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校对)第5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9/628

  这个时候,田令孜劫掠了天子,公开与杨氏兄弟大干了起来,还真是让人无限欣喜啊。
  半个时辰之后,政事堂诸位加参加政事衔的重臣们齐聚政事堂议事。
  “诸位,天大的好消息,田令孜和杨复恭兄弟干起来了,田太监挟持了皇帝离开了成都去了广都,而杨复恭最终被迫逃离了成都,去了关中。如今,田令孜在广都,手下有百都十万神策军和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山南西道这三镇地盘和兵马在手。杨复恭到了凤翔镇,杨复光在洛阳。三个太监的争斗开始,我们有好戏可看了。”参谋院右使盖寓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一进来就满脸笑意的大声道。
  李璟点点头,“叫诸位前来,正是因为此事。如今太监们相争,双方各自拥有数镇地盘和兵马,中间还夹杂着大唐天子李儇和大齐皇帝黄巢,你们说,接下来形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对我们秦藩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在这场争斗中,又需要保持着什么样的态度?我们的战略计划又需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大家一起议一议吧。”
  这确实是关系到秦军的大事,事情往任何方向发展,都会影响到秦军。
  参谋左使敬翔捋了捋胡须,做为负责秦军战略方向的重臣,这方面他的意见极为重要。他想了想,缓缓开口道:“某以为,田令孜地盘小,武力弱,与杨氏兄弟相争,最后失败的必然是他。不过田令孜挟持着天子在手,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如今的天子号令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但黄巢未灭,杨复恭也没有什么上风可占。既然杨复恭逃出了三川,那某以为,田令孜与杨氏兄弟之间,暂时还打不起来。他们有很大可能会先联手对付黄巢,把黄巢占有的那块地盘钱粮瓜分之后,最后才会去与田令孜清算,夺回天子。”
  三川地形复杂,易守难攻。黄巢还在背后,诸镇不可能就会发兵关中。更何况,如今杨氏兄弟虽然拥有不少藩镇支持,但还是有不少藩镇没有与他们站到一起的。尤其是关中和山南、荆襄之地。
  “我们是否要插手此事?”
  崔芸卿提醒李璟,“殿下,虽然我们在南面已经息兵一年半,但东北之地却还一直在持续用兵。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远远还没有到恢复元气的时候。按如今的情况,我们起码还要休养生息两年,这还是在东北战局我们一直保持眼下这种顺利的情况下。若是我们现在冒然插手中原战事,只怕到时引得诸镇围攻,那到时就危险了。”
  “我们的军队并不惧怕诸镇围攻!”王普大声道。
  “可我们没有支撑一起大战的粮草器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粮草,拿什么打仗?没有器械,用什么对敌?尤其是我们如今的火药为库存,大家都只知道火器很强,却不知道火器的威力是用无数的火药堆积起来的。上次我们白水泺一战,一天就用了几年的储备量。关内的南征西讨,直接就把所有的家底打空了,现在还没恢复元气,一味的穷兵黩武,到时只怕民心不稳,殿下总不希望到时将士们发不出粮饷,百姓们吃不上饭吧?”
  “难道我们还要忍?”
  “再忍忍也没什么不可以!”
