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5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8/628

  李璟摇头轻笑:“对付部族联军,派几位上将军确实足够了。但某要亲征,是为了渤海国。击败联军只是第一个目标,吞并渤海才是我们这几年来的努力目的。要吞掉渤海这个二百余年历史,有着六十万户,三百余万人口的农耕国度,可不简单啊。这方面,我得亲自前去,一次解决好这个问题,一劳永逸,以后再不为东北担忧。”
  “殿下亲征,留谁在京?”崔芸卿直接问。秦藩如今这么大的家业,李璟亲征海东,这么大的家由谁来留守,这很重要。
  “就有劳老师留守燕京,有老师在我放心。”
  崔芸卿摇头,“不妥,我看还是应当省阁府院都要留人,组成一个留守会议,一般事情,依然由各部衙自己处理,碰上重要事务,则交由留守会议共同商议决定。”他这番话让众人都不由的心中暗赞,李璟先前之意有让崔芸卿全权留守,有总揽大权之意。可崔芸卿却主动提出要弄一个留守会议来暂时替代原来的政事堂会议,把留守权分摊给省阁院府的留守诸文武。
  李璟听了暗暗点头,虽然这些年秦藩在制度上还是搞的很不错的。但关键的还是在于人,崔芸卿的这番意思很合他心意。虽然,就算真的把权交给崔芸卿,他也还是有相应的制衡方案,可这样一来,有崔芸卿这样表态,还是让李璟放心许多。要不然,他若是在几千里之外的渤海和部族军拼命,后方却出了问题,这可是极其麻烦的。
  “殿下,二十万军队调集需要不少时间,而且粮草也需要很多时间。并且,如今正是寒冷季节,关外雨雪不断,是否等二月雪化出兵?”
  李璟摇了摇头,打仗,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不能让敌人把你的计划都知道了。“二十万军队集结确实是需要时间,不过这次的演习,我们不是已经调动了诸支兵马了,这一切都是已经安排好的,包括铁骑、黑旗、常胜三个军团在内的二十万准备出征的兵马,都已经悄悄集结到了天津,粮草也早运送到了鸭绿江口。孤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这次决战做准备了,如今秦王岛不冻港,已经调集了大小两千艘船只。天津的兵马会马上向秦王岛集结,然后从那里坐船,直接航行三韩半岛清海镇,从那里绕过三韩半岛,最后二十万大军在渤海的东京登陆,那里有整个北方最大的不冻港,我们从那里登陆,打联军一个出其不意。”
  李璟向来不喜欢常规,他这次的计划也十分的用奇。眼下正是海上冰冻期,大半个渤海都经冰,沿海港口几乎都经冰了,虽然秦军有秦王岛港和大连港是不冻港,可在这样的季节里航海,依然十分危险,更不用说是两千条船,装着二十万军队的超级船队了。而且这次的航程也是极远的,从秦王岛一直要开三韩半岛的最南方,从三韩半岛和东瀛群岛之间穿过,继续一路向北,最后在渤海国东京登陆。这是超过五千里的超长距离,又是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结冰期。不要说部族联军想不到,就是此时殿中除参谋院外的大多数人都没想到。
  “殿下,这太冒险了!”崔芸卿都忍不住出声劝道。
  “请左仆射放心,我们的水师这些年常走新罗渤海道,对于这条路线十分熟悉,而且已经有过连续三年的经冰期航行这条海路的成功经验了,若没有十分把握,我也不会同意这个计划的。”李璟极有信心的说道,这些年,在李璟的推动下,秦藩的造船业和航海业水平技术都是直线上涨,尤其是海贸的兴旺,更加的促进了这些技术提升。冬季航海,就是结冰期航海,也不再是不可能。
  燕京于琮府邸,于琮与崔芸卿对坐,正下着围棋。
  于琮挟着一颗棋子,却久久没有落下,“这次秦王东征渤海,崔公与某留守,王普、裴宥都随军,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王普之弟王盖父子这几年一直在暗中向外倒卖军粮,走私茶酒,甚至暗中向海商放高利贷,我们手里收集了不少的证据。我看这次是个好机会,李居义这次也是留守,他与王普兄弟等私怨极深,若是我们悄悄的把这些证据交到李居义手上,他肯定不会放过王普兄弟,到时他把事情一捅出来,咱们正好拿到留守会议上来处置,直接借机除掉王普兄弟。”
  崔芸卿摇了摇头,于崔两族世代相交,如今更是早就结成了同盟关系。崔芸卿虽说是李璟的老师,可也依然不免陷入到了这继承人之争中。以他和于氏的关系,早就被划到了嫡子系中,若是他不帮于氏,到时若是长子系上台,他也难有好处。说来,这也都是唐朝党争留下来的旧疾,动不动就是拉党结派,互相斗争,想要置身事外都难。
  “直接把证据交给李居义不妥,最好是想个办法引李居义自己去发现王盖父子的罪行,这样才既能杀敌,又不会让自己溅上血。李德昭很得秦王喜欢,我们得赶紧灭绝他的支持者,只有这样,才能保德裕王子夺得世子之位。”
  于琮赞叹:“高,还是崔公的计谋高,佩服!”
