剩余用来制作鱼罐头。
  在海上,李璟每天的早上都是从一碗由各种海鲜做成的海鲜粥开始的。这也是李璟难得的休闲时光,海上行程,虽然也偶有风浪,可舰队的船员们都是极为经验丰富的,他们走的很轻松。既不需要每天骑在马上跋涉,也不需要风餐露宿,白天在甲板上晒着秋天的太阳,晚上在船舱里陪着几个女人聊聊天,偶尔也与侍从室的参谋们一起谈谈战略战术等问题,或者干脆与侍卫们一起参加钓鱼、或者拉网。
  这样的难得的轻松休闲的生活,就好像是一次极为难得的度假,更如同一次蜜月之旅。
  起码,这种舒适轻闲一直持续到了九月。
  九月,舰队绕着海岸航行,回到了海参崴。
  舰队在海参崴停靠,进行补给与维修,吃了一个月的鱼,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海参崴补给一些其它的粮食,特别是需要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最起码也得有一些豆子,好在船上发豆芽。海上长途航行,如果长期没有蔬菜水果补充,就极有可能患上败血症,因此,食用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是必须的。况且,在海上飘了一个月,李璟也基本上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他迫切的需要知道如今渤海战场与中原的最新局势。
  一下船,李璟的侍从室就迅速的开动起来,最快的效率展开工作。
  李璟的面前很快堆起了无数的文件和报告,不过李璟最先开始的还是读报纸。
  不过却是由侍从室帮他过滤筛选一遍了的,每份报纸上重要的信息被标注起来,李璟一面读报等待侍从室把更新的更重要的情报汇总起来,同时也能从报纸上得到更多更全面的消息。
  匆匆的浏览起来,李璟一目十行。随着秦藩在报业上的先驱带动,如今的报业十分的繁荣,甚至有些畸形。特别是在秦藩,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以及驿站系统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报纸的繁荣。大量的产业工人,以及新式教育迅速普及开来的扫肓,让秦藩拥有了最高的识字率,同时也使得报纸更为繁荣。大报小报有无数家。百姓们也喜欢看报,不论是官员还是文人,或者士兵以及普通百姓,大家都喜欢看报,喜欢从报上得到那些大事小事。
  甚至连监察厅的情报部门,也利用报纸暗语传递各种情报。
  李璟先看的是普通报纸,上面虽然都是些民生之类的小事,一些大的事情也是真真假假,可他想看的也就是民生之类的事情。从报上可以得知,今年各地丰收,尤其是秦藩关内的河北山东黄淮之地,获得了大丰收,甚至是夏季两季大丰收,水稻收获喜人。关外虽然主要农作物麦子只有一季,但也获得了收获。这个消息让李璟心里大为高兴之余也松了一口气。
  打仗打仗,打的还是后勤供给。若是今年欠收,不但会影响到战事,而且会让刚刚恢复点起色的秦藩民生陷入困顿。李璟不是其它的藩镇节帅们,只想着穷兵黩武,李璟控制着一个强大的藩镇,必须得保证治下的富裕强盛,先内而外,只要内部稳固了,才能对外无往不利。如秦藩这般强大的藩镇,外部已经很难摧毁他们,真正能摧毁如此强大藩镇的,也只有来自内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