  “可一直当缩头乌龟实在是让人憋屈,明明有强大的武力,却不能动手。”王普叹了口气。
  李璟也不由的叹了口气,军队虽强,可后勤却是个大限制。去年的代北之战后,李璟不得不全面收缩,将那些团结兵、乡兵、民兵、民夫基本上都解甲归田,让他们去恢复生产。甚至连水师的几个舰队和那些水师陆战队,都几乎全成了渔民,整天都在海上捕鲸打鱼。骑兵部队们也都经常开出军营,去山中野营拉练,实际上就是去打猎,自己解决一部份军粮问题。
  李璟甚至还派人去淮西杨行密和杭州钱镠,以及福建、岭南东、岭南西,安南,天平、义成、宣武、朝鲜、东瀛等各地借粮。还从交州西南的那些小国买粮,花费巨大力气运回粮食。曾经有官员提出,粮食只供给官员和军队,其余的百姓让他们自已想办法解决,甚至允许他们外出就食。这个提议被李璟重重的批评了一番,秦军一直以来,能够这么快速的发展壮大,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内乱发生。而没有内乱,除了李璟的那些制衡预防措施到位外,最大的原因还是秦藩的很多制度确实让绝大多数人都得到了比原来更多的利益,从上至下,从官员到百姓,都是如此,他们才会一直拥护李璟。特别是当秦藩的生活和其它藩镇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这种支持就更大。
  正是没有了内乱的巨大消耗,秦藩才能如此迅速的扩张。可如果李璟真的接受那个官员的提议,进行那种输血式的发展,牺牲绝大数百姓利益,来进行高压统治,维持军事上的强大的话,这种强大是无法长远的。
  越是那样,反而只会越倒的快。没有任何基础不牢的建筑是能保存的长久的。军事上的强大,必须依靠着政治上的稳固,这是核心。
  “某也不造成此时加入到西面的乱局当中去,不说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能力,就算有这个能力,也不适合掺合进去。我们要真有那个能力,还是得先解决河北的成德和魏博这两个眼中钉。一日不拔掉他们,我们的河北山东的这个通道就不稳固。”裴宥说道。
  “裴侍郎的意思是我们现在不要去管太监们的争斗,趁机雪清门前雪吗?”盖寓问。
  “某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成德镇如今的节帅才只有十岁,如此主帅,如何与我们抗争?趁着眼下黄巢还在挣扎,两个太监又已经掐了起来,我们正好灭掉成德镇。”裴宥点头。
  “某觉得不妥,成德镇拥有五州地盘,可不是说灭掉就能灭掉的,尤其是其此于河北中心,拥有形胜地利,再加上魏博镇肯定会出兵相救,甚至那十岁娃娃可还有一个叫独眼狼的老丈人,他岂会坐视不管?成德镇就是一个马蜂窝,谁都盯着呢。只要我们一动,必然引发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弄不好,就是又一场代北之战,甚至可能演变成一场持久战。我坚决反对此时去捅这个马蜂窝!”盖寓沉声道。
  确实,当秦军攻陷了太原以北的代北之地后,秦军的下一个军事目标已经是路人皆知的明显,不可能是河东的太原,也不可能是河南的洛阳,更不可能是淮南的扬州,那么就只剩下了一个目标,河北的成德。
  在这么明显的情况下,进攻成德,就随时有可能是一脚踩进一个大泥潭。
  李璟捏着自己的下巴,摩擦着那钢针似的短髭,陷入沉思。随着一个个对手被击败,秦军现在的周边局势并没有变好,反而显得越发的不安全起来。因为那些弱小的对手被吞并消灭后,现在秦军的外围,剩下的都是一些很强大的藩镇,他们单独也许不是秦军的对手,但若是他们真的组合起来,却远超以前的几次。
  “孤现在有一个担忧,越来越多的情报显示,郑从谠极有可能将河东镇拱手让给李克用。若是李克用占据河东镇,这对我们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那样一来,李克用和成德、魏博又连到了一起,组成一个铁三角抵抗我们。甚至还会有王重荣、朱全忠、李全忠等也加入到他们那个联盟中去。大浪淘沙,我们周边剩下的邻居已经都是些硬茬子了。”
  听到李璟的感慨,众人都有些同感。秦军一路西来,如同巨兽一样吞并所有挡在前面的藩镇。现在还有哪个藩镇看不清秦军的目标是夺取天下,只要是不甘于被吞并的,都将成为秦军的敌人。秦军越强大,这些藩镇联合对抗的可能性就越高。
  “或许,我们可以专注东北战场?”于琮说道。
  “你的意思是?”
  “某的想法是这样的……”于琮缓缓道来,李璟聆耳倾听,不时点头,捏着下巴,若有所思。
  三日后,成德镇镇州,一名秦军使者在一队骑士的护卫下,挺胸昂头策马进入城中,径直来到赵郡王府前。
  “赵郡王请幽州来的使者入见!”
  秦藩的使者是个三十余岁的武官,品级不高,不过是七品的翊麾副尉,他并没有随着入府,而是勒住马缰,十分傲慢的坐在马上,冷哼一声道:“不必了,某是奉天下兵马大元帅、秦王之令特来宣读一份公文,让王镕出来接书。”
  几个成德侍卫怒目而视,手握到了刀柄之上。那武官却是巍然不惧,只是冷笑一声,“哦,本官差点忘记了,王镕只是个十岁毛孩,说不定此时还在吃奶呢,既然如此,那本官就直接在此宣读,你们稍后代为通传。”
  “最后通牒,限成德镇上下三日之内交出户籍图册,上表归附朝廷,不然,三日一到,秦王将亲率百万虎狼之师,踏破成德镇,携大炮万门,轰平深州城!”武官用嚣张万分的语气念完通牒,直接将通牒往赵郡王府门前一甩,转身就走!