第920章
鹰犬
  于琮的书房门外,于府的大丫头采春悄悄的靠近,她将一个杯子倒扣在书房墙上,然后小心的打量了一遍四周,发现无人后侧耳贴近上面。顿时书房里于琮和崔芸卿的说话声传入耳中。
  于琮正说道,“据某所知,秦王已经有意要把天平、义成、宣武这三镇的济、郓、曹、濮、滑、宋六州并入到山东行省,然后把徐、宿、泗、海、楚、濠、寿七州单独划为淮泗行省。而且这淮泗行省的三套班子的人选,秦王都早已经内定了,舍弟于琄,以及康承诲和辛谠都过去,此外宋季荣、郭镇海等也过去。这简直就是出其不意,打我们个措手不及啊。德裕王子如今最大的支持,可就是来自几个外镇的全力支持。如此一来,河南三镇并入山东行省,舍弟等调离三镇,调去淮泗行省,咱们一下子就少了三镇力量。尤其是舍弟可是德裕王子的亲外公,这多无赖的决定啊。王氏那边,当初都里镇的那一伙子人,秦王这几年可没有怎么这样刻意对付过他们,现在都里镇虽改名旅顺,可比当年却是要繁荣的多。王氏不就是仗着掌控着旅顺港诸多人脉资源,每年大把的钱财入帐嘛。王氏向来有钱,可这几年还在暗中搞走私这种勾当,他们这么急着捞钱做什么?肯定是在为德昭当世子准备啊!”
  采春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还警觉的随时关注着旁边的动静。好在下人都知道驸马和崔公在谈事,因此无人敢过来打扰。她一边仔细听,一边手拿着一支铅笔用暗码速记着。
  于琮的书房内,桌上还是摆着那副棋,不过两人却好久没有落子。这间书房很大,有一张巨大的新式办公桌,屋里点着两盏明亮的香烛。房间很大,天花板很高,一面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另一面墙壁则完全被一长排的书架和上面满满的书所摭挡,两面墙的角上则放着一座华丽的自鸣钟。铺着檀木的地板上放着几把软垫椅,窗前挂着厚厚的帘子,除此外,于琮的书房就没有别的什么了。
  崔芸卿点头,“王氏有旅顺港这个不冻港,虽然李居义家族的大连港与他们相邻而居,可却并没有减少半点他们的兴旺。王氏和当初都里镇的那些家族现在有半数还存在紧密关系,他们在旅顺港的利益很紧密,他们守着旅顺港,涉足旅顺港的各个方面,插手矿山、农庄、工坊、海贸,他们的财富确实相当惊人,这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不过,某今天早上刚收到一个消息,你知道秦王昨天在哪过夜的吗?”