  秦军骑兵队伍蹄声远去许久之后,赵郡王府大门打开,一个粉妆玉琢般的少年从府内走出,弯腰捡起了地上那封最后通牒,目光扫过之后,怔怔失神!
第905章
在秦王头上撒尿
  三妻四妾,尽享齐人之福,也许这是很多男人的梦想,甚至这也曾经算是李璟的一个小小梦想。不过现在,躺在玻璃露台上晒着冬日的暖阳,李璟却觉得事情都得有个限度,不然过了那个线反而非福。李璟这几年确实是一个接一个的娶,都是如花似玉般的漂亮女人,孩子更是一个比一个能生。早几年,他大部份时间征战在外,巡视各地,还没有感觉到他这个后宫的充实。
  今年,李璟几乎一整年的时间都在家里,顿时一下子陷入了这百花之中。一开始还觉得也不错,万花丛中一点绿,可没多久李璟就有些感觉烦,头痛了。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而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战争。更何况,他还有这么多的女人,以及那成群的孩子。自去年于幼娘第一胎生出了一个男孩后,紫禁宫后宫里的气氛更是开始大变。
  不得不说,李璟是个喜欢美人的人,他喜欢那些美女,欣赏那些赏心悦目,而且得承认,李璟这几年能起来的这么快,这其中这一房房的夫人,其实也出了很大的力。几乎每一个夫人背后都代表着一个不小的家族势力,随着联姻,他们全力的支持李璟,出人出力出钱,不遣余力。
  兵越带越多,地盘越打越大,官也越当越高。李璟的妻妾们也早突破了十人大关,包括在外的那些没有名份的几个,朝鲜女王张莺莺、东海长公主李惠儿、监察厅中丞公孙兰、山西总督刘芸娘,李璟的后宫都快凑起两个满编伙了。
  以前李璟在外没时间,如今呆在燕京,便也只好开始轮流分配时间陪这些妻妾儿女。李璟不兴什么翻牌子,每个人都得照顾得到,她们的娘家势力都不小,李璟也不能随意冷落了谁。除了宫里的这十来个,外面的四个还得照顾到。又得抽出时间陪陪那已经快凑成一个都的儿女,李璟有时真感觉分身乏术。
  今天李璟按时间表轮到去陪于幼娘,今年三月她为李璟生下了一个嫡长子,如今在宫里身份是万分尊贵仅次于李母韩氏的,连一向强势的王惋君都完全被她压下了势头,虽然王惋君有三个儿子,可惜她非正妻王妃,因此她的三个儿子也只能是庶子。就是早就封了兰陵郡王的长子李德昭,他也仅仅是个庶长子,在这个宗法时代,庶长子和嫡长子之间的差距,简直是隔着一道天涧。
  于幼娘一成亲就怀上,然后第一胎就生下一个嫡子,这确实让于氏一族高兴万分,让王惋君在暗地里咬碎了银牙。可没有办法,虽然于幼娘二十多岁产子,可却一样顺利。现在,第一个儿子生下才刚刚九个月,她却又已经怀上了,若是再生下儿子,那她在秦王宫里的地位可就真正无人可以动摇了。
  李璟今天特意放下手中事务,好好陪了陪于幼娘和孩子。中午吃饭的时候,于幼娘对他提了一件事情,就是希望李璟能够给嫡子李德元正式封王。李德元才九个月大,于幼娘已经迫不急待的让他向天子请封李德元为王。他心中叹气,于幼娘原来不是那种喜欢争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等了他七年。可于幼娘也是一个脾气十分倔强的人,她若真有了这意思,那这事情就得认真考虑了。
  给儿子封王只是小事,但这背后却牵扯到一件大事,那就是秦藩的世子继承人之位。王惋君所生的庶长子李德昭今年已经将近七岁,这几年李璟虽然管的不多,但他立下了不少严格规矩,加上有个一心望子成龙的娘管着,因此也是十分懂事的孩子,小小年纪,却有些少年老成,读书练武样样都很出色,且有礼貌,教他的那些学士们也都对李璟夸赞他聪明好学且有礼,并且满怀仁义宽慈之心。除了他不是嫡子,李德昭小小年纪已经体现出了一个合格继承人的各种特点。