  于琮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好笑,“秦王如今虽然只是个藩王,可实际上却当得起天下权力最大的男人,而且正是气血方刚之时,他就算又看上哪家姑娘,不管是豪门千金还是小家碧玉,这都算不得什么问题吧。上位者不都如此,不说三宫六院,佳丽三千,可是百来个女人还是有的。咱们这位,算来也不过十多个,其实还算是少的了。”
  “秦王若真只是看上哪个年轻漂亮的女人倒也罢了,可事情不是那么简单。”
  “难道秦王又看上了哪个寡妇?莫非,他看上了哪个麾下文武重臣的女人了?”于琮担忧问道,称孤道寡的那些人,女人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但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绝不能看上自己手下的女人,特别是那些重臣的女人。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不是没有,甚至如唐明皇就搞上了自己的儿媳杨贵妃,唐高宗则最后娶了他父亲的才人武则天,李世民也把被他杀死的兄弟的老婆齐王妃纳入宫中。甚至史上,也不乏有君王和自己臣下的妻子勾上的,如南陈后主陈叔宝,在隋朝攻打陈朝都到了长江边上,陈叔宝却还在这样的时候,把他手下的大帅萧摩诃的妻子给接到宫中日日欢爱。
  这样的事情,可是很危险的。李璟年轻气盛,又正是一帆风顺的时候,难免不会发生这样的荒唐事。
  崔芸卿愣了一下,明白过来于琮话中的意思,不由的轻笑出声。
  “于公想远了,秦王虽然纳了李克用的婆娘,又跟东海长公主生了孩子,但他倒不至于做出你说的那些事情的。昨晚殿下确实是跟一个有夫之妇睡觉了。可这个有夫之妇却非别人,而是王妃。”
  “王妃?”于琮也愣了一下,很快反应了过来。在秦藩,能成为王妃的只有三个女人,两个秦王妃,一个昭王妃。昭王妃首先就提排除了,她的女儿东海长公主和李璟的关系天下皆知,虽然昭王妃也才四十多岁,还算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可李璟是如何也不可能跟她睡一起去的。剩下的两个都是秦王妃,一个是王桂娘,一个是于幼娘。这结果就很明显了,不可能是于幼娘,要不然崔芸卿也不会特别的说出来了。
  “这怎么可能?王妃不是都已经修行礼佛数年了吗,秦王还在宫里花园给她盖了一座观音寺让她清修呢。”于琮有些不敢置信。说李璟跟别人的女人睡了,他都相信,可和王桂娘那个正妻,他却是难以相信。
  “我初听也不相信,可事实确实如此。”崔芸卿缓缓道:“殿下昨晚去了观音寺,带着醉意去的,然后就没回来,在那过了一夜。”
  “也许只是在那住了一夜呢?”
  “有确切的消息,陛下昨晚确实和王妃夫妻敦伦了。”
  “这!”
  书房内一片寂静,屋外的采春也是睁大了眼睛,虽然做为一名专职负责侦察百官百姓,监视朝野舆论动静的监察厅九司之一的梅花内卫中的一名资深坐探,早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本事。可此时她也不由的眼中透着一阵明亮的光。秦王居然和大秦王妃过夜了,这可真是一个天大的消息,这不过是一个八卦,做为一个资深坐探,她很清楚这个消息的背后意义。坊间都传闻大秦王妃因为生下嫡女之后就无法再生育,又因没有家世背景,因此在宫中失宠,最后只好黯然礼佛修行。也正因此,才有了如今的于王妃,以及嫡子德裕和庶长子德昭之间的两派渐起争斗。
  可如果秦王和大秦王妃这个时候突然合好,甚至是若他们生出一个儿子来,那可就真热闹了。秦王妃的儿子,可也是正宗嫡子呢。
  屋里的于琮和崔芸卿显然也是早明白了这种可能,只是德昭和德裕两人相争,身为嫡子的德裕在宗法制度下,有很大的优势。可如果王桂娘也生一个嫡子,到时德裕的对手就更多了。特别是现在德裕年纪还小的情况下,李璟如今已经透露着喜欢聪明的王子,如果王桂娘生的儿子将来比德裕聪明,那么同是嫡子的情况下,李璟很可能会选更聪明的那一个,而不是更年长的一个。
  这是一个突然而来的问题,让于琮他们皱眉起来。
  这时,外面传来一声锣响。采春连忙收起那个听筒和纸笔藏在身上,悄然消失在廊下。
  书房里的于琮和崔芸卿也听到了锣响,连忙开门张望。
  一队负责守护秦藩重臣的特勤局队员迅速到达,护卫在于琮和崔芸卿面前。
  “发生了什么事?”于琮问。
  “特勤队员发现有不明人物欲潜入,不过已经逃走了。”护卫队头报告道,在秦藩,文武臣属,在五品以上的官员府第就有特勤局专门派人值岗守卫,出入都有特勤队员跟随。按不同级别,护卫队人数不等。如于琮这样的吏部尚书兼政事堂参加政事的重臣,他就享有配备一队五十名特勤队员的待遇。不过于琮等文武也很清楚,这五十人不光光是秦王对他们的爱护,这不仅仅是份荣耀,同时这队人马也还有其它作用。首先,有秦王的特勤队在,官员们自己就不能太过招摇的配护卫家丁,要配,也只能数量减少很多,且不能配备军用器械。再一个,于琮等人其实心里也有数,指不定这些护卫里面,就有着监察厅里的密探。
  监察厅九司,各有职司,但起码有三个司是可以安插人手到他的府里来的。
  锦衣卫、梅花内卫,宪兵队。
  锦衣卫为了保证秦王的安全,他们随时防患于未然。时时出动,刺探可能威胁秦王权力、危害秦藩的行为和言论,他们是对内刺探消息最厉害的机构,有一个庞大的网络,专门负责监视、刺探。
  而梅花内卫和他们的职责相似,但任务却主要集中于侦察百官,监察百姓,收集舆论动向。
  宪兵队则是专门对军队负责的。
  于琮身为吏部尚书、参加政事,不管是锦衣卫还是梅花内卫的眼中,他都是重点目标,就连宾兵队,也可以借口于府中驻有侍卫军队,而随时可以监察这里。
  除了这队特勤队员,于府里还有从内勤局拔来的不少奴婢和仆人,车夫、园丁等。内勤局不属于监察厅九局之一,可他们送来的这些人,和特勤局的人一样,里面是肯定藏有监察厅眼线的。但对于这些人,于琮等人却是还不能拒绝的。拒绝他们,就是拒绝接受秦王的监察。
  于琮震惊,“刺客?”
  崔芸卿也连忙道:“可有派人去保护广德大长公主她们?”
  “已经第一时间派了女子特勤队员去保护大长公主她们了。”队长板着脸回答道。
  监察厅第二司锦衣卫燕京城大前门分局。
  分局局长赵信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把手中的报告甩在桌上,冷冷的道:“上面记录的都属实?”
  桌对面一个年青人低着头,“回长官,句句属实。”
  一旁的行动队长老刘恭敬问:“局长,是不是立即把这消息送给调查局,交给公孙中丞,让监察厅下令给六扇门,把崔芸卿和于琮所提到的证据中的王盖等一行人全部逮捕控制在手?”
  锦衣卫实际上最大的职责是对内收集情报,承担反间谍、反刺杀、反暴动、反重大杀人案等。而且他们和其它监察厅除了六扇门之外的各局一样,都没有逮捕审讯权,更没有自己的监狱。就如他们现在掌握了一份情报在手,可他们自己却无法处置,得先交给调查司分析汇总,确认后转给专门负责逮捕审讯关押任务的监察八局六扇门。
  赵信冷哼一声:“崔太师和于尚书也都是一等一的重臣,这么多年身居高位下来,怎么越混越糊涂了。向来立储之事,是最忌外臣干涉的,更何况,他们还属于外戚,还如此的积极,现在又要跟长子系那边开战,他们这都是老糊涂了。秦王殿下现在还刚过而立之年,不管立谁为世子,这将来接班都还早的很呢。他们死了,秦王都还正青春,哎。”
  “小的今天发现,还有人也在偷听着于琮和崔芸卿,看样子很专业,是咱们这一行的。”
  “那肯定是梅花内卫的,这事,说来其实更多的是他们的份内事。”
  “局长,那咱们还要不要上报厅里?”
  赵信冷哼两声,“报,当然报,一会做个详细报告,把我们知道的一切都写清楚,弄两份,不,三份。一份给调查局,一份给厅里,一份留下备份。”
  老刘小声道:“这事情涉及到这么多人,每一个都是大人物啊,咱们是不是就让梅花内卫去捅破这个天,咱们就一边看着好了。反正他们也知道此事,而且这也主要是他们份内之事啊。”
  赵信冷眼看了一眼老刘:“蠢猪,牵连到这么多大人物的事情,你以为秦王殿下早没有察觉?告诉你,这事情上面肯定早知道了。”
  “那为何却没半点动静?”