  李德昭一直让李璟满意,因此这些年来,他也是唯一获得郡王爵位的儿子,剩下的那几十个,最高不过是郡公。
  以前王妃王桂娘没有儿子,且又绝了再生儿子之心,一心礼佛,秦藩上下也就把李德昭当成了世子对待。可是如今,于幼娘也是正妻王妃,她还一嫁入宫中就生下了嫡子,虽然那孩子现在才九个月大,可无可争议,按这个时代的礼法,有嫡不立长,有长不立贤的规矩,李德元一出世,就已经自动成了秦藩世子了。
  于氏在此时提出要为李德元请封王,背后之意不言自明,他们是感受到了李德昭对李德元的威胁,想要早早把世子名份定下来,以绝了秦藩内部的争议分岐。
  庶长子兰陵郡王李德昭的背后,是王惋君和她的父亲王普,叔父王盖。以及当初都里镇那个圈子背后的诸多山东关陇的门阀世家。除了母族的势力,现在秦藩也有许多赞同立长不立幼的官员,他们觉得李德昭贤明,且又已经七岁,立一个年长些的王子明显对整个藩镇稳定来说更好。毕竟李德元太年轻了,而且,谁能知道李德元长大了之后是否如李德昭一样联盟贤明?
  当然,李德元却拥有着正统的嫡长子名义,且他的母亲是秦王正妃,他的母氏一族势力也不弱,于幼娘在宫里就有着三位堂姐妹一起,更何况于氏一门,四兄弟,有三个是在外节度使,各握一镇兵马,剩下一个在燕京那也是挂着参加政事的史部尚书。他们与崔氏、郑氏等几个大门阀一向关系极好,他们的势力甚至超过了王氏,并且,有着正统这个名义,秦藩中倾向支持李德元做世子的人更多。
  李璟曾经以为,像这种继承人之争,起码也得十年之后才有可能上演。却没有想到,他才刚刚三十,进入而立之年,正是最年富力强的时候,秦藩内部却已经开始有了这种争端,他就需要在这个时候做出选择。
  这几年秦藩飞速扩张之下,并非就没有内患。只不过,一些内部的矛盾,被接连不断的胜利所掩饰起来,那些矛盾被暂时的压制着,但余烬并未熄灭,若是口子被打开,随时都会有可能死灰复燃。
  秦藩这一年多时间扩张的脚步开始暂停,因为数年大战后巨大的消耗使得元气大为损伤,藩内百姓生活也开始降低不少,有些人已经开始趁机活动了。
  人无远患,必有近忧啊。
  刘芸娘抱着才半岁多点的儿子带着一阵奶香味走了进来,年关将近,已经在山西做了一年半总督的刘芸娘也赶回了燕京。一来是想念李璟,二来前来参加元旦的朝集。元旦王宫太和殿大会,所有京外省、州、县的法政军等各级主官都要前来燕京参加会议,汇报工作,并接受考核。
  “你怎么一人做在这里,我一阵好找!”刘芸娘在李璟身边的熊皮软椅上坐了下来。对于李璟,她并没有太见外的用那些敬语,反而如同老夫老妻一样的随便直接。
  李璟喜欢这种直来直去,转头看着这个女人,当初让她去山西,其中有借她威望的意思。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刘芸娘在这个总督位置上干的很不错,她不但能带兵,转换身份来处理民政也干的很好。一直密切关注着她的李璟,在知道她的一些努力和成效之后,便下达指示,让山西的左右巡抚使和下面的各司厅全力配合她的工作。在山西呆了一年多,刘芸娘居然能一边带孩子坐月子一边处理公务。秦军攻占代北一年多以来的这段时间,山西在刘芸娘等人的治理下,一次造反的事情都没发生过,移民的那些事情也很顺利,那些强悍的边地豪族边民,也渐渐驯服。
  半岁多点的儿子李德裕仿佛感应到了父亲的存在,睁开了红红的眼皮,露出一双漆黑的瞳孔,好奇的打量着李璟。
  “这小子,看来还认得我,知道我是他爹!”李璟高兴的从刘芸娘的怀里抱过儿子,高高的举了几下,惹得小德裕咯咯的笑,李璟凑上去亲了他的脸蛋一口,结果钢针般的短髭刺的他生疼,顿时哇的就哭了。李璟连忙又将他举起,想要哄他笑,结果这个儿子一边哭一边直接对着他爹撒了一泡童子尿,正好尿了李璟一脸。