  “你平时多用点脑子,正因为牵扯的多,牵扯的广了,所以越发的需要沉住气。要么就不出手,一出手必须得切中根子。依我看,现在这才好戏刚开场,眼下还只是看戏的时候,还不到上台的时候呢。咱们啊,就不要管那么多了,只管做好咱们的事情,记住,咱们锦衣卫,是专门对内情报机构,反外来间谍密探刺客的同时,其它的发现的消息情报,也是要原原本本一点不漏的上报的。至于上面要如何处置,就不是咱们的事情了。殿下马上要亲征渤海,过段时间,藩内肯定会很热闹,咱们就是殿下的鹰和犬,必须好好替殿下看好这个家,明白了没有?”
  “明白!”
第921章
触底
  李璟南书房的走廊另一端分别是监察厅中丞公孙兰和侍从室主任的办公室。
  侍从室最初只是一批随李璟征战时的随军参谋、书记、记室以及通译竺人员,以处理各类公文为任务。不过随着这些年李璟的权力直线上升,侍从室和监察厅一样日渐扩大。
  到元和二年,侍从室已经扩编为三个处与侍卫长室、参事室,侍一处负责军事、情报相关业务、侍二处则处理民政、司法相关事务,侍三处则处理人事、考核事务。侍卫长室就是负责李璟身边的近卫事务,参事室则专门研究战略方向的问题,实为智襄团。这三处二室就相当于一个随时随地跟随着在李璟身边的小型秦藩联合部门,由于李璟这个秦王实际上已经自成一家,不受约束的独立王国的王,因此紧随着李璟身边的这个侍从室,虽然只是一个侍从机构,可他们对于秦藩内外各个方面,军事、民事、刑事、人事等各事项都可以提出建议,甚至可以对各部衙的决断做出他们的书面意见,因此,他们有时甚至能影响、左右到李璟对于各项重要事宜,甚至是人事上的陟升罢黜,其影响力绝非一般。
  因此,在秦藩内部,对于这个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侍从室,私下里甚至有小内阁的称呼。三处二室的官员们品级都不高,几乎都是在五品以下,可影响力有时甚至要超过六部尚书、侍郎这样的高官。
  眼下李璟又要亲征渤海,侍从室这边越发的忙碌起来。侍卫长室侍卫长王石、副侍卫长赵江、近卫营指挥使李柳、警备营都指挥使李山正在商议行军路上的警卫工作。虽然秦王还有近卫六军一起随行,不论是上三军的金甲胜捷军还是银枪效节军、侍卫亲军三军,还是内三军的亲勋翊三卫,都是人马众多,精锐非凡。可侍从司怎么说也是内三军中的一军,他们人虽少,却与特勤局一样,贴身守卫着秦王,甚至他们比起特勤局更贴身一些。
  除了副侍卫长赵江这个最早的特别队员外,侍卫长王石和近卫营李柳、警备营李山都是当初最早跟随李璟走出王李村的那小队年青人。只不过那个时候王石还叫小石头,李柳叫李柳根,李山叫李小山罢了。这些年过来,他们如今也都是挂着五品官阶的将军,且三人都还挂着一个伯爵爵位。
  他们几个,可以说是对李璟最为忠心的了。
  还不到三十的侍卫长王石结束了与部下的讨论,拿起了一份刚坐好的报告,这是秦王李璟当天的行程路线,他们根据当天行程安排,研究制订出安全的出行路线,这是侍卫长室最主要的事情,也是每天的第一件事情。李璟对于侍卫长室的行程路线安排一向比较配合,不过一定要赶早送过去,这样,李璟就能在起床晨练过后,一边早餐的时候一边阅读这份报告。不过今天秦王李璟的行程没有什么外出计划,出征计划已经做好了,可再快,也还需要一点时间让士兵们集结到秦王岛上船,李璟不需要那么早过去。而且燕京这边,已经定下了留守人员,可要布置的事情还有很多。李璟今天的行程早排的满满的,都是在宫中面见诸位文武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8/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