  李璟哭笑不得,刘芸娘一边笑着一边抢过孩子,当着李璟的面,直接解开外衣,撩起了小衣,一对丰满鼓胀的乳房顿时弹跳而出,裸露在冬日的暖阳之下。
  “刚吃过没一会,这又饿了,真是能吃。”刘芸娘笑着将乳头塞进李德裕的口中,小家伙有奶就是娘,终于安静下来,只是安静的吸吮着奶水。
  李璟坐在一边擦着脸上儿子的尿,一边也笑道:“好小子,你还是头一个敢朝本王头上撒尿的家伙,就冲这一点,将来一定也是个好汉。”
第906章
螳螂挡车
  王景胤站在他深州行辕内的那副大沙盘旁,想着那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一时之间,竟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
  “副帅!”一个牙兵小心翼翼的走到他跟前,轻声禀道:“博野军使王景敔将军已经奉令回来。”
  王景胤心不在焉的嗯了一声,头也没回,目光依然盯在整个沙盘上面。深州位于成德镇的镇、赵、冀、定的东北面,被四州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围起来。在深州的北面,则是灜州,再往北是莫州。
  深州是成德镇的战略要地,这里连通其余四州,滹沱水自河东过镇州,然后经过定州最南端进入深州,并流入瀛州河间,过莫州。此外,深州的东面还有两条几乎贯穿整个河北的大河,漳水和北运河永济渠,加上自西向东的滋水、木刀沟、泒水、滱水这四条横穿镇定深三州的支流。深州可以说是河北中部地区的门户。
  不久前,田令孜挟持天子,并攻击了杨复恭。逃亡成都的唐廷内乱,田令孜和杨氏兄弟这两个太监集团爆发冲突,随时准备动手。两个太监都各自拥有数个藩镇支持,几十万兵马。他们一乱,整个大唐的天下都为之震动。
  而就在这样一个时刻,自上次夺取了整个代北之后已经低调沉寂了一年半之久的秦藩,突然再次睁眼醒来,露出了他锋利的牙齿,向成德镇下达了一个最后通牒,让他们三天之内投降朝廷。所谓的投降朝廷,实际上也就是让他们投降秦藩李璟。
  这个最后通牒一下,整个成德镇都人心慌慌,惊恐万分。不少的将领都提议投降李璟,毕竟秦藩之强大有目共睹,李克用、李全忠等先后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自李璟入关以来,已经先后吞并了卢龙镇、义武镇、沧景镇、大同镇、雁门镇河北河东五镇,至少未有一败。尤其是上次代北之战,李璟只是出动了小部份兵马,就已经大败沙陀,连夺两镇,且歼灭了南下的二十万胡骑。
  甚至,成德镇的前任节帅王景崇,和魏博镇前任节帅韩简,两个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老帅,都直接被李璟的刺客暗杀了。
  现在,河北河东,李璟的对手只剩下了成德和魏博,而魏博还在南面,李璟突然抓住这个机会要对成德对手,时机抓的太好了。成德镇外无援兵,内新丧主帅,现在的节帅只是个十岁孩童,如何跟李璟斗?
  成德诸将没有人去问王镕的决定,十岁孩童能做出什么决策?
  不过最后时刻,王景胤出现,斥责了那些主降派。王景胤是王景崇的兄长,王景崇是嫡子,他是庶长子。因此当初王景崇的父亲死时,成德镇诸将因为王景崇太小,而没有王景崇接帅位,却也没有让年长的王景胤接帅位,而是让王景崇的叔叔继承了帅位。等到王景崇叔叔病重,又把帅位交给了王景崇。两次,都没有把机会给他。
  王景崇遇刺,诸将商议由谁继承帅位,不少人提议王镕太小,理应将帅位交给王景崇叔父的嫡子继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9/